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困生心理特征及其教育干预策略初探

2010-08-15龚田波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元认知心理障碍学习动机

龚田波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中山528404)

学困生心理特征及其教育干预策略初探

龚田波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中山528404)

学校教育教学中学习困难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所有实施教育的国家面临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当前学困生成为心理学理论界和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通过分析学困生的内涵、心理类型特征,进而提出教育干预策略,希望能给学困生、家长和学校提供一些指导,促进其良好发展。

学困生;心理特征;教育干预策略

长期以来,每个学校和班级都程度不同地客观存在着一个特殊教育群体——学困生。在一项调查的数据中显示:“美国学困生的比例为1%~3%,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此情况在我国也同样发生。”近年来,越来越引起教育界、心理学界对该群体的关注。本文试图从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入手,研究其学习困难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干预策略。

一、学困生的概念界定

目前,学困生概念的界定还存在着一定分歧。本文将学困生概念沿用王建平《变态心理学》(2005)中所述“没有明显智力缺陷,又没有感官障碍,但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的学生,远没能达到预期的学业成就目标的学龄儿童青少年”。简单地说就是学习有困难或有障碍的学生。

二、学困生的心理特征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困难是由多方面的心理障碍引起的。总体上看,表现为学习心理障碍,社会性发展障碍,心理健康不良和神经心理障碍。

1.学习心理障碍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习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认识过程。而学困生对外界的信息进行加工时,往往表现出无法适应的问题,不能有效地或难以与外部环境构成动态的平衡。学困生的学习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统觉失调。很多研究数据表明统觉失调与学习困难紧密相关,如艾里斯报告14%,台湾郑信雄报告15.9%,我国大陆任桂英等人报告10.3%的学困儿童患有统觉失调症。可以说,统觉失调是导致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2)注意发展水平偏低。一般认为,注意品质的优劣与学生学业成绩有直接的关系。杨锦平等(1995)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在注意的范围、稳定、转移、分配等品质上,与非学困生相比,学困生都处于低水平。骆伯巍和陈家麟(2002)发现:在注意的稳定性和注意转移能力上,与正常学生相比无明显缺陷,但在注意广度上有明显偏低的倾向,其注意分配能力上则明显不足。由此可见,学困生普遍存在着注意发展障碍。

(3)元认知能力不足。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就是一个建构过程,元认知在此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在元认知知识与策略运用方面,学困生不及正常儿童,他们缺乏对认知过程的自我调控,不能注重材料的整理和分类,更多地采用低水平策略,如单纯地反复、延长时间等,也就是说,缺乏连续性监控与评价,无法调控信息加工过程。这些情形足以说明学困生缺乏元认知能力。

(4)学习动机水平偏低。理论和实践证明,学习动机在人们的认知水平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对认知水平也具有一定的预测性。无论是学习愿望,还是学习主动性和坚持性,学困生的学习动机水平都显著性低于非学困生。张登印等发现(1997):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与其认知水平有着非常显著的相关。因而,这意味着学习动机偏低是学困生的学习障碍之一。

2.社会性发展障碍

在社会性发展上,学困生与正常儿童大体相似,但也有自身的特点。我国学者俞国良(1997)发现:“在社会交往方面,学习困难生的同伴交往水平显著底下,同时亲子关系紧张;在社会认知方面,学困生对社会性暗示过敏,往往表现出偏狭倾向,并且自我效能感明显低于优秀学生,容易形成习得性无助感,破罐子破摔;在社会行为方面,研究揭示,学困生更容易出现社会适应不良,情绪控制较差,因而行为问题出现相对更多。”

3.心理健康的不良特征

一般而言,心理健康问题常常表现为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心理不平衡等方面。与非学困生相比,有人发现:“学困生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更为敏感,有较严重的情绪困扰,在思想、感情及行为等方面更具有敌对性。”由此可知,在总体上,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非学困生,更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障碍。

4.神经心理障碍

程杜火、龚耀先等(1992年)研究表明:在多数复杂功能的神经心理测验中,学困生的成绩和脑功能指数值明显低于非学困生。该研究还进一步分析发现:在言语理解、解决问题和长时记忆等方面,学困生有受损的表现。徐勇等(1992)通过对学困生儿童的智力结构进行研究发现:学习困难儿童的言语智商显著低于其操作智商。众所周知,言语智商对学习成绩影响最大。这些研究都说明学习困难与神经心理障碍有一定的关系。

三、学困生的教育干预措施

导致学习困难的原因涉及到许多方面,在对学困生采取教育干预措施时,需要从一个综合系统角度考虑。

1.加强感觉统合训练

目前,在理论和实践中已寻找出针对患有统觉失调症状的学困生的效果较为明显的方法,即感觉统合训练。对学困生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时,在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结合学科特点进行,通过调动他们的各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活动,引导他们对学习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认知加工,从而达到解决学习困难的难题。同时,通过分析学困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在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增强训练,以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学会认知,加强感觉统合协调训练,促进其感觉统合与协调能力。

2.训练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能

影响学困生学习的最主要障碍之一是学习策略的缺失,尤其是元认知的匮乏。由此,在学习策略方面,需要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帮扶,以提高其学业成绩。许多研究证实,“通过训练和培养学习策略是可以有效地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的,当前策略训练已经成为学习困难矫正措施的主流。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对学习材料的认知过程,也是对该过程进行调节和监控的元认知过程”。因此,在策略训练中,需要对学困生传授必要的学习方法,既包括通用性学习方法,如制定学习计划、作业与复习方法、纠正作业错误方法,也包括学科性方法。此外需要运用思路教学,发展学生认知调控能力。具体可以采取“创设小步距问题情境”、“自我检查与自我批改”等方法。

3.合理归因,提高自我效能感

学困生之所以常常表现出自我效能感较低,缺乏自我意识和自尊心,负性的自我认定,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往往不知自己问题所在,缺乏自我意识并伴随着对学习的无能为力,从而常常对学习失败进行消极归因,出现弥散的无助或抑郁状态。由此,进行合理的归因训练,以提高自我效能感显得十分重要。目前我国学者张晓华(2006)对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总结:①榜样学习;②归因重塑,引导学生积极归因;③行为训练。值得注意的是:实践中需要鼓励学生多去冒险,因为学习困难学生得到的过度保护会影响其教育转化。老师还要注意学困生的学习内部动机的训练。实践证明,有效的适当的间隔性强化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的。

4.关注学困生的心理健康

通过改善人际关系、优化情绪、提高其心理适应性,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平衡手段,如注意表扬和批评的艺术,帮助学困生克服自卑、敌对、沮丧等不良情绪,引导学困生多参加集体活动,以克服孤僻、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与此同时,淡化竞争,创设合作的课堂学习环境,尽可能地强调每个学生都有成功和发展的机会等,从而不断提升学困生的心理素质,进而降低其虚高的自尊水平,最终达到促进学困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总之,为了有效地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树立信心,培养兴趣,扭转学习被动的局面,体验智慧的力量,享受成功的快乐,最终走出学习困难的境地,必须综合考察、分析他们的心理特征及其可能的原因,这样才能提出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构建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富有弹性的教育教学模式。

[1]王建平.变态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春梅,辛宏伟.学困生的学习心理困难与教育对策[J].教育探索,2003,(04).

[3]李新成.感觉统合失常与学习适应不良[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02).

[4]骆伯巍,陈家麟.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卫生学成因及矫正[J].教育评论,2002,(02).

[5]戴斌荣.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障碍与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06).

[6]杨锦平,金惠国,黄财兴.学习困难初中生注意特性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02).

[7]张登印,俞国良,林崇德.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认知发展、学习动机和家庭资源的比较[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02).

(责任编辑:魏登云)

A Probe into the Psychology of Underachievers and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GONG Tian-bo
(Zhongshan Polytechnic,Zhongshan 528404,China)

The learning difficulty in education,a widespread phenomenon as well as a severe problem all the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re confronted with,can affect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a school;therefore,the underachievers nowadays naturally become a focus of researching in the circles of both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s and the psychological type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some guides to underachievers,their parents and schools.

underachievers;psychology;intervention strategies

G804.83

A

1009-3583(2010)-04-0066-02

2010-05-15

龚田波,男,广东揭阳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与发展心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青少年社会性发展与心理辅导。

猜你喜欢

元认知心理障碍学习动机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元认知:领域一般还是领域特殊?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数学科目中元认知研究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