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砂壶装饰浅谈

2010-08-15唐黎萍

中国陶瓷工业 2010年6期
关键词:泥绘釉彩坯体

唐黎萍

(江苏宜兴214221)

紫砂壶以其自身的造型变化和泥料色泽为装饰手段,而这些装饰都是在成型过程中,作为成型的一个环节,与成型同时完成的。明代陈用卿开创了在壶身镌刻诗句的装饰,到清代初期出现了加釉施彩等多种装饰工艺,这是与紫砂壶作贡品进入宫廷,而皇室崇尚绚丽华贵的风气相关的。归结起来紫砂壶有以下一些装饰手法。

(1)线条装饰,目的在增强造型的优美,有灯草线、子母线、云肩线、凸凹线、皮带线、凹肩线、筋囊线、抽角线、折角线及云水纹、如意纹、菱纹、花瓣纹等。

灯草线是一种状如灯草的细圆线,用在壶口称翻口线,用在底足部称底线,也可成组或单独用于肩和腹部,增加装饰效果。

子母线,是一组一粗一细的平行双线,又称文武线,常用于壶的口盖组合。一般粗线在上,细线在下,使器形更趋稳定。

云肩线,用于壶肩转折处的线条,目的在加强造型线条的韵致和节奏。

凸凹线,一般用于器腹部,以线条的粗细、厚薄、宽窄的变化达到不同的装饰效果。有的紫砂壶由上下两半镶接成型,在接合的腹部加贴凹凸线或皮带线,以掩盖接痕,增强镶接牢度。

凹肩线,是壶肩部的一种双曲线,以增加造型变化,同时使器形更趋稳重。

筋囊线,也即筋纹器表现筋囊的重直线条。

抽角线、折角线,主要用于方器转角部的处理,使之藏锋匿角,方中寓圆,增加器形变化。

云水纹、如意纹、菱纹、花瓣纹,是构成壶身装饰云水、菱形、如意、花瓣形状的凹线,布满器身,流畅贯通。

(2)刻画装饰,是紫砂壶装饰的主要形式,由在壶底镌刻署款发展而来,在壶身镌刻诗句及(钟鼎、汉瓦、魏碑等)金石文字,文字书体有篆、隶、楷、草,清代中期以后发展为书画并刻,壶身一面镌刻壶铭,另一面刻画绘画,将造型、诗文、绘画、书法、金石汇于一体,形成紫砂壶装饰的独特风格,使紫砂壶满含儒雅温馨的文化气息。

刻画装饰在成型后入窑烧造前进行,有印刻和空刻两种手法。印刻是先将绘画的图稿,模绘于紫砂壶坯体上,然后运刀依样镌刻;空刻则是直接运刀在坯体上刻画,事先不需模写图稿,这是相当高超的技术,操作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学、绘画、书法、篆刻基础,才能得心应手。有的绘画刻好后还要着色,利用紫砂泥的天然色泽,淘洗成纯净的泥浆,用中国传统绘画的渲染技法,在刻好的笔划中填色,使画面更具装饰效果。

刻画装饰的题材极为广泛,形式也丰富多彩,有山水、人物、花鸟、博古诸种图案,绘画多选自《芥子园画谱》,金石博古则来源于碑刻拓本及金石图录。镌刻手法广泛运用金石用刀方法中的双人正刀法、单入侧刀法等近十种刀法(清末,刻画艺人已形成一支专业队伍,刻画装饰也成紫砂壶生产流程中的一道工序)。

(3)印纹装饰,是由刻画装饰衍生的一种装饰手法,即将装饰纹样先刻在模板上,模板上的木必须细密坚硬,然后印出带有花纹的泥片,再将花纹泥片与壶体其他泥片镶接成型。印花装饰的花纹是凸起的阳文,刻画装饰的花纹是陷入胎体的阴文,这是两者的不同之处。印花装饰不仅有花纹图案,还有文字,传世曼生壶中的瓦当壶及四方回纹瓶等即是。

(4)泥绘装饰,是在明代沈君用所创浮雕装饰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就是在已成型尚有一定湿度的坯体上,用本色泥料或白泥、朱砂泥、乌泥等其他色泥调制的泥浆,堆画花鸟或山水纹样,堆画的泥料有一定的厚度,犹如薄浮雕,艺术效果极佳。泥绘装饰工艺流行于清乾隆时期,历朝沿用,以道光时制作最多。传世杨季初的《雪江待渡图笔筒》就是一件典型的泥绘作品,画面如用一幅中国传统绘画,漫天一片银白,待渡雪中,情致无限。但是泥绘装饰有一个缺陷,由于工艺方法是用泥浆在已干未干的紫砂壶坯体上堆画,常常因两者的干湿度不同,使图案在坯体上粘附欠牢固,因而在烧成后的使用过程中,又因泡茶所引起的冷热骤变因素,容易磨损和自然脱落,影响紫砂壶的美观,也限制了泥绘装饰工艺的广泛使用,所以传世泥绘作品比较少。

(5)贴花装饰,清初出现,其做法是采用印模,先将用作装饰的图案纹样模印好,经过加工修饰,然后粘贴于紫砂壶的装饰部位。用于制作贴花的泥料,可以是与坯体色泽相同的本色泥料,也可以是不同色泽的泥料,从装饰效果看,同一色泽的贴花,显得沉着浑朴,立体感强,不同色泽的贴花,特别是浅于坯体的色泽,则纹样突出显明,色彩对比鲜明,气氛活泼而热烈,华丽而美观,有着浓厚的装饰意趣。

(6)釉彩装饰,是在素烧的紫砂壶上加施釉彩,始于清初康熙年间,是吸收瓷品的釉彩装饰工艺而发明的紫砂壶装饰方法。康熙时开始在紫砂壶上施五彩,继后又出现珐琅彩装饰,乾隆时又使用粉彩。乾隆粉彩紫砂壶非常精细,可与瓷器媲美,是釉彩装饰中质量最好的。嘉庆道光时出现蓝白彩装饰,即以蓝釉为底色,用白釉作书法或绘画。还有一种点彩,不施底色,用釉彩直接在壶体作绘画等装饰。五彩、粉彩是采用含钠易熔釉色料,在紫砂壶成品上堆画花卉、山水、人物,再入炉经300~900℃第二次烧成。再有一种釉彩装饰是在紫砂胎骨上施满釉,称为“炉均”,在匀净的天蓝色釉面上,根根白毫细腻而致密,构成炉均釉的突出特色。

对于紫砂壶釉彩装饰,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肯定者认为施釉加彩,开拓了紫砂壶装饰工艺的新途径。否定者则认为,紫砂壶施釉加彩,美观美兮,却改变了紫砂壶的面貌,所以,清人阮葵生在《茶余客话》中说:“近时宜兴砂壶,复加饶州之鎏,光彩射人,却失本来面目”。紫砂壶施釉加彩,舍素朴而尚奢华,可能是为了适应宫廷追求富丽华贵的风尚。但紫砂壶加釉彩以后,壶体表面的气孔却因此被堵塞,影响紫砂壶宜茶的独特功能,因此说“却失本来面目”,是很中肯的。

(7)镶嵌装饰,借鉴于金银铜工艺技法,先在紫砂壶坯体上刻饰好细致的纹样,纹样的线条均为阴文,经烧成后再嵌入金、银、铜等金属丝,然后整平磨光,在朱紫色的壶身展现出金黄色或银白色的精美图案纹样,显得富丽堂皇。用作镶嵌的金属材料,黄金太昂贵,一般人以铜来代替,银丝价格适中,比较合适。

(8)雕漆装饰,这是借用中国髹漆工艺的技法,在紫砂壶表面髹漆,一层一层积聚到一定厚度后,再在漆面雕饰花纹图案。雕漆紫砂壶传世极少,主要为宫廷中使用。

此外,紫砂壶装饰工艺还有雕玲珑、抛光、镶金边、包锡、包铜等技法。

雕玲珑是在壶的外围作一圈透雕装饰,玲珑剔透,十分精致。

抛光是将紫砂壶通体打磨光滑,经过抛光处理的紫砂壶,表面光鉴照人,别有一种风骚。但不为国内紫砂壶爱好者所欣赏,主要出口泰国,不过有抛光紫砂壶返销国内的情形。

镶金边是在壶的口沿,嘴的流口,底的边缘,盖的周边及纽等部位,以黄金薄片包镶,富丽辉煌(也有用铜片包镶)。

包锡就是锡包玉壶,这是朱坚所创制,壶外周以锡片包裹,再在锡包上刻画诗文绘画,嘴口、盖纽及把均以玉镶接,高雅别致,不失为一种有特色的装饰方法,可惜其技法后来失传。

包铜是将整个紫砂壶壶身,以透雕有纹样的铜片包裹起来,纹样有蝙蝠、龙、寿字等,同时壶口沿、盖周缘也用铜片包镶,这类装饰的紫砂壶多为软提梁。包铜壶的紫砂壶在宜兴定制,然后运到山东威海卫加工包铜,清末光绪时制作多,主要出口泰国等东南亚地区。

上述各种装饰工艺,其间也不乏精品,有的工艺技法并不复杂,但一般都费工费时,而且又会削弱紫砂壶原有的自然质朴的美感,因而受到很大局限,从壶艺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只能属于偶尔为之,无法得到发扬光大。其中有的装饰方法,单纯追求华丽灿烂,远离紫砂壶实用与工艺相结合的原则,不免有媚俗之嫌,更有喧宾夺主之失。

1史俊棠.紫砂讲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泥绘釉彩坯体
浅析紫砂泥绘作品“游鱼图”的工艺特色与文化内蕴
釉彩千年之汝窑
凝胶注模成型制备TiB2-C复合多孔坯体的研究
一种陶瓷板的制造方法及陶瓷板
浅析紫砂泥绘装饰艺术的表现形式
论紫砂壶“德韵”的泥绘艺术造诣
浅析超厚仿古砖在辊道窑干燥过程控制的注意事项
清三代釉彩釉色的继承与创新
浅谈作品“中国龙”壶上的泥绘装饰应用
登峰造极——中国古代器物之各种釉彩大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