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咳嗽的证型与我院止咳制剂的临床合理用药

2010-08-15李全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4期
关键词:伤肺葶苈子内伤

李全有

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河南 安阳 455000

《中医内科学》 将咳嗽作为一个病种来认识,病因或由外邪侵袭,肺卫受感而发生咳嗽,或由它脏病变传至肺脏而为咳嗽,肺气不清,失于宣肃,上逆作声而引起咳嗽为其证候特征,咳嗽、咯痰是本证的主要症状[1]。

中西医结合辨治概况,归纳总结出临床常见证型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温燥伤肺证、凉燥伤肺证、伤湿咳嗽证、火热咳嗽证、痰湿蕴肺证、痰热壅肺证、寒饮犯肺证、肝火犯肺证、肝肺气滞证、肺阴亏耗证、肺气虚寒证、肺气亏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阳)虚证、瘀血咳嗽证[2]。一般来说,咳嗽与外邪的侵袭及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咳嗽的病因一是外感六淫之邪,二是脏腑之病气。

咳嗽的治疗应分清邪正虚实,辨外感内伤、辨有痰无痰、辨寒热等。外感咳嗽常于受凉之后出现恶寒发热伴头痛、流鼻涕、喷嚏、咽痒等;内伤咳嗽多为宿疾,起病缓慢,疗程较长,兼有其它脏腑病症,如疲乏无力、胸满肋痛、潮热盗汗、咳血、形体消瘦、烦躁易怒、喘气,咳甚则呕吐。故新嗽多起于外感,久嗽多由于内伤,体壮新嗽多属于实,体弱久嗽多属于虚。内伤诸嗽由于七情郁结和饮食所伤者,初期多属实。

结合我院主治咳嗽的制剂,辩证用药概述如下:

1 风寒袭肺证

风寒袭肺者咳嗽声重,咳痰稀薄色白,咽痒,常伴鼻塞,流清涕,喷嚏,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骨节酸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化痰止咳合剂(豫药制字Z05050144)

组方:半夏、苦杏仁、麻黄、葶苈子、桔梗、苏子、马兜铃、紫苑、陈皮、茯苓、生姜、细辛。功能:温肺化痰、止咳;用于风寒咳嗽、痰喘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见上述证侯者。

2 风热犯肺证

风热犯肺者身不甚熟、微渴舌赤者,温病条辨谓之风温咳嗽,咳嗽频剧,气粗,痰稠或黄稠,咯痰不爽,或干咳少痰,口干渴,咽喉疼痛,鼻流黄涕,发热,汗出,恶风,头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清热止咳合剂(豫药制字Z05050123)

组方:浙贝母、瓜蒌、桑白皮、桔梗、枇杷叶、葶苈子、苏子、化橘红、薄荷、芦根、大黄等。功能:清热化痰、止咳;用于风热咳嗽、肺热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见上述证侯者。

3 凉燥伤肺证

人感燥气,必伤阴分,咳嗽,痰少而粘或无痰,咽干唇燥,喉痒,头痛,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而干,脉浮紧。治以甘寒救液,清气分之燥。

润肺止嗽合剂(豫药制字Z05050156)

组方:北沙参、天冬、百部、玄参、枇杷叶、苦杏仁、紫苏叶、连翘、赤小豆、僵蚕、桔梗、罂粟壳。功能:养阴润肺、化痰止咳,主治干咳 少痰或无痰,咽痒日久不愈等。

4 伤湿咳嗽证

湿伤肺者、骨筋烦痛、四肢重着、或有汗、小便不利、咳嗽痰多,发热恶寒,头身痛重,胸闷脘痞,头晕身倦等,舌淡红,苔腻,脉濡滑。

五子清肺合剂(豫药制字Z05050124)

组方:金银花、大黄、苦杏仁、麻黄、牛蒡子、葶苈子、苏子、瓜蒌、莱菔子、丹参等。功能:宣肺利湿、化痰止咳、定喘消胀。用于发热痰喘、咳嗽气急、烦躁腹胀等痰湿型症。

5 火热咳嗽证

火嗽,嗽有声、痰少、面赤者是,或烦渴引饮;分虚实二种,虚火嗽为内伤咳嗽。实者脉洪大、大便秘结、痰浊热盛。

石黄清火丸(豫药制字Z04050045)

组方由石膏、黄芩、大黄、板蓝根、薄荷、苦杏仁、莱菔子组成,功能:清热泻火、宣肺止咳;主治:口舌生疮、头痛、咳嗽、便秘等。

6 痰热壅肺证

痰热壅肺者咳嗽痰多,痰色黄稠而难咯出,气粗息促,甚或痰中带血,发热,胸闷胸痛,口干渴,口苦,咽痛,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清肺止嗽合剂(豫药制字Z05050142)

组方:瓜蒌、浙贝母、鱼腥草、黄芩、苦杏仁、枇杷叶、桔梗、甘草等。功能:清热化痰、宣肺止咳。主治:咳嗽气喘、痰多黄稠、发热诸证。

7 肺阴亏耗证

肺阴亏耗者久咳不愈,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白不易咯出,咳声短促,口干咽燥,或声音逐渐嘶哑,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神疲,形瘦无华,或见咯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固本喘嗽合剂(豫药制字Z05050146)

组方:太子参、麦冬、车前草、百合、黄芩、五味子、丹参、淫羊藿、补骨脂、甘草。功能:固本化痰、止咳平喘,用于气阴两虚型所致的咳嗽。

总之,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起病较急、病浅易治,治疗得法则一般病程较短,治疗总以疏散外邪,宣通肺气为主。一般均忌敛涩留邪,当因势利导,候肺气宣扬则咳嗽自止;内伤咳嗽多呈慢性起病或反复发作,其病较深,治疗难取速效,故一般病程较长,治疗应根据标本缓急,以调理脏腑为主,或标本兼顾或治标为先。我院上述制剂涵盖了咳嗽的多个证型,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对咳嗽的治疗,除直接治肺外,还应从整体出发注意治脾、治肝、治肾等。咳嗽是人体祛邪外达的一种病理表现,治疗决不能单纯见咳止咳,必须按照不同的病因分别处理。

[1]郭玉琴.咳嗽的中医辨治思路[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

[2]陈明静.中医治疗咳嗽的证治方药规律研究 [J].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18-20.

猜你喜欢

伤肺葶苈子内伤
内伤内服
葶苈子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葶苈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吃梨润肺能止咳吗
兔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形寒饮冷则伤肺
葶苈子、薏苡仁、车前子的利水功效比较
5种炮制方法对南葶苈子脂肪油组成和含量的影响
港大破解H5N1禽流感伤肺之谜
憋出内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