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低碳经济视野下的郑州发展模式转型探析

2010-08-15贾玉巧白华莉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郑州市能源经济

贾玉巧,白华莉

(1.郑州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15;2.郑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河南郑州450007)

基于低碳经济视野下的郑州发展模式转型探析

贾玉巧1,白华莉2

(1.郑州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15;2.郑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河南郑州450007)

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它逐步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潮流,影响着各个国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我国目前正在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向低碳经济转型。郑州市作为一个“富煤贫油缺气”的资源型城市,面临着特定的困境和障碍,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潜在优势,郑州市应以此为切入点,通过源头控制、过程控制、目标控制的“立体式”管理方式,加快其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低碳经济;郑州发展模式;国家环境

一、郑州市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

1.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所向。如何将工业化、城市化与低碳发展有机结合,妥善解决工业化、城市化与气候变化的矛盾,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城市化道路,是未来国家与城市必须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低碳城市化,必将成为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城市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坐标。目前全球已开始步入继工业革命、电力革命、信息革命后期的低碳革命时代。通过核心的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转型,是今后发展的战略先机。据汇丰银行一项研究显示,2008年,全球气候变化行业的上市企业(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核能、能源管理、水处理和垃圾处理企业)的营业总额达到了5340亿美元,超过了全球5300亿美元的航天与国防业。尽管全球出现了经济衰退,但低碳行业2008年的收入增长了75%。

2.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矛盾压力以及经济转型压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保持在10%左右,但同时能源消费总量也呈攀升之势,截止2007年底,我国能源消费年增长率仍达7.8%,这远远高于“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增长目标,能源利用效率的低下进一步加大了能源资源需求的压力,并造成极大的环境问题。同时这种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中国制造型”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市场压力逐增。金融危机导致中国众多资源型企业破产就是最好的印证。因此,中国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以低碳经济为契机,推动经济转型,是势在必行之举。

3.国内外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向。“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资源并不丰富的英国充分认识到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提出将实现低碳经济作为英国能源战略的首要目标;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积极的作用;2008年6月,日本正式形成低碳战略,提出到2050年日本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目前减少60%至80%;2008年12月,欧盟最终就欧盟能源气候一揽子计划达成一致,形成了欧盟的低碳经济政策框架。2009年6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不仅设定了美国温室气体减排的时间表,还设计了排放权交易,试图通过市场化手段,以最小成本来实现减排目标,使美国继续成为继IT产业之后世界经济革命的领导者。2009年12月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下称《协议》),在这份协议中,各方同意“全球增温应低于2摄氏度”,且《京都议定书》附件所涉国家(即通常所称的发达国家)应履行到2020年的减排目标。2008年1月,世界自然基金会正式启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保定和上海入选首批试点城市。2008年4月,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了《保定:全球可持续能源生产的“电谷”》的研究报告,肯定其开展低碳经济取得的成就与贡献。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大型商业建筑密集、企业集中,在沟通内外信息、技术和发挥示范作用方面有着天然优势,因此把建筑节能作为低碳发展方向。郑州市提出构建“生态型”社会。杭州推出首个城市公交周和无车日活动,提出“绿色出行”口号。无锡率先成立低碳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大幅提高石化能源的利用效率。广州能源研究所与英国驻穗总领事馆的合作项目——“广东省发展低碳经济路线图及促进政策研究”已正式启动。2009年11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09年12月,河南省提出“四个重在”: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郑州市作为典型“富煤贫油少气”资源型城市,从发展阶段、人口众多、能源结构、消费结构上讲,发展低碳经济是一种挑战,但同时又是一种机遇:以低碳经济为切入点,从根本上解决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占领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二、郑州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条件

1.节能减排情况。近年来,郑州市一直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加强资源节约和污染治理,推进了郑州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方面郑州市单位GDP能耗虽一直高于国家单位GDP能耗水平,但差距呈现逐年递减趋势。另一方面万元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逐步降低,发展能效得以提高。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迫使其放慢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致使2009年出现能耗反弹情况。鉴于此,郑州市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工作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快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关闭145万千瓦的小火电电机组,淘汰巩义、新密、登封等地区耐材、净水剂等废铝工业落后产能。第二,做好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第三,构建节能减排的激励机制。郑州市已设立了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节能减排项目,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节能减排的信贷支持。第四,健全节能减排保障机制。按照省政府下发的节能减排考核办法,郑州市出台配套实施方案,对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对未完成目标的地区和企业负责人,实行行政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2.循环经济发展情况。发展循环经济本质上是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构建“两型社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郑州市在这方面的工作成效较为显著。第一,培育循环经济型企业和园区,推进试点工作。目前在电力、煤炭、化工、冶金、建材、耐材、机械等行业,分期分批选择部分企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第二,大力构建循环经济型社会。通过发展资源再生产业、节能建筑、城市水循环、政府绿色采购、鼓励绿色消费等途径,积极推进构建循环经济型社会。

3.第三产业发展情况。对于作为“富煤贫油缺气”资源型城市,并处于工业化中期的郑州而言,第三产业一直是其薄弱环节。纵向来看,依据郑州市的经济发展阶段,第三产业比重应当呈现逐增趋势,而近年来,郑州市第三产业稳步不前,甚至下降。横向与中部六省省会相比,排名较为靠后,仅高于南昌。

三、郑州市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困境和障碍

1.从宏观上讲,郑州市的发展阶段、发展方式、资源禀赋决定了其发展低碳经济的艰巨性。郑州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人口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郑州对能源的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处于不断增长阶段。加上郑州市是典型的“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结构,以及“九五”计划提出的转变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至今没有完全改变,决定了郑州市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格局将长期存在。因此,我们要充分估计到粗放增长的惯性和转型的难度。

2.节能减排的难度。郑州市的发展阶段、资源禀赋决定了其目前发展低碳经济的工作重点应放在节能减排上,做到相对的低碳经济发展。近年来,郑州市的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依旧存在不少障碍,致使发展成效较为脆弱[1]。第一,以资源性产品为代表的要素价格尚未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无疑对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就现实的情况看,一些资源性产品的价格的形成机制还不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和供求关系,“污染者付费”的原则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第二,郑州市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还有赖于“富煤型”高耗能产业的支撑。郑州的“富煤型”高耗能产业还是支柱产业。尤其在当前就业压力和税收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要在短期内实现产业结构的有序进退,淘汰落后产能,加快结构调整,仍存在难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工艺和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的中小企业的关停并转受到地方利益的保护。另一方面,不少企业仍我行我素,争先恐后上项目,特别是重化工项目,对政府的相关规定置之不理。2009年郑州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急剧增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第三,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尚需时日。我国节能减排工作一直是由政府主导和行政手段为主,依靠节能减排指标的层层分解约束地方政府和企业实施,从行政手段向市场化的过渡,建立长效机制还需时日,企业缺乏投入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第四,政策和投资的滞后效应。虽然政府将节能降耗工作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政策实施效果,包括针对节能减排的投资发挥的作用,存在滞后期。技术进步转化为企业的节能绩效需要一个过程,短期效益较差致使地方政府和企业对节能减排的投入不足。

3.技术创新、转让的障碍。发展低碳技术创新与技术转让是发展中国家实现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目前,发展中国家因缺少先进的、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其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明显的高排放特征。如果没有发生重大的技术创新,发展中国家可能会面对一个所谓“锁定效应”的问题。第一,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一是从投入的强度上,目前,郑州市研发支出占GDP比重的尚不足1.5%,与国家“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2%的目标还有不小差距,并从研发的技术“含金量”来说,还跟发达国家有较大的距离。二是从企业的创新能力上,郑州市很少有企业愿意投入的研发资金用于基础研究,更是注重新产品的短期项目。从产权保护局获得的资料可知,近年来申请的专利大多是实用型和外观设计方面的技术。其主要原因在于,由于目前技术创新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而创新成果又容易被盗版,使得技术创新的条件比其他投资要苛刻得多,从而使企业缺乏科技创新的动力。因此现在急需要做的是实施一系列如环保法律、技术标准、安全卫生法规、市场准入门槛等推进技术进步的有效措施,只有有了使技术创新型企业安全地获得高回报的政策环境,企业才会把技术创新作为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主要途径,才有技术创新的持久动力。第二,技术转让的障碍。依靠自身的研发,实现技术创新,最后形成产业化和大规模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当前有必要在自主创新的同时,通过技术转让利用发达国家在低碳经济实践方面已经取得的成果。依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发达国家将通过技术转让推动能源技术进步和合作。然而当前很多因素阻碍了低碳技术的迅速扩散、转让,从技术提供方来说,企业缺乏全球公共视野,担心丧失其垄断地位、经济驱动力不足等;从技术接受方来说,人才缺乏、技术转让费高昂、产业结构分散、政策和法律不完善等都是国际技术转让的障碍。当前如何建立一套双赢的技术转让机制推动国际技术合作是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四、郑州市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1.郑州市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思路。纵观世界各地为发展低碳经济而采取的行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关键,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是实施的主要形式,应采用源头控制、过程控制、目标控制相结合的“立体式”管理模式,加快低碳经济的迅速推广和应用。结合郑州市的实际,我们认为要保证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相应的思路和方法主要有:第一,从宏观角度,积极制定郑州市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相关配套政策、法规,指导政府、企业、居民的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第二,从中观角度,一方面发展具有低碳特征的产业,限制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另一方面,加大高碳产业的节能减排力度。第三,从微观角度,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发展广泛的碳交易市场促使发达国家、企业向郑州市企业的资金援助和技术转让。

2.郑州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第一,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及相关配套政策、法规。一是郑州市应尽快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目前国务院正在起草《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涉及建设低碳经济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配套政策、重点工程等诸多内容,郑州市也应尽快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既配合了国家发展战略,又加速了自身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二是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法规。发达国家均将制定配套法律法规作为推进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借鉴发达国家的已有做法,郑州市应尽快考虑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措施,如开征炭税等。第二,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一是发展具有低碳特征的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消耗大量能源的是工业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第三产业单位能耗量非常有限。郑州市应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应提升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二是大力开发新能源、新材料技术,如太阳能、风能。三是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郑州市节能减排工作应着重放在工业上,2009年其工业能耗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比例的67%。要从根本上解决节能减排问题,笔者认为首先理顺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污染者付费”的原则要落实下去;其次应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逐步从以前的行政手段向市场化过渡,从而使企业产生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再次,继续培育和推广循环经济型企业和园区,构建循环经济型社会。第三,加强低碳技术研发与创新。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坚定的基础研究做基础,从而避免“锁定效应”。针对目前郑州市的低碳技术的研发能力较弱的现实,政府一方面要加强对研发机构的长期投入,并且要促进研发机构与企业的交流和合作,发挥其在基础研究和产业发展的纽带作用。此外,技术研发和创新的重点应放在清洁煤技术的开发利用。郑州市“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特征决定了以煤为主的格局将长期存在,因此郑州市应重点发展煤炭洗选、加工转化先进燃烧、燃气净化技术,以此来大幅度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2]。第四,积极参与清洁发展机制,促进发达国家对郑州市企业的技术转让和合作。基于《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一个借助市场原理的灵活机制,主要是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合作,通过项目所实现的“经核证的减排量”,用于发达国家缔约方完成减少本国温室气体排放的承诺。郑州市企业应当积极进入CDM市场,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与发达国家展开CDM项目合作,促使发达国家向郑州市企业的技术转让和合作。怎样利用CDM这个平台,建立一套双赢的技术转让机制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莫神星.节能减排机制法律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65.

[2]赵小平.以节能减排为切入点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J].财经界,2007,(3).

[责任编辑 杨国营]

F291

A

1671-6701(2010)06-0093-03

2010-11-02

贾玉巧(1982-),女,河南郑州人,本科,郑州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人员;白华莉(1976-),女,河南郑州人,本科,郑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工作人员。

猜你喜欢

郑州市能源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郑州市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郑州市创新推进“八大群体”入会工作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郑州市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