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辨证治疗肾盂肾炎100例

2010-08-15程永红河南省西华县计划生育服务站466600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17期
关键词:淋证肾盂肾炎肾虚

程永红 河南省西华县计划生育服务站(466600)

中医辨证治疗肾盂肾炎100例

程永红 河南省西华县计划生育服务站(466600)

目的 探讨运用中医辨证施治治疗肾盂肾炎临床疗效。方法 针对临床100肾盂肾炎患者,根据临床辨证分为急性发作阶段与非急性发作阶段,并给予相关治疗。结果 临床治愈57例,显效24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92%。结论 中医辨证施治可有效治疗肾盂肾炎,临床疗效显著。

肾盂肾炎;柴芩汤;知柏地黄汤;益气通淋汤

肾盂肾炎是内科常见多发病,临床以尿频、尿急、尿道疼痛为主要症状,以女性为高发。急性发作期多伴有高热寒战,尿道灼热,腰痛,尿血,小腹坠胀,肾区叩痛。慢性期多为,病来日久,反复发作,小便不畅,淋漓不已,腰酸痛,膝软乏力等。西医治疗多采用抗生素治疗,但易反复,难以根治,中医根依据病因病机、病情变化、辨证施治,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性别与年龄 本组100例中,男25例,女75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6岁,以25至35岁为最多;属于急性者81例,属慢性期急性发作者19例;病程最长8年,最短2天。

1.2 病状与体征 本组100例,有尿频、尿急、尿痛者91例,腰痛92例、少腹拘急47例,腰区叩痛90例,发热29例,浮肿18例。舌苔薄黄,黄腻,黄白腻92,脉多濡缓或浮数。

1.3 尿液镜检 蛋白(++)19例,(+)37例,(士)42例;白细胞(++++)37例,(+++)23例,(++)26例,(+)8例;红细胞(++)l9例,(+)21例,少许46例。

1.4 辨证论治 所有患者均采用纯中医治疗,并按照中医理法进行辨证施治,治疗时分为急性发作阶段和非急性发作阶段。

1.4.1 急性发作阶段 临床特点:①具有明显的尿路刺激症状和腰痛;②小便化验有明显的炎性改变;③尿培养阳性;④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烧;⑤起病较急,脉象、舌象;属湿热蕴结。此阶段乃正气未伤,邪气较盛的湿热证,故以解毒通淋、清热利湿为主法,急则治其标。重点在于控制发烧及缓解尿路症状。一般投用方药有效时,则应守方,有时可一直守到治愈为止。经过反复验证,柴芩汤加减,效果较好。在此阶段,一般病势重者1日2剂,分6次服。此方不论对退烧或缓解尿路症状,均能经受重复验证。基本方:柴芩汤:柴胡24g,黄芩18g,大青叶31g,石苇31g,木香9g,葎草31g,车前草31g。

1.4.2 非急性发作阶段 临床特点:患者尿路症状多不明显,腰痛时作,乃属正气已伤邪气未去,菌尿未除之虚实兼证。治疗上则应以调理脏腑功能及清热解毒并重,标本同治。目的在于增强正气,清除菌尿,达到治愈。因菌尿多在此阶段转阴,故凡有效方剂,一般均应守方l个月左右。此阶段辨证用药,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可拟两方,分别使用,效果较好。

① 知柏地黄汤方 临床表现:尿意不尽,尿涩痛,腰腿酸软,病程缠绵,脉细,苔薄黄。治宜养阴清热,固本驱邪。给予知柏地黄汤加味:黄柏12g,知母(或玄参18g)12g,山药24g,牡丹皮10g,泽泻12g,生地黄12g,茯苓15g,女贞子24g,车前草31g,葎草31g。

② 益气通淋汤方 临床表现:倦乏无力,少气难支,小便滞涩,脉细苔厚。治宜益气养阴,清热通淋。益气通淋汤加减:黄芪31g,党参24g,柴胡24g,麦门冬15g,山药24g,茯苓15g,地骨皮12g,黄芩15g,车前草31g,葎草31g。

2 结果

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尿培养阴性,尿常规正常57例;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尿培养阴性,尿常规镜下可见少量白细胞或红细胞,扁平上皮细胞24例;有效:症状减轻,或时轻时重,尿培养菌尿阳性,尿常规镜下可见白细胞或红细胞,扁平上皮细胞11例;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尿培养菌尿阳性,尿常规白细胞40个/HP以上8例。总有效率为92%。

3 讨论

肾孟肾炎属于中医淋证范畴。《金匮要略》认为“热在下焦”,《诸病源候论》谓:“诸淋者,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水下涩,数而且涩,则淋漓不宣”。淋证的病因病机主要包括膀胱湿热、肾虚膀胱湿热和肾气亏虚三方面。膀胱湿热:湿热毒邪客于膀胱,小便灼热刺痛,则为热淋;若膀胱热盛,伤及阴络,迫血妄行,血随尿出,则为血淋;本组病例中急性肾孟肾炎病机多属膀胱湿热,治疗以解毒通淋、清热利湿为原则,多在短期内治愈。肾虚膀胱热:肾与膀胱,一脏一腑,互为表里,若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亏虚或房劳、多产年迈及久病致肾气亏耗,外邪易于内侵,侵袭膀胱,罹患淋证,且肾虚之体,淋证一旦发生,湿热易于留恋,久病不已,又可损伤肾气,二者互相影响,致病情缠绵难愈。因此,慢性肾孟肾炎急性发作者病机多属肾虚膀胱湿热,肾虚为本,治宜益气养阴,清热通淋,亦或养阴清热,固本驱邪。淋证日久,由实转虚,湿热毒邪损及脾肾,或造成水饮内停,或瘀血留滞,又因虚致实,临床征象复杂,故临床上,应认真辨证,审察证候虚实,注意标本缓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0.3969/j.issn.1672-2779.2010.17.031

1672-2779(2010)-17-0041-01

2010-07-13)

猜你喜欢

淋证肾盂肾炎肾虚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张锡纯治疗淋证的药—病—证用药规律
赵玉庸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经验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慢性前列腺炎和肾虚有什么关系?
透视“肾虚综合征”
基于细胞调控因子探讨血尿胶囊对急性肾盂肾炎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
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治疗老年病验案举隅
探究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肾盂肾炎的临床疗效
五子衍宗丸治疗淋证验案1则
李坤寅教授治疗产后淋证验案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