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乡镇党委执政能力建设
2010-08-15刘兆第
刘兆第
(中共阳江市委党校 广东 阳江 529500)
乡镇党委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受力点和基础,是党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龙头”,它既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载体,又是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平台。其执政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到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巩固。近年来,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乡镇党委执政能力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新形势,如何加强乡镇党委执政能力建设,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必须解决好的重大现实问题。
一、新形势对乡镇党委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一)经济多元化发展趋势对乡镇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步伐加快,农业与二三产业相互渗透,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这些变化要求乡镇党委在领导经济工作时,必须从以行政命令、催种催收、大包大揽等行政推动方式转向以制定发展规划、完善基础设施、维护市场秩序、健全配套服务等方式转变,从只会抓传统农业向善于抓现代化的农业、工业、服务业、城镇建设等转变,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对乡镇党委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随着改革的深入,长期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农村社会关系包括群众的利益关系不断调整,利益主体、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等日益多样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也接踵而至。这些矛盾在利益得失和新旧观念冲突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如征地问题、集体经济项目的管理问题、殡葬改革、计生等等。这就要求乡镇党委必须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探索做好群众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善于运用思想、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妥善处理各种矛盾,既保护好群众的合理利益,又维护好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三)农民迫切要求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愿望对乡镇党委增强办事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特别是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在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实事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农民群众不仅要求继续加大兴修水利、村村通公路、泥砖房改造等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力度,而且要求了解市场信息、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乡镇党委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加快财源建设和集体经济发展的步伐,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增强自身办事的能力。
(四)农村由封闭走向开放对乡镇党委繁荣发展农村文化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城乡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农民与外界的接触和联系更加广泛,农民的观念和意识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他们渴望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和文化,享受更加健康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这就要求乡镇党委必须改变过去条条框框酌做法;切实加强阵地建设扎实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坚持不懈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注重针对性、实效性、经常性,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科技方面的知识,用行之有效的方式广泛开展积极向上、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农民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对乡镇党委的领导方式和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实行村民自治,使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是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市农村自全面推行村民自治以来,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农民的民主意识明显增强,不仅要求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而且要求更多的政治利益参与村里重大事务的决策,又从各个方面来应对。因此,乡镇党委必须与时俱进,改进领导方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增强领导和指导基层工作的能力。
二、现阶段乡镇党委执政能力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一)执政资源日趋减少。一是原来隶属于镇政府管理的“七所八站”纷纷被县部门垂直管理接收了,在乡镇的一些工作要求站所支持配合时,站所往往强调上面的“意见”,工作一推再推,镇政府几乎成了“光头政府”。二是我市的乡镇都没有完整的财政,许多项目预算只能被动接受。三是村级实行村民自治,镇对村的管理已经完全失去了主动权,一些工作和任务只能通过协调的方式解决。
(二)乡镇财力缺乏保证。全市39个乡镇,有17个乡镇不能按时发放工资,人均月收入在千元以下的乡镇33个,机动财力不能维持机关正常运转的乡镇28个。其主要原因一是历史债务包袱沉重。据市有关部门统计,阳江市乡镇平均负债2283.3万元,最高的乡镇达18398万元。二是收支矛盾日趋突出。一方面随着工作任务的增多,支出呈刚性增长,另一方面财源不断被“截流”。
(三)冗员、人才问题严重。一方面,我市镇级机关人员普遍超编严重,有的乡镇工作人员达到200—300人,超过正式编制好几倍,另一方面,由于工资待遇低,条件艰苦,镇政府难以留住人才,特别是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才。全市乡镇干部3160人,本科学历以上的仅68人,占2%;由于严重超编,许多乡镇多年没有补充大中专毕业生,人员断层和老化已成为乡镇发展的隐患。
(四)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偏低。一是处理突发事件,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偏低。由于改革开放和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乡村群众内部矛盾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新变化,各类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不断涌现。面对这些复杂局面,有的乡镇干部仍存在“三不状态”,即不去认识、不懂分析、不会处理,片面地、孤立地、短期地看待和处理复杂局面,从而导致事态向恶性方向发展。近年来,阳江市乡镇村群众恶性事件、集体上访事件不断增多。这与乡镇干部的处理突发事件、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偏低有很大关系。二是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偏低。有的乡镇干部没有很好地掌握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功,不愿意深入实际,深人群众,做艰苦细致的群众工作,而是习惯用计划经济条件下行政命令的方式来对待群众。这种现状发展下去势必会破坏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损坏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三是依法执政的能力偏低。据了解,有的乡镇干部受传统的重权轻法思想的影响,不尊重法律法规,工作中滥用职权,以权代法,以权压法,甚至目无法纪,为所欲为,违法施政。以土地承包为例,中央一再强调土地承包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但有的乡镇干部置上级的精神和要求而不顾,违背农民意愿,想方设法改变承包关系,随意缩短承包期限,多留机动地,提高承包费等等。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加强乡镇党委执政能力建设
(一)建设学习型、理论型班子,从自身素质上提高乡镇党委执政能力。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当前,特别是要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真正学会用科学以展观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克服因循守旧、小富即安、“等、靠、要”等思想观念的束缚,增强改革意识、开放意识、机遇意识、市场意识。其次,要认真学习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市现代化以及法律、科技、经济等知识,学习国内外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以及一切反映当全世界文明进步的新知识,夯实知识基础。特别是农村经济工作要紧紧围绕世界市场来进行,作决策时一定要树立开放观念,培育世界眼光。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发展农村经济上增强乡镇党委执政能力。要努力掌握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学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不断增强市场经济的适应性和主动性,增强驾驭市场经济工作能力。要致力于改善经济环境,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政策,健全和维护健康、有序的经济秩序。要继续加大力度,集中力量抓好水、电、路、房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要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为主要形式,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质量农业、效益农业;进一步调整布局,加快农村工业化步伐,同时适应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这一趋势,大力发展以促进流通、服务农村等为主的第三产业,促进更多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要围绕加强财源建设,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加财政收入;坚持以机制创新做大集体经济,通过多种形式盘活各种资源,发挥资源优势,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实力。
(三)勇于进行体制改革,从创新体制上推动乡镇党委执政能力建设。一要调整区划,降低行政成本。我市已经撤并9个镇的基础上继续解决建制镇过多过滥的问题。二要明确职责,改革领导体制。要从审批、微观管理的“权力套路”中摆脱出来,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注重研究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强化服务管理,抓好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为基层提供科技、信息、人才和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强化协调职能,从整体推进全局工作的要求出发,统筹协调好与其他区域的关系、地方内部关系、对下与对上的关系,使各方面各司其职,共同发展;强化导向职能,充分运用经济、法律、政策等手段,引导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全面提高乡镇党委总揽全局的能力。三要减轻负债,建立镇级财政。针对历史债务总的来说应勇于面对,分类解决:属乡镇经济活动所形成的债务,由乡镇自理;属农田水利建设和学校建设形成的债务以及历史上拖欠的工资,应由省、市、县财政统筹解决;属因转制形成的债务,如用电管理权转换、财产划拨、县级以上公路建设等形成的债务,由各相关职能部门承担。同时在此基础上,重新构建公平合理的镇级财政。四要依法行政,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完善与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的乡镇治理机制,依法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在促进领导干部积极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律意识的同时,扩大政务公开的深度和广度,把坚持党的领导与严格依法办事结合起来,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四)始终坚持执政为民,从增强合法性上夯实乡镇党委执政能力的基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乡镇党委必须把增强执政为民的意识作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心一意帮助群众致富,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首先,要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真正从思想上解决好“为群众”和“靠群众”的问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其次,要建立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继续坚持和完善乡镇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为群众多办实事,多办好事;继续推进和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五)大力推进工作机制创新,从工作方法上增强乡镇党委执政能力。一要建立富有活力的工作体制。要着力激活基层,鼓励农村基层干部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干,充分保护和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着力于放权基层,努力解决对乡镇“什么都得管,什么都有责任”的问题,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强化乡镇的职能。二要着力于减负基层,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对乡镇干部要多理解,不求全责备,特别要规范“一票否决”的问题,为基层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三要建立条块结合的工作机制。
(六)继续推进“固本强基”工程,从载体上有效推动乡镇党委执政能力建设。要把实施“固本强基”工程作为当前党委建设的重要载体,以“十百千”干部下基层为契机,围绕“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目标要求,建立健全抓党建的工作责任制,切实抓好乡镇党委的自身建设,全面提升党委建设的整体水平。特别要在保持班子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选好配强领导班子,尤其要创新选拔机制、拓宽选拔渠道,把那些政治强、思想好、懂经济、善开拓、有闯劲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同时,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办法,有针对性地加大对乡镇领导的系统培训力度,增强乡镇党委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能力、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善于做新时期农民思想工作的能力、处理复杂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七)加强监督管理,从方向上保证乡镇党委执政能力建设。一要建立领导干部行为规范制度,如领导干部下乡调查研究制度、领导干部下乡工作纪律和廉洁从政若干规则等,从制度上规范领导干部的执政意识、执政作风和执政行为。二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完善上级监督、内部监督、党内监督、群众监督等监督网络,制定操作性较强的监督办法,以维护农民权益为重点,围绕党的农村政策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上进行全方位监督。三要改进执政作风,坚持做到“六要六不要”,切实转变领导干部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作风,树立勤政务实、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等思想,努力促进领导干部改进领导方法和领导作风,不断提高领导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