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分子材料专业涂料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0-08-15安徽张强胡遇明吴为亚

职业技术 2010年1期
关键词:工学高分子涂料

安徽 张强 胡遇明 吴为亚

高职高分子材料专业涂料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安徽 张强 胡遇明 吴为亚

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胶、纤维、涂料、粘合剂)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为深化高职高专高分子材料专业建设,创新涂料与涂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改革,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现对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在涂料课程改革方面的一些探索与实践进行探讨。

高职高专;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涂料课程;课程改革

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胶、纤维、涂料、粘合剂)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近二十年的发展中,芜湖及周边地区已成为高分子材料生产基地,拥有一批大型企业,如:芜湖海螺型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亚(芜湖)塑胶有限公司、杜邦华佳化工有限公司、PPG涂料(芜湖)有限公司、安徽神剑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同时拥有一批以高分子材料为基础的应用加工型大型企业,如: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芜湖美的空调有限公司、日立家用电器(芜湖)有限公司、芜湖荣事达塑胶有限公司及其众多的配套企业。行业发展显示:本地区高分子材料企业是以塑料和涂料的生产与应用为主,对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很大。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于1999年8月在轻化工程系设置了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专业方向为塑料成型加工和涂料生产与涂装技术,为地方企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经过10多年的专业建设和发展,为企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服务地方经济、促进了企业发展。

2006年,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全国首批28所国家重点建设示范高职院校;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是教育部和财政部资金扶持的重点建设示范专业。旨在深化高职高专高分子材料专业建设,在涂料与涂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改革上起到探索创新及引领示范作用,推动高职教育发展。本文重点探讨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在涂料课程改革方面的一些探索与实践。

一、实施“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设计“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高 [2006]16号文件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工学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与行业企业建立密切的“血缘”关系,把学院融入行业企业之中,为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搭筑平台[1]。做到高职人才与企业人才零距离对接,提高就业率,学院与企业共生双赢。

(一)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参与专业建设

高职院校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是一项重要职能,具体的说就是依托企业的发展而生存。没有行业企业的需求、没有行业企业的支撑、没有行业企业的参与,就无从谈起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和实践[2]。为此,我院成立了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芜湖地区的行业企业老总与专家担任委员,直接参与学院的专业建设。制订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教学文件,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把行业企业的理念及文化引入学院,真正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共建实训实习基地,学院企业相互交融

通过近两年的建设,较完善的形成了校企合作教育、产学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以员工的角色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身临其境,体验氛围。实施多方(企业工程师、专业教师、指导教师)参与的教学考核体系。将人才培养模式与过程、结果有机的统一起来,使工学结合贯穿始终,学生专业能力培养达到最佳效果。

(三)校企师资互通,互相兼职共发展

近两年的探索与实践证明:高职院校与企业人员相互兼职是保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能顺利进行的一种有效方法。院系聘请了一批大中型企业的专家担任专业课的教师和实训课的指导教师,院系也派出一些专业能力强的教师到企业兼任技术顾问、总工等职。双方发挥各自的专长优势,相互参与对方的人才培养工作和新产品及应用技术研发工作,使学院与企业共同发展。

二、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关键,而专业课程是课程建设的基础。课程改革反映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反映了行业企业的需求、反映了高职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3]。我院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通过校企合作,在课程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实践证明涂料课程的改革创新,教学规范的探索研究使其更具高职特色,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使专业人才培养更能满足涂料与涂装职业岗位与岗位群的需要。

(一)依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涂料生产与涂装的基础知识和原料准备、原料混配、树脂合成、研磨分散、配色与调和、涂料涂装、涂料检验等专业知识,具有独立完成职业工作任务的专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等社会能力,适应从事涂料生产与涂装技术和管理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销对路的毕业生才能满足行业企业的需求。我们会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一起讨论认为:课程体系是培养学生的总体方案,是培养目标的依托。根据涂料与涂装职业岗位与岗位群的需要组建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开展校企合作,构建合理的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针对就业岗位和岗位群,形成岗位工作内容,并将其分解成知识能力要素,制订课程标准,合理组建课程结构。

本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由六大模块构成,分别是《化工机械识图与计算机绘图》、《涂料化学基础》、《涂料与涂装技术基础》、《涂料生产与涂装》、《涂料化工基础》、《涂料检验技术与实训》。每个模块由相应课程组成,每门课程都确定了学习领域定位、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安排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景和工作过程考核内容。

(二)编写立体化教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本专业课程立体化教材(纸质教材、多媒体教材、网络教材)的编写,诚邀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完成教材建设。通过校企合作把企业岗位、岗位群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转化为所涵盖的知识内容与理论原理整合成课程知识体系,形成纸质教材;通过工学结合从企业收集生产装置、生产过程的录像、图片、资料等制作具有直观性、真实性的工作情景的多媒体课件;将相关的专业规范、课程标准、教案、习题集、学习指导书等形成网络教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立体化教材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和教师的互动,突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提高了专业课程教学质量。

三、采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推行项目驱动教学法

教学改革必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反映社会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反映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需要、反映当今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可持续发展[4]。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推行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作为导向”的项目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工作任务掌握知识、技能,做到学以致用。

(一)项目驱动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涂料与涂装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它避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具体做法是:将课程内容以涂料生产与涂装工艺的工作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项目模块,项目模块又有若干个子项目模块。每个项目模块是相互独立的,但又与其他模块相互联系,构成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单元。将相关知识与技能融汇在项目中,通过实施,掌握知识,完成技能训练。

项目驱动教学法实践分为五个教学阶段进行:

1.确定项目任务

由教师提出项目任务后,下达给由3~6位同学组成的项目组,同学讨论确定项目任务及目标。

2.制订工作计划

由项目组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得到指导教师认可和批准。

3.实施项目任务

项目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信息的收集、整理、任务分配及工作进度等。

4.检查评估

在项目组完成项目后,由学生自我评价、组内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等环节获得最终评价(等级或分数),确定以能力考核为重点的工学结合考核方式与方法,具体过程为:

a)过程考核: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工作作风、团队合作精神、协调能力及贡献力大小等。

b)实践任务及作品考核

c)结业测试:独立完成一个产品的全过程。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改变了传统考试一卷定成绩的方式,实行了职业能力水平与全面综合素质的考核。给予学生极大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容易掌握所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跨专业的各种能力等。

(二)理论实践一体化,工学交替相渗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构筑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改革的平台,使“教、学、做”一体化的教育思想得以贯彻实施。无论项目式教学法,还是案例教学法,都是体现了高职教育以实践教学为中心,“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做来理解,记忆知识,使知识更易掌握,记得更牢固,专业技术能力得到更好训练。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体系,进行工学交替教学改革,给予学生“实际情景”和“直觉情景”,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教、学、做”一体化的具体教学方式为:把课程内容分解为若干单元,部分单元由院系教师在课堂讲授,部分单元则安排到生产现场,由企业技术人员讲授;有的单元是先讲后做、有的单元边讲边坐、有的单元先做后讲。这种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与项目任务相结合的方式,来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创造了真实的教学情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激励学生前进,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内容,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获得了最好的学习效果,知道学习知识的用武之地。

通过近两年的探索与实践,在涂料与涂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改革、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等方面起到了引领与示范作用,形成以下鲜明的创新点:

1.高职教育必须与行业企业相结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因此,行业企业参与高职专业教学规范的制订是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途径。

2.以行业企业对该专业高职人才的要求为出发点,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解构重构,形成立体化教材,构筑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平台,突出在校学习与工作岗位的一致性,采取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推行项目驱动教学法。

3.较完善地形成了校企合作教育、产学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与管理,亲自体验职场氛围和工作情景,为学生将来就业、择业、安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1]邹伟.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2008(1).

[2]陶言诚.关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商业经济,2008(16).

[3]陈学梅,许宁,徐建良.高职高专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改革实践浅说 [J].职业教育研究,2008(7).

[4]唐静.加强示范性专业建设探索高职教学新模式[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2).

【注】本文系教育部高职高专材料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重点教研项目(GCZ2007-15)和安徽省教育厅教研项目(2008jyxm679)。

(作者单位: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工学高分子涂料
盐工学人
——宋辉
《功能高分子学报》征稿简则
“漆黑”竟然是一种涂料吗
《功能高分子学报》征稿简则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学情景教学探索与实践
自洁型涂料的研究
终结卷材和涂料之争
精细高分子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