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底贲门癌X线诊断37例分析

2010-08-15郭跃成宋丽芳杨庆峰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24期
关键词:钡剂癌肿立位

郭跃成 宋丽芳 杨庆峰

山西省沁源县人民医院,山西 沁源 046500

胃底贲门癌系生长在胃底贲门区域的癌肿,历来是放射科医师胃肠X线检查中难点之一。近年来,胃底贲门癌发病率相对升高,早期X线诊断比较困难,笔者收集了我院2005—2010年6月经X线诊断37例均经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为胃底贲门癌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就胃底贲门癌的诊断,尤其是早期X线诊断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性26例,女性11例,年龄42—78岁,平均52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反复反酸嗳气,消瘦等。其中24例有不同程度吞咽不适或梗阻感,13例无任何进食梗阻症状。

1.2 检查方法 有10例是行常规胃肠造影,27例采用了气钡双对比造影法。患者立位吞服产气粉一小包,嘱患者勿呃气,连续吞服浓度为200%(W/V)的稀钡剂,然后采用各种体位,并把立位、半立位、半卧左前斜位及贲门正位列为贲门区常规检查位置,多轴位观察,并适时进行拍片。

2 X线资料

综合分析37例患者,其X线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 贲门区软组织块影 由于癌肿组织增生而形成,有33例可见结节状,半球状或分叶状块影,尤其是气钡双重造影时显示最佳。

2.2 胃底部变形和胃体上部的浸润 浸润型癌肿常伴有纤维增生,可引起胃底变形或缩小,胃底尤其是贲门胃底角区厚度加大,胃壁僵硬而不能膨胀,与正常胃壁有截然分界。2.3 粘膜皱襞的改变 粘膜皱襞失去正常形态,呈现锥状,杵状,“V”状变形,中断消失,粘膜面失去均匀钡染特点,呈云雾状,不规则颗粒或无序的网格状。贲门区可见不规则小龛影者11例。

2.4 钡流分叉,转向和喷射现象 是由于贲门癌的肿块突入贲门下方,使钡流方向转变或出现分叉现象。贲门浸润时,引起贲门狭窄和僵硬,立位透视观察下,钡剂通过不易,而在一阵较强的食管蠕动下达后,钡餐即呈喷射状进入胃底,形成所谓喷射现象。贲门狭窄严重时可见食管下段不同程度扩张。

3 讨论

贲门区位于胃底和胃体的内后方,腔大而弯曲(瀑布型胃弯曲更甚),充盈时易前后重叠;胃底一般没有蠕动,难以像其他部位那样可凭观察动态变化来叛定局部胃壁有否僵硬表现;居于肋弓内无从加压。上述的几点不利因素给X线检查带来一定困难,故需充分利用气钡双对比方法,适当转动体位,进行多轴投照甚为重要。贲门癌形成软组织块影以后在胃泡气体的衬托下,大都显示出境界较锐利而不规则的轮廓。如再预涂上一层薄钡,则可显示出癌肿表面粘膜遭受破坏而形成的浅小龛影,细致观察贲门开放与收缩情况至关重要。笔者的经验是,如发现钡剂通过贲门区不自然,应让其平卧,反复翻身涂抹病灶就显示清楚;胃小弯短缩僵硬,多提示有溃疡或胃壁癌性浸润,要在胃泡充气情况下采用多体位仔细观察。并要正确认识贲门区各种原因引起的软组织阴影,防止贲门小弯侧肿块和围绕贲门口小溃疡的遗漏。并与胃底的肿块型静脉曲张、平滑肌肉瘤、憩室、穿透性溃疡、贲门炎等疾病鉴别。

总之,胃底贲门区是癌肿多发部位之一,也是病变易漏诊区域,双对比造影是诊断早期胃底贲门癌不开可缺少的。必要时结合胃镜和CT检查多能对胃底贲门癌做到早期诊断,为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机会,提高患者生存机会。

猜你喜欢

钡剂癌肿立位
移位机立位康复对肺部感染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的影响
血浆醛固酮/肾素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的应用
一种钡剂灌肠筒的改进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两种立位体前屈所测腰部柔韧性相关指标的分析
2种钡剂灌肠方式在学龄前儿童便秘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小儿肠套叠钡剂灌肠整复临床分析
立位体前屈,刚柔相济韧有余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18例的钡剂灌肠X线检查分析
忌口与否 请君斟酌
一种特殊的癌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