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蜀汉蜀郡郡守考略

2010-08-15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3期
关键词:蜀汉三国志太守

张 彬

(鲁东大学 山东 烟台 264025)

《续汉书·郡国志》载,蜀郡,秦置,位于洛阳西3 100里,辖11城,户30 452,口135 476。郡是当时地方行政的关键一级,而蜀郡又是东汉时期益州州治及三国时期蜀汉国都所在地,故考察蜀郡郡守,对研究该地区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时段是从建安十九年(214)起,到景耀六年(263)止。

一、蜀郡郡守的籍贯分布

据《三国志》、《华阳国志》等相关资料统计,蜀汉蜀郡太守可考的共9人10任[1]:法正(扶风人,建安十九年至二十二年)、杨洪(犍为人,建安二十二年至二十五年)、射坚(扶风人,建安二十五年后)、王连(南阳人,建安末至建兴元年)、杨洪(犍为人,建兴元年至建兴六年)、张翼(犍为人,建兴六年至建兴九年)、吕乂(南阳人,建兴末年至延熙九年)、薛齐(淮阳人,景耀年间)、张太守(南阳人,景耀年间到蜀汉亡国)、薛永(淮阳人)。

分析上述历任蜀郡太守的籍贯分布可知,益州籍者2人:杨洪(犍为郡武阳人)、张翼(犍为郡武阳人);非益州籍者7人。其中,来自司隶的2人:法正(扶风郿人),射坚(扶风人);来自荆州的3人:吕乂(南阳郡人)、王连(南阳郡人)、张太守(南阳郡人);来自豫州的1人:薛齐(淮阳郡人)、薛永(淮阳郡人)。

自汉武帝始,朝廷在任命地方行政长官时,逐步形成了官员回避本籍的惯例,即剌史不用本州人,郡国守相不用本郡人,县令长不用本县和本部人。这种地方官回避本籍的临时性回避措施明显带有政治色彩。蜀汉蜀郡太守全部由外郡人担任,表明蜀汉较为严格地继承了两汉的“地域回避制”。此项制度的实施,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避免宗族乡党的力量影响政府的正常运作和政令执行。

二、蜀郡郡守加将军号者

严耕望先生曾指出,“大抵建安、三国时代,郡守虽多有加将军者,但多以有功始加,事甚隆重,不轻易也。”[2]蜀郡郡守加将军号的有三人:法正、王连、杨洪,都是因功而加将军号的。

法正就是因为在刘备入蜀和攻打汉中地区时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以(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3]王连因为在任司盐校尉时,“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于是简取良才以为官属,若吕乂、杜祺、刘干等,终皆至大官,自连所拔也”,才“迁蜀郡太守、兴业将军,领盐府如故。”[4]“兴业”将军号也显示,王连得以升迁蜀郡太守并加将军号是因为为国家获取较多的盐铁之利所致。“(杨)洪建兴元年赐爵关内侯,复为蜀郡太守、忠节将军,后为越骑校尉,领郡如故”。杨洪再次任蜀郡太守、并加忠节将军是因为在镇压汉嘉太守黄元反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先主既称尊号,征吴不克,还住永安。汉嘉太守黄元素为诸葛亮所不善,闻先主疾病,惧有后患,举郡反,烧临邛城。时亮东行省疾,成都单虚,是以元益无所惮。洪即启太子,遣其亲兵,使将军陈曶、郑绰讨元。众议以为元若不能围成都,当由越巂据南中,洪曰:‘元素性凶暴,无他恩信,何能办此?不过乘水东下,冀主上平安,面缚归死;如其有异,奔吴求活耳。敕曶、绰但于南安峡口遮即便得矣。’曶、绰承洪言,果生获元。”[5]

三、蜀郡郡守的掾属

郡守作为一郡之长,事务繁多,职权重大,必须任用一批佐治人员。蜀汉蜀郡掾属可考有功曹和门下书佐。

1.功曹。郡功曹,一般由郡守自行任命。《华阳国志》记载:常勗,“州命辟从事,入为光禄郎中、主事,又为尚书左选郎,郡请迎为功曹。”[6]何随,“郡命功曹,州辟从事,光禄郎中、主事,除安汉令。”[7]杜轸,“少师谯周,发明高经于谯氏之门。郡命为功曹。”[8]

郡功曹参加郡中事物管理,为郡守出谋划策。“钟会进成都,时太守南阳张府君不肯出官,轸进曰:‘征西囚执,镇西在近,必有所遣。军乱之际,交害无常,宜避正殿。府君即出住下舍。’”[9]

2.门下书佐。一般为博学之人。何袛,“杨洪迎门下书佐何袛,有才策功干,举郡吏,数年为广汉太守。”[10]

蜀郡掾属的人员构成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一般由本郡人担任。常勖,“蜀郡江原人也”。[11]何随,“蜀郡郫人也,汉司空武后”。[12]杜轸,“蜀郡成都人也”。[13]郡吏为本郡人员,熟悉地方事务,可以更好处理政务和解决地方的矛盾和冲突。第二,蜀郡掾属多出自本郡的大族。成都县,“大姓有柳,大姓有柳、杜、张、赵、郭、杨氏”。[14]“郫县,冠冕大姓何、罗、郭氏”。[15]江原县“东方常氏为大姓”。[16]常勖、何随、杜轸三人都是地方大族。第三,掾属多为儒生。何随,“治《韩诗》、《欧阳尚书》,研精文纬,通星历”。[17]杜轸,“少师谯周,发明高经于谯氏之门”。[18]常勗,“治《毛诗》、《尚书》。涉洽群籍,多所通览”。[19]

四、蜀郡郡守的迁转

所谓郡太守迁转,在这里指由何职升迁为郡太守和离任后的去向两个方面。

(一)由何职升迁太守

蜀汉政权由他职转为蜀郡郡守的有以下几种形式:由其他郡国平级调任;郡吏升迁;州吏升迁;武官升迁。

1.以郡守属官升迁为郡守。杨洪,由犍为郡功曹[20]升迁为蜀郡郡守。这是在刘备攻打汉中地区的时候,为了稳固后方,进行的特殊提拔,不应是一种常态。

2.以州吏到地方任郡太守。杨洪,以益州治中从事迁蜀郡郡守。“蜀汉以一州当一国,别驾与治中从事为州之上纲,地位高于郡守,故彭羕由治中从事转为江阳太守则曰‘左迁’,杨洪由治中为蜀守,则加将军号。可见由治中转为郡守不可谓升任,亦非常态。”[21]

3.平迁为郡太守。吕乂、张翼、射坚原为广汉太守,后迁至蜀郡太守。薛齐原为巴郡太守,后迁至蜀郡太守。这种迁转最为普遍,共有4例。由于蜀郡地位远较他郡重要,所以蜀郡郡守的人选一般要有丰富的地方治理经验和突出的为官政绩。吕乂在任蜀郡太守之前,先后做过巴西太守、汉中太守、广汉太守。张翼任蜀郡太守之前做过梓潼太守、广汉太守。这些人员都具有较高的地方治理才能,如吕乂“迁新都、绵竹令,乃心隐恤,百姓称之,为一州诸城之首。迁巴西太守”。[22]

4.由武官升迁为郡太守。法正,为刘璋时期的益州府军议校尉,升迁为蜀郡郡守。王连,为司盐校尉,升迁为蜀郡郡守。

5.任郡守前官职不详者。主要有薛永、张太守。

(二)郡守离任后的去向

1.在郡卒官。杨洪,建兴六年(228年)卒于官。

2.调至中央。法正后为第三品的尚书令、第四品护军将军。吕乂后为第三品的尚书,代董允为尚书令。王连后为第四品的屯骑校尉,领丞相长史,封平阳亭侯。

3.升任都督。张翼,后为第四品的庲降都督、绥南中郎将。

4.州治中从事。杨洪,第一次任蜀郡太守后,迁至益州治中从事。

5.不详者。共有四人:射坚、薛齐、薛永、张太守。

注释:

[1]洪武雄:《蜀汉郡守考》,《蜀汉政治制度史考论》,文津出版社,2008:185-187.

[2]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232.

[3]《三国志》卷三七《法正传》,第960页.

[4]《三国志》卷四一《王连传》,第1009页.

[5]《三国志》卷四一《杨洪传》,第1013页.

[6]《华阳国志校注》卷一一《后贤志》,第843页.

[7]《华阳国志校注》卷一一《后贤志》,第846页.

[8]《华阳国志校注》卷一一《后贤志》,第856页.

[9]《华阳国志校注》卷一一《后贤志》,第859页.

[10]《三国志》卷三七《杨洪传》,第1014页.

[11]《华阳国志校注》卷一一《后贤志》,第843页.

[12]《华阳国志校注》卷一一《后贤志》,第846页.

[13]《华阳国志校注》卷一一《后贤志》,第856页.

[14]《华阳国志校注》卷一一《蜀志》,第238页.

[15]《华阳国志校注》卷一一《蜀志》,第240页.

[16]《华阳国志校注》卷一一《蜀志》,第242页.

[17]《华阳国志校注》卷一一《后贤志》,第846页.

[18]《华阳国志校注》卷一一《后贤志》,第858页.

[19]《华阳国志校注》卷一一《后贤志》,第843页.

[20]洪武雄先生认为,杨洪代法正做蜀郡太守前为蜀部从事。(洪武雄:《蜀汉郡守考》,《蜀汉政治制度史考论》,文津出版社,2008年版,第185页。)《三国志》卷四一《杨洪传》:“先主定蜀,太守李严命为功曹。严欲徒郡治舍,洪固谏不听,遂辞功曹,请退。严欲荐洪于州,为蜀部从事。先主争汉中,急书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以问洪,洪曰:……时蜀郡太守法正从先主北行,亮于是表洪领蜀郡太守,众事皆办,遂使即真。顷之,转为益州治中从事。”以文意可知,李严只是想推杨洪为蜀部从事,而诸葛亮根据形势需要让杨洪代法正为蜀郡太守,并未任杨洪为蜀部从事.

[21]洪武雄:《蜀汉政治制度史考论》,文津出版社,2008年版。第207页.

[22]《三国志》卷三七《吕乂传》,第988页.

猜你喜欢

蜀汉三国志太守
让子弹飞
薛宣割黄绢断案
大话三国志
诸葛亮死后留下四位人才 他们力保蜀汉江山30年
《三国志演义》的“知遇”之感
蜀汉刘禅的治国举措及其成因
冒充太守,得认识儿子
三十六计之欲擒故纵
“太守”是怎样的官职
《三国志》的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