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2010-08-15李凤华张淑君张思云
李凤华 张淑君 张思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06年2月至2007年1月在鹤岗市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205例。其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160例,外伤性白内障患者32例,先天性白内障患者8例,并发性白内障5例。术前平均视力0.05~0.5,术后平均视力0.8~1.2.随诊3~10个月。
1.2 方法 术前3~5 d局部滴抗生素滴眼液,对于精神紧张患者,术前1 d晚睡前口服地西泮5~10 ml以消除患者的紧张并能安睡。术前2 h使用散瞳,每半小时一次,共3次。对于眼压高患者,术前使用高渗剂。术后从第2天开始局部滴抗生素及激素眼药水,根据眼压情况决定是否使用高渗剂或碳酸酐酶抑制剂等降眼压药物[1],使用托吡卡胺眼药水活动瞳孔,防止粘连,对于虹膜炎性反应较重的患者术后给予妥布霉素1 ml+地塞米松5 mg,1次/d术眼球结膜下注射[2]。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的主要目的是使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白内障这种常见眼病,并了解超乳这种术式的先进性。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的心理,使其树立信心,配合手术。向患者解释本手术的特点及术前、术中的准备和术后护理,做到心理有数,合理解答患者及家属的问题。眼科手术是较精细,手术过程要求患者眼位保持不动。手术过程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不适或稍痛感,因此术前必须向患者及家属交代,使患者做好思想准备,尽量配合治疗。
2.2 瞳孔准备 超乳手术要求患者散瞳。散瞳前应详细询问患者有关既往全身及眼部病史。散瞳可诱发闭角型青光眼,散瞳药物对心律及心肌耗氧量的影响较大。因此应了解闭角型青光眼、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等病史,如有以上病史及时通知医生做相应处理。每次点药后应压迫泪囊区。本组患者均未出现上述不良反应。
2.3 环境护理 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保持病房清洁整齐,室内光线不宜太亮,温度在18℃ ~20℃为宜,可留家属陪视,同时亦可根据患者爱好播放音乐以解除烦躁情绪,合理安排各项操作以减少对患者的干扰,保持充足的睡眠。
2.4 其他护理 保持正常生活起居,避免因激动出现并发症;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通便药或行肥皂灌肠,防止术后因便结引起眼部充血,出血。术前眼部作局部皮肤清洁处理,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
2.4.1 术中护理 手术开始前给术眼点表面麻醉剂(5~20 min),待眼部充分麻醉后,将患者扶入手术室,并置于舒适平卧位,并固定头带。再次强调治疗中眼位固定的重要性,取得患者充分配合。手术过程中患者出现心慌等症状,一般由紧张引起的,此时嘱患者深呼吸一般患者能得到缓解。
2.4.2 术后护理 ①更换床单,创造良好舒适清洁环境,一般尽量平卧避免剧烈活动;②术后24 h打开敷料,首次换药,嘱患者勿大声呼唤、勿摆动头部、勿用力解便、预防感冒、咳嗽,因以上动作都引起眼内小血管破裂出血或人工晶状体植入位置变化,影响手术效果和预后视力;③手术后注意营养摄入要均衡,以半流食、蔬菜、水果等消化高营养食物为主,多食粗纤维食物,防止便秘。忌烟酒、少食鱼虾韭菜等腥、辛辣刺激性食物,手术后3个月内不进太补食物如人参等,糖尿病患者按遗嘱进行;④伤口疼痛时可酌情给予镇痛药物,注意鉴别局部疼痛和青光眼发病,以防止失掉抢救视力的时机,严密观察并发症症状,及时给予处理。手术后禁忌患者揉眼,按时上药,预防感染,定时到医院复查。
3 讨论
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疾病,绝大多数为老年性白内障,其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对于手术患者病情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对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实施适当的治疗及护理方法,能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心理与生理不适状态,改善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可明显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有利于白内障患者术后病情的恢复。
[1]实用眼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12-814.
[2]申长礼.老年性白内障的诊治,2005,03(1):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