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党内民主思想研究述评
2010-08-15李景平
鲁 洋,李景平
(1.西北政法大学,陕西 西安710049;2.西安交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122)
列宁党内民主思想研究述评
鲁 洋1,李景平2
(1.西北政法大学,陕西 西安710049;2.西安交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122)
列宁的党内民主理论是指导无产阶级政党进行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理论依据,对当前我国党内民主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国内学界围绕列宁党内民主思想,采用不同的视角进行研究和探讨,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我们今后进一步地研究和探讨。
列宁;党内民主思想;述评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内民主的发展关系到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列宁充分地认识到党内民主理论的重要性,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党内民主思想的基础之上,通过借鉴卢森堡的民主思想,批判吸收第二国际的组织原则以及俄国革命民粹派的组织思想,带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通过艰辛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了党内民主思想。列宁的党内民主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无产阶级政党建党的原则和经验,是我党发展党内民主亟需学习和借鉴的宝贵历史经验,研究列宁的党内民主思想对我党的党内民主建设意义重大。
一、不同视角下列宁党内民主思想研究
1.对民主集中制的研究。第一,民主集中制的实质研究。目前国内学界对列宁民主集中制的实质研究有四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列宁民主集中制的实质就是集中制[1]。第二种观点认为,列宁民主集中制实质是民主制[2]。第三种观点认为,列宁民主集中制的实质是“民主的集中制”。吴晶晶和贺瑞从思想形成过程、实际运用、列宁本人的阐述以及此概念的翻译等四个方面对列宁民主集中制思想进行论证后认为,列宁这一思想的产生是一个纯粹的“分析命题”,基本内涵是“民主的集中制”,应该恢复“民主的集中制”的提法[3]。第四种观点最为普遍,认为列宁民主集中制的实质是民主和集中的有机统一。张涛认为,民主集中制的实质就是决策须民主,执行须集中,是民主基础上的决策,集中基础上的执行[4]。颜杰峰也持类似观点,认为列宁从总体而言强调民主和集中的有机统一,根据所处的客观政治环境的变化调整其侧重点[5]。李伟东指出,在列宁看来,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和集中的有机结合,民主和集中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同时,它们又各自独立,相互制约,统一于民主集中制的有机整体之中[6]。张鼎良认为,列宁的民主集中制包含了民主制与集中制两条并行的制度,它们分别解决不同的问题,它们相互统一,相互补充,构成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或组织制度即民主集中制[7]。第二,民主集中制的内容研究。关于列宁民主集中制的内容,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尹彦的“十一点论”。主要从选举制度、赋予中央全权;保障少数权利;党组织自治权;党的负责人的义务;公开性;党内的批判和讨论;专门委员会的职责以及党代表大会年会制;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中央委员的选举十一个方面进行概括[8]。二是陈启懋总结的“七点论”。陈启懋将列宁民主集中制思想的内容概括为:定期召开党代会;党内自由讨论;少数服从多数;保护少数权利;搞好党内团结;鼓励自我批评;加强党内监督等方面[9]。三是刘志明提出的“六点论”。刘志明把列宁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基本内容归纳为:党员的参与和服从义务;选举制度;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讨论自由;党代会的权力;发扬民主加强监督[10]。四是吴兆俊的“五点论”。吴兆俊将列宁民主集中制总结为五点:党的事物的处理;党的各级领导机关的选举和撤换、罢免;少数服从多数,部分服从整体;党内实行无条件的集中制和极严格的纪律;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11]。总体来看,虽然学者们对列宁民主集中制的内容的归纳不尽相同,但选举制度、少数服从多数、保护少数的权利、党内的批评和讨论自由、定期召开党代会、加强党内监督这几项却被多数学者纳入列宁民主集中制的内容之中。第三,民主集中制的发展历程研究。从列宁民主集中制历史演变的角度出发,李伟东指出,列宁民主集中制的发展是由“集中制”到民主集中制[12]。尹彦则将列宁民主集中制思想划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建国前党的民主集中制;第二阶段,战争时期的极端集中制与党国一体;第三阶段,和平开始时期“新政治政策”的初步设计[13]。张鼎良从列宁民主集中制的形成、发展过程出发,将列宁民主集中制思想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1895年前后—1903年萌芽发育时期;1903年—1905年初步形成时期;1905年—1917年最终形成时期[14]。
2.对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研究。郑易平和聂圣平认为,列宁关于党内民主建设的思想是非常丰富的,列宁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具体表现为:建立党内民主集中制,保障党员选举权、罢免权、批评权等民主权利以及建立和加强党的各级监察委员会等[15]。郑贤云也持类似观点,认为列宁在领导俄共进行革命和执政的过程中对党的制度建设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主张,包括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和完善党内监督制度,以及采取多种措施发扬党内民主等方面[16]。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高度重视党内民主建设,对当时新环境下的党内民主建设进行了详细具体的规划并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李宗楼认为,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和组织广大党员参加党的政治生活,作为这一时期强调的重点[17]。以赵大朋为代表的学者们认为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把恢复和发展党内民主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党建设的核心内容[18]。王炎炯指出,俄共(布)执政以后,列宁在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方面采取了强化党内集体领导制度和建立党的监察委员会两大措施[19]。张昌林认为,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为发展党内民主,进行政党建设,采取过以下切实有效的措施: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二是实行党代表大会年会制,确保全党最高权力机关的权威。三是加强和扩大中央委员会,增强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四是建立党内监督体制,防止权力滥用等[20]。
3.对党内民主实践经验的研究。列宁在对党内民主艰辛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总结了非常宝贵的历史经验,体现在他所提出的一系列思想主张和具体措施之中。王进芬认为,列宁提出的要使党员尽可能多地参与党内决策;要重视发挥党的代表大会的作用,允许不同意见充分交流;要实行“少数服从多数”但“保障少数”的原则;要在党中央实行集体决策,防止个人专断等,时至今日这些思想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1]。叶剑锋认为,列宁在党内民主问题上留下的宝贵的历史经验包括:第一,推进党内民主,必须以保障党员在政治、人格、权利、义务、纪律面前的平等为依归。第二,推进党内民主,必须以保障党员在纪律约束下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为基础。第三,推进党内民主,要以健全党内制度规范为保障。第四,党内民主,要以党内政治生活的民主化为载体,即通过党的民主作风、民主程序和处理问题的民主方法来显现。第五,党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对国家和社会生活进行管理,努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22]。刘世文将列宁加强党内民主的一系列具体措施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扩大党内民主,及时纠正战时实行的极端集中制和战斗命令制。二是从制度上健全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党的中央委员会和党的代表大会的作用。三是设立与中央委员会平行的监察委员会,加强党内监督工作的力度。四是改革国家机关,改进和加强工农检察院的监督职能[23]。
二、列宁党内民主思想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研究状况述评。第一,已取得的成绩。综观近年来国内学界对列宁党内民主理论的研究是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前提下取得的丰硕成果,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列宁党内民主理论的科学、系统的认识,也对我们今后继续研究列宁时期党内民主理论与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对我党在新形势下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第二,尚存在的问题。一是这些研究成果大多只讨论了列宁思想的党内民主某一方面的内容。而列宁党内民主理论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体系,所以,这些研究在内容的丰富全面方面尚存在一定的欠缺,缺乏对列宁时期党内民主理论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如一些学者侧重于对列宁民主集中制问题的讨论上,而对于列宁党内民主建设、列宁党内民主实践经验等问题的研究略显不足。另外,还有一些问题,如列宁党内民主理论的理论渊源、基础理论、实现形式、实现战略等还没有被系统研究。上述这些问题都应该作为我们今后研究的重点问题。二是从已有成果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来看,多数研究选取以列宁党内民主集中制、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党内民主实践经验为研究视角,观点重复、内容雷同现象较多,研究中产生的新观点较少。研究方法则多是采用文献解读的方法,主要根据列宁的一些论断对列宁党内民主理论进行归纳,研究方法较为传统、单一,缺乏深层次的理论分析等。三是从已有成果对实践的应用情况来看,未能充分结合列宁党内民主实践的相关宝贵经验,切实有效地解决我党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存在的制度不够规范完善,创新不足、程序上缺乏具体操作性规定,保障性的规定等问题。
2.下一步需要开展的研究工作。第一,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继续对列宁的著作和相关历史文献进行更深层次地挖掘和考证,探寻尚未被发现且具有重大价值的史料文献。对列宁的党内民主思想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力求完整、系统地构建列宁党内民主理论的内容体系。对列宁党内民主的渊源、理论依据、核心内容、实现形式、实现战略,以及列宁在“十月革命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党内民主的内容和特点等问题进行综合性研究。第二,以列宁的原著和史实为依据,创新研究视角。可以从政治、历史、法律、哲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文献法、历史分析法、比较归纳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列宁党内民主理论进行全方位的总结与梳理,探索开发新的研究空间。第三,对列宁党内民主的研究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前提下,结合当前我党党内民主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党内民主的理论创新,健全和完善我党党内民主制度的现实框架。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使我们党成为具有高度的民主意识和健全的民主制度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1]韩庆军.论列宁的集中制思想[J].社科纵横,2004,(6).
[2]戴清亮.“民主集中制”思考[J].学术界,2001,(1).
[3]吴晶晶,贺瑞.再论列宁民主集中制思想的基本内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4]张涛.论列宁民主集中制的三重涵义[J].探索,2006,(3).
[5]颜杰峰.列宁的党内民主思想[J].理论与改革,2007,(5).
[6][12]李伟东.论列宁民主集中制思想在苏联的历史演变及其现实启示[J].社会主义研究,2010,(2).
[7][14]张鼎良.探析列宁的民主集中制思想[J].黑龙江史志,2009,(6).
[8]尹彦.列宁时期的党内“民主的”集中制[J].科学社会主义,2002,(3).
[9]陈启懋.列宁是如何执行民主集中制的[J].俄罗斯研究,2007,(2).
[10]刘志明.列宁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真谛及其现实意义[J].探索,2008,(1).
[11]吴兆俊.论列宁关于民主集中制的基本理论[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13]尹彦.列宁时期的党内民主是如何认识和发展的[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0,(2).
[15]郑易平,聂圣平.论邓小平对列宁党内民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8).
[16]郑贤云.论列宁对俄共党内制度建设的探索与尝试[J].传承,2009,(20).
[17]李宗楼.列宁关于加强执政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探索[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18]赵大朋,周华平,王建国.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对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探索[J].社会主义研究,2008,(5).
[19]王炎炯.保持执政党组织制度的先进性——列宁关于党的组织制度建设的探索及其启示[J].攀登,2006,(3).
[20]张昌林.列宁晚年民主执政思想及其特点[J].学术论坛,2006,(11).
[21]王进芬.列宁关于执政党党内民主决策的探索与尝试[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2).
[22]叶剑锋.列宁推进党内民主的历史经验[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6).
[23]刘世文.从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上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学习列宁晚年发扬民主、改革党和国家机关的思想[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7,(1).
[责任编辑 常和平]
A811
A
1671-6701(2010)06-0005-03
2010-10-19
鲁 洋(1982-),女,陕西渭南人,博士,西北政法大学讲师;李景平(1958-),男,陕西礼泉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