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职业指导》课教学的新思考
2010-08-15黑龙江平静红
黑龙江 平静红
谈《职业指导》课教学的新思考
黑龙江 平静红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劳动力市场的日趋成熟,“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竞争上岗”为主体的毕业生劳动就业制度进一步实施,劳动者自主就业的能力就成为实现“民生之本”的关键。职业学校开设《职业指导》课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强化学生职业意识,了解就业政策,更新就业观念,掌握求职方法,学会合理维权,最终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如何帮助职业学校学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如何开展科学有效的《职业指导》课,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了解自己个性,增强自信
职业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于初中毕业生,他们踏入技工学校,经过2年学习,毕业时年龄在18岁左右,却要面临选择职业和身份适应,对他们开展职业和创业教育很有必要。尤其近年来受“普高热”和“免试入学”等因素的影响,技校生入学时的素质普遍偏低,自身存在着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积极、怕吃苦、眼高手低等一些问题,不能把握就业机会,使加强对其的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变得更为紧迫。下列两类学生尤要加强指导、教育:一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学校有部分学生往往是家长出于无奈而将其送来“托管”的,无心向学,提不起学习兴趣是他们的共性,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是老师“强行”灌输给他们的,所以,在他们的头脑里根本没有“读书为了就业”的观念,到了该就业的时候,便显得不知所措,过分地依赖社会和父母,自立能力差;二是为好奇而读书。有部分学生来学校读书的主要目的只是对某个专业产生好奇,而不是为了获取职业,对未来职业的认识是朦胧的、浅薄的,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气质、职业能力都缺乏了解,因此,一旦到了真正选择职业的时候,东不成西不就。
通过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自己,使他们珍惜在校生活。挖掘潜能、完善自我、设计未来,主动适应未来从事的职业。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能力进行专业选择。目前教育部已经开始推行弹性选课,使职业学校能适应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发展需求,大多数专业都有许多专门化方向,一个专业往往对应多种职业,甚至是一个宽广的职业群。
因此,让学生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了解自己个性,然后结合现实情况,扬长避短。
二、增强对职业、就业观念的了解
我国现正处在一个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产业不断升级的新时代,职业多变、人才竞争加剧是其特征之一,学校要结合社会实际,向学生们介绍社会现状,介绍世界经济、国内经济情况和就业形势,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做好适应社会的心理准备,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择业观,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具有高尚的职业情操和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特点正确选择职业,顺利成才。另外,加大就业形势的宣传,引导学生树立“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观念,让学生了解劳动力市场及运作机制,明白一个人在一个单位的一个岗位上工作一辈子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从而树立竞争上岗观念。
注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未来社会对劳动者综合素质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企业与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也将变得更加重要。职业学校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农村,相当一部分学生胆量较小,与社会接触少,不敢承担重任。因此应经常鼓励同学们走向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已的能力和胆量。利用下厂实习机会,深入调查研究,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认识自身的不足。特别是利用假期要求同学们参加勤工俭学活动,使同学们熟悉并热爱自己今后所从事的职业。通过活动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的内在动力。另外组织同学们利用节假日涉足人才市场,了解就业行情,明确社会需求,认清就业形势。通过市场信息反馈,增强同学们的竞争意识,根据社会需求不断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促使同学们更加勤学苦练专业知识和技能基本功。并且利用自学考试、第二课堂、各类培训班等多种途径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力争全面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促使同学们做适合现代社会欢迎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为将来的就业作好准备。这样,同学们的学习也就有做到职业指导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运行,既体现出政府指导下的毕业生自主就业制度,同时又遵循着以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为基础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在对学生开展职业指导的过程中,要将市场经济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创业意识等观念引进到职业指导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培养起适应劳动力市场运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为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成功择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创业教育是职业指导的重要内容
在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课中,强化创业教育,既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深远意义。劳动者个人或劳动者通过劳动联合、资本联合创立的小企业,是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以及集体经济起步的重要形式;是吸引民间资金和优秀人才创办企业,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渠道;是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落实“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重要体现;是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更新职业学校学生就业观念,拓宽毕业生就业门路的重要手段。
创业教育的实质在于让受教育者“愿创”、“敢创”、“会创”,即通过创业意识树立、创业品质培养和创业知识学习,形成创业能力。结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渗透创业意识、创业心理的内容,并补充怎样选择、怎样建立、怎样管理企业的知识,是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的重要形式。创业教育不仅是职业指导教师的任务,也应该成为全体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的职责。
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课,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特别是社会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而社会能力又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毕业生今后的职业生活中,智商助他入门,而情商将助他成功。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不但有其特定的作用和内涵,而且有相当丰富的外延,《职业指导》课应该也必须成为职业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职业指导工作是学校适应市场经济办学,加快教育改革的必然产物,在职业学校当中开展的时间都不长,在实际工作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去分析、研究和解决,职业指导的规律、特点以及内容和形式都有待于进一步探讨。随着毕业生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对《职业指导》课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教师只有注意加强学习,积累经验,探讨和研究职业指导的规律,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新形势下《职业指导》课的要求和学生对职业指导的期望,职业指导工作才能上台阶、上水平。因此,在职业指导的实践中,要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和职校生就业的特点,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极探索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的理论体系,努力使这项工作向着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方面迈出新的步伐。
(作者单位:哈尔滨轴承集团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