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义务教育公平探析

2010-08-15王洪叶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公平农村

王洪叶

(遵义师范学院政治经济系,贵州遵义563002)

农村义务教育公平探析

王洪叶

(遵义师范学院政治经济系,贵州遵义563002)

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公平的根本在于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文章对农村学生享受义务教育的起点、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农村学生在享受义务教育过程中存在不公平,从而提出了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公平发展的策略。

农村;义务教育;公平;教师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8%,农村中小学生占全国中小学生总数的75%,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民子女受教育的问题,也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教育投入力度,但是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村经济不能为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所以农村义务教育在整个教育领域中仍然是最为薄弱的环节。为此,缩小城乡基础教育差距,让农村中小学生享受到高质量、高水平的农村义务教育,实现教育公平问题也就成为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教育公平的内涵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所谓教育公平,是指人们对教育领域中人与人之间教育利益分配关系的评价,表现为一种在社会各阶层和社会成员之间按比例平等分配教育利益的理想和制度。[1]它主要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方面,即每个人不论其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家庭背景如何,都享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这一点由国家以法律形式加以确定。《世界人权宣言》第26条第1款规定:“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国家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就学。实施义务教育所需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予以保证。可见,保障公民教育权利平等已经成为世界的共识以及我国政府施政的一项基本措施。

义务教育是国家强制推行的教育,是公民受教育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政策的公平性,是指在现实生活条件下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可能的义务教育平等;是实现义务教育利益分配的公平,即义务教育政策在分配义务教育资源和提供义务教育机会上的平等。[2]

二、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教育公平问题

1.教育权利起点的不公平

教育权利起点公平即入学机会均等,指每个人不论其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家庭背景如何,都享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尽管我国从2008年起在农村全面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在义务教育法中也明确规定每个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但就目前来讲,教育领域的公平仅仅体现在法律上每个公民不分种族、性别、年龄、宗教信仰,人人享有相同的权利,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先天因素、性别、家庭、教育环境、经济水平等条件的影响,农村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实际上存在着不均等的现象。

首先,农民工子弟很难享受到免费义务教育的成果。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他们的子女也随之来到了城镇,由于其户籍还在流出地,他们在城里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就受到很大的阻碍。因目前我国义务教育是与户籍制度相联系,实行的是“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即义务教育阶段费用主要由地方政府负担,孩子主要在户口所在地就读。这样,对户口在农村但人在城市的孩子来说,就无法进入到城市的公办学校读书。尽管2003年9月26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中央编办、公安部、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明确规定:“流入地政府要制定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减免有关费用,做到收费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3]但全国绝大多数城市中小学在接纳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时,一个主要的条件就是要交纳一定数目的“借读费”或“择校费”,费用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这对于经济收入较低的农民工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且有的学校还要求农民工子女在进入当地学校时,必须要出具相关的手续,如:暂住证、用工证、户口簿等,这无形之中又提高了农民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的门槛,以至于他们的子女对城市学校望而却步,只能到师资力量不强、硬件环境相对薄弱的“农民工学校”就读或干脆失学在家。这就导致了在起跑线上的不公平。

其次,随着我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涌入到城市务工,但是由于种种条件限制,他们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于是,留守儿童群体产生,并有扩大的趋势。由于留守儿童多数是学龄儿童,年纪较小,他们一般都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代为监管,这些人因自身文化程度较低,无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辅导和监督,且对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行为也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约束管教,从而导致一部分留守儿童学习和行为习惯较差,辍学率较高。

2.教育过程的不公平

教育过程公平是教育公平理念的核心,是指在教育起点公平的实现中,通过相应的制度、政策继续体现和维护教育公平。由于国家在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投入城乡分配极不平衡,导致了城乡学校之间硬件、软件设施的巨大差距,农村儿童在受教育过程中存在不公平现象。

首先,在教学资源配置上,一是农村基础教育设施落后。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经费的不断增加,全国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虽有了很大改善,但由于大部分农村地处偏远山区,经济不发达,教育经费又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导致了学校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很多农村薄弱学校基本上都是陈旧房、劣质房,甚至还有不少危房。2007年全国普通中小学危房面积3358万平方米,占普通中小学校舍面积总数的2.48%,其中90%分布在中西部农村。[3]二是农村教学设备落后。2006年全国城市小学校均拥有计算机71台,而农村小学平均只有6台;全国城市初中校均拥有计算机102台,而农村初中平均只有38台;西部农村小学的建网学校比例为3.1%,农村初中建网学校比例仅为18.4%,无法满足教师利用现代教育信息的要求,制约优质教育资源共享。[4]

其次,在教师资源配置上,一是农村边远地区教师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当地义务教育的需要。由于农村教师的工资普遍比较低,很多大学生毕业以后都不愿意到农村去教书,虽然每年都在招收特岗教师,但还是难以满足农村义务教育的需要。在有些偏远的学校,仅有一名教师,一人包揽全部的课程。二是从学科结构看,农村学校的英语、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教师普遍短缺,根本无法满足教学需要。2006年,全国有508个县每县平均5所小学不足一名外语教师;西部山区农村小学平均10所才有一名音乐教师;中西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三门学科教师平均每校都不足一人,致使部分学校无法正常开设规定课。[4]三是教师整体素质较低。目前农村学校中大多数教师经过培训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基本学历标准,但“教非所学”现象普遍,一位教师身兼数科的现象屡见不鲜,致使农村教师的整体情况和快速推进的硬件建设不匹配。四是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不高,学校环境不好,因此一些有文凭、业务素质强、有一定经验的农村优秀教师不断流入城市,导致农村学校师资越来越薄弱。教师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资源,教育的差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教师的差距。农村学校缺乏优秀师资是制约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这一切使农村孩子在接受义务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公平。

3.教育结果的不公平

教育结果是指受教育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获得一定的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和道德水平,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使其自身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由于农村孩子在接受教育的起点和过程上存在不公平,他们就不可能有结果的公平。南开大学近三年来的统计显示,2006年农村新生比例30%,2007年这一数据为25%,2008年则为24%,下降趋势比较明显。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一些重点高校近几年的统计显示,农村新生比例最高时也不超过1/3。[3]同时,在高校专业的选择上,农村孩子偏向于选择收费低的冷门专业。而大多数高考落榜的农村学生,家庭条件好的可能选择复读,家庭条件不好的则只能选择回家务农或外出打工。因此,教育的不公实质上已经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

三、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公平发展的对策

1.取消户籍与入学联系制度,实现城乡和谐发展

目前,北京《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即将被废止。在免费和就近入学方面,非本市户口将与本市户口享受一样的待遇。这意味着没有当地户籍的农民工子女不必再交纳高额赞助费也能就近进入当地学校免费接受义务教育,与当地学生共享教学资源,改变过去只能选择办学条件较差的农民工子女学校接受教育的现状。从制度上保证了义务教育起点的公平。北京无疑是开了个好头,14个中央试点户籍改革城市也会迅速跟进。最终打破城乡教育壁垒,让水坝的两头逐渐一碗水端平,自由而且自然地流动。

2.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近年来,我国对义务教育经费总投入有所增加,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紧缺的现状依然没有根本改变。就义务教育阶段而言,2002年,全社会的各项教育投资是5800多亿元人民币,其中政府投入不到70%,而其中77%用于城市,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中占70%的农村孩子只获得其余的23%。[5]为促进义务教育公平、均衡、健康发展,必须完善教育投入制度,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和西部地区教育投入力度,使教育资源更多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为农村中小学班级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让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差距,并确保每个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而失学。

3.加快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渗透职业教育

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社会经济条件较差,基础教育的质量比较低,很多学生初中毕业以后,很难再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而我们现有的课程设置与农村现实严重脱节,缺乏农村特色,很多学生在离开学校后不能适应当地的现实情况,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就不高。为此,要加快对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上更加的贴近农村生活,在教育过程中教会学生一定的技能,使学生看到学习的实际用途,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农村儿童未来适应能力。

4.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在教育资源中,教师是最基础、最有力量的教学资源,关注教师,就是关注教育大厦的基石。与城市教师相比,农村教师工资福利较低,有些地方由于经济落后,还经常拖欠农村教师的工资,这不仅使农村学校优秀教师大量流失,而且也吸收不到师范大学优秀的毕业生,以至于在农村学校,大量的代课教师存在。因此,必须改善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对于长期坚持在农村工作的教师采取奖励工资、格外晋级等方式予以鼓励,建立农村教师岗位津贴,逐步做到同一区域同类教师工资待遇基本相同;搞好农村教师“五大保险”尤其是医疗、失业和生育保险的建立、改革和完善;逐步改善农村教师的住房和工作条件。这将有利于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

5.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

一个学校教学水平如何,不仅是要看这个学校的硬件设施,而且主要还要看这个学校的师资水平。要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必须重点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业务和校长的培训,定期分批次送农村教师和校长外出轮训,及时对教师充电,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方法、新技能;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各种类型的教学研究会、示范课、观摩课,研讨当前学科教学中重大课题;提供优裕的条件,帮组农村教师申请科研项目,提高其科研能力。同时,还要注重提高农村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使其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在教学中平等对待学生,关爱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去。此外,还要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到农村从教,优化农村教师师资结构,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

6.确立教师合理的定期轮换流动制

教师定期轮换流动制,是指一名教师在一所学校连续任教几年后,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安排他轮换流动到其他学校任教。[6]城市学校有着优厚的教师资源,实行城乡教师交流制,城镇学校定期派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服务,农村教师到城镇跟班交流学习,一方面激活了城乡用人机制,促进了教师区域内交流,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另一方面城乡教师通过互相学习交流,可以弥补双方的不足,提高各自业务水平,从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师资均衡,教学资源共享。

[1]朱超华.教育公平的本质及其社会价值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3,(07):5.

[2]戴礼泽.对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公平的现状、原因与对策的认识[J].科技信息,2008,(32):325.

[3]张慧芳.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2009,(04):38.

[4]国家教育督导团.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8—关注义务教育教师[EB/OL].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08-12/16/content_16955206_2.htm.

[5]陈锡文.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和农村改革[J].改革,2004,(3):12.

[6]张绘.我国义务教育校际资源分配不公平现象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7,(9A):17.

(责任编辑:魏登云)

On the Equality of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WANG Hong-y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epartment,Zunyi Normal College,Zunyi 563002,China)

The main way of achieving the fairness of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is to proffer excellent teaching resources to children of school age as well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And this paper endeavors to make an analysis of the starting-point,the procedure and the result of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by rural students.After pointing out the inequities in the process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enjoyed by rural students,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trategies for changing this unbalanced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countryside;compulsory education;equality;teacher

G40

A

1009-3583(2010)-04-0012-03

2010-04-12

王洪叶,女,贵州遵义人,遵义师范学院政经系讲师,研究方向: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公平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笨柴兄弟
提高农村教师待遇需要共同努力
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问题与对策新探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论西部农村教师专业信念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