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物流规划战略探讨①——以农村传统市场“圩”为例
2010-08-15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唐正荣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唐正荣
圩又圩市、墟市,是我国南方农村广泛存在的一种商品交易形态,由于不常设而规定交易日的定期市场。因南北差异,“圩”的各地叫法不一,或集(市)、或场、街,名称虽各不相同,其实质和社会功能并无多大区别,都是人们聚集于一处集中从事购销、调剂余缺等商品交换及有关活动的场所,圩市参与交易者以生产者为主,是农民在一个约定俗成的固定日期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地点进行商品交易的场所。圩市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连乡村、上通城乡市场。作为农村商品流通的重要形式,现代圩市应是一个具有集聚商流、物流、信息流、消费者以及资金流等多功能的市场概念,是一个以满足农村商品流通为主要目的经济活动的载体,是农村经济与市场的契合点,是丰富农民生产生活与文化社会交流交往的平台。然而,圩市在农村流通及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其建设与发展相当滞后。多数延续传统的民间市场或依县乡行政区域来安排,一方面市场被人为割裂,另一方面在政府投入上呈现出“县-乡或镇-村”的从上至下的市场层级,一些具有传统的经济、文化资源的优势市场及其软实力被忽略。因此,我国农村物流的发展应首先考虑作为农村微观市场的“圩市”,在充分发挥传统“圩”市场的基础上,确立农村物流规划的战略任务和内容。
1 农村物流规划的战略思考
首先,宏观上我国农村物流的规划应突破农村行政区域划分的限制,把农村作为区域经济一盘棋来统筹考虑,承认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把农村有限的稀缺资源集中投入到发展潜力大、规模经济和投资效益明显的少数区域,并着力培育这些市场或乡村。可在全面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将经济较发达、商品流通吞吐量大、资源优势显著的与交通闭塞、人口分散、交易量稀少的区域进行区别,如利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方法,以县(包括县级市、县级区)为单位,以反映其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为基准,形成一个直观的、反映不同层次市场及其农村市场格局。
其次,综合分析各区域或市场之间的商流、物流等关系,在上述的既有较发达的行政村或自然村“市场”,又有欠发达以及贫困的行政村或自然村“市场”版图上,选择一处或几处“优势”圩市作为农村物流“中心节点”。从而以物流“中心节点”为中心市场,利用“优势”圩市与一般市场的势差,以及传统圩市流通网络作用,发挥“中心”市场的增长极作用,构建一个以“中心”包围一般市场、相应发达乡村包围落后或贫困乡村的态势,以及由高向低、由点及面的宣纸效应,借助市场机制的传导,使一个个具有经济和社会文化辐射力的市场或区域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缩小区域差距。
再次,微观上我国农村物流的规划不仅要注重地方农业资源、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还应发挥其历史、传统文化所形成的人流、商流、物流及信息流等商势,以及地理及其交通优势。也就是说,以农村区域经济资源条件、气候条件、居民的传统习俗等形成的具有不同形式、结构和特点的市场发展水平为依据,结合现有的不同层次“市场”综合进行农村物流的战略规划。其中,包括物流“中心节点”的选择对象、“优势”市场的培育及其定位等。如按市场层级划分,有乡村圩市、普通圩市、中心圩市;按市场功能划分,有农业基础型圩市、工业主导型圩市、商贸流通型圩市、交通枢纽型圩市等专业市场以及综合型市场。
2 圩市物流规划的内容
圩市物流规划不同于一般企业物流系统规划的任务和内容,强调物流的社会性与共同性。但圩市物流最终服务于各种类型的工商业企业,因此充分考虑企业物流体系规划的内容是圩市物流规划的基础工作。
首先,企业物流规划通常需要确定企业自身的战略方向,将企业战略所勾勒出的企业发展方向转换成企业具体的行动计划,再将这些行动计划分解成不同职能部门的子计划。物流管理战略是企业部门级的战略,它的制定要与企业整体的战略目标相一致,实现包括财务、发展、市场份额及其他目标在内的企业总体战略。而圩市物流的规划属于区域物流规划范畴,侧重于物流的社会性与共同性。圩市物流服务归根到底是以满足农村居民(乃至城市)生产与生活需要为主要目的,因此,圩市物流规划是围绕着为农村市场提供农业生产资料、农民生活资料等商品服务以及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及销售的工商业企业组织的物流需求而展开具体规划的。
其次,圩市物流规划整体上应围绕如何降低农村流通成本、节省物流建设投资、改进流通服务等物流战略目标来展开,应立足于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充分考虑优势圩市的软硬件条件,使各工商业企业对物流系统的投资最小化、投资回报最大化,并在服务水平一定的条件下,使得与农村流通运输和存储相关的可改变成本降到最低,实现物流节点选址、相应设施设备在数量、规模及规格等方面的科学配置。如较发达的外向型区域经济、相当规模的内需和外销及中转物流量,较强大的物流和信息载体条件、区域内外的现代交通条件、物流基础设施条件,以及良好的文化、生态背景,甚至包括生产方式和消费理念等,用发展的眼光,进行科学的规划。
再次,圩市物流规划至少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即客户服务目标、选址、库存和运输,即是圩市物流规划的主要内容或任务,这些内容不仅直接影响到进入农村市场(圩市)工商业企业的盈利能力、现金流和投资回报率,而且也影响到整个农村区域物流乃至社会物流的效率与效益。(1)客户服务目标,是指预期为区域市场(圩市)网络系统提供的客户服务水平和能力,圩市物流及其服务包括物流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圩市物流战略规划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市场物流需求水平进行预测,从而确定和规划满足市场需求的物流服务的水平。(2)选址,是集合货物存储点和分配货物供货点的地理分布,是物流规划的基本框架。内容包括确定中心节点及其位置、设施的数量规模,并分配各节点及设施所辐射的市场范围,从而确定“生产-流通-消费”产品到市场的线路。科学的选址应充分考虑农产品、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资料的特点及其产品的移动、相关成本,寻求低成本、高利润的需求分配方案是选址的关键。(3)库存,是指管理库存的方式,包括库存分配与补充,农产品、生产和生活资料等大类产品的存放地点、库存能力设定,尽管这些更多的与工商业企业的微观管理直接相关,但也与物流节点的确立、设施选址和布局密切相关。(4)运输,指运输方式、数量规模、批量时间等决策。其选择受节点数量、地理位置、物流设施以及产地之间距离等影响。运输与库存一样,属于企业微观决策问题,但充分把握农村市场总体物流的内涵,有利于圩市物流节点规划及建设的决策。
最后,在圩市物流规划的四个方面,客户服务目标是物流决策的基础,相反,选址、库存和运输战略设计直接制约客户服务目标的实现。客户服务目标所能达到的水平取决于上述三个方面的战略设计。同时,选址、库存及运输之间是一个彼此互相联系和制约的三角关系,每一领域对系统设计都有重要影响。也因此,圩市物流的规划与设计需要从系统的角度来加以分析和考虑。
3 圩市物流规划的任务
圩市物流规划重点在圩市物流节点的确立,既是农村区域物流规划问题,一定程度上又是农村区域“物流园区”规划问题。圩市物流规划的任务就是要建立合理的农村区域物流运作体系,即从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统筹兼顾,因地制宜,正确配置物流要素,使之布局合理,比例协调,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最优的物流支撑环境。圩市物流规划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把握区域经济社会基础信息
首先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全面准确地把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计划以及各项基础技术信息,并通过对资料的梳理和研究,对区域的资源作比较全面的分析与评价。其中资源包括自然和生态资源(土地、水、气候、矿产等)、社会资源(男女劳动力数量、年龄构成、就业比重、劳动技能、文化教育水平等)、文化资源(历史传统、民情民俗等)和经济资源(在该区域内已积累的物质财富,包括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水利能源、城乡建设等物质技术基础)。
3.2 搞好区域内物流要素的合理布局
根据上述区域物流发展的规划纲要,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历史以及地理条件,将各类物流要素如交通运输和仓储设施等进行合理的组合与布局,使圩市物流“中心节点”及其网络布局与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以及农村、城镇居民点、基础设施等建设布局相协调。通过圩市物流“中心节点”的规划和建设,形成高效的、有规模效应的,并且能实现物流社会化、共同化的区域物流支撑体系。
3.3 构建物流生态系统
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可能引起生态环境的变化和环境的污染。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防止水源地、农村居民点与生态景区的污染,保护有科学意义的自然区和历史文物古迹,建设供人们休息的场地,已经成为人们普遍的呼声。农村区域物流规划应力求减轻或免除自然灾害的威胁,促进大自然的生态向良性循环发展,同时还应进一步改善和美化环境,对局部被人类活动改造过的地表进行适当修饰,搞好大地绿化和绿地规划,丰富农村居民的文化娱乐设施和休闲活动场所。
3.4 加强农村物流制度建设
我国目前仍然处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部门体制所形成的局部利益、部门分割现象仍然存在。农村区域物流管理体制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该区域高效、经济的物流体系的发育和完善。打破条块分割,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是农村区域物流体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物流规划应由权威的、综合的机构根据市场化原则去组织和制定,同时也需要政府通过其政策的制定来进行指导和统筹物流规划工作的开展。
3.5 加强物流信息环境建设
物的流动伴随着信息的流动,而信息流又控制着物流,物流信息化管理是现代物流的重要方面。物流信息管理是对物流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分析、应用、存储和传播的过程,也是将物流信息从分散到集中、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物流信息具有地域性和时间性,信息的范围广、跨度大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快,加上不同用户对信息的要求不同。信息的缺损、失真和失效以及信息的及时、准确、全面保证显得十分重要。正是信息技术及其手段的应用,通过对涉及物流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如人员、技术、工具等进行管理,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原先独立的各物流环节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满足了不断发展的物流服务要求。
3.6 注重物流人才培养与规划
物流管理和经营人才的缺乏是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一大“瓶颈”,我国物流教育的普及、人才的培养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在农村区域物流体系规划中,物流管理和经营人才的开发工作也将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现代化物流的支撑,科学缜密地制定区域物流体系规划有利于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统一规划、综合平衡是区域物流规划的基本方法之一,农村物流的规划要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论证与比较,要选择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先进、建设上可行的最佳方案,以求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石原武政等.日本流通100年[M].日本有斐阁,2005.
[2]祝合良.流通产业理论与实践[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3]邓晓强等.桂林发展研究报告[M].漓江出版社,2008.
[4]冯耕中,现代物流规划理论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