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流动党员管理新机制的实践探索

2010-08-15杨群红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流出地金水区流动

杨群红

(中共河南省直党校,河南郑州450002)

河南省流动党员管理新机制的实践探索

杨群红

(中共河南省直党校,河南郑州450002)

河南省作为劳务输出大省和流动党员大省,在流动党员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形成了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和服务的新机制。在管理方面,形成了三种类型的管理新机制,即以流出地为主的管理机制,以流入地为主的管理机制,城乡一体动态管理机制;在教育方面,结合流动党员实际,科学设计教育内容和载体;在服务方面,积极为流动党员提供权益保障和关爱服务。

河南省;流动党员管理;新机制

河南省既是劳动力输出大省,又是新兴的工业大省,同时也是流动人口大省,流动党员数量在全国居于前列,据中组部2010年公布的统计数字,全国有流动党员300万左右,其中河南省就有18万人左右。河南省作为劳务输出大省和流动党员大省,在流动党员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和服务的新机制。

一、动态设置党组织,初步形成不同类型的流动党员管理新机制

为了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河南省各级组织部门认真贯彻《意见》精神,积极探索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新机制。根据流动党员就业分布的基本状况,动态设置党组织,在外出流动党员人数相对集中的地方,由流出地建立党组织;在流动党员较多的企业或社区由流入地建立党组织;在条件成熟的地方,流出地党组织与流入地党组织主动协商,签订双向共管协议,建立城乡一体动态管理机制。

1.以流出地为主的管理机制。第一,由流出地党组织在农民工党员人数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党组织,管理农民工流动党员。此种模式主要由信阳市、南阳市、林州市等劳务输出大市探索建立,其共同特点是由流出地党组织为流动党员在务工地建立党组织,并派出党建工作人员,对流动党员实行教育、管理和服务。信阳市共有流动党员2.7万人左右,早在2002年,信阳市委就以光山、固始、商城等县为试点,在外出务工党员集中的地方建立党组织。2004年6月,信阳市委下发了《关于在外出务工经商党员集中地建立党组织实施“金桥”工程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在外出务工党员集中地建立党组织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组建形式和活动方式,外建党组织工作在全市10个县区全面铺开。到2010年8月,信阳市已在外出务工党员相对集中的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杭州等20多个城市,建立了8个党委,共426个党组织,把88%的外出务工党员纳入党组织管理,初步形成了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转岗不转向”的管理格局。南阳市的流动党员达1.8万多名,为了加强对这部分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南阳市根据当地流动党员多以地域为主集体外出的特点,灵活设置党组织。一是以县域为单位建立党组织,如在郑州市建立党的组织。二是以居住区域为单位建立党组织,如在广东东莞、深圳,等地建立党的组织。三是在南阳人相对集中的企业建立党组织,如在广东东莞的制鞋、电子、五金、棉纺织等企业建立党组织。另外,对暂时不具备建立党组织的地方,通过确定党建联络员的办法,加强对分散的流动党员的管理。各县区共确定3000多名党建联络员,通过他们与分散的流动党员进行联系与沟通。目前,南阳市通过这些灵活的方式,已在全国各地共建立党组织330多个,以流出地和流入地双向共管的模式覆盖了95%以上的流动党员。随着外建党组织数量的增多,为了便于统一管理,南阳市还依托驻外办事机构,分别成立了南阳驻郑州党工委、南阳驻北京党工委、南阳驻珠江三角洲党工委,负责统一组织协调外建党组织的具体工作。林州市是个建筑之乡,每年有15万建筑大军外出从事建筑业,其中有流动党员6700余人。为加强外出建筑行业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林州市在北京、天津、郑州、太原等20多个城市的建筑企业中设立了4个驻外党总支,建立了68个党支部,成立了500个党小组,使6700名外出务工的党员找到了“娘家”。平顶山的外建党组织也别具特色。宝丰县针对外出民间艺术团体较多、流动党员主要分布在外出演出团体的情况,在演出团体建立了28个党支部、112个流动党小组。汝州市在流动党员比较集中的洛阳、郑州建立了3个党支部。2010年8月,汝州市小屯镇流动党员郑州支部委员会成立,共管辖22名在郑州从事工程建设和运输工作的流动党员。鲁山县有外出流动党员885名,占全县党员总数的10%,设立流动党支部17个。第二,开展党建带团建、带创业人员联合会活动,把外建党组织工作扩大到务工创业人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为了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信阳市和南阳市积极探索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通过开展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创业联合会的工作,把外出团员青年和外出创业人员凝聚到党组织周围。其主要做法是,注重发挥党组织建设对团组织建设和创业联合会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主要从三个方面带动:一是坚持从组织上带;二是坚持从工作上带;三是从思想上带。通过这三方面工作,强化了党组织对团组织和联合会组织的带动作用,有效地加强了党对其他基层组织的领导作用。

2.以流入地为主的管理机制。流动党员在流入地的就业主要分布在非公企业领域,管理非公企业中的流动党员,河南省探索出三种管理模式。第一,非公企业承担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河南省在流动党员管理方面做到有组织、有人员、有场地的非公企业以河南省鑫山公司最为典型。河南省鑫山公司是郑州市一家以经营建材为主的综合性非公企业。2009年5月1日,该公司在具备了成立企业党委的条件后,经上级党委批准,成立了鑫山公司党委,下设公司机关和商户两个党总支、15个党支部。鑫山公司党委成立后,公司为开展党务工作提供场地、人员、经费。如以公开招聘的形式,从社会上选聘6名专业党务工作人员,专门从事公司的党务管理工作。公司投资数百万元,设立了“党员之家”、图书馆,配备了电脑、投影仪、活动室,成立了党校并配备了党校会议室,创建了公司党建网站、公司党建专刊、远程教育系统,为流动党员教育和交流活动搭建了平台。2009年春节,公司对开展党务工作成绩突出的党总支奖励30万元党务活动基金。在鑫山公司每一个流动党员都被编入与自己从事行业相近的党支部,接受企业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第二,建立人才交流中心流动人员党委。在河南省省会郑州市务工的流动党员,有一部分是没有正式就业的大学生流动党员,他们的人事档案和党员组织关系存放在省人才交流中心或郑州市人才交流中心。为了管理好这部分大学生流动党员,1998年5月成立了省人才交流中心流动人员党委,隶属人事厅机关党委领导,设党委书记1人,委员7人。流动党委办公室与省人才交流中心人事代理部合署办公,工作人员4名,流动党员活动室一个。流动党委下设20个流动党支部,共管辖流动党员8000多人。郑州市人才交流中心管辖1.6万名流动党员。流动人员党委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所属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在管理方面,人才中心流动人员党委对所属的20个流动党员党支部都建立了流动党员登记、专人联系、目标管理等管理制度,并将流动党员相关信息录入《党员基本信息管理系统》,实行信息化管理。在教育方面,在全党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活动中,注重抓好流动党员的学习教育;利用党的生日等重大节日纪念活动,对流动党员进行党性教育。在服务方面,2009年举办了流动党员专场招聘会,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岗位。第三,社区党组织管理。在社区管理流动党员方面,郑州市金水区、二七区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金水区针对流动党员较为集中的特点,先后建立21个“红色家园”,作为流动党员参加活动的场所,并派出党建指导员对流动党员进行管理。2009年12月,为了加强对高校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郑州市二七区大学路街道党工委与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签订了“流动党员街校管理协议”,推行“街道、学校、社区”三位一体共建模式,有效地实现流动党员对接管理。根据协议要求,由社区党支部牵头,整合郑州大学、社区文化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社区的教育阵地和服务作用,定期组织流动党员开展培训学习、社会实践及流动党员服务进社区等学习教育活动。既为学校流动党员参与社会实践提供了平台,又为社区建设增添了新生力量。郑州市上街区以流动党员比较集中的城区主次干道为依托,因地制宜,将支部建在路段上,有效地扩大了党的工作覆盖面,消除了党建空白点。全区共建立路段党组织16家,97名流动党员全部编入了路段党组织参加活动。

3.建立城乡一体动态管理机制。第一,流入地与流出地签订双向共管协议,划分具体管理责任。郑州市金水区作为流动党员的流入地,为了加强对该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组织部门主动向省内130多个县(市)区和温州、台州、东阳等组织部门发出500余封公开信、邀请函,与流出地党组织部门签订《流动党员双向共管协议书》,明确管理职责,落实具体责任。在组织建设上,由流出地负责建立党组织,而在其他流出地党员相对分散的地方,由金水区负责建立党组织,金水区采取在大的批发市场单独建、在楼宇公司集中的地方联合建、党员人数少的小的企业依托红色家园挂靠建等形式,为流动党员建立党组织。在党员管理上,流出地负责党员返乡期间的管理,流入地负责日常管理。党员考评上,由双向共同考评。如在金水区委的支持下,浙江乐清县在郑州建立了乐清县驻郑州党支部。为了进一步做好对乐清县在郑州务工党员的管理工作,2010年上半年,区委组织部门负责人带领有关人员到浙江乐清县,与当地组织部门进行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对接,双方签订管理协议。下一步双方打算进行干部交流,进一步拓展双方共管共建的范畴。第二,构筑“红色家园”,为流动党员提供管理服务平台。“红色家园”是郑州市金水区组织部门建立的融党员服务平台、信息化管理、组织设置新模式于一体的流动党员管理平台。目前,通过单独建、依托社区建、联合单位建等形式,已建设21个特色鲜明的“红色家园”,使金水区的每一个流动党员不出千米都能找到党组织,找到学习活动的场所。“红色家园”内设有党建阅览室、党员活动室、党员电教室,兼设了党员信息中心和党群服务中心,为流动党员和群众进行组织关系接转、学习培训、就业推介、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多方面的服务内容。依托“红色家园”,为流动党员及群众提供以下几种服务:一是提供困难救助服务。金水区委组织部门在各红色家园设置了爱心超市,设立党员救助基金,为党员提供优惠医疗、帮助子女入学、送慰问品慰问金等多种形式的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二是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各红色家园加强与法院、律师事务所、人才劳动市场等单位的合作,定期举办就业岗位推介、农民工专场招聘会、法律援助咨询、劳动保障等活动,切实为党员提供各类无偿或低偿服务。开通党员服务热线和网站,实行专人负责,进行网上答疑、短信预告、问题协调,使流动党员切身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三是提供精神文化生活服务。为保障流动党员的精神文化权益,红色家园及时开设了心理理疗室、健身房、棋牌室、图书借阅室、书画苑、红色网吧、戏迷乐园等,通过定期不定期地举办各种文体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红色家园”的建立为流入到郑州市金水区的务工党员提供了学习和参加组织生活的场地,如根据郑州市金水区与南阳市镇平县达成的流动党员双向共管协议,金水区的柳林镇把党委新建的活动面积达600余平方米的“红色家园”免费为南阳镇平县驻郑创业人员党支部开放。第三,选派党建指导员,协助流出地党组织管理流动党员。郑州市金水区组织部门作为流入地党组织,为了充分做好党员流出地与流入地的协调工作,从退休军人、离岗的工作人员中选出26名熟悉和热爱党务工作的人员作为“红色家园”中党建指导员,这些党建指导员除了做好非公企业中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外,还承担了与流出地在郑州金水区建立的外建党组织负责人联络的任务,协助流出地党组织开展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如在郑州市金水区柳林镇的汽配大世界,同时存在着两个流动党员党支部;一个是由金水区建立的柳林镇党支部,主要负责管理在该市场务工的分散的流动党员;一个是由南阳市镇平县建立的驻郑创业人员党支部,主要负责管理南阳镇平县籍的流动党员。这两个流动党员党支部的工作均由郑州市金水区派出的党建指导员负责协调。金水区的党建指导员帮助镇平县驻郑党支部策划党建活动,在培养发展新党员时,两个党组织共同考察,接续培养。近年来,两个党组织先后共同开展了以引导流动党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主题的各种形式党建活动。如每年三月举办“雷锋月红色电影周”活动,带领流动党员共同观看红色教育电影;每年不定期组织流动党员参加义务献血活动;共同为党员过政治生日;到流出地党组织的家乡为农民送去科技致富书籍等。金水区依托“红色家园”对流动党员开展的双向共管活动,是流动党员城乡一体动态管理机制的有益探索,受到了有关管理部门的表彰。2007年5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郑州市金水区时,对红色家园模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2010年8月9日,《人民日报》以《郑州金水区“红色家园”让流动党员“心有所属”》为题,对金水区“红色家园”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

二、结合流动党员工作实际,设计建立科学的教育培训机制

切实抓好外出务工党员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其思想政治觉悟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加强外出务工党员管理的重要任务。鉴于外出务工党员工学矛盾十分突出的特点,河南省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教育培训机制。

1.科学设置教育内容。各地组织部门在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工作中,紧贴他们的工作实际,科学设置教学内容,既注重党的理论知识和政策教育,又注重业务技能培训。如新县鉴于出国劳务人员众多的情况,建成可容纳千余名学员参加的涉外劳务技能培训中心,开设语言、风俗、法律、安全等20个专业,实行全日制教学,成为“全国县级农民工培训基地的一面旗帜”。鹤壁市依托当地职业教育机构,设置了31个外出务工人员培训基地,促使外出务工党员增知识、长本领,争做社会的有用人才。林州市积极开展了党员培训工作,提出“党员流动到哪里,培训工作就跟到哪里;党员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针对林州市务工人员从事的职业以建筑为主的特点,市组织部门以该市的建筑学校为依托,对1200多名外出流动党员进行了建筑技能培训,并邀请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朱宏亮为400多名外建企业的项目经理授课。林州市委组织部还派人到郑州、太原等地,为该市在外的建筑企业和外出务工党员送去了党员教材和建筑业科技资料,并请建筑学校的教师讲授了建筑技术方面的知识,深受欢迎。

2.灵活设计教育载体。河南省针对不同地域、职业身份和文化程度的流动党员,灵活设计教育载体,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育效果。如固始县坚持“四个依托”,即依托驻外党组织,抓好经常性教育;依托家乡党组织,搞好回归教育;依托当地党组织,抓好集中性教育;依托网上党支部,开展远程教育,保证了学习教育常年不断线。金水区的柳林镇汽配大世界党支部,结合流动党员商户的特点,定期请专家给党员讲授经济管理知识。省人才交流中心流动党员利用党的生日等重大节日纪念活动,请专家给流动党员上党课。2010年7月1日,请党校专家为流动党员进行了如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教育,并组织流动党员重温入党誓词,通过不同的方式让流动党员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重视对流动党员提供服务,建立党内关怀帮扶新机制

1.成立党员服务中心。河南省多数县(市、区)建立了由组织部门牵头抓的流动党员服务中心,许多乡镇、街道办事处和社区也设立了服务站所,服务内容涉及组织关系转接、劳动就业指导、业务技能培训、权利保障和回归投资等多个方面。漯河市成立了全省第一家省辖市级党员服务中心,为流动党员提供全方位服务。到2010年全市统一规划,分级实施,共建成1个市级、5个县区级、51个乡镇(街道)级党员服务中心和460个村(社区)级党员服务站,形成了功能比较完备、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党员服务体系,使广大党员和群众“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就能办成事的愿望得以实现。2009年许多县(区)两级“12371”党员咨询服务热线正式开通。党员咨询服务电话的服务内容有:党员学习贯彻执行党章以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参加组织生活、党籍党龄方面的咨询服务,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方面的咨询服务,党员履行义务、保障权利方面的咨询服务,党的建设其他方面工作的咨询服务,寻求解决特殊困难和问题的咨询服务,听取党员的情况反映、意见建议等。

2.为流动党员及务工人员提供权益保障。为了维护流动党员和务工人员的基本权益,各地党组织普遍成立了劳务维权中心,开通了“务工党员热线电话”,设立了“务工党员互助基金”。郑州市成立了外来就业人员欠薪保障工作领导小组,聘请律师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维权、法律援助等服务。信阳市成立的农民工维权中心,近两年来共为农民工追讨欠薪4670万元,帮助农民工及务工党员签订和补订劳动合同54789份。南阳市外建党组织成立后,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协调工会、司法等部门为家乡的流动党员及务工人员撑起“保护伞”,在务工地多次为务工党员和农民工维护合法权益。

总之,河南省在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机制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第一,健全了组织,加强了管理。特别是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通过加大力度组建党组织,进一步扩大了党的工作覆盖面,全省流动党员党组织组建率由原来的58.4%增加到88.6%,使流动党员“教育难、管理难、发展难、开展活动难”等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第二,提高了党员素质,增强了党组织吸引力。各地通过抓教育培训,以及多形式开展“内强素质、外树形像”活动,既提高了流动党员素质,又对广大群众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增强了党组织的吸引力。第三,促进了劳务经济发展。各级党组织围绕“抓党建、带劳务、保先进、促发展”这个主题,促使外建党组织和外出务工党员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招商引资中牵线搭桥,提供资金、技术和信息,许多地方实现了一名党员带出多名务工人员,一个党组织带活一方劳务经济的目的。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外出务工党组织和党员已为我省引进项目上万个,引进资金200多亿元,务工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43%左右,为全省经济建设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责任编辑 张敬燕]

D263

A

1671-6701(2010)06-0011-04

2010-09-1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8BDJ022)阶段性成果

杨群红(1963-),女,河南洛阳人,本科,中共河南省直党校副教授。

猜你喜欢

流出地金水区流动
手罢工啦
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途径
流动的光
对街边摆摊经营“合法化”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郑州市金水区为例
我是一名流动党员,应该怎么参加组织活动?
辽宁省流出地老年人口健康及养老安排状况分析
人口流动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综述
2017年金水区全民健身启动仪式暨老年人健身展示活动在省体育场举办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他是孩子们心中的“福星”:记郑州市金水区关工委主任崔文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