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增技教授特色针灸处方举隅

2010-08-15李红莲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4期
关键词:夹脊疗程处方

李红莲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于增技教授,从事针灸临床工作近40年,致力于针灸理论与临床研究,尤擅精选针灸处方治疗疑难杂病,所选腧穴理法兼备,见解独到,效若桴鼓。于师勤求古训,博采古代医家针灸医案之精华,并紧密结合现代医学临床研究成果,从针灸处方学入手,熔炼中西医理论于一炉,针对病症特点,立法选穴,有效配伍,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针灸处方。余幸得随师侍诊,耳濡目染,受益匪浅。现将部分验案整理后,与同道探讨。

1 类风湿性关节炎

病例:杨某,女性,42岁,画家。就诊时症见:两踝、两膝、两手近端指间关节肿大、变形、疼痛,双手不能握固,形寒肢冷,少气倦怠,汗出恶风,心悸,失眠,舌质淡暗苔白滑,脉象沉细;追问病史平素体虚易感,08年春节泡温泉之后,淋冷水浴后开始出现手指僵化症状,就诊多处,疗效不佳,且症状日渐加重;症属风寒湿痹,肾阳亏虚;治法为祛风散寒、除湿行瘀,辅以温阳补火;针灸处方:1主穴:合谷、太冲,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绝骨,阴陵泉、外关,神门,风池、完骨、天柱;2用神灯对肿胀关节的对症治疗;3局部取穴;操作手法:足三里、三阴交施用补法,余穴平补平泻,留针30min~1h每日一次,14天为一疗程;患者针灸共两疗程,笔者有幸跟随于师身边,两个疗程患者的疗效明显,首先是一个星期内晨僵的时间明显缩短,已从从前的1小时缩短到20分钟,双脚掌肿胀完全消失,右踝骨肿胀逐渐消失到半月时已基本痊愈,左踝骨及双膝关节肿胀消退时间较长但两个疗程结束时已基本痊愈,双手握固渐复,疼痛仅阴雨天及夜间偶感觉刺痛;查血沉为20mm/h,类风湿因子为阴性;X-RAY示仍为右手食、中、无名指骨质疏松(Ⅰ级),但肉眼已不能见到肿大变形;患者在治疗期间对疗效满意,但因家在北京,故对于疗效的巩固阶段,定在入伏;故暂停治疗。

按:现代医学认为,针刺能减轻炎症灶的白细胞浸润,从而使得中性粒细胞和巨嗜细胞对免疫复合物的吞噬作用减弱,从而减轻滑膜细胞的坏死和软骨的破坏[1];本案患者泡温泉后淋冷水浴,正值严寒冬季,泡温泉后汗出又入于冷水中,又平素体虚多病,外邪注于肌腠经络,滞留于关节筋骨,导滞气血痹阻而发为风寒湿痹,“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邪乘虚内袭……久而成痹”(《类证治裁·痹症》),营卫不固,则汗出恶风,平素体虚多病,久病伤肾,肾阳亏虚,水湿内停,膀胱失司,则形寒肢冷,神疲乏力;肾主骨生髓充脑,肾气不足,无以充养骨骼脑髓,致骨弱髓减,脑海不充,则失眠,肾阳不足,心阳虚心脉失于温煦则心悸;故治疗上采用扶正祛邪为总原则,祛邪为主,祛风散寒,除湿行瘀;扶正为辅,温阳补火;在取穴上重视了对穴的应用,功在强强联合,增强疗效;风池为足少阳与阳维脉交会穴,阳维脉主阳主表,功长祛风止痛,配合谷,可助疏散风邪;另外风池配完骨、天柱是于师调神之经验要穴;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穴,以疏经通络,通利三焦水道,祛除湿邪,配阴陵泉,可健脾利湿;血海为活血要穴,取其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配合谷,两穴一阴一阳,一上一下,共奏活血行瘀之功;阳陵泉是胆经合穴,筋会,可调一身筋脉之挛急,舒筋活络,通利关节,养肝柔筋,添髓壮骨,配绝骨,增强舒筋通络之功,同时增强祛风湿作用。足三里配三阴交,胃经合穴足三里乃强壮要穴,善治诸虚之疾,三阴交为脾肾肝三经之会穴,乃精血之穴,二穴相配,后天充养先天,则肾精肾气充实,心脉得到温煦;加用神门镇静安神;局部取穴活血化瘀止痛。

2 带状疱疹

病例:刘某,女,78岁。就诊时症见:左侧后背/左肋/左胸(皮肤神经节段T2-T8处)开始出现成簇米粒大小水泡,呈带状分布,局部有破溃,疱壁紧张,灼热剧痛,表情痛苦,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证属肝胆湿热,毒邪内蕴,治以清利肝胆湿热为原则,针灸处方:主穴:T2-T8神经节段华佗夹脊穴;局部围刺;破溃部位神灯热疗;操作方法:夹脊穴只针患侧,呈70-80度进针,捻转得气后留针,水泡部位局部围刺,得气后,加用神灯烘烤破溃部位;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1周痊愈。

按: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本病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患者高龄,免疫力低下,病毒被激活,使受累神经节发炎或坏死,产生神经痛,同时病毒沿感觉神经通路到达皮肤,发生特有的节段性疱疹;夹脊穴的现代解剖也表明,其附近有脊神经后支分布,其深层有交感神经干,针刺以上结构及其周围组织,使神经中的痛觉纤维传导阻滞,同时夹脊穴的针感传导反应,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作用影响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化学物质,从而达到镇痛作用[2];本症湿热毒邪阻遏经络,不通则痛,夹脊穴位于督脉与足太阳经脉之间,可调节督脉、足太阳经脉乃至全身之阳气,达到通调脏腑经络的目的,使淤滞得通,正气得助,标本兼治。

3 腰椎间盘突出症

病例:患者高某,女,75岁。患者初诊由家属推轮椅送至,腰痛剧烈,如刺如折,痛有定处,痛处拒按,不能转侧,久坐时加重,兼见容易倦怠,少气懒言,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追问病史,年轻时出过车祸,查体见腰椎第4-5节段两侧有明显压痛,腰椎片显示:腰椎第4-5节前突;证属瘀血腰痛,治以化瘀通经,辅以益肾壮腰;针灸处方: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操作:大肠俞透刺,毫针刺令针感传导出现酸麻胀感,余穴侧卧位取穴,针刺双侧,直刺2.5~3寸,提插的泻法;每日1次,每次25分钟,14天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全愈,患者可独立行走。

按:现代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关键在于椎间盘在不同诱因作用下,向各个方向突出,从而压迫相应神经根和周围软组织,引起局部水肿,炎性渗出,继而引起一系列自身免疫反应,机体内分泌异常及椎间盘本身蛋白多糖、胶原、蛋白等代谢障碍[3];针刺治疗消除局部炎症、水肿、充血,解除了对神经根及周围软组织肌肉的压迫刺激,从而消除症状;同时针灸治疗产生镇痛效应和提高免疫力及内分泌腺的功能影响;本案患者有陈伤史,腰部气血阻滞,不通则痛;年老精血亏衰,损伤肾气腰部经络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患者腰脊两侧压痛,为足太阳经病症,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均为足太阳经穴位,功在疏通经络气血,通经止痛。大肠俞透刺,增强痛阈,移神止痛。

[1]盛佑祥,赵仓焕.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机理研究进展[J].上海针灸杂志,2004,23(12):46-48.

[2]陈实,郭毅.带状疱疹神经痛77例临床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9,25(4):227-229.

[3]杨俊兴,樊奥光,赵京涛.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J].中医正骨,1999,11(9):565.

猜你喜欢

夹脊疗程处方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人间处方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案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处方
颈夹脊穴注天眩清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