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程开放教育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来自教师的观点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课程建设高级研修班教师体会综述

2010-08-15刘莉

中国远程教育 2010年5期
关键词:中央电大教学资源学习者

□本刊记者 刘莉

远程开放教育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来自教师的观点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课程建设高级研修班教师体会综述

□本刊记者 刘莉

作为主要面向各类从业人员开展继续教育的远程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拥有丰富的、能够适应社会成员多样化需求的优质课程,具备组织和动员各种力量建设优质课程的综合能力,这也是决定其能否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中发挥应有作用的关键性要素.在长期的实践探索过程中,广播电视大学的课程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不仅建设与积累了大批课程教学资源,而且课程建设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但在新的形势下,也日益暴露出许多方面的不适应.要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广播电视大学无疑还需要内外兼修,许多课题有待于在实践进程中进行创新探索,其中非常重要的,是切实推进广播电视大学作为开放大学的教学基本建设.课程建设、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以及教学中心建设,被认为是当前广播电视大学推进教学基本建设的几个"切入点".

为了进一步提升广播电视大学课程品质,提高广播电视大学课程及教学资源建设整体能力,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会同全国电大教学资源协作会,于2009年开始举办广播电视大学课程建设研修系列活动,对当前广播电视大学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专题研修,力求聚焦问题、研究规律、启迪思维、推进探索.2009年底,第五和第六期课程建设研修班在中央电大举行,中央电大全体教师及相关管理、技术、研究、编辑部门人员参加了研修,研修结束后撰写了研修体会.我们从中选择几个相对集中的主题,将"片言只语"进行了简单梳理,希望这些基于问题的、融汇了教师切身实践经验的体会与建议,对于广播电视大学课程品质和课程建设能力的提升能够有所裨益,对于远程开放教育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实践的不断创新与突破,也能够提供一些新的启示.

从学习者需求出发

满足学习者需求,是远程开放教育进行课程和教学资源建设的一个最主要目的,也是最基本的要求,亦是衡量课程和教学资源是否优质的一个重要标准.在课程和教学资源建设实践中,如何切实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学习者的需求建设课程和教学资源,是教师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建立教学双方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教学评估督导办公室方慕真认为,要切实了解与掌握学习者需求,首先需要解决当前主持教师获取学习者学习信息的通道问题.方慕真阐述说,目前在电大的课程教学中,中央电大主持教师负责课程设计和资源建设,省级电大责任教师负责监督和落实,教学点辅导教师负责具体教学实施.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教与学信息并不完全对称,主持教师并不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与进度,比如各教学点学习者的分布情况、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节完成情况、辅导教师具体实施教学过程的情况、教学环节落实情况等等,往往是分工明确但协作困难,设计很好但效果不好,制度很多但监控不到位.方慕真认为,要解决教学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关键是使教学双方信息沟通的渠道畅通起来,为主持教师获取学习者学习信息提供保证.只有在此基础上,才可能进行有效的学习者分析,并以此来决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设计内容形式、进行媒体选择,并进而形成学习者档案等等.

信息管理处李国斌建议,当前可通过搭建一个统一的、一站式的平台,实现信息的有效沟通及对学习者需求的了解与掌握.他解释说,当前宽带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使我们完全有可能建立一个有效集成涵盖学习者、教学及教学管理、课程等基础信息的统一的、一站式的信息系统平台,通过赋予不同电大、不同人员以不同的权限,使大家都能够获得权限范围内的相应数据和信息,从而为课程教学提供支撑,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同时,这个一站式平台也向学习者开放,学习者可由这里获取与自己相关的信息、数据、学习进度、学习资料、各种联系方式等.

倾听有一定学习经历的学习者的心声音像社宋子歌提出,在教师和学习者的眼中,"课程"一词的含义是不同的.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课"是准备要教给学习者的那些内容,准备让学习者学会的那些技能, "程"是把这些内容传授给学习者的过程.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课"是准备要学的那些内容,准备要掌握的那些技能,"程"是接受这些内容的过程.正是因为同时有这两方面的含义,所以课程建设必须重视从学习者的需求出发,而不能自以为是地为学习者安排学习的内容和过程.那么,学习者究竟有什么样的需求,我们应该通过什么途径去了解他们的需求呢?宋子歌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突破点是,明确谁有权利来说学习者的需求是什么?宋子歌认为,最有权利说出学习者需求的当然是学习者自己,而且是已经学过的学习者,而不是刚刚报名准备参加学习的学习者.因此宋子歌建议,应该在进行课程建设的时候,多听听那些已经学习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者的心声,看看他们到底有什么需求,想怎样进行学习.

赋予课程内容一定的弹性与张力直属学院谢军认为,课程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弹性与张力,这样才可能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求.谢军阐述说,开放教育的课程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学习者在学习能力、学习时间、物质条件等方面的条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保证建设的课程教学资源的适用性和教学环节的真正落实.这就要求在进行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时,应该根据学习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总体设计,既要有总体的统一安排,又要兼顾到学习者专业基础的参差不齐.具体而言就是,应使课程资源的内容有一定的弹性与张力,不仅要涵盖课程的基本内容,保证多数学习者的学习结果能够达到最低的合格标准;又应当有适当的拓展内容,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需求.同时,要注重课程内容的结构清晰,做到各部分内容安排层次清楚、比例适当,方便学习者有的放矢地使用,使他们能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有效学习.另外,还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物质条件,要保证资源的可用性.

强化课程资源的多种媒体应用及其相互关联电大在线李明阳认为,为学习者提供的学习资源应该有多种媒体的运用、有动态资源、资源之间也应该是相互关联的.李明阳阐述说,在远程教育领域,学习资源是指在教学系统和学习系统所创建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显现的或潜在的条件.对于开放教育而言,资源不仅仅是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的有机结合,更重要的应该是教与学双方信息交互的体现.这就要求在课程建设中,要重视多种媒体的运用、注重动态资源的建设和建立资源之间的关联.首先,媒体是资源的载体,选择媒体的目的是为了更加生动地呈现资源,使学习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因此,对于一门课或者同一个知识点,不光要提供文字教材、音像教材、网上资源,还应提供手机资源、MP3资源等,这样才可为学习者顺利完成学习提供多种选择,避免单一选择造成的学习上的技术障碍.其次,要注重动态资源的建设.动态资源是一种生成性资源,这种资源由于是学习者通过交互经过知识加工和再构建后生成的资源,其对知识的解读是更加深入的,因此有利于其他学习者对知识的更深入理解.同时,这种生成性资源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会不断被修正和丰富,是对静态资源的有益补充和扩展,是学习者学习效果的集中体现.最后,要建立资源之间的关联.没有一个知识点是完全不依托其他知识点而独立存在的.因此,对资源进行跨专业的关联便于开阔学习者视野,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同时也要对不同教学环节的资源进行关联,对在一个资源中出现的其他资源进行关联,为学习者快速找到所需要的资源提供便利.为此,李明阳提出,资源建设不单单是一个管理部门或者一个学院的事,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相关的教师、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专家等等共同努力,才能建设出对于学习者来说适用、有用、好用的资源.当前应该组建跨专业的资源建设团队、线上线下教学和管理相结合、建立长效的评价和反馈机制.

适量提供课程资源教务处陈原、教育学院罗洪兰以及直属学院李洋,提出应为学习者提供适量的课程资源.

陈原认为,网络课程资源宜精不宜多.很多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优秀资源,总希望能把这些资源都倾囊传授给学习者,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网络课程有它的特殊性,电大学习者也有其特殊性,他们大多都是成人在职学习,没有那么多时间来研究这些大量的资源,更难以消化,而且太多的资源可能会导致课程目的偏离.网络课程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习者学会学习,少而精的课程资源会让学习者很快跟上课程教学的步伐,同时获得自信,明确所学目标,更高质量地达到教学要求.

罗洪兰提出,教学资源绝不是种类越多越好,更不能追求不计成本和有效使用的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应坚持"必须、够用、有效、经济"的原则,注重基础性教学资源的建设,强化基础性教学资源的功能,尤以支持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够使学习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为首要任务.

李洋认为,在为学习者提供课程资源时,应该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考虑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可以提供什么,而不是一味将我们所拥有的资源灌输给他们.作为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再深造者,成人学习者是带着问题来学习的,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先了解他们的需求,切不可盲目灌输.

重视课程评价反馈经济管理学院尹晓娟提出,应通过开展课程评价,持续促进课程和教学资源建设更好地满足学习者需求.尹晓娟认为,当前应该积极探索和采用一些有效的、便利的、成本低廉的评价方法和手段.比如统一设计一些通用的调查问卷,通过网络、手机短信等方式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调查,把学习者填写课程调查报告作为形成性考核的一部分,督促学习者及时反馈学习效果,等等.关于开展课程评价问题,据方慕真介绍,中央电大目前正在进行课程评价试点,即从使用者的角度(学习者以及省级及以下电大教师),以他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感受和效果为基础,对课程实施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包括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支持服务、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以及学习者的学习感受、学后回馈和推广,辅导教师、责任教师对教学效果的感受,课程考试成绩分布和及格率、首考实考率等.方慕真认为,这些课程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和主要因素的定性和定量评价,也许能为教学设计者真正了解课程教学设计是否有效指导了课程教学以及什么地方需要改进,提供客观的信息和改进依据.

优质课程建设需要优秀团队

如何组织和动员各方面的优势力量建设优质课程,提升课程建设的综合能力,关系到广播电视大学核心竞争力能否有效形成,需要重点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对此,很多教师认为,应该发挥系统优势和深入挖掘内部潜能.

汇集最优秀的人员教育学院夏默认为,中央电大的课程建设,应该集合全国相应领域内的最优秀人员,实现共建共识.夏默阐述说,课程资源建设不能只靠行政或准行政指令,行政指令是计划市场,而"适用"需要的是供需市场.供需之一就是资源共享共建.共建不仅仅意味着资金的共同投入,也不仅仅是指中央电大的教师和地方电大的教师共同进行课程建设,共同参与教学,承担主编主讲.而是指将全国相应领域中最优秀的主编、主讲、经验丰富的编导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这是保证课程质量的先决条件.主创人员的共建共识是资源共建的核心点.

中等专业学校高洁也认为,电大最大的优势是拥有强大的系统,弱势是教师不足,这给电大的资源建设造成很大的困难.单就中央电大、省级电大、市级电大来说,专业教师队伍相对不足.但是如果结合电大的强大系统优势,集合电大系统的优秀教师,就可以弥补教师不足的缺陷.聘请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优秀电大系统教师担任主编和主讲,利于编写出具有电大特色的高水平的优质资源.

与一线教师密切合作电大在线崔研宏和资源中心赵云华提出,当前应该通过组建课程团队的方式,将一线教师纳入课程建设队伍中来,实现共同建设.崔研宏认为,当前电大课程建设已经从最初的积累阶段发展到了注重提高课程品质和提升课程建设综合能力的阶段.这一阶段的课程建设尤其是网络课程开发,需要发挥电大系统的整体优势,组建课程团队.具体而言,就是在课程设计之初就让省分校的辅导教师和责任教师加入课程组,请他们从一线教学实践出发考虑课程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主持教师的资源建设任务.赵云华也认为,一线教师有多年的教学经验,最了解学习者的需求.因此应综合考虑课程特点及开发团队特点等因素,适当将基层一线教师纳入教学设计队伍中来,这样才能保证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经济管理学院刘乃民则从教学间接性的角度,阐述了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加强与基层电大教师联系的必要性.刘乃民说,我们目前对远程教育的理解基本上还是"教和学在时空上分离"、"教师与学习者分离",所有的研究和实践也都是以此为出发点的.但电大的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随着现代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普及,教与学、教师与学习者的"离"已经解决了,至少可以说是缓解了.我们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是,教与学的间接性、教师与学习者之间联系的间接性.电大客观上存在着三级办学体制,中央电大的资源和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理念以及学习支持服务都要通过省级电大和分校区落实和组织.在这种情况下,保证中央电大的教学资源、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案完整准确地得到执行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中央电大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应该花大力气加强与基层电大教师之间的经常性联系,通过教学设计、资源建设以及教学研讨等途径,将各级电大的教师联系起来,保证教学思想和理念的贯彻落实.

充分发挥专业课程中心教研组的作用出版社来继文提出,当前在课程建设中,应充分发挥电大专业课程中心教研组的作用.来继文认为,当前电大专业课程中心教研组的集体智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主持教师往往在"唱独角戏",动态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开发空间很大,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为此,当前应该建立和开发以专业或课程为主的数据库,利用电大专业课程中心教研组搭建师生交流平台,进行课程资源的收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对课程资源进行分类、整合、标引,完善检索和互动环节,提供教学内容的增值服务.来继文还提出,可以将整合、优化、精心设计后的课程资源以公众熟悉、习惯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满足多层次用户的需求.当然,这需要电大教师适时转换角色和定位,同时也需要学校的机制和政策给予支持.

提供协同教学工作平台信息管理处胡苏望提出,为更好地发挥系统的优势,应该为电大系统教师协同教学提供一个工作平台,以此克服当前课程建设中存在的"教学分离"的弊端.胡苏望阐述说,开放教育采用的是由中央电大与省级电大合作办学的模式,在教学资源建设上的具体分工是,由中央电大负责统设课程的多种媒体教材建设,省级电大负责非统设课程的多种媒体教材建设,并根据教学需要建设统设课程的配套多种媒体教材.并原则上规定,无论统设课程还是非统设课程在开课前应完成三种或三种以上的媒体教材建设.统设课程和非统设课程的教学实施细则(方案)均由省级电大教学部门负责制定,由省级电大教务处在开课前发布.这样,学习者的学习实际上是由省级电大教师具体制定教学计划并实施的.但当前,电大系统有学习平台、教务管理平台、校园主页门户,唯独没有学科教研和教师协同工作平台.中央电大教师没有获取教学评估数据、反馈信息,甚至面向省电大教师发布教学参考资源的技术支持平台.这在客观上对提升资源建设的"反馈-修改"质量造成了障碍.因此,目前应该为电大系统教师协同教学提供一个工作平台.这个平台需要具备教学资源制作、展示和下载,WEB2.0沟通交流方式,实时数据采集和数据上报等功能.

注重"元设计"基础上的"再设计"远程教育研究所陈守刚认为,在课程建设中,中央电大只需进行"元设计",地方电大应在"元设计"基础上进行"再设计".陈守刚阐述说,在远程教学中,课程和课程的实施是分离的,我们把课程的实施过程等同于教学过程,那么教学资源就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切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采用的东西.同一门课程,由不同的单位和人来实施,针对不同的学习者,所需要的教学资源是不同的.因此,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就需要考虑课程实施需要的教学资源,为课程实施者在教学过程中动态设计、建设和补充教学所需提供指导.他建议,中央电大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注重各地电大教师甚至是学习者在"元设计"基础上进行的"再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课程各具特色.

深化教师队伍建设在中央电大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中,教师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主要的组织者、设计者与参与者.他们积极性与能力的充分发挥,对于课程品质的提升以及学校课程建设能力的总体提升,无疑是一个关键性因素.如何深化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经济管理学院杨军毅、刘乃民和陈凌明以及工学院王卓,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杨军毅强调,在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调动主持教师的积极性.杨军毅说,在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主编主讲教师当然是最重要的参与者,他们的学术水平、职业精神、能力高低以及道德品质方面的情况,会直接影响课程资源建设的品质.这就要求主编主讲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协作精神,这在有时候是比名气、职称更重要的因素.但同时,主持教师亦是课程资源建设的关键性要素,是主要的教学设计人员,因此,必须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刘乃民认为,应该按主编主讲的标准来要求、培养主持教师.刘乃民阐述说,多年来我们一直秉承教学内容由外校的名师名教提供、本校教师处于从属地位的做法,经常以"我们没有专业的老师,但我们可以开出专业和课程"而自豪.但从实际效果来看,由于我们的教师不是教学内容的拥有者,导致在课程建设时所进行的教学设计往往只是表面化的,无法深入.因此我们对教师的培养应当是以担任课程的主编主讲为目标,并明确告诉每位教师"今后对你的要求是要成为课程的主编和主讲".刘乃民认为,教师以这样的心态对待教学设计,课程建设水平将会有质的飞跃.

陈凌明提出,如果中央电大继续坚持"名师名校"的选拔主编和主讲的原则,就需要建立一种选聘机制和招聘制度,为主持教师提供一种渠道或中介,使他们能找到和选择到这种符合电大需要的教师,而不是主要通过"朋友关系、友谊第一"的途径.

工学院王卓认为,电大必须培养自己的集学科专家和教学能手于一身的教师队伍.他阐述说,电大生源结构复杂,学习需求不尽相同,但教师的学科和工程研究背景无疑会直接影响其教授学科知识的能力,而教授知识的能力又会直接影响学习者学习需求的满足程度.既然电大是大学,那么就应该按照大学教育的过程培养人才,也就是要把一个需要教师才能获得知识的人,通过几年的学习,培养成不需要教师也能获得知识、无师自通的人.要实现这一目标,对教师最根本的要求是必须把教的东西吃透,能够做到深入浅出,这样才有可能在课程建设时,有好的教学设计,也才有可能把课讲好讲活.这也就是说,电大教师要成为自己所教授课程的专家.从这方面不难看出,电大必须培养自己的集学科专家和教学能手于一身的教师队伍.

优化教师课程建设工作流程信息管理处胡苏望提出,当前有必要优化中央电大教师课程资源建设的工作流程.即不仅要为中央电大教师提供具有移动终端支持的网上流程审批平台,还要简化教师的申请报告形式.他认为,教师如果专心课程教研,那么其教师工作平台必然是丰富和优质的,因此课程建设的工作流程完全可以由当前机械的申报-审批过程转化为公开的试讲-评估过程,在课程建设的各个审批环节上采取组织材料答辩的方式.

发挥技术人员的作用正如经济管理学院石瑞芹所谈到的,建设高质量的适合远程学习的课程资源,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具有较高学科水平和教学经验的教师,也需要有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媒体设计与制作人员,只有通过大家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那么,技术人员该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及实现与教师的良好合作?音像社户晓颖的看法是,技术人员可以利用专业知识,将实际有效的多媒体表现形式科学合理地应用到课程资源设计中,使文字形式不好表述的学习内容,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演示,让学习者轻松地掌握.而所有这一切的工作,都需要在课程资源多种媒体一体化设计中来开展.也就是说,应该从一体化设计工作开始,技术人员就参与其中,和课程的主持教师、主讲、主编、教学设计人员、文字编辑一起,通过多次的交流与讨论,共同完成课程资源多种媒体一体化设计工作.户晓颖认为,这样既能保证课程资源多种媒体建设的可行性,同时也能提高课程资源的质量.

各部门之间协同建设音像社杨莹认为,当前应该通过课程教学资源一体化设计等多种途径,促进中央电大各资源制作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杨莹解释说,中央电大在目前的课程资源建设中,参与建设的主体是非常多样的,诸如文字出版社、音像出版社、资源中心、电大在线,等等.虽然每个部门都依照教学管理部门和院系教师的要求在建设资源,但由于缺乏沟通与融合,各种建设主体彼此未能做到优势互补,资源的建设到最后往往变成内容的简单堆砌,存在着各种缺憾.因此,应该通过课程教学资源的一体化设计等途径,加强各部门之间在课程建设中的协作,有效避免各种资源的浪费.

完善课程建设机制经济管理学院刘乃民提出,当前课程建设应在机制上进一步完善.他认为,任何一门课程的形成都要经历一个过程,而不是请到名师名教就可以马上拿出一个精品课程.因此,一门课程在推出之前,应该先在直属学院试点,对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进行试验,经过试验确定一个比较简单、易于操作、效果较好的方案,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这样建设出来的课程才可能会受到学习者欢迎,并拥有电大自己的特色.

有效发挥课程资源多种媒体一体化设计的作用

进行课程资源多种媒体一体化设计对于保证资源的质量而言至关重要,在实践过程中,一体化设计的必要性与作用也已经日益获得认同.但同时,开展一体化设计的一些操作性问题也在实践过程中越来越突出,教师们认为,这些操作性问题不仅包括一体化设计本身需要完善的地方,也包括与其他设计的关系处理上.

学习者需求和课程特点是一体化设计的立足点经济管理学院刘渝认为,在进行课程资源多种媒体一体化设计时,应该立足于学习者需求和课程特点进行媒体使用形式的选择.她阐述说,进行课程资源多种媒体一体化设计的初衷是好的,是希望能丰富课程的资源,能尽可能地全面辅导学习者的学习.但不应该要求所有课程都必须拥有相同种类的媒体资源,遵循同一种一体化设计模式,这样做会导致不少弊端.比如说,会使各种课程不分专业和难易度在资源形式上千篇一律,学习平台上也因此充斥着大量的信息,不利于学习者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使不同形式的资源在内容上产生交叉重复,不利于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其独特作用;无法体现不同课程的不同教学特点,等等.刘渝建议,当前应采取如下一些改善措施:一是在进行课程资源多种媒体一体化设计时,由教师根据课程自身特点自主选择多媒体资源使用形式,并根据学习者的使用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和更新.她认为,既然一体化设计是为了丰富、便捷学习者的学习,那么就应该让各种媒体资源做到搭配得当、相得益彰,把课程的特色尽量在一种资源形式上进行集中表现,而将其他形式资源作为辅助.二是根据不同的一体化设计方案制定投入标准,有特色、有亮点、最受学习者欢迎、最能帮助学习者学习的资源应加大投入.她认为,一门课程能否成为精品课程,其衡量标准不应体现在资源建设种类是否齐全上,而应体现在资源是否受学习者欢迎、满足了学习者需求上.也因此,课程资源多种媒体一体化设计不应该千篇一律,而应根据学习者需求及课程特点进行自主设计.

对不断优化与持续改进给予特殊重视教育学院罗洪兰也认为,课程资源多种媒体一体化设计,应该针对不同的专业和课程采用不同的模式或模板,应根据专业和教育层次的要求以及具体课程的教学目标来设计、开发课程资源.同时,罗洪兰还提出,要注重对教学过程的动态把握,要对原设计方案不断优化与持续改进.罗洪兰认为,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就需要通过不断调整不适合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教学资源,来不断满足新的需求,使每个学习目标都有相应的教学活动与资源的支持,使"脚手架"的搭设合理、好用、有效.

进行定性而非定量的设计教育学院李小林提出,课程资源多种媒体一体化设计方案应该是定性的而非定量的.李小林认为,一体化方案作为一种总体规划,只能是一种定性的思考、分析和规划,在没有完成媒体资源的具体开发之前,要想使其成为不可改变的严格量化的方案是不现实的.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如果课程资源一体化设计方案使各种媒体(三种以上)形成一种良性的结构,就可能获得超出各部分功能之和的系统功能.但这是在各部分功能清楚的前提下形成的,如果各部分(各媒体)的设计开发还只是处在一种设想阶段,便定量地制定多种媒体一体化设计方案,就有些过于超前和盲目了.同样按照系统论,这种超前和盲目不仅不能获得超出各部分功能之和的系统功能,反而会影响各部分功能的效用.所以,课程资源多种媒体一体化设计方案应该更多的是定性的,包括问题分析、内容分析和提出相关的多种策略等等,并为修改完善留出充分的余地.

解决一体化设计时间安排不合理的问题农林医药学院赵利清认为,当前课程资源多种媒体一体化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设计时间安排不合理.在现实操作中,进行一体化设计的时间是在教学大纲完成之后不久进行.赵利清认为,在书稿都没有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其他媒体的设计,是一种凭空设计.这个时候和主讲教师商量怎么讲、怎么进行媒体间的相互配合,很多主讲教师都会觉得茫然而困难,因为他们还根本不确定这门课程要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农林医药学院尹志英则专门就网上资源的设计时间提出了调整建议.尹志英阐述说,网上资源的设计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并不断补充完善.目前的一体化设计对于印刷教材和录像教材的设计是比较完善的.但网上资源的设计只能是比较笼统的,需要在教学工作中根据已有资源的使用情况以及学习者学习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这个设计过程需要课程教学团队(包括课程主持教师、责任教师和辅导教师)的参与,也需要学习者的参与.同样,网上资源的建设也需要课程团队成员的参与和学习者的参与.因此尹志英建议,对于网上资源,在第一个教学周期只需按学校的统一要求提供教学文件、文本辅导等共同的内容;在完成一个课程教学周期后,再进一步做网上资源设计,并在建设中不断完善.

理顺与课程教学设计的关系教育学院林秀钦认为,应在"课程资源多种媒体一体化设计"之前增加"课程教学设计".林秀钦阐述说,当前从"制定教学大纲"直接跳到"制定课程资源多种媒体一体化设计方案"的做法太跳跃,这之间缺失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即教学设计.她认为,在课程建设之初,应该先进行教学设计,这是系统设计方法的要求,具体包括从学习目标与对象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活动设计、多媒体学习资源一体化设计、学习评价等方面对课程进行统筹性的考虑.在这个教学设计方案中,需要充分论证各种媒体的必要性和优化组合的体现,但不必给出每一种媒体的详细规划.待教材的基本内容开发完成以后,再进行详细的课程资源多种媒体一体化设计,这样才可能产生有实质意义的设计内容.

学习支持服务中心雷红旗认为,应当将当前"课程资源多种媒体一体化设计方案"的内容扩充,更名为"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与此同时,将目前已有的"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更名为"课程教学实施方案".雷红旗阐述说,现在的"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其实并不是教育学意义上的"课程教学设计",而只是在教学资源建设完成或部分完成、新学期即将开始前,对一学期教学安排的一个指导性文件,其实是一个"课程教学实施方案".教育学意义上的"课程教学设计",是一门课程的纲领性文件,统领课程从设立、资源建设、课程教学实施,到课程考核、评估的全过程.因此他建议,一方面将"课程资源多种媒体一体化设计方案"的内容扩充,地位提升,更名为"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使之不但包含"课程资源多种媒体一体化设计"的内容,同时还包括在教学实施阶段的课程教学活动安排、学习结果测评、课程评估等方面的初步设计与构想,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方案的第一次提交时间应在完成课程教学大纲制定之后、教学资源开始建设之前.但这个"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一定要随着课程教学的进程和实践进行不断地修改补充、丰富完善.另一方面,将现有的"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更名为"课程教学实施方案",时间仍然安排在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完成、即将在全国电大实施教学之前.内容也与现行的相同,主要是对在课程实施阶段的中央电大教学活动作出安排,对省级和基层电大组织实施教学提出要求和建议.

文法学院胡吉成提出,应将当前已有的各种设计方案整合为一种.胡吉成认为,目前需要教师提交的设计方案有多种,如课程教学设计、课程资源多种媒体一体化设计、课程考核说明、网上教学设计等.这些设计方案很多都需要进行专家审核、召开正式会议.他认为,当前应将上述各种设计进行有机整合,使得每门课程只需进行一个课程教学设计,在这个课程教学设计中,包含有各种媒体的配合方案、课程的考核方案、网上教学方案.胡吉成认为,通过这种整合,有助于减少课程建设环节,保证课程按时到位.

有效聚焦内容的设计与实现

强化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的设计出版社王跃认为,课程资源建设应该更多地关注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学习活动的设计,而非单纯形式上的轻松有趣.王跃认为,我们在如何使教材"轻松和有趣"上花费了不少心思.但这样的"轻松和有趣"是不是符合学习者的需要,还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但通过分析比较德国和英国的教材,可以发现他们的教材中没有我们这样的设计.特别是德国的职业英语教材中,看不到这种"附加的"娱乐成分.他们靠的是课程内容与学习者需求的高度吻合,使学习者感觉教材很有用,从而增加学习动力;英国开放大学的教材则是靠在每个单元中提供大量的从易到难、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使学习者边学、边做、边体验到学习知识提高技能而产生的成就感,以此来激励学习者保持学习兴趣.我们的课程资源建设,在教材编写时也许还应该在选择学习内容和设计学习活动上下更大的功夫,通过精心的设计化难为易,用不断提供成就感来降低学习的痛苦感,最后带给学习者真正学有所成的快乐.教育学院牛涛也认为,当前需要对资源形式多样化的问题引起重视.如果我们的资源建设过多地在形式和趣味性上下功夫,使得过于花哨的形式淹没了实实在在的教学内容,或以精美的形式承载不够科学、恰切的教学内容,资源可能反而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电大在线李媛媛提出,要想凭借学习内容吸引和促进学习者开展有效的学习,就必须提高学习材料的实用性、可选择性和动态性.首先是网上学习材料应具有实用性.应加强学习材料上的知识与学习者生活、工作的紧密联系,尤其是与生活、工作中实际问题的密切联系.比如不是在网页上单纯呈现一个概念或理论,而是用一个与此相关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或案例来导入,使学习者在实际的问题解决中理解知识.这样有助于学习者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有助于学习者获取学习成效感,将学习的外部动机逐步转化为内部动机.其次是网上学习材料应是可选择的.网上学习材料的可选择和学习材料的重复,在实际的学习材料设计中是不一样的,二者不可混淆.可选择的意思是学习者可以选择不同的学习路径,既可以根据自己的现有情况点播,也可以从头开始进行系统学习;依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既可以选择基础型的学习材料也可以选择提高型的学习材料.而学习材料的重复通常指不同媒体呈现的知识大多数都相同,或者同一类媒体所呈现的知识大同小异.这常常是由于没有进行很好的多种媒体资源一体化设计而造成的,这为学习者的学习造成了负担,没有达到让学习者选择学习的效果.在设计可选择的网上学习材料时,要注意设计较为清晰的导航,让学习者能较快地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到合适的资源.最后是网上学习材料应具有动态性.网上学习材料应随着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发生和课程相关内容的变化等而有所删减、更新和补充.远程教育中的文字教材无法做到实时更新,这就需要发挥网络的优势.如果能适时提高网上学习材料的时效性,就可能会让学习者感到网上学习的趣味性.如果能将学习者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资源,如论坛中常见的问题、学习者的讨论过程、学习者的邮件、小组学习的结果等,整理为学习材料,就会更适合并利于学习者的学习.

电大在线季瑞芳认为,学习活动设计是网络课程建设的一个难点.进行学习活动设计,应该落实到学习的每一个步骤,小到一个知识单元中案例讨论的互动设计,大到整个课程的学习计划的制定.同时,对学习活动的设计还要包含及时反馈的设计,否则学习者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另外,考虑到目前远程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学习活动设计应该与学习评价相关联,这样会更利于学习活动的开展.

突出技术支持下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对话与协作教育学院胡若予提出,课程内容建设的核心应是师生互动的有效实现.胡若予认为,在远程开放教育中,网络课程的内容有其特殊性.根据现代课程理论的研究,课程内容的选择有三个基本取向:"学科的发展"、"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和"学习者的经验".无论学科知识取向还是社会生活经验取向,最终都必然统一到学习者经验上来.因为只有经过学习者自己主动选择并转化为自身人格发展需求,学科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才是有意义的,课程内容才是有效的.而在这种选择和转化过程中,师生互动起着指导、推进和催生的作用.互动过程中可以催生和生成新的内容,这种新的内容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活的知识,无论其建构的过程还是结果都是课程内容中非常有意义的一部分.而在远程开放教育中,空间的分离使得这个互动过程难以被课程始端---教学设计者---及时地组织到课程实施(也就是教学)过程中来,形成了远程开放教育课程的一个"先天缺憾",这个缺憾就是远程开放教育课程内容的特殊性.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克服这种"先天缺憾",把其不利影响降至最小,甚至化劣势为特长,在这个空白点上进行开发和建设,就成为远程开放教育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应该考虑和解决的核心问题.

奥鹏远程教育中心研究院蒋成凤认为,当前应更加关注技术支持下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对话与协作.蒋成凤说,目前网络课程资源建设虽然已经不同于"大头像"时代,在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基本出发点仍然是模拟面授课堂,甚至模拟得越接近越可能被称之为成功的课程.蒋成凤认为,技术支持下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对话与协作是网络教育的灵魂,应在课程资源建设中予以突出强调.

教务处陈原也提出,网络课程一定要注重交流互动,一定要有学习者的参与.网络课程不是一种展示模板,不是电子书或者自学软件,它是一门课程,所以必须具备课程的基本条件,那就是以学习者为主体,有学习者参与其中.网络课程必须设置学习者参与的环节,优秀的网络课程是能吸引学习者主动参与的,手段方面完全可以借鉴一些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

充分考虑学习者学习的全过程教学评估督导办公室方慕真强调,要充分考虑学习者学习的全过程.方慕真介绍说,中央电大"基于WEB2.0的数字化教学环境与资源建设"课题研究已经表明:课程资源建设应该由在课程开设前完成网页、学习课件等静态资源建设,拓展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各种学习活动的动态资源建设,涵盖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和学习路径、学习管理和帮助、学习测评的设计与实施等内容,而且不仅关注课程教学内容的媒体呈现,更关注通过教学资源体现课程教学策略和学习活动设计.可以通过构建支持分层多元服务的一站式教学环境,为教师主动建设、管理、实施网上课程提供便利,为学习者参与网上资源建设、参与式交互提供相应的功能和渠道,使教学策略运用和学习活动组织得到落实,也使教与学的深度交互有了实现的可能.通过"大教研室"机制的课程教学团队,提供分层多元的导学、助学、促学服务,能够较好地适应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学习者在一站式学习环境中完成学习、测评、考试的全过程,既可系统学习也可选择性学习,既可个别化学习也可参加协作学习,既可主要在线学习也可线上线下结合学习.

结语

远程开放教育的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涉及方方面面的很多因素,在研修体会中,教师们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从不同角度谈到了很多问题,包括本文已述及的一些问题,也包括因篇幅所限而在文中略去的很多问题,如课程意识、课程定位、课程标准、课程建设与考试改革的结合、课程建设与课程平台的衔接,以及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多元整合开发、畅通流动渠道等问题.教师们谈及的这些问题以及围绕这些问题提出的很多建议,可能并不是最终的解决方案,可能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在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逐步探索、研究、解决.但是,正如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严冰在研修小结中所言,聚焦问题、研讨规律、启迪思维、推进探索,本就是研修的最重要目标和要求.通过研修,发现并提出问题,将有助于教师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对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索,也将有助于形成共识、增强合力,为广播电视大学提升课程品质和课程建设整体能力奠定基础.

严冰在研修小结中提出,广播电视大学的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当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树立新的课程观,探索并构建具有开放教育特色的广播电视大学课程体系.现在,课程内涵正在发生变化,课程不仅包括课程教学资源,还包括学习环境和整个学习过程,包括在学习者学习的全过程中提供有效的支持服务,指导学习者使用资源学习,引导学习者参与学习活动,等等.基于这种新的课程观,广播电视大学作为主要面向各类从业人员开展继续教育的远程开放大学,当前需要对很多问题进行研究,诸如应该为基于需求、经验、理解和生活而学习的成人学习者提供什么样的课程,什么样的课程才是对广播电视大学所要实现的培养目标、对学习者提高职场能力和发展能力而言好的课程,应该怎样提供这些好的课程,应该形成一个什么样的课程体系,等等.

我们常说,在远程教育的发展进程中,教师是"动力之源"和"关键所在",在远程开放教育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这个大课题上,恐怕同样如此.推进广播电视大学的课程和教学资源建设,需要我们所有的人付出更多的智慧、更大的勇气、更具创造性的探索和更有韧性的努力,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技术应用、建设机制、课程团队、课程管理、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理论等等方面,不断有所突破与创新.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资源管理处、人事处的大力协助,特此鸣谢.)

责任编辑 石子

猜你喜欢

中央电大教学资源学习者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
我校兴平县工作站被评为全国示范性基层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