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间传统体育资源开发的探悉
——以天水秦州“鞭杆舞”为例
2010-08-15张纳新蔡智忠
张纳新 蔡智忠 雷 湃
(天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甘肃民间传统体育资源开发的探悉
——以天水秦州“鞭杆舞”为例
张纳新 蔡智忠 雷 湃
(天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鞭杆舞”是最能代表秦文化的民间艺术之一。在历史进程中,鞭杆舞所蕴藏的文化功能具有一定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对维护群众团结、社会稳定,增强人们的体质,陶冶人们情操等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积极挖掘鞭杆舞,对丰富民间体育资源,实现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共同发展,维系地方的稳定,构建和谐农村,加速地方原生态旅游业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体育资源 鞭杆舞 天水
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的诞生地,自古人文荟萃,名士辈出,自秦汉以来有“汉忠烈”纪信,汉代“飞将军”李广,辞赋家赵壹,三国名将姜维,唐高祖李渊等历史名人。境内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三国文化和麦积山石窟文化等五大历史文化,构成了天水丰富的历史文化渊源。秦州鞭杆舞正是秦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之一。秦文化专家对秦州鞭杆舞给出了很高的评价,他们指出,秦州鞭杆舞是秦州民间发现的最早、最古老、最优美、最能代表秦文化的民间艺术之一。鞭杆舞的道具表现了秦人牧马、爱马、赛马之风,鞭杆的尺寸、装饰及舞者服饰体现了秦人对美好生活孜孜以求的坚韧秉性,舞步和乐声体现了秦人对艺术来源于生产生活的深切感悟。它不仅是秦州民间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世代秦州子民智慧的结晶。而如今由于饱受现代商业浪潮冲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娱乐方式的改变,年轻人都不热衷于这一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不愿意学习这种传统民间舞蹈,现在的表演者大多是年事已高的老人,如果不积极进行保护,秦州鞭杆舞很难传承下来。本文从体育文化学的层面对鞭杆舞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现实意义进行初步的研究,旨在展现鞭杆舞的独特魅力,促进其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融合和发展。
1 “鞭杆舞”的文化渊源与表演形式
1.1 鞭杆舞的文化渊源
约3000年前,秦人先祖非子因在天水放马滩及秦岭山脉一带为周王室牧马有功,被封为周的“附庸”,号曰“秦嬴”,天水因而成为秦人历史的开端和秦王朝建国的起点。《史记·秦本纪》中记载,秦人首领从中裔到秦非子都“在西戎,保西垂,居犬丘”,并以善养马著称。后来秦庄公、秦文公均居西犬丘、西垂,据《水经注》解西犬丘应该是位于今秦州区西南的杨家寺、秦岭一带。秦州鞭杆舞是当时秦人亦牧亦兵,利用天水这个远离战火的“西垂之地”休养生息,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真实写照。悠久的历史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天水至今仍保存着许多秦早期文化的遗风,而流传久远的秦州鞭杆舞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秦州鞭杆舞是指在秦州区秦岭乡斜坡村一带从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比较古老的秦文化之一,是秦人在长期放马畜牧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民间舞蹈,属于民间社火的范畴,舞蹈动作以养马时的放牧动作和一部分武术动作为基础融合而成,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秦州鞭杆舞只在每年春节时才由斜坡村村民们自发组织表演,以此表达他们祈福迎祥、期盼来年庄稼丰收、生活幸福的美好愿望。跳鞭杆舞时会有专人负责演唱,唱的曲子多为秧歌或小曲,曲调类似于道情,悠扬婉转,细腻动人,而唱词则大多讲述民间传说或神话故事。现在斜坡村的鞭杆舞常用的曲子是《八度神仙》,这首曲子据说已经传唱了几百年。几千年来,鞭杆舞在数代相传下一直延续着,斜坡村人保持着对秦州鞭杆舞的热爱和承传。据载,1955年,斜坡村村民百余人表演的秦州鞭杆舞参加了天水地区农民文艺汇演,获“优秀表演奖”。1999年逐渐在天水市流传开来。从2002年至2004年,天水群艺馆文艺辅导部的全体人员数次到斜坡村采风,他们从原生态秦州鞭杆舞的特点上,结合现代舞蹈和武术的技巧及特点,编排出舞台鞭杆舞,在2004年11月获首届甘肃民间民俗舞蹈类二等奖。2005年参加伏羲文化节,2007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参加了由北京西城区文化委员会主办,伏羲文化委员会牵头的春节表演。
1.2 “鞭杆舞”的表演形式
鞭杆舞是以舞唱结合为主要形式来进行表演。最初是四人,最多时可有32人或64人同时舞蹈,舞者分为男女角色,动作各异,但现在流传下来的鞭杆舞的角色都以男性为主,女性充当鞭杆舞中的配角,动作较简单。秦州鞭杆舞者有强壮的身体和良好的武术基础,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鞭杆舞的剽悍、刚烈和粗犷。表演时鞭杆的长短男女不同,一般是男表演者的鞭杆较长,是因为有许多跳跃性动作,而女性表演者的鞭杆较短,女性主要是进行一些辅助性的表演。表演时运用秦州小曲为伴唱,配以二胡、板胡、三弦、大鼓、钹等民族器乐。鞭杆的一端上系有红花,红花代表喜气、祥和;另一端镶有铜铃,主要用于表演时节奏的掌握,表演者右手持鞭杆随着曲谱的节奏从肩膀开始依次拍打身体各个部位,同时进行各种队形的变换,有半圆形、圆形、蛇行等,表演者队形、套路变化迅速,鼓气铿锵,表现出西北人民所蕴涵的粗犷、奔放等特点。“鞭杆舞”活动主要体现在祭祀、娱乐、社交、庆典、礼仪等方面。
2 “鞭杆舞”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1 “鞭杆舞”的历史价值
秦州鞭杆舞体现了古老的民间社会生活方式及民俗文化,承载着秦人许多重大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秦州西南地区历史悠久,是秦人的发祥地,秦人牧马之说在《史记》中早有记载,早期的民间文化环境和表现形式,在放牧、持鞭赶打牲口,口中喊唱牧歌中而被保留下来,后来演变成民间舞蹈的形式,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民间文化活动,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秦州鞭杆舞保留了秦人早期特别是秦统治时期民间文化生活的传统原生态,是研究秦人秦史社会状况的重要依据,在民俗学研究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2 “鞭杆舞”的文化价值
鞭杆舞是秦人在长期放马畜牧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体育娱乐文化。文化的基本核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传统的思想;二是与人有关的价值。按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人类接受某种文化或价值观体系是因为这种文化本身具有给予其拥有者或享用者使用价值的特性,都具有生活意义。从人的生存需要讲,主要是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需要,美国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又把它们细化为五个层次,其中最低层次是人的生存需要,而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需要的满足,主要是通过对文化的需要来实现。文化需求是社会生活的主要需求。从这一层面分析,鞭杆舞的娱乐、健身、交往等功能恰好符合“主体的文化需求性特征”,因此,它对满足人的生活需要,提供生活养料,增添生活情趣,使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方面获得了价值的提升。从文化的角度看鞭杆舞,是指人在完成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后,为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而处于的一种体育文化创造、体育文化欣赏和体育文化建构的生命状态和生活方式。按目前的状况分析鞭杆舞的价值不在于实用,而在于文化。因此,鞭杆舞的文化价值是指鞭杆舞满足人和社会精神生活需要的文化属性。
3 “鞭杆舞”活动作为体育资源开发的功能
3.1 丰富当地民间体育资源
从地域和经济发展程度上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天水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由于众多因素的制约,20世纪90年代以来,天水经济与周边地市相比较,发展速度放慢,尤其是后劲不足的问题逐渐显露了出来。正因为如此,当代现代化的体育资源,特别是广大农村的体育资源非常匮乏。然而,已有千百年民族文化积淀的天水民间不乏如“鞭杆舞”之类本身就蕴藏着丰富体育功能、并且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从鞭杆舞动作的组成可知,它结合了舞蹈和武术的特点,刚柔并济,套路变化无穷。鞭杆舞主要技法中的搬扎扭扣、墩点劈挂、缠绕提扫、飞刮撂挑和各种支撑平衡等技巧动作不仅能够有效的发展力量、柔韧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同时也能很好地磨炼和培养青少年坚强的意志品质。
随着历史的沿袭,鞭杆舞也随之不断演变、发展。在改革开放后的今天,由于受到现代人文观和价值观的冲击和洗涤,鞭杆舞这项民族民间活动形式的宗教色彩已逐渐淡化,而健身与娱乐的价值趋向逐渐提升。尽管年轻人不太热衷于这一古老的表现形式,但是这一古老的表现形式到目前,每到农历正月初三的晚上,村民们首先都会组织进行集中表演,然后根据每个家庭的要求逐个到家中表演。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挖掘和推广鞭杆舞,不仅能满足当地人的传统文化生活方式,同时对鞭杆舞这一民间民族文化也能起到传承的重要作用。
3.2 促进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与民族文化共同发展
我国农村,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甘肃省农村,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社会特点、人口素质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比较落后,学校体育的发展更加滞后。特别是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师资以及教材等资源非常欠缺。《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指出:在不断扩大实验和推广的基础上,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将于2005年在全国实行,各地要在新课程标准的实验、推广中,高度重视体育课、课时的落实,到2005年农村中小学须按照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随着我国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全面铺开和新课标的正式实施,这给地方、各学校在教材的选择上有了很大的自主权。从本土知识的角度看待教学,教学的主要任务首先不能局限于对西方知识或其它外部知识的传递和掌握上,而应该放在利用本土知识,创造一个多样化的知识和认识论环境上,使学生“认识”、“理解”和“尊重”知识及认识论的多样性,并利用这种多样性的知识及认识论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从目前看,我们对重视和挖掘本土知识以及使本土知识为地方教育服务的态度及力度还远远不够。因此,我们要借助新课程推广和阳光体育工程实施的东风,在本土人文特征的民族民俗活动中挖掘与开发体育课程资源,确实有效地开展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学校是体育的摇篮,是原始体育形态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必由之路。民族传统体育进入校园,成为现代文化教育的组成部分,标志着古老的原始体育形态已成为人类社会的一个自成体系的独立分支。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调控,可以通过学校这个环节得以实现。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是在接受中国古代武术的基础上,加以改良,使之便于教学、训练和比赛,并通过学校作为主要渠道向青少年推广,从而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同样的道理,充分挖掘和开发鞭杆舞所蕴藏的健身与文化功能,将其整理成符合当地学校实际的校本教材引入到学校教学中,从而在满足学生学习、促进身心健康的同时,也将会使这一民间民俗文化更好的得到传承和弘扬,从而最终实现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和民族文化的共同发展。
3.3 维系地方的稳定,构建和谐新农村
心理医学早已证实,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对多种心理疾病有着显著的疗效。鞭杆舞除了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认同力的特性外,还具有娱乐性强、经济实用和当地群众乐意参与等特点。这不仅使参加者尽情享受到鞭杆舞的美妙旋律和身体运动所带来的愉悦感和满足感,而且使不同身份的参加者在活动中体验到平等、相互关切等心理感受。另外,秦州鞭杆舞在当地有一定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能起到团结群众、稳定社会等作用。由此可见,在中国社会加速转型时期,特别是在加快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维护社会稳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4 促进旅游开发,加快地方经济发展
天水市是优秀旅游城市之一。因此,在天水将“鞭杆舞”及“鞭杆舞文化”作为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会丰富天水城市的文化内涵。首先,它能够从一个侧面反应秦文化的个性特征,是人们了解和探寻秦文化的窗口;其次,它具有民族“原生态”独特的艺术表演性、观赏性以及互动性;第三,活动成本低,易于开发、开展,易见成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因此,鞭杆舞是一项具有价值的旅游资源。2005年鞭杆舞进入了“伏羲大典”,在大典中有大批海外华人、海峡两岸和港澳各界人士前来朝宗谒拜,因此说,民间文化的影响是很深远的。与此同时,鞭杆舞伴随着伏羲祭典,也在逐渐形成具有自己独特地域特色的一种舞蹈风格,在民间文化的传承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鞭杆舞不但要满足“文化搭桥,经济唱戏”的需要,同时以鞭杆舞为媒,大力宣传和展示民族风情和自然风光,这对开发天水原生态旅游业、加快地方经济等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4 建议
近几年,在天水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鞭杆舞也作为“秦州黑社火”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项目之一,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为了更好、更科学地使鞭杆舞可持续地发展,必须通过提炼和加工,把鞭杆舞引入体育课堂。应该以伏羲庆典为契机,不仅要满足庆典的需要,更应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其教育与健身功能。应当积极挖掘和发挥其中国传统文化的“寻根”教育功能,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S].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石中英.知识转型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刘雁翔,等.天水伏羲文化资源及旅游开发论析[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6(4).
[4]雍际春,等.陇右文化概论[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
[5]刘 建等.宗教与舞蹈[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8.
[6]李振翼.伏羲庙与伏羲文化活动[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1(3).
[7]阎 虹.伏羲祭祀庆典舞——夹板舞调研[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7(4).
On the Resources Exploitation of Traditional Folk Sports of Gansu——taking thequot;Whip rod dancequot;of Qinzhou as an example
Zhang NaxinCai Zhizhong Lei Pai
(P.E School of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Tianshui Gansu 741001)
quot;Whip rod dancequot;is one kind of Qin folk art culture.In the historic course,it play great importanct role of maintaining the populace to unite,the social stability,strengthening people's physique,influencing the people sentiment and so on.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it has the vital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unearthing Whip rod dance positively,to the rich folk sports resources,realize the school sports,the social sports communal development,maintain the regional stability,construct harmonious countryside,accelerate the region original ecology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so on.
P.E.resources whip rod dance tianshui
G85
A
1004—5643(2010)12—0091—03
1.张纳新(1971~),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武术与体育保健。
2.蔡智忠(1959~),男,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