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安全管理的关键点控制
2010-08-15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科215500
孙 健 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科(215500)
输血安全管理的关键点控制
孙 健 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科(215500)
输血是临床治疗和抢救危重病人生命的一种有效手段。然而,输血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可能发生输血反应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因此,加强输血安全管理,保障输血安全已成为输血发展的必然要求。
输血;安全;关键点
输血是现代医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目前经输血感染疾病的可能性和危险性在现代科技条件下尚无法完全避免,血液传播疾病和输血不良反应对患者健康的威胁始终存在。世界卫生组织血液安全和临床输血策略(2000~2003年)指出:提高临床输血水平,避免不必要的血液输注是保证血液输注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加强对输血各环节包括“收(从血站收取血液),贮(贮存血液),检(输血前检查),发(向临床发放血液),输(医护人员的床边输血)”的严格把关,坚持质量和安全的持续改进,才能有效地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1 血液制品安全有效的关键点控制
1.1 血液来源 临床用血是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采供血机构提供,严禁违规自采自供。加强采供血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从低危人群中采集自愿、无偿献血者的血液,从低危人群中采血是提高输血安全性的根本保障[1]。采供血机构分离制备成分血液,并通过去白、幅照和病毒灭活等先进的技术处理,大大地降低了输血风险。
1.2 血液接收 所有血制品接收时均需验收,包括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是否清楚齐全,接收人在领血单上签字,填写接收时间。不合格血液拒领拒收,为安全输血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1.3 血液储存 血液成分必须按品种、规格、血型、日期和储存要求分类进行存放,并有明显的标识。红细胞悬液须直立贮存,便于发现红细胞悬液有无溶血现象。冰箱内严禁存放无关物品。储血冰箱开启温度报警装置,有温度的持续监测仪。
1.4 血液发放 工作人员应根据采血日期先后依次发血。血液有效期少于3d的,要张贴有效期预警,与临床沟通,优先使用。
2 备血资料真实可靠的关键点控制
2.1 输血申请 医生在输血前要如实告知患者或家属输血的益处与风险,征得同意后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并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输血前病人应做输血前四项检测,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2.2 标本采集、运送 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采集血样,严禁从静脉输液通路中直接采集。由专门人员将患者血样和《临床输血申请单》及时送交输血科。护士采集血样时最好一次一人,在不同时间采集双份血样。二次血型检测后确认,这样避免了血样搞错,有效保障了标本的可靠性。
2.3 标本接收 输血科收到血标本后,当面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和血标本:对不符合要求的标本退回重新留取。
2.4 标本处理 接收后应立即鉴定ABO血型(正、反定型)和Rh(D)血型。正、反定型可通过红细胞和血清抗体相互印证,发现亚型或血型抗原减弱。采用两种不同厂家或不同批号的抗D试剂鉴定弱D和Rh(D)阴性。发现Rh(D)血型为阴性时,应立即电话告知临床并有记录。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多次输血者必须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要求作抗体筛选试验。对于需要输血的患者进行抗体筛选,可以及早发现不规则抗体,从而提前准备相合的血液,以保证体内有不规则抗体的受血者及时用血,避免由于血型不合引起输血反应[2]。
3 交叉配血严谨规范的关键点控制
3.1 人员配置 输血科工作人员必须参加输血安全的专业培训。不仅要掌握专业输血技术,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负责的工作作风,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3.2 标本核实 要求输血的标本,在交叉配血时一定要与输血申请单再次核实,避免张冠李戴。配血用的血标本必须输血前3d之内的,才能较好地反映病人当前的免疫学状态。
3.3 交叉配血 配血前复检受血者、供血者的ABO血型和 Rh(D)血型。在确认血型的前提下,联合应用盐水法和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确保输血安全。交叉配血应常规应用Polybrene配血法[3]。发现配血不合,应认真查找原因。交叉配血试验是输血安全的最后把关。配血时,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守操作规程,做到谨慎、细致、准确、规范。
4 取血输血及时细致的关键点控制
4.1 临床取血 必须由医护人员或经过培训的专门人员持取血单和专用容器到输血科取血。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共同核实无误后共同签全名方可发血。取血人员经过专业培训,知道血液的特殊性、时效性,注重血液的冷链保护,取血就有了责任感和紧迫感。
4.2 临床输血 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进行核实查对,确认与配血报告单相符并签字后方可使用。输血过程中至少要15min严密观察受血者情况,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输血,并进行相关的抢救。大量用血时,要注意把血液加温,防止病理性冻伤。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临床不可自行贮存暂时不用的血液,须交输血科保存。
5 教育培训达标见效的关键点控制
5.1 学法知法 医护人员要加强输血治疗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如国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卫生部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等法律法规。通过学习,提高全体医务人员对输血治疗和安全的思想认识,从而指导临床建立规范化的用血管理。
5.2 科学合理用血 临床医生应认真学习《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严格掌握临床用血适应症和输血指征,本着“能不输坚决不输,能少输决不多输,能用成分血不输全血”的用血原则,积极开展成分输血。这减少了“人情血”、“安慰血”“扩容浆”、“营养浆”的输注,有效防止了血液的滥用。在严格的质量控制下,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方式,引导临床逐步走上科学化、合理化的用血道路,真正做到临床输血安全有效,确保受血者的健康[4]。
5.3 监督管理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对医护人员定期进行输血相关知识培训,输血制度做到医、护、技人人皆知。逐渐使科学合理用血、节约用血成为临床医师的自觉行为。定期检查临床输血情况,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等,建立安全输血的培训和评估的长效机制,为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随着人们自愿无偿献血观念的增强,新的更高效的致病原检测和灭活技术的推广,以及临床正规、合理用血的开展,输血安全性在不断提高[5]。
[1] 余梅贵.降低输血风险确保输血安全[J].重庆医学,2007,36(21):2135-3136.
[2] 刘知兰,王学惠,赵月凯.不规则抗体筛查与输血安全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17):3992-39938.
[3] 张伟强,邬丽娜.质量管理对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09, (01):105-106.
[4] 龚永启,王奕锐,胡 华,等.医院输血科规范化管理与临床输血安全的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1):8-9.
[5] 王星华,方国恩,戚中田.输血感染与输血安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 (04):323-326.
10.3969/j.issn.1672-2779.2010.23.123
1672-2779(2010)-23-0145-02
201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