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住院老年患者心理护理及其创新性研究

2010-08-15李秀霞马正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16期
关键词:病情住院护理人员

李秀霞 马正华

住院老年患者心理护理及其创新性研究

李秀霞 马正华

住院老年患者;心理问题;心理护理

介绍了住院老年患者心理问题,并给出了老年患者心理护理新的创新-有效沟通。

1 心理问题及护理原则 [1][2]

1.1 焦虑不安 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护理原则:解释-放松疏导。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如癌症患者等),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进行放松训练。患者一般都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1.2 孤独寂寞 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患者。这类患者多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很少言语,其他患者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患者感到非常孤独,十分寂寞,表现为无所事是,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

护理原则:建立与病友进行感情交流的渠道是消除孤独寂寞的最好方法。这类患者虽表面沉寂,但内心情感丰富。在护理上要主动与患者接触,交流思想,首先成为患者交往的对象,然后帮助患者与其他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还可引导患者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读书、下棋、打太极拳等。

例1,女68岁,临床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家里人来的时间比较少,患者很少讲话,不愿意活动,在床上长时间静卧。作为我们护理人员和患者接触比较密切,所以我们就主动同她交谈,有针对性地将同病室的患者集中起来坐在一起,唠唠家常,舒缓患者的不良心态,并向患者讲解交往的好处和方法,鼓励她多和别人接触。经过一段时间,患者已和病友们建立了感情,不再感到孤独寂寞了。

1.3 悲观消极 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负性增强,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没用了,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所以求治的主动性不高,往往被动配合治疗。主要见于平素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患者。

护理原则:关心-支持-鼓励。患者这一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不敢面对现实,其实是一种逃避行为。针对这种情况要取得家属的配合,主动关心患者,使患者认识到亲人们爱他(她),盼望他(她)能早日康复,讲解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在精神上要首先战胜自己。对患者每一点认识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应该指出的是,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1.4 恐惧紧张 主要见于病情加重或癌症患者,认为病入膏育,正向死亡靠近,与求生的本能形成强烈冲突,因此产生恐惧紧张。

对这类患者要给以更多的同情,护理要更加细心,服务周到,言行要谨慎,不要让患者感觉到病情危重,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同时向患者讲明病情波动是常见的,可以减轻恐惧心理。

例如有的肺癌患者,病情加重,咳嗽加剧伴咳血,胸痛明显加重,患者异常恐惧。我们在加强医疗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告诉患者这是肺结核所致,随着上述症状的缓解,患者也减轻了心理负性压力,后虽死亡,但在这期间患者恐惧紧张心理明显减轻,减少了临终前期的心理压力。

1.5 疑心重 在老年患者中较为多见,此类患者多具有固执、吝啬、谨慎小心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的性格特点。表现为过分关心自己的健康,如有一点不适,就怀疑自己是否患有何种疾病。

护理原则:有充分依据的适度保证-疏导-解释。

1.6 情绪不稳 多见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患者,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及稍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发泄出来,对象常常是护士或陪护人员。

对此类患者要理解,宽容和忍让,同时进行开导,给以周到的服务去感动患者,使其改变态度。有的冠心病患者,总是嫌别人讲话声音大,护士打针太疼,动作不轻柔等而大声斥责。对此,我们不计较,反而更加关心他帮助他,在护理操作上动作更加柔和细致,患者很受感动,后来向我们再三道歉。

1.7 过分依赖 老年住院患者不同程度存在这一心理,但以依赖性较强和长期有人陪护的患者为明显。他们事事想让别人帮助,即使自己能做的也不想去做,完全适应了在别人的照料下生活,形成了依赖性,对康复十分有害。

护理原则:向患者讲解活动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减少不必要的帮助,根据病情制定每日活动计划。

2 住院老年患者心理护理创新性研究-有效沟通

2.1 语言性沟通

2.1.1 劝说开导 历代名医一再提倡“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故护理人员应“视人犹己”,满腔热情对待患者,要主动找患者交谈,对思想不暴露的患者要有耐心,关心同情和体谅患者,把患者的痛苦视为亲人甚至是自己的痛苦,“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患者悲观失望时,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地鼓励患者,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语言是情感交流最主要的方式,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故护理人员与患者应“两神相照,两心相注”,耐心说理开导,达到有效沟通,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威力,诱导鼓励患者,使其提高机体对情感刺激的耐受性,以促使脏腑功能的协调,有利于疾病早日康复。

2.1.2 交心谈心 可以通过交心谈心的方式,接近患者,闲谈,聊天,拉家常,“问者不觉烦,病者不觉厌”,这样可以详细了解患者得病的根本原因,疾病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患者在患病前后的心理状态,尤其是疾病发生以后的思想情绪的急剧变化,可以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知识基础,以及对疾病的认识,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对疾病的态度,是紧张害怕、恐惧还是乐观,有没有战胜疾病的坚强意志,同时还可以了解患者家属的思想状况,想法,要求及存在的实际困难。这样,就能有效地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消极因素,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为治疗疾病做好心理上的准备。[3]

2.2 非语言性沟通

2.2.1 移情相制

2.2.1.1 移情 移情就是注意力的转移。通过语言、行动等方式,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精神内守状态,移易精气,变利气血,调动人体自身的祛除病邪的能力。有些人患病后,往往将注意力经常集中在疾病上面,怕病情变重,怕不易治愈,怕因病影响工作、劳动、学习和生活,整天围绕着疾病胡思乱想,陷入苦闷,烦恼和忧愁之中,甚至紧张、惶惶不可终日。对于这类患者,护理中可采取诱导的方法转移注意力,转内病为外病,转心病为腿病,以不治为乃治,每每收到不药而愈的疗效。还可以在病区加强有效卫生宣教,组织卫生知识小讲课,讲些预后好的病例给患者听,以解除顾虑。也可以在病区建立病房阅览室,购些书报杂志给患者看,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组织一些体育活动,如做健身操、气功、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还可以组织患者搞些娱乐活动。

2.2.1.2 相制 相制,即是以一种情志抑制另一种情志,达到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的一种精神疗法。如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对忧伤的患者给予更多的照顾,关心他们的生活,以真诚的态度聆听他们的烦恼的诉说,并且有意识地多说些令人愉快的事或笑话,让其听听相声,看看喜剧,保持一种愉快的情绪,以制约忧伤之情,这正是中医学中独特的情志治疗方法-“喜胜忧”的思想体现。

在新的护理模式中,护理工作已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等技能工作,而是包括了有心理护理在内的更为复杂的,具有独立性的、创造性的活动。这些创造性活动需要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来完成,有效沟通则是实施心身整体护理的关键,通过有效沟通来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从身心两方面得到最满意的康复。

[1]贾红芳,邓原琴.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家庭护士,2006,4(10c):3031.

[2]尤黎明.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59.

[3]沈传华.奥瑞父母自护模式在老年病人护理中运用.护理研究,200,22(6c);1618-1619.

132001 吉林市第二中心医院门诊部

猜你喜欢

病情住院护理人员
妈妈住院了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