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代漆器浅述

2010-08-15蒋树森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3期
关键词:广汉汉墓漆器

蒋树森

(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一、汉代之前中国漆器的产生和发展

所谓漆器,即指用漆涂在各种器物表面上而制成的器具。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汁液,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作用,并且能够配置出不同色彩的漆,使器具华丽美观。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一些先民们就认识了漆的这种特殊性能,并用它涂抹器具。1978年,在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出土一件木碗,内外都有红色涂料,经鉴定为生漆,这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漆器,距今已有6 000多年的历史。到了商代,在青铜文明高度发达的同时,漆器也有了显著的发展。河北藁城台西村、安阳殷墟、河南罗山等商代遗址都发现了许多漆器残片,可以辨认的纹样有饕餮纹、焦叶纹、云雷纹等,有的还镶嵌有绿松石、蚌壳、蚌泡玉石等,表明商代漆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西周漆器进一步发展,有盘、豆、觚、罍等多种器型,并多描绘花纹或镶嵌蚌泡,在河南浚县辛村卫国墓地发现的“蚌组花纹”,可谓是螺钿漆器的初制。东周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大爆发的时代,漆器制造也进入突飞猛进、繁荣发展的兴盛阶段。春秋时期,轻巧、耐用、美观的漆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漆器种类不断增加,且愈益精美。考古发现的该时期的漆器,有些已使用金属附件,并发现镶嵌金贝和压花金箔的精品,显示了当时高超的工艺水平。战国时期,漆器已渗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类髹漆的家具、饮食器、妆奁器、仿铜礼器、乐器、兵器、交通工具等等,层出不穷,流光溢彩。尤其是仿铜礼器鼎、豆、壶、钫等的出现,表明人们对青铜器的喜爱逐渐转向了漆器,昭示了青铜时代的没落和漆器辉煌的到来。

二、汉代漆器的经营管理

汉代漆器是在战国和秦代漆器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的。西汉初期沿袭秦代,漆器制造业多是由市府管辖,是一种郡县或封国经营的地方官府手工业。考古发现的汉初漆器,常常烙印有“×市”、“市府草”之类的铭文,以标记该漆器的生产地点。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铭文有“成市”、“成市素”、“成市饱”、“成市草”等,“成市”即成都市府的简称,“素”即做漆胎,“饱”即涂漆,“草”即“造”,这表明这些漆器是成都市府所造。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漆器有“莒市”、“市府草”铭文,莒是汉文帝封的城阳国治所,这表明这些漆器是城阳国所在的莒市府所造。

西汉中期以后,汉中央在一些手工业发达地区设立工官经营和管理生产,并由中央“少府”统领,其中主造漆器的为蜀郡和广汉郡工官。工官所造漆器主要供宫廷使用,所以器物铭文中多有“乘舆”字样。这些漆器精美瑰丽,并常常由中央赐给王公大臣及少数民族首领等。考古发现的汉代漆器,有很多都为蜀郡工官和广汉郡工官所造,且分布地域极广,如贵州清镇汉墓、江苏邗江宝女墩新莽墓、朝鲜平壤汉墓等都出土标有“蜀郡西工”、“广汉郡工官”铭文的漆器。

除地方工官外,汉中央少府属官“考工”也经营漆器制造。甘肃武威磨咀子汉墓出土两件漆耳杯,上刻铭文:“乘舆髹氵月画木黄耳一升十六龠杯,绥和元年,考工工并造,氵月工丰、护臣彭、佐臣尹、啬夫臣孝主、守右丞臣忠、守令臣丰省。”王莽时改“少府”为“共工”,江苏邗江宝女墩新莽墓和朝鲜平壤汉墓都出土有“供工”造的漆器,“供工”即“共工”。从考古发现的情形来看,中央少府制造的漆器的数量不如蜀郡和广汉郡工官制造的多。

东汉中期以后,官营漆器制造业开始衰落。据《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所载,元兴元年(公元105年),殇帝即位,崇尚俭朴的邓太后下令:“蜀汉釦器,九带配刀,并不复调。”“釦器”,即为镶有金属釦箍的漆器,此处代指蜀郡和广汉郡所造的名贵漆器。由此,久负盛名的蜀郡和广汉郡的漆器生产不再由中央管辖,改由地方自行经营,东汉后期再不见标明蜀郡工官和广汉郡工官的漆器。在安徽马鞍山东吴朱然墓和湖北鄂城东吴墓中都出土了标有“蜀郡作牢”铭文的漆器,说明直到三国时期,蜀郡还是漆器的重要产地。

除官营以外,汉代还有许多私人经营的漆器制造业。从考古发掘看,汉代许多中小型墓葬出土的漆器主要应是私人作坊的产品。江苏扬州地区汉墓中随葬漆器非常普遍,数量也很可观,说明这里的漆器制造业应该很繁荣。此外,江苏连云港、湖北江陵、湖南长沙、广东广州、山东临沂、陕西关中等地都发现不少的汉代漆器,这些地方的漆器制造业也应该比较兴盛。

三、汉代漆器的制作工艺

汉代漆器,尤其是宫廷用器的制作非常精致,工序多,要求高,费时费工,因此价值也非常昂贵。《盐铁论·散不足》云:“一文杯得铜杯十”,“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

贵州清镇汉墓出土的一件鎏金铜釦漆耳杯上的铭文为:“元始三年(公元3年),广汉郡工官造乘舆髹氵月画木黄耳杯,容一升十六龠。素工昌、髹工立、上工阶、铜耳黄涂工常、画工方、氵月工平、清工匡、造工工造,护工卒史恽、守长音、丞冯、掾林、守令史谭主。”据铭文可知,制做一件精美的漆器,要经由素工(制木胎)、髹工(初步涂漆)、上工(进一步涂漆)、黄涂工(镶嵌、鎏金、制釦)、画工(彩画图案)、氵月工(可能负责初步抛光)、清工(最后抛光)、造工(总管之工)等八道乃至更多的工序,并由护工卒史、守长、丞、掾、守令史等各级官吏监管。

汉代漆器的胎质主要有木胎和夹纻胎,竹胎较少。木胎又分斫木胎、旋木胎和薄板(卷木)胎三种。夹纻胎是先用木头或泥土制作器型内膜,然后用多层麻布或缯帛附于内膜上,逐层涂漆,干实以后,去掉内膜,便剩下夹纻胎。由于薄板胎和夹纻胎的胎骨薄,为了使其坚固耐用,往往在这些器物上镶加铜、银釦箍,制成精美的釦器。釦器始见于战国中晚期,至汉代广为流行,并备受尊宠。

汉代漆器花纹富丽,流光溢彩。常见纹饰有龙凤纹、云气纹、几何形纹、花草纹、动物纹以及人物画像等。施花纹的技法有漆绘、油彩、锥画、堆漆、戗金、金银平脱等多样。

四、汉代漆器的品类特征

西汉前期,一些大中型墓常常随葬很多的漆器,一般为几十件、成百件,至有上千件之多的。如长沙马王堆轪侯利仓之妻墓出土漆器180余件,广西贵县罗泊湾汉墓出土漆器700多件,长沙望城坡吴姓长沙王后墓出土漆器1500多件。从漆器种类看,西汉前期墓葬中常见漆礼器,如马王堆轪侯利仓之妻墓出土漆器有鼎、盒、壶、钫等,依墓中遣册所记,该墓用大牢九鼎一套、大牢七鼎二套,这显然是沿袭先秦的礼制。此外,西汉前期的漆器中有很多日用器,常见的有耳杯、樽、卮、奁盒、盂、盆、盘、几、案等。汉代普遍流行的漆奁盒,有些制作非常精致,如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九子奁,有上下两层,上层放丝巾、镜袋、手套等,下层分9个小盒,分别放置假发、梳篦、毛刷、脂粉等,为我们生动展现了两千年前汉代贵族女性的生活情态。

西汉后期的漆器手工业达到了鼎盛时期。这时期漆器的种类主要是日用器、兵器等,有盒、案、几、盘、碗、勺、耳杯、樽、壶、奁、笥、砚、六博棋盘、盾、弩、弓、箭杆等。胎质多夹纻胎,釦器十分发达。这一时期漆器发展的显著特点是金银平脱技法的盛行,出现了很多瑰丽多姿的精品。如江苏邗江姚庄汉墓出土的一件银釦嵌玛瑙七子奁,盖顶为六出银质柿蒂纹,柿蒂中心嵌一颗红玛瑙,六花瓣中心各嵌一鸡心形玛瑙,四周贴金银箔,组成羽人跽坐弹琴、羽人骑狼等画像。奁盖外壁主要饰以金银箔组成的山水云气、羽人祝祷、车马出巡、狩猎、六博、听琴等画面。奁内七子盒也都制作十分精巧华丽,精彩绝伦,美不胜收。这时期还出现了戗金工艺,湖北光化西汉晚期墓中出土的两件漆卮,在黑漆地上用针刻出虎、鸟、兔、怪人等图像,然后在针刻的图像线条内填以金彩。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戗金漆器。

东汉时期,漆器生产由兴盛至极而步入平稳发展的阶段。东汉漆器发现较少,且往往集中在一些大型墓葬中,普通中小型墓葬则较少发现。一方面,东汉逐渐流行的砖石墓环境不利于漆器的保存,另一方面,青瓷器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人们对漆器的热情。从高级贵族墓所出漆器或漆器残片来看,这时期的釦器更加流行。河北定县中山王刘畅墓仅耳杯的鎏金铜耳就有90余件,另外还有许多散落的绿松石、玛瑙、珍珠和精雕细镂的金银箔片。在江苏高邮邵家沟东汉晚期的村落遗址中,则出土木胎漆器一件、耳杯两件,虽然制作比较粗陋,但却提供了汉代一般农村使用漆器的例证。

[1]王仲殊.汉代考古学概说[M].北京:中华书局,1984.

[2]夏鼐,王仲殊等.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

[3]宋治民.战国秦汉考古[M].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

[4]赵化成,高崇文等.秦汉考古[M].文物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广汉汉墓漆器
战国漆器的设计研究
大云山汉墓发掘记
漆器的探秘与鉴赏
1940年4月郭沫若在重庆嘉陵江北岸发掘汉墓
漆器收藏三问
不该屈尊的大美漆器
发明告密筒的西汉名臣
政绩毁于私欲
《马王堆汉墓帛书[叁]》释文补正四则
马王堆汉墓遣策名物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