从毕业生的现状谈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思路
2010-08-15辽宁罗爽
辽宁 罗爽
从毕业生的现状谈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思路
辽宁 罗爽
中职毕业生的能力和素养表现不尽人意,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语文教学改革迫在眉睫。语文教学要加强德育渗透,结合专业特点和岗位能力需求,制定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方法,开发特色教材,改革评价方式,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全面提高。
中职毕业生;能力;素养;语文教学改革
中职学校肩负着以“能力为核心,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的任务。然而有许多毕业生能力缺,素养低,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相差甚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就业创业的需要。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语言表达能力差
口才是一个人与外界交往与沟通,展示个人才能,获得社会认同的必备条件。但有些毕业生不善言谈,不能准确、清楚、得体地表述观点,在公开场合说话时神情紧张,张口结舌,语无伦次;有些学生不能准确领会对方说话的意图,不能恰当地回答问题,答非所问;有些学生不会作自我介绍,普通话说不好。正因为如此,许多毕业生一次次失去就业的机会。
第二,文字书写能力差
文字书写能力是一个人文化素养和学识的体现。然而我们的学生不重视写字,没有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也由于电脑网络的普及,键盘越敲越熟,写字越来越少,因此很多毕业生写字不规范,字体歪歪扭扭,错字连篇,甚至无法辨认,令用人单位大失所望。
第三,文体写作能力差
毕业生写作能力差的现象非常普遍。许多学生写文章主题不清,观点不明,不善布局谋篇,不会遣词造句,层次混乱,病句连篇;有些学生不懂日常应用文体的行文规范和基本格式,不会写求职信和个人履历,甚至连简单的条据、书信、通知、记录、计划等都不会拟写。而用人单位往往需要我们的学生能够初步具备实用文体写作的能力。
第四,心理素质差,缺少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工作与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树立坚定的自信心是毕业生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但是,有相当多的毕业生自卑心强,对自己没有明确的认识,甚至过于低估自己,不敢承担工作任务;有些学生遇事紧张、胆怯、畏缩,在与人交往时拘谨腼腆,手足无措、张口结舌,因而失去了竞争上岗的就业机会。
第五,职业意识差,缺少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择业心态
许多毕业生对职业能力和就业形势认识不足,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不知道自己能胜任什么工作,好高骛远,对薪酬预期过高;有些毕业生图安逸,怕吃苦,不愿意到艰苦的环境中学习锻炼;有些毕业生不懂团队精神,不善与他人沟通,不会处理各种关系;有些毕业生缺少敬业精神和责任感,不能脚踏实地工作;有些毕业生缺少诚信,不履行劳动合同,随意跳槽。
一个人能否靠自己的综合实力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并得到社会的认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职业素养和能力。面对上述现状,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起着关键性作用的语文教学改革思路如下:
一、必须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成人、成才。我们要最大程度的利用语文的德育功能,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的教育,使学生思想得到启迪、情感得以熏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并能够潜移默化地、深刻地影响一生的成长。语文教师就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学文化底蕴,要对文学的思想性和人生塑造性有最本质的认识,发掘每一堂人生课的本质,离开了这一点,语文的德育渗透就无从谈起。当学生认识到语文不仅是工具,也是启发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的科目时,语文才能充分发挥其人生教育功效,他的人文素养就必然随之提高。
二、要结合专业特点,适应岗位需求,分方向、分层次制定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语文应用能力培养要讲求实效性,因此要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和岗位能力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分方向、分层次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教学,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这就要求语教师在加强自身文学修养的同时,了解所教专业的特点,不断搜集专业的新知识、新信息,并用这些信息丰富语文教学,以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为学生就业和创业以及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要开发特色教材,彰显职教特色
教材是揭示课程内容、实现课程目标的最重要的载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结果。现行教材的特点是以课堂讲读为主,以教师为主,实践性和实用性的内容尚显不足。即使有些零星的内容,也仅限于知识的范畴。因此必须完善现行教材的不足,开发体现能力特色、岗位需求、工学结合的实用教材作为语文教材的补充,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能力、写作能力得到充分训练和提高。
四、要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强化职业能力训练
语文教学对塑造品格、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起有导向作用。教学内容改革必须以人文精神为支点,通过文质兼美的佳作把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和修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同时要从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及应用能力培养入手,彻底改变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要改变传统的“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要让课堂成为职业能力培养的演练场,创设良好的互动空间,通过重点阐述、引导启发、设置情境、组织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善学。
例如,阅读课可以采用“三维目标法”,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三者融合在一起施教。写作课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和“实战演练法”,引导学生明确每一节课要完成的任务、需要的能力、学习的知识技能,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口才课可以采用“案例法”和“角色扮演法”形象直观地训练学生口语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起成功的信心。
五、要改革传统考核评价方式,建立“激励式”考核评价体系
不以分数的高低评价学生的优劣好坏,而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活动中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此评价学生,学生就会积极参与语文活动中并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六、要开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
语文课不能停留在课堂上“说教”,还要走向实践。要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环境和专业特点设计活动项目,创造活动条件,满足学生能力需求,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的全面提高。如开展演讲、辩论、主持人大赛;招聘、销售、采访实战训练;进行书法交流、作品展览;组织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学习资料,搞讲座、办班报;指导学生课后拓展阅读和练笔等活动。
辽宁省城市建设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