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释中药制剂产生不良反应的要事

2010-08-15李伟荣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4期
关键词:双黄连药制剂过敏性

李伟荣

广东博罗县人民医院药剂科,广东 惠州 516100

药品不良反应(ADR)主要是指质量检验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中药历史悠久,一般来说,中药药性比较平和,毒副反应也较少,很久以来被认为安全有效为广大患者所接受,而对其毒副反应则往往重视不够。很多人认为,中药是纯天然的,不像西药是化学制剂,因而没有毒副作用,可以放心的吃。有关中药不良反应,我国历代早有认识,古人也有云:“逢药三分毒”之说。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水果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明张景岳更有“无药无毒”的说法,认为“即如家常茶饭,本皆养人之正味,其或过用、误用而能伤人”。为了广大患者的用药安全,中药的毒副反应及毒害作用应该引起医药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1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典型病例

1.1 洁尔阴洗液引起局部皮肤药疹5例[1]洁尔阴是应用较广且疗效较佳的妇科外用洗剂,其局部药疹的出现与个别患者体质有关,局部不良反应可能为过敏所致。

1.2 江苏白药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2]患者因外伤后自服江苏白药,20min后又饮白酒75ml,半小时后出现唇舌发麻、头昏、视物模糊、胸闷、全身乏力等症状,入院检查,心电图呈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特征。江苏白药成分中乌头占20%,该反应的出现与服药后饮酒促进乌头生物碱类吸收可能有关。引起中毒反应发生除药物因素外,尚有饮食因素(如饮酒)。

1.3 双黄连粉针致过敏性休克1例[3]双黄连粉针是由金银花、连翘、黄芩三种中药提取制成,临床用于清热解毒,抗感染。泌尿系统感染,静脉点滴给药发生过敏性休克。

1.4 双黄连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引发猩红热药疹3例[4]3例均为静脉点滴给药,临床症状,体表出现弥漫性鲜红色丘疹,全身灼热瘙痒不适,并伴有高热,经停药并给以抗过敏治疗后,症状消失。

1.5 心通口服液致过敏性皮疹1例[5]该药系以黄芪、麦冬、葛根、丹参、海藻等为主要成分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文报单服此药期间,背部、手掌及手背出现鲜红色药疹,瘙痒,停药3天后症状自行消失。

1.6 茵枝黄引起乳房增大3例[6]该药为治疗黄疸型肝炎中成药,在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中,静脉点滴给药,引发3例年龄38~56岁男性患者乳房增大,其中2例伴有淡黄乳汁分泌,乳房局都肿胀,停药5~7天症状逐渐消失,以上3例均在用药1周左右出现症状。

1.7 口服消银片出现男子性功能障碍2例[7]据报道,在应用以生地、苦参、金银花、大青叶、赤芍、防风等药材为原料,抗银屑病中药制剂消银片治疗银屑病,其中1例31岁男患者连续服药50天左右出现性功能障碍,另例40岁男性,连续用药2个月余,出现性功能障碍症状。以上2例停止用药后10天左右均恢复正常性功能。

2 中药制剂产生不良反应的要事

2.1 原中药材自身的因素

2.1.1 中药伪品及代用品 近些年来由于中药材市场管理不严,所造成的药材市场混乱,一些非三级药品标准规定使用的某些中药代用品和伪品频繁流入药材市场,使用于临床后而产生的不良反应。另外中药品种复杂,存在同名异物,同物异名,造成中药滥用、混用而中毒。如木通科木通无毒性,而马兜铃科关木通毒性较大,如混用,后者极易产生肾损害;又如广防己误以粉防己使用,过量易产生肾损害。

2.1.2 中药的污染 中药的来源主要是来自自然界的动物,矿物,植物,由于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对中药的质量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影响。如大面积推广中药种植后,中药材的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的偏高都将会给药材带来污染。另外,药材在储存时出现霉变或虫蛀等现象,从而产生毒素,在不同程度上也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良反应。

2.1.3 中药炮制 有很多中药须经过炮制后应用,目的是减少或去除有毒成分,从而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如乳香炮制时,挥发油去除不尽,回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反应。还有元胡,附子,半夏,马钱子,巴豆等炮制不当也会给用药带来不良反应。

2.2 中药剂型的改变受到制备工艺落后和质量控制标准不够完善影响

2.2.1 中药制剂在制备过程中,药材中好友大量的淀粉,色素,鞣质,多肽蛋白质,树脂,绿原酸等杂质难以除尽,会以胶体形式存在于药液中,进入机体后极有可能作为半抗原与血浆蛋白结合成全抗原,引起过敏反应。还有在制剂过程中所添加的添加剂,赋形剂,着色剂,增溶剂等也可能因操作工艺不够严格带来过敏物质,因而直接或间接引起不良反应。

2.2.2 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不够完善,专属性低,无法对所有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特别是对人体有害成分不能作出限量检查,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2.3 中药制剂在应用中的因素,中药制剂在应用中,不但要求要辩证施治,而且在配伍上严格执行,遵循历史经验并认真总结十八反,十九畏。个体差异因素和中西药联用也可能产生不良反应的。

2.3.1 个体差异 药物的作用强度因人而异,年龄、性别等因素对不良反应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有的不良反应在小儿和老年人中较常见,因此尤其对儿童、老年人、孕妇更应引起重视。儿童与老人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儿童过量,老人过量均易产生不良反应,特别是有毒的药品,更应严格遵守儿童老人的用药剂量,以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有家庭遗传病,过敏性体质,如溃疡病患者,不但与遗传有关,同时对酸性药物特别敏感,一旦用了酸性药物会导致症状加重的可能性。

2.3.2 中西联用 现在临床上中西药配伍治疗情况日益增多,中药注射剂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给药方式,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中西药配伍上处于无章可循状态,可能会有配伍不当的情况,发生导致药效降低甚至产生不良反应。如复方丹参注射液与0.9%生理盐水合用使不溶性微粒明显增多,清开灵注射液与青霉素配伍应用可出现多起不良反应,双黄连注射液与氨苄青霉素混合后颜色变深。又如VC银翘片和感冒通联用,康泰克和VC银翘片联用治疗感冒,这些药中部分成分相同,联用后不良反应加重[8]。因此对临床中西药配伍特别是注射用药时,还需要谨慎、小心,多做一些深入研究。

[1]卢秀华.洁尔阴洗液引起局部皮肤药诊5例[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4,14(4):180.

[2]孙广辉.江苏白药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4,14(11):523.

[3]汤启勋.双黄连粉针致过敏性休克1例[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4,14(1):41.

[4]姜红.双黄连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引发猩红热药诊3例[J].中国药学杂志,1994,29(4):226.

[5]王家骅.心通口服液致过敏性皮诊1例[J].中国中药杂志,1994,19(1):693.

[6]张建良.茵枝黄引起乳房增大3例[J].现代应用药学,1995,12(2):60.

[7]仝敏.口服消银片出现男子性功能障碍2例[J].新药与临床,1995,14(1):56.

[8]赵文瑞.浅析中药引起不良反应成因.首都医药,1998,5(9):32-33.

猜你喜欢

双黄连药制剂过敏性
万物复苏话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长蛇灸联合四逆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验案1则
不一样的“双黄连”
双黄连注射液生产过程中超滤膜完整性的快速检测
常用妇科中药制剂临床应用进展
双黄连系列制剂制备工艺再评价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196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与原因探讨
过敏性肺炎患者的CT诊断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