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高原藏区部队按纲施训要做到“三立”
2010-08-15武警西藏总队日喀则支队支队长
■ 武警西藏总队日喀则支队支队长 陈 勇
武警高原藏区部队军事训练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按照新大纲严格施训的过程中,武警驻高原藏区部队应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研究特点、探索规律,从“三立”入手,全面提升训练水平,进一步提高部队核心军事能力。
一、要树立“基于威胁、分类指导”的训练理念,创新训练思路
目前,藏区维稳形势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日渐增强,非传统、非常态和潜在的威胁日渐增多。高原藏区敏感时段多、敏感区域多、敏感活动多和自然灾害多的特点,决定了武警驻藏区部队当前处于职能任务的拓展期和处突行动的高发期,不仅要遂行执勤、处突、反恐等作战任务,还要完成抢险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部队训练面临新的挑战。应对这些挑战,需要破除传统思维模式,更新训练指导观念,按照“训练内容细于大纲、考核标准高于大纲、组训方法活于大纲、训练保障优于大纲”的要求,将新大纲的要求和标准转化为训练指导的具体措施,对执勤、处突、反恐、抢险救灾训练进行分类指导,为提高部队军事训练质量提供理论指导与支撑。
高原藏区安全威胁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要求部队谋划指导训练的思维触角必须前伸,使部队训练与安全形势变化精准对接。为此,部队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战略警觉,对藏区社会安全形势总体威胁作出基本判断,对安全形势的变化作出及时研判,通过前瞻性的预判,使军事训练更具战略预置性,以增强训练指导的方向感和灵敏度,提高部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战度”。要教育引导官兵增强忧患意识,持久激发练兵动力。通过组织安全形势研判会,研判总结安全形势、社会稳定、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的严峻威胁;通过处突维稳准备和应对自然灾害等军事实践,深化对威胁、危机的认识,牢牢把握谋划指导军事训练的主动权。要细化大纲规定的课目,合理构建内容体系。围绕快速决策、正确指挥的要求,合理构建首长机关训练内容体系,建设高素质、高效能的指挥机关;围绕快速反应、正确处置的要求,合理构建分队训练内容体系,加强快速机动到位能力;围绕准确运用、有效处置的要求,合理构建单兵训练内容体系,其中,执勤训练要突出防抢枪、防袭击、反袭击和高寒地区防逃、制逃、追逃训练,处突训练要突出处置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等行动中的各类战术队形运用训练及夜间、敏感、复杂地形封控、搜捕、驱散等训练,反恐训练要突出要人反劫持、要点反爆炸、要害反袭击等课目,抢险救灾训练要突出抗雪救灾、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等课目。要突破现有保障“瓶颈”,建立先进的训保模式,改善和优化训练环境。按照各科目训练场地建设标准,进一步加强训练场地正规化建设,发动官兵进行训练器材革新;统筹配套好训练场地设施,优化资源配置,善于借舟行船,加强警地合作和交流沟通,利用防暴警察、公安消防等兄弟单位的特种训练场地进行难点课目的训练。
二、要确立“基于任务、注重科学”的方法体系,提高训练质量
武警高原藏区部队训练存在自然环境影响大、标准高要求严等突出矛盾,要求部队必须坚持基于任务、科学施训的原则,把“基于任务”作为有效落实军事训练的强力引擎,紧贴任务实际、紧贴行动对象实际、紧贴训练环境实际,认真研究特点,深入摸索规律,搞活方法手段,尊重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确立科学的训法体系,寻求最佳的组训模式。
高原藏区有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高寒缺氧、边远艰苦、经济相对落后,这些都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部队训练的发展。对此,部队应结合训练环境实际,采取“理论教学网络化、体能训练娱乐化、技能训练模拟化、战术训练基地化、对抗训练实战化、机关训练模块化”的组训模式,充分利用现有训练资源,挖掘最大潜能,全面提升训练效益。在理论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武警指挥信息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的功能,对所属各单位集中授课,通过实时讲解、集中答疑、提问抽测等方式,增强授课效果。在体能训练中,要借鉴体育界对运动员实施高原训练的现成经验和科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缺氧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内容和进度,激发官兵训练的兴趣和热情。在技能训练中,要积极开发模拟设备和器材,采取多媒体演示、军事游戏、虚拟设备操作等模拟化训练手段,使官兵在同等难度条件下,在最短时间内尽快熟悉和掌握武器装备的操作技能。在战术训练中,可紧密结合周边地形实际,新建、改建可供单兵、班(组)、战斗群等多要素进行执勤、处突、反恐等多战术科目训练的综合训练基地,以便采取集中训练、联合推演等方式锤炼部队,切实提高战术训练质量,为部队遂行捕歼、反恐、处置暴(骚)乱任务打下坚实的战术基础。在对抗训练中,要按照新大纲的要求,把实战中最可能用到、平时训练容易弱化、影响训练深入发展的课目作为实战对抗训练的重点,尤其是机动部队的训练,更应积极实现实战化训练的常态化,增强训练的对抗性、实战性。在首长机关训练中,要注重进行模块化训练。可按照“本级指挥要素融合训练、单一指挥要素联通训练、多级指挥要素联合训练”的步骤,突出要素演练,对各指挥要素进行模块化训练:本级要素融合训练,结合训练课题进行战法研练,使本级指挥要素各模块所有人员都能熟知战法、理解战法、准确实现战法要求;单一要素联通训练,采取单要素组训形式,在总体作战意图之下,各指挥要素模块围绕战法的贯彻执行进行战法研练,使本级的作战思想与行动方法在下级要素中得到具体体现;多级要素联合训练,可根据具体课题,设置实战化背景,按照作战要素编组,进行各模块联动训练。
三、要建立“基于能力、效益主导”的问责机制,提高训练效益
武警高原藏区部队点多、线长、高度分散,在训练管理和调控中容易出现管理督促不到位的现象,难以实施有效的管控,对训练质量造成了很大影响。笔者经调研发现,目前高原藏区部队的军事训练管理方法仍比较单一,因官兵长期习惯于用激励方法管理训练,仍然主要靠宣传教育强化训练自觉意识、靠表彰奖励调动训练热情、靠批评教育督促后进,训练管理中尚缺乏有效的惩处和问责,相当一部分基层干部还存在“训与不训一个样,训好训坏一个样”的观念。军事训练是一种长期性的群体行为,训练质量低下,可能是由多个环节或多个不良行为造成的。为此,部队必须坚持把不断提高部队遂行任务的核心军事能力作为立足点,坚持把“基于能力”作为推进训练创新发展的目标指向,建立精确、有效的军事训练问责机制,实现从以激励为主的传统观念到以惩戒为主的问责观念转变。高原藏区部队地处反恐怖、反分裂的前沿阵地,要摒弃“无过为功、小进则满”的思想,牢固树立“和平时期对军事训练的懈怠就是对部队战斗力的犯罪”的意识,旗帜鲜明地指向训练质量,将训练中有责不负的行为、标准不高的行为、与大纲要求相悖的行为等列入问责范围,切实做到有错则问、无为必问。通过军事训练问责,进一步明确训练方向,消除训练管控的“盲点”和“盲区”,增强训练的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