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农业发展与农产品贸易体系的组织化建设

2010-08-15西安体育学院穆晓

中国商论 2010年2期
关键词:组织化流通现代农业

西安体育学院 穆晓

现代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先导,以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为目的,并以农产品的现代贸易流通和管理为特征的农业现代体系。构建农产品的现代贸易体系不仅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本质特征,更是农业实现市场化,农产品实现有效流通的重要环节。农产品现代贸易体系和管理的建立,更是国家农业国际化的必然要求,反映着一个国家农业的发展水平。加快构建农产品现代营销管理体系,已成为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1 现代农业的本质特征及发展要求

从目前的国内外资料来看,关于现代农业(modern agriculture)的研究多数以中国学者为主,国外未见对这一概念进行明确统一定义。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石元春2002年在《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第4期发表文章指出:现代农业是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现代技术高度密集的科技型产业;是面向全球经济和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的现代企业;是正在拓展中的多元化和综合性的新型产业;是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在以卢良恕院士为首的、刘志澄和王东阳参加的“国家十五863计划现代农业高技术领域建议”里,和刘志澄在2003年农业经济问题(月刊)第4期发表的论文指出:所谓现代农业,实质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水平、现代工业及其装备水平、现代管理技术及其管理水平、现代农产品加工及其加工水平、现代农产品流通技术及其营销水平为基础的、产供销相结合的、贸工农一体化的、高效率与高效益的新型农业。卢良恕院士在2003年中国科技信息第10期发表论文指出,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中国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1997)发布的《中国农业科学技术政策》中也提出了“农业产业革命”,同时提出了农业产业链和产业群等大农业概念,进一步提出了产前和产中及产后领域科技的方向和重点,为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现在看来,这是中国政府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并不是现代农业的确切定义。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代农业作为与传统农业相区别的新兴产业,有着明显的特征:

第一,从生产力三要素来看,从事现代农业的人必须是掌握现代农业生产和管理技术,经过专业化训练和培训的新型农业从事人员;从生产对象角度来说,现代农业的劳动对象的领域将大大扩展,极大的开阔农业生产的耕作空间,如在专门的器皿中大规模培植各种绿色植物;从生产工具上看,现代农业使用的是当代条件下最为先进的生产工具,这些生产工具的使用,将大大打破自然力的和人工条件下的束缚,极大的提高农业生产率。

第二,从生产效益上看,现代农业将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率,极大丰富产品数量和品种,提高农业的产值和效益。农业从业人员的收入大大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将更富有竞争力,农业在国民产值中的比值将大大提高。

第三,农业产业链条不断拓展和完善,农业内外部联系更加紧密,分工将更加专业化。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科技、市场将更加一体化,产值链和产业链大大延伸,农业将不再是孤立和薄弱的环节。

第四,从农业的组织和管理方式上看,现代农业将摆脱人为、松散的组织和管理方式,走向集中标准管理、规模经营、科学组织和工业化加工。

第五,农产品的流通和贸易依据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规则,建立起科学的完成的贸易和流通链条,农产品的贸易管理更加科学化。

2 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建立科学的农产品贸易管理体系

由以上论述可以看出,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其本质上是要大大提升农业的组织化水平。现代农业的规模化要求改变分散的家庭经营为大面积组织经营;现代农业的产业化要求改变农业的在组织经营的基础上,依据分工规律形成现代产业链条;现代农业的市场化要求农业改变分散的农产品小市场贸易建立现代贸易流通体系。可见,加大农业的组织话体系建设及管理是现代农业的本质要求。而我国当前农产品贸易管理体系远远落后于现代农业和农产品现代化贸易的要求。

第一,政府管理存在组织部门的制度缺位、组织机构职能缺位等问题。并由于政府的组织引导不能适应市场发展,导致流通和市场多头管理,生产与商贸之间缺少有效沟通,人为地割裂了产前、产中、产后相关的产业链;由于组织在价格发现、信息引导的滞后,导致农产品无法通过市场需求对农产品生产进行引导并因此出现买卖困难等问题。

第二,农民最为市场主体组织化程度低导致社会交易成本偏高。目前,农民普遍缺乏具有独立产权的代表其的经济组织,在生产前与流通者签订购销合同率不高。由于农民的分散的家庭营销生产经营方式,很难适应农产品大流通的格局;而流通环节存在增加了流通交易成本。

第三,农产品营销组织化程度低,农民本身观念陈旧,营销手段单一,营销管理滞后。为农业生产和经营服务的营销组织发展相对滞后,分散化特征明显,并且为农业市场化服务的各种技术信息等中介组织发展滞后,因此农产品的营销上处于初级阶段。

3 构建农产品现代营销管理体系的建议

依据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构建农产品的现代科学的贸易体系,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流通体系的组织化水平,实现组织化的科学的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支持各种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支持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是现代农产品贸易体系建立的基础。只有改变农户分散单一的生产模式,提高他们的组织化,才能更好的引导他们走向贸易的专业化。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等组织化水平。不断完善农民合作组织的法规建设,支持合作组织中贸易型组织的建立,并积极鼓励他们创立农产品的自有品牌,参与国际竞争。

第二,加强政府对农业现代及现代农产品贸易体系构建的引导和服务功能,是构建现代农产品贸易体系的主导力量。要改革政府组织中相应的机构,并完善其职能,建立起为农业和农产品服务的综合服务体系并实现制度化和科学化管理。尤其是要完善政府组织中的科技、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等。不断推进农业信息化的组织建设。政府部门应加快建立为农民服务的信息网络平台,挖掘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实行资源共享,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真正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市场信息、政策信息等。建议政府把农业信息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各项支农资金中,加对农业信息化的投入。

第三,是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中介组织的组织化优势,是构建现代组织体系的关键。国家积极支持大型农业企业发展,从政策、资金、信贷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加强大型企业与农户之间权利义务等方面法规的完善,协调双方利益关系;充分调动企业和农户的双方利益,保证他们之间的合作的可持续性。

[1]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积极应对农业挑战,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

[2]时磊.农产品出大出大进现行新格局[N].国际商报,2004,3,10.

[3]王文涛.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分析[J].商业研究,2003,(24):177.

[4]赵银德,张华,徐惠珍.“入世”后我国农业发展问题探讨[J].江苏大学学报,2002,(2):118.

[5]徐汉明.发达国家农业补贴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经贸论坛,2003(9):9.

猜你喜欢

组织化流通现代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亚临界芝麻蛋白粉挤压组织化工艺研究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添加剂对高水分挤压组织化复合蛋白理化性质的影响
挤压工艺参数对高水分组织化小麦蛋白产品特性的影响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