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提升检察执法公信力的主要途径

2010-08-15文◎王平*

中国检察官 2010年15期
关键词:检察工作公信力办案

文◎王 平*

关于提升检察执法公信力的主要途径

文◎王 平*

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是一项综合的社会系统工程,既需要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的不懈努力,也需要与社会公众的良性互动。要始终坚持“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与“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的总体要求,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以“内强素质创品牌、外强宣传树形象”为目标,着力加强对干警进行政治教育和文化教育,使干警普遍认识到,检察机关和检察干警只有牢固树立和深入实践执法为民思想,增强检察工作与公众之间良好的双向互动,真正做到在思想观念上为民、在工作措施上便民、在实际效果上利民,才能在公信力的培育中取信于民。

一、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检察职业道德、作风建设等教育工作力度,进一步增强维护法律正确统一实施的责任意识

思想支配意识,意识决定行为。提升检察执法公信力,增强维护法律正确统一实施的责任意识至关重要。强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教育,使全体检察干警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始终保持执法者应有的理性,学会以平和态度做工作,做到语言、行为、作风文明,使每一项执法办案活动都于法有据,每一个执法办案环节都合乎规范。加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以高检院“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认真学习实践以忠诚、公正、清廉、文明为核心的《检察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确保检察人员始终保持“三个至上”(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四个在心中”(党在心中、人民在心中、法在心中、正义在心中)。进一步推进作风建设进程,严格政治纪律、办案纪律、工作纪律、廉洁纪律,认真落实好高检院“十个严禁”和“禁酒令”以及省纪委、省政法委、省检察院制定的各项规定,广泛接受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巩固发展干部作风建设成果,弘扬好作风,以良好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确保各项检察工作任务出色完成。

二、加强检察业务培训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检察执法能力水平和办案质量

加强检察业务培训工作力度,统筹抓好各类检察人员的教育培训,以领导干部和执法一线检察官为重点,以专业化建设为方向,加强正规化岗位培训,广泛采取检察官教检察官、案例教学、岗位练兵、远程教育、在线学习等模式,增强教育培训实效。要抓好对下级院领导班子成员和业务部门负责人的轮训,抓好新进、新任人员的岗前、任前培训,大力培养优秀公诉人、优秀侦查员及其他各类专业人才,切实提高发现违法犯罪、侦查突破案件、收集固定审查运用证据、开展诉讼监督、适用法律政策的能力。加快实施科技强检战略,提高检察工作中的科技含量,认真解决基层检察院人才短缺、检察官断层等突出问题,围绕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查处腐败案件和维护司法公正“六种能力”,努力实现检察执法能力水平的真正提高。

三、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环境

和谐稳定的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要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深入开展打黑除恶等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和毒品犯罪。加大打击走私、骗税、制售伪劣商品等经济犯罪特别是涉众型犯罪力度,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群众切实利益。积极推进量刑建议、刑事和解、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等工作,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办案机制,探索附条件不起诉等办案方式,落实依法从宽政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把化解社会矛盾贯穿于执法办案始终,在坚持公正执法、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办案质量的同时,加强源头治理,完善工作机制,努力从源头上化解矛盾,防止和减少涉检信访的发生。要高度重视敏感事件的办理及法律、政治和社会效果的统一,防止激化矛盾或引发新的矛盾。要组织检察人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诉求、解决困难,切实把排查化解矛盾工作做深、做细、做到位。

四、积极查办和预防各类职务犯罪,努力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经济犯罪案件出现多发的趋势,我们要积极查办和预防各类职务犯罪,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重点围绕中央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衡较快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中央部署开展的专项治理工作和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工作,加强犯罪分析、对策研究、预防建议、警示教育和预防调查、宣传、咨询等工作,完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推进侦防一体化机制建设和预防工作规范化建设。

五、加强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努力创造公正廉洁的执法环境

加强刑事诉讼监督,重点监督有罪不究、以罚代刑和动用刑事手段插手经济纠纷等问题,重点监督纠正违法采取强制性侦查措施和刑讯逼供、暴力取证以及错捕漏捕、错诉漏诉等问题,重点监督纠正有罪判无罪、无罪判有罪、量刑畸轻畸重以及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等问题,加强对职务犯罪案件、法院自行决定再审案件和死刑复核案件的监督。加强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监督,注重监督纠正涉及民生和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或审判人员贪赃枉法、徇私舞弊导致的错误裁判,切实加大提出抗诉、再审检察建议力度。加强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监督,重点监督纠正违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以及超期羁押、体罚虐待被监管人等问题,依法妥善处理在押人员非正常死亡等事件,建立刑罚变更执行同步监督机制,积极探索适应社区矫正特点的检察方式,加强对社区矫正各执法环节的法律监督,完善换押制度和久押不决等备案制度,进一步加大纠防超期羁押力度,规范死刑执行临场监督,保障死刑执行依法进行。

六、进一步强化检察执法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确保检察权正确运行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必须高度重视、始终坚持和不断强化对自身执法活动的内部监督制约,才能维护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实现“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从执法过程、案件质量管理、队伍管理三个方面全方位入手,着力构建立体化的业务条块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对执法活动、业务部门之间和执法过程的实时监督制约机制,强化对执法办案全过程的监督;着力构建系统化的案件质量管理机制,建立对自身办案质量、错案和重大质量问题的评价机制、责任划分和责任追究的处罚监督机制,加强对执法办案质量效果的监督;着力构建规范化的队伍管理机制,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领导决策机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健全违纪违法问题发现和查处机制,完善目标管理考评机制,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监督,以高效、有力的监督机制建设,确保内部监督常抓不懈、抓出成效,保证检察权正确运行。

七、主动延伸检察工作职能,切实把检察执法融入经济建设大局

围绕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积极为经济主体提供最优质、最快捷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是检察机关除查办案件之外的又一项重要社会职能,是法律监督职能作用的社会化延伸。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涉农检察工作队为载体,进一步完善涉农检察工作新机制,严肃查处涉农职务犯罪,结合案件的查办进行如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的法律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主动深入经济建设第一线,了解、掌握经济主体发展状况及面临的难题,协调、帮助解决基层农村和企业发展中的困难,促进市场经济主体科学发展。积极参与社会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从招投标、制度建设、资金运作以及涉法诉讼等方面提出有效检察建议,确保国家重点投资项目和专项资金的安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建设,主动探索和实践社会公益诉讼,努力为全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经不起群众评议和考核的干部,要调整“位子”、摘去“帽子”,必须以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的评判作为检验工作的主要标准。同样,经不起评判和实践检验的执法,也是不被群众所认同、无助于执法公信力的确立和提升。检察机关紧紧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工作主题,通过抓履职、抓管理、抓服务、抓载体、抓监督、抓队伍这“六个抓手”,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执法能力水平和办案质量,努力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应当成为提升检察执法公信力的现实途径。

*河北省万全县人民检察院政治处主任[076250]

猜你喜欢

检察工作公信力办案
努力实现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新跨越
疫情防控与检察办案“两不误”——河北检察机关积极探索“无接触”办案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以文化建设引领检察工作创新发展
抢钱的破绽
内参影响力与媒体公信力
检察文化与检察工作协调发展规律
香港红十字会公信力长盛不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