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困境与方略:新时期年轻干部提高*群众工作本领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思路

2010-08-15孙铁民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年轻干部群众工作

□ 孙铁民

困境与方略:新时期年轻干部提高*群众工作本领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思路

□ 孙铁民

广大年轻干部提高群众工作的本领,对于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但一些党员干部不良工作作风的多年痼疾,使党群关系受到伤害;党“两大变化”的角色转换,使群众工作的开展因误读而干群关系疏离;社会消极文化泛漫,对党的群众工作造成干扰;社会转型发展中,人民内部矛盾情况多变、特点翻新、难题待解。这些给年轻干部提高群众工作本领带来严峻挑战。要求他们学习道理,以真理的光焰点亮做好群众工作的思想之火;修养增魅力,以优良修为夯实做好群众工作的作风之基;实践学方法,以艺术的力量拓开群众工作的效果之门。

年轻干部 群众工作 挑战与思路

实践科学发展观,需要广大年轻干部努力践行我党“善于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和动员群众”的政治优势,凝聚起亿万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跨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七大以来,随着党的干部新老交替步伐的加快,大量“80后”年轻一代进入干部队伍,如何引导他们把握党的政治优势,清醒认识当前群众工作面临的特点与挑战,从而继承并弘扬党的群众路线的光荣传统,提高群众工作的本领,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地位,是十分必要的。

一、责任与使命:新时期年轻干部提高群众工作本领意义透视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血肉联系,扎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的事业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新形势下,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扎实做好群众工作,这对于广大年轻干部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

(一)年轻干部“高素质”的标准,要求他们必须具备做好群众工作基本功。建设高素质优秀年轻干部队伍,是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顺利实现,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大计,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我党始终把建设高素质年轻干部队伍工作抓得很紧。练就群众工作本领,毫无疑问应该是“高素质”“优秀”年轻干部的基本功。干部的首要责任在于通过有力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所以,能不能把群众动员起来,科学地组织起来,投入到各项事业中去,最终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是对年轻干部素质的综合考验。尤其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矛盾复杂。各级干部转变作风,深入实际,通过扎实有效的群众工作来提高党的凝聚力,刻不容缓。我们事业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群众工作,广大年轻干部只有在群众工作的实践中才能真正增长才干,只有与一线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才能真正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只有通过鱼水般的朝夕相处、并把自己自觉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才能为民用好权,谋好利,成为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主心骨。

(二)年轻干部“接班人”的使命,要求他们必须继承我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历来坚持的工作路线,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始终十分重视群众工作,始终注意发动、鼓舞、相信和依靠群众。

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深刻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集团的利益出发。”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高瞻远瞩做出了改革大业的成功“密切联系群众,这是最根本的一条”的科学判断,并反复强调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党制定一切政策的依据。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谆谆告诫全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持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政党,如果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会失去生命力,更谈不上先进性。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

回顾我们党近九十年的发展历史可见:人民群众是我党存在和发展之本,群众工作是我们取得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重要法宝。广大年轻干部肩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今天,当他们站上各自的岗位成为党的干部之后,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接过历代共产党人锻造而成的传统,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意识,提高群众工作本领,是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三)年轻干部“实践增才”的成长途径,要求他们必须在一线与群众摸爬滚打中学本领长经验。基层一线,是广大年轻干部工作的核心舞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农村和城市一线是关键领域。与其他领域一样,农村和城市一线的建设,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最重要,而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则是重中之重。不言而喻,只有党群关系和谐,我们党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只有党群关系和谐,才能理顺不同阶层、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者之间等多方面的社会关系,从而凝聚全民族力量,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不仅如此,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在基层一线实践科学发展观,具体而言,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但是,我们在前进的过程中那些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表现,诸如,“三农”问题依旧棘手,广大农民的处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生态环境、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上学难、看病难、买房贵的“新三座大山”等问题反映强烈;一些地方严重刑事犯罪案件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仍然不断,这些违背科学发展的问题不及时解决,势必干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好势头,也将极大挫伤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的各项工作必须更全面把握和谐社会建设的客观标准、更准确地反映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更好、更有力地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这些新的实践,为年轻干部从“普通队员”变为“教练”和“领队”,学本领长经验提供了绝好的舞台。毫无疑问,在广阔天地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他们通过协调矛盾、化解矛盾的实际工作过程来积累经验,增强群众观念从而全面提高本领,一定会有事半功倍的好收获。

二、挑战与困扰:新时期年轻干部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环境分析

在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方面,年轻干部正面临着社会发展中,党群干群关系方面积淀起来的问题、社会环境与管理体制制度诸多方面的变化而形成的困扰与挑战。

(一)不良工作作风的多年痼疾,使党群关系受到伤害。年轻干部如何尽快有效修复,使自己成为扎根群众、赢得百姓的“贴心人”?毋庸讳言,改革开放实施以来,与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和群众同生死共命运的血肉联系相比,在党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不重视做群众工作、不深入群众当中、不关心群众疾苦等脱离群众的现象在有些地区有些部门大量存在,伤害了群众感情,降低了群众对党的信任度和认同感,破坏了我们党赖以生存的群众基础。其表现如: 1.官僚主义作威作福。工作中以官老爷自居,做决策惯于下命令发指示,不肯认真倾听群众的声音;谈工作习于自以为是、打官腔,居高临下难接近,拉开了自己与群众的距离。2.形式主义追求虚名。或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或大搞“形象工程”,罔顾群众所需;或急功近利,竭泽而渔,侵扰群众利益。3.软弱涣散不负责任。工作中效率低下,推诿扯皮,群众办事如入登旧时的官府衙门,常受“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之苦。4.以权谋私,与民争利。或权钱交易、贪污敛财、腐败堕落;或为获得部门或小集团的利益而大搞“三乱”,搜刮民脂民膏,痛伤民心民意。年轻干部走上工作第一线,将随时与广大群众近距离甚至“零距离”接触,修复这些不良作风给党群关系造成的裂痕,永葆党群干群的“血肉之情”,是广大年轻干部提高群众工作水平的实践目标。

(二)党“两大变化”的角色转换,使群众工作的开展因误读而干群关系疏离。年轻干部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避开脱离群众的陷阱,成为心系百姓、鱼水情深的“领路人”?我党执政后“两个成为”的“角色”变化,使一些人产生居功自傲、故步自封的心理,逐步放弃正确的唯物史观而滑向“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泥淖,戴起“官帽”,摆出“官架”,羞于和平民百姓为伍,思想偏离党的宗旨,感情自然疏远。同时,我党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新老交替的“变化”,大批新同志还“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缺乏对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深入了解,大多没有经过严格的党内生活、艰苦环境和基层群众工作的锻炼。”这两个“缺乏”一个“没有”的不足,折射在对于党的群众工作路线的理解和坚持上,则形成诸多误区,从而影响党的群众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具体表现主要有两类,一是“任务”式解读:或将群众工作片面理解为“走动”:以为就是到百姓之中走走看看,向群众说说党的政策主张即可;或将群众工作单纯理解为“办事”,认为就是到基层送送“温暖”、给群众办几件实事即可;或将群众工作简单理解为“意见汇报”,觉得就是将一些具体任务或决策交由群众讨论后,收集意见向上级汇报一下即可。二是“取代”式解读:或以单纯的经济指标代替群众工作。片面理解“发展是第一要务”,以为只要经济进度上去了,群众工作也就作好了,因而,眼光盯牢“指标”和“能人”、而对普通百姓的事情漠然置之。或以“泛市场”观念代替群众工作。一切唯“市场经济”是论,遇事强调“市场”手段,热衷“按市场原则处理”,放弃过细的思想沟通。或以“依法行政”代替群众工作。认为,既然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依法行政,那么,只要坚持依法行政,也就是做好了群众工作。身处这样的一线工作场所,广大年轻干部怎样避开误区,把党的群众工作落到实处,是他们实现素质飞跃的重要舞台。

(三)社会消极文化泛漫,对党的群众工作造成干扰。年轻干部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排除浊浪,成为坚信群众力量、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主心骨”?改革事业不断推进的今天,我国社会文化呈现出古今中外大碰撞,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胶着状况,一些消极文化思潮泛漫,污染干扰着党的群众工作。这些消极因素如:1、传统儒家道统文化承传中引申出的长官为尊的“家长制”表现、封建官僚制度中演化出的“官本位”表现、封建迷信的谶纬之学为核心的消极思想演化出的唯心观念、风水之学、颓废文化等;2、中外文化碰撞中的文化变异,如,强调尊重个人利益、鼓励个性发展,异化出极端个人主义和攀洋斗富、享乐主义思想;3、市场经济体制折射的文化阴影。市场经济所循的“游戏规则”折射在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异化了物质利益、等价交换等原则,污染人们的协作风格和奉献精神。受其影响,相当数量的党员干部“公仆”意识扭曲,“三观”振荡,导致“拜金主义”、“商品拜物教”思潮泛滥,甚至做出“与民争利”和“放弃宗旨”的表现。面对这样的文化环境,广大年轻干部如何汲取优秀健康精神营养,滋补亲民爱民的心灵,是他们实现本领升华的重要环节。

(四)社会转型发展中,人民内部矛盾情况多变、特点翻新、难题待解。年轻干部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先锋、模范的“带头人”形象赢得群众信赖?这些情况例如:——社会阶层分化,各阶层间利益矛盾凸显,怎样科学合理地调节其利益关系,将矛盾冲突降到最低限度?——贫富差距拉大,弱势群体和“三农”问题突出,怎样避免两极分化,兼顾效率与公平,实现共同富裕?——人口流动频繁,群体组合多变,怎样构建起机动有效的沟通联系网络和工作触角,与变换频仍的社会组织及人群保持最密切而广泛的联系,保持党的凝聚力、亲和力?——群众民主意识增强,理性思维活跃,他们的平等意识、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和法治意识迅速提升,怎样做到“情理法”三统一,科学调整各方利益关系,推进社会和谐?等等。面对人民群众对年轻干部满怀“新人带来新气象”的心理预期,面对这些伴随改革发展而来、事关党群干群关系的必答题,广大年轻干部如何大胆求索和谐共赢的良方来赢得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他们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执政能力的关键大考。

三、途径与对策:新时期年轻干部提高群众工作艺术设计思考

年轻干部提高群众工作本领,既要通过不断完善的制度机制形成客观环境来引导约束,更要个人主观方面的实践积累。限于篇幅,本文就其后者做一些讨论。

(一)学好道理,以真理的光焰点亮做好群众工作的思想之火。做好群众工作,是一个带根本性的立场问题和感情问题。年轻干部要通过学习,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从世界观的高度,为做好群众工作打牢思想基础。首先,向书本学理论,吃透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精髓,滋养“书卷气”。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做好群众工作的精神土壤。我们党始终强调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武装干部头脑。要通过各种方式的理论学习,使年轻一代干部明白: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是生产力的核心。因此,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汲取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干部的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其作用是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在新形势下,年轻干部要通过善于读书,做“有书卷气”的领导者。须知,光有感情、热情而不好学无才情的领导者,是不可能很好地为人民服务的。领导者书卷气的滋养,要以读书积淀为底蕴。书读得多了,自然就少了俗气多了清气,少了媚气多了骨气,少了霸气多了和气。其次,要向群众学习,强化一线工作的实践本领,滋养“平民情怀”。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群众在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知识和才能,是年轻干部学知识、长才能的源泉。只有虚心地向群众学习,运用从群众中来的方法,把群众的意见和要求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才能体现群众的愿望,为群众谋利。再次,摒弃不良文化理念,甘做百姓的“公仆”。这些不良文化理念主要有:由封建思想滋生的“贵贱、等级”思想演化而来的官本位理念。要使自己从思想到言行,摆脱高高在上的“官僚”习气和“政客”嘴脸,确立“干群平等”思想,真正成为毫无特权思想和言行的人;由等级、官僚制度演化而来的“统治”观念,确立现代“治理”(善治)思想,时时处处设身处地为群众打算。只有这样,才会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灵魂深处生根开花结果。

(二)修养增魅力,以优良修为夯实做好群众工作的作风之基。年轻干部的个人修养形成的人格魅力,对广大群众的影响是巨大的。领导干部面对群众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群众就会服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干部的人格力量从何而来?简而言之就是“说得对、情感真、行为正”。第一,说得对,用真理的力量凝聚群众。理论只要彻底就能掌握人,领导者讲的东西真正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就愿听、就能信。领导干部只有心里装着真理,所讲之理才能引起共鸣、产生共识,否则就会空洞无物、牵强附会,就会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用真理的力量凝聚群众,关键在于晓之以理,以理服人。因此,广大年轻干部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群众的语言,去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办每一件事、做每一项工作,应首先把其中的道理对群众讲清楚、说明白,这样,思想就能够共鸣,工作才能顺畅,群众才能满意。第二,情感真,用感情的力量感召群众。“带着深厚的感情做群众工作,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是胡锦涛同志的谆谆告诫。领导干部面对群众时感情真挚、心态平等、氛围和谐,就会提升说服效力,强化教育效果。实践中要努力做到:(1)肯亲民,忌辱民。为群众办事,一定要要出以公心,公事公办,特事特办,办就办好。要坚决反对愚弄、打击群众,甚至视群众为“刁民”、“草民”等伤感情、挫群情的错误做法,做群众的贴心人。(2)肯近民,忌疏民。面对群众要用“真诚”换取群众的“真心”。要到一线与老百姓拉家常,缩短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距离,做群众的知心人。(3)肯助民,忌压民。要解民困,化民怨,助民富,就要表现在落实上,说一句算一句,干一件成一件,脚踏实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让群众长期得实惠,做群众的实心人。第三,行为正,用高尚品格来赢得群众。年轻干部个人的人格力量来源,一要做人正:要先做人后做官,做人是做官的基础。必须具有德才兼备的品格,德好,形象好,就能产生凝聚力、战斗力,也就是“形象的魅力”。二要从政勤:年轻干部不管职务高低,能力大小,最重要的是立足岗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始终保持一种老黄牛精神,这样就能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起高大形象,也就是人格的力量。三要作风硬:干部的作风问题,就是形象问题,作风不硬,形象就好不了,就必然脱离群众。只有自身作风过硬,才能出战斗力,才能抓落实、促发展、保稳定。

(三)实践学方法,以艺术的力量拓开群众工作的效果之门。开展群众工作既是思想、作风修养问题,又是管理沟通的方法艺术问题。因此,经验和工作的方法艺术对于提高群众工作有效性显而易见。年轻干部要积极投身工作实践,不断总结积累管理沟通本领,以富有创造性的交流艺术去引导群众,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1.掌握交流引导“三个层次”规律,实现与群众无障碍交流。第一,外求共同点。通过寻找群众感兴趣的话题、活动等等唤起对方交流兴趣,奠定感情基础。第二,内求共鸣感。通过耐心聆听对方倾诉乃至批评质疑,理解其思想症结为引导说服做好铺垫。第三,深求影响力。在把握对方思想脉搏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分析、探讨和说服工作,实现群众的拥护和赞同。

2.提高统筹协调本领,获得群众的信任支持。建议从以下两个层面做出努力:1.分类指导灵活处置。根据服务对象、工作区域和问题内容等差别,灵活处理,分类指导,杜绝简单从事、一刀切。2.多管齐下,借重各方力量解决难题。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教育、协商等手段,高度重视和维护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3.坚持正确原则,合理解决群众利益。做到:群众利益要求合法而手段也合法要坚决办;要求非法而手段合法,坚决劝;要求非法而手段也非法,坚决顶;要求合法而手段非法,劝导后依法办。

3.积累应对突发事件经验,实现群众矛盾处理和谐有序。——突出角色意识,当机立断迅速控制事态。要有敢于担当的襟怀,反对那种“推、躲、拖”的乡愿习气,要挺身而出,敢于负责,随时做群众的主心骨。——善于控制情绪,沉着应对复杂局面。群众性突发事件,来得突然,情况复杂,稍有迟疑易致局面难以控制,对年轻干部是一种考验和历练。要练就“每临大事有静气”的涵养,头脑不发热,理性思维,冷静处置,旗帜鲜明地向群众讲清道理,争取绝大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学会换位思考,真心为群众谋划。一些群众上访告状,在诉求表达上表现了过激行为,是因为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急需政府帮助解决。要求年轻干部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那些下岗职工、贫困群众着想,理解他们的苦衷,担待他们的过激言行,最大限度地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真心实意为他们排忧解难。

[1]苗振青.提高群众工作水平推进和谐社会建设[J].党史文苑,2007(2).

[2]刘毅.提高80后政工干部素质搞好党的群众工作[N].四川工人日报,2010-5-16.

[3]柳建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J].甘肃理论学刊,2005(4).

(责任编辑:陈 宁)

book=253,ebook=253

D262.3

A

1243(2010)06-0028-05

*作者:孙铁民,中共杭州市委党校文化学教研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党的建设、管理美学,邮编: 310024

猜你喜欢

年轻干部群众工作
多让群众咧嘴笑
年轻干部面对“三重门”
年轻干部要过“一道坎”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年轻干部要做到“五个过硬”
参加座谈会的新任职年轻干部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