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中学英语听力教学衔接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2010-08-15陈兴莉刘小平令狐蓉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英语听力贫困地区听力

陈兴莉,刘小平,令狐蓉

(遵义师范学院大外部,贵州遵义563002)

大、中学英语听力教学衔接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陈兴莉,刘小平,令狐蓉

(遵义师范学院大外部,贵州遵义563002)

在对西部贫困地区大学生英语听力差的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之后,文章从师资培训、调整课程设置、测试接轨和转变观念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解决西部贫困地区大、中学英语听力教学衔接问题。

听力教学;衔接;问题;措施

大学生英语听力较差这一问题,近些年国内有些研究者对此展开了调查与分析。根据调查,一半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大学英语与中学英语学习最大的不同在听说方面,而让大学生感到最为困难的也是“听说”[1],在这一问题上“听”更加凸显。中学生进入大学后,很不适应大学的英语学习,主要也表现在听力方面,他们适应的时间平均约223天(近七个半月)[2]。如此长的适应时间,对那些英语基础薄弱,甚至较差的学生而言,他们所剩无几的英语兴趣可能会被打击得荡然无存。西部贫困地区由于长期师资状况、硬件设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近几年四级考试看,学生的听力部分得分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迄今为止,对此问题的研究鲜见。本文对西部贫困地区的大学生英语听力差的现状进行介绍与原因分析之后,从师资培训、调整课程设置、测试接轨和转变观念四个方面,提出了如何作好西部贫困地区大、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的衔接。

一、西部贫困地区大学生听力差的原因

1.合格的英语教师短缺。据贵州省教育厅官方网页最新公布,至2008年底,我省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8.25%和89.81%,全省初中教师本科学历以上、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人数分别占总数的40.17%和0.82%。尽管如此,仍有相当比例的教师没有达到所要求的教学水平,而在英语师资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西部贫困地区中学不同程度地缺乏合格的英语教师。不合格的教师自然难培养出的是合格的学生。在接触英语之初,没有语音语调合格的教师引导,学生很难听懂正确的发音 (因为没有正确的听音就没有正确的发音)。由此导致的恶性循环加剧了学生对输入的误解与不理解,正确的输出无法保证,交流障碍随之产生,于是学生渐渐地对英语产生了抵触情绪。

2.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不足。西部贫困地区的绝大部分中学都没有开设听力课,大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语音知识,听说训练极少或几乎没有,听力教学根本没能得到重视。教师上课极少用英语授课,也没有定期的听力课。很多中学的英语课堂仍然是老师一张嘴,没有现代的听音设备作辅助。有的学校有但也形同虚设,全校二、三千人分享约100个位置左右的两间语音室,而且,还时常出现机器故障、死机、老师不会操作等情况。因此,学生缺少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3.测试内容的大幅调整和教学目的 (标)的变化。由于受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影响(高考英语题型中没有听力部分),我国大部分全日制中学目前开设听力课的很少,且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提高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3])”致使老师与学生从思想上不重视听力。在西部贫困地区,为了应试,老师同学已将听力置之脑后。而“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4]。听力由高考中的不要求突变为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所占比例为35%(四级考试改革后可能占到75%)。这样大幅度地调整考试内容,当然会使学生措手不及,极不适应。

4.观念错误。大部分教师和学习者(占有很大的比例)过分强调“记忆”式学习,强调英语知识如单词和语法规则的积累,而学习者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进行交流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这在西部贫困地区英语教学中表现尤其明显。理论上,学习者掌握了大量的陈述性知识 (DEC for declarative knowledge),即掌握事实(knowing that),却没有掌握足够的程序性知识(PRO for proceduralized knowledge),即怎样去做。而在语言掌握中,二者缺一不可。要发展PRO必须先培养DEC,其转化途径是“使之自动化”的处理自动化[5]。学习者依靠其原有的DEC和PRO知识,特别是程序化后的知识才可以相当轻松地进行交际。而西部贫困地区中学的英语教学对英语的交际功能普遍认识不够,中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应试教学”则让这一现象愈演愈烈,这就为大学的英语听力教学埋下隐忧。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交际,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习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不是单纯的知识积累[6]。因此,转变观念,消除这一隐忧,实现中学与大学的有效听力教学衔接,为大学英语听力教学铺平道路已刻不容缓。

二、解决西部贫困地区大、中学听力衔接的措施

1.创设大学--中学英语合作共同体。让当地的师范院校承包负责,制定一套系统的师资培训方案,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力求培养合格的中学英语教学人才。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说:“师范大学作为培养教师的供给方,要有质量意识,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发展的需求,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学教师。”可以创设大学--中学英语合作共同体,建立“英语教师发展学校”。这种合作有三大好处,一是消除了大学和中学的矛盾和对立;二是实现了双向激活,对大学来说,激活了他们的实践思维,对中学来说,激活了老师们的科研思维;三是建立了双向通道,一个通道是大学的科学研究和理念传播到中学,另一个通道是大学教师在中学教育现场汲取鲜活的实践智慧,反哺大学的教师教育,提高了师范生的培养质量[7]。让中学英语教师适时充电,让他们接受标准规范的教学培训,对语音语调有较大障碍而不能胜任英语教学的可以换岗。这一点有些次贫困地区已经开始行动,但力度还欠缺,有的还只是流于形式。国家或当地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培养合格英语师资。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西部贫困地区的师范院校理应承担该地区的这一艰巨而伟大的责任。当然,这一工作必须在各地区、县、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才能完成。

2.调整课程设置。掌握语音基础知识是基础教育阶段一项重要也是必要的教学需求,但是现在很多西部贫困地区中学的英语课程设置中没有听力课,这就导致学生语音不标准,听力差。因此,老师应在现有听力设备条件下,努力运用现代化的听音工具如MP3,CD等,让学生多暴露(expose)在标准、真实的英语学习环境中。中学阶段的语音教学应力求准确,流利。大学阶段的语音教学,除矫正不规范不标准的的语音语调外,应将重点放在重音、语调、连续、爆破音、省音、节奏等语流音变现象上;还要掌握语句中意群的划分,升降调的使用,把握英语的节奏,逐步培养学生把语音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自动化能力,使学生的语音语调接近标准发音。中学重视语音教学,大学强化语音教学,并通过现代化的听力辅助设备,提高并完善听力教学,这样大学生的听力水平才能得到有效地提高。

3.改革测试。高考不考听力显然与大学的英语教学严重脱节,中学与大学的英语教学是个有机的整体。中学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英语基础,而大学则为学生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达到以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目的提供训练环境。为了避免大学生的听力能力出现空白与断层,测试方向应进行有效衔接。西部贫困地区的高考加考听力并加大比重,这才能与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试接轨。因此,国家的教育政策也应该进行微调,随时更新,与时俱进,真正起到指导的作用,确保正确的宏观方向。

4.转变观念。从应试(test-oriented)英语向“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market-oriented)[4]转变。了解到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交流,中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重心适当地转移到听力教学上,获悉最新的外国文化、实时资讯,使学生随时了解最新信息;大学即在此基础上进行横、纵方向发展。

[1]谢丹.大学英语与中学英语听说教学衔接中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9,(11)下半月刊.

[2]倪传斌.中、大学英语教学衔接情况调查与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大全[EB/OL].http://sq.k12.com.cn/discuz/thread-65989-1-1.html,2004-06-28.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版社,2007.1-13.

[5]张雪梅.语言石化现象的认知研究[J].外国语,2000,(4).

[6]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3):5.

[7]赵秀红.38所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共话教师教育创新[N].中国教育报 2009-11-5(3).

(责任编辑:王 林)

Troubles and Solutions to Teaching Bridge in English Listening Between College and Middle School

CHEN Xin-li,LIU Xiao-ping,LINGFU Rong
(English Department for Non-English Majors,Zunyi Normal College,Zunyi 563002,China)

By analyzing the trouble"English listening poverty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western area"and its causes,the article,explores several solutions to teaching bridge in English listening between college and middle school,which are teacher training,curriculum,test accommodation and belief changing.

listening teaching;bridge;trouble;solution

G642.0

A

1009-3583(2010)-04-0111-03

2010-04-16

遵义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研究课题(10ZYJ001)

陈兴莉,女,贵州遵义人,遵义师范学院大外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和英语教学法。

猜你喜欢

英语听力贫困地区听力
趣味英语听力 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趣味英语听力: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趣味英语听力Smart Home Devices◎
趣味英语听力:Top 7 Most Common Types of Bread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