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砚,艺术品投资中的新面孔
2010-08-11仕霞
仕 霞
砚台的历史十分悠久,通行的说法是在战国出现了较为规整的文书工具以后才产生砚台的。砚台被普遍使用是秦汉时期的事,至东汉魏晋基本趋于定型。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砚台由纯粹的实用书写工具而被逐步文人化,艺术化,成为文房四宝中凝聚文人情愫最多的文玩。“其坚实可爱,置几案间如厚重君子。持坚守白,不磷不淄。”砚台更是历代文人心中一种气节的象征。
没有一位中华书画家可以不在砚上濡毫而绘出传世杰作,古老的砚台见证了数千年文明传承,一部砚史记载的正是华夏文化的辉煌。“取一佳砚,胜于拱壁。”可见古代文人雅士对上好砚台的情有独钟。这也不难理解,文房四宝是古代文人雅士不可或缺的物件,生活上事业上都离不开笔墨纸砚,这情形估计也就跟现代人离不开电脑一样,工作中生活中都需要使用。但放到现在,倘若真有一方砚台和拱璧现身市场,估计还是拱璧的市场需求大。但近几年的艺术拍卖市场显示,名砚行情逐年看涨。专家分析,名砚当属艺术品投资中的新面孔,升值潜力值得看好。
市场行情逐年看涨
在刚刚结束的西冷印社春拍会上,“文房清玩·历代名砚”专场推出了82件拍品,尽管其1164.02万元的成交额在艺术品市场上并不起眼,但此次名砚专场拍卖会创下的100%成交率,着实让人侧目。其中一方吴昌硕铭,沈石友铭的“石破天惊”端砚以235.2万的价格成为专场成交价格最高的拍品。
相比字画,在艺术拍卖市场上,砚台从来都不是主流,成交价鲜有过百万者。尽管砚台因其材质,造型,雕工和铭文千百年来形成独特的审美内涵,追朔历史,它们的价格超过瓷器和书画,但多年来在国内举办的名砚专场拍卖会,屈指可数。
据了解,2004年12月肇庆市端砚协会在举办“2004肇庆中国端砚文化节”期间进行了一次“当代名家、名砚”的专场拍卖会;2005年12月25日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黎铿任总顾问的广东中联举办了“当代名家端砚珍品拍卖会”;2006年5月9日由中国保利在广州白天鹅宾馆举办了“谢志锋120件端溪古名砚”的义拍专场会。
西泠印社2007年在春拍上推出“文房清玩·历代名砚”专场,被认为是世界古玩市场中第一场古砚拍卖会,117件拍品拍出了115件,成交率为98.29%。而2008年春拍的历代名砚专场推出的94件拍品最终只成交了65件,成交率为69.1%,当场拍卖中也没有过百万的名砚。2009年西泠印社秋拍历代名砚专场推出99方砚台,拍出97件,成交率为97.98%。
与西泠印社不同,嘉德,翰海组织的几场砚台专拍推出的是当代精品砚。有报道称,嘉德,翰海当代砚的“成交价”,“最高价”,“平均价”,都超过古砚。当代砚与古砚相比,具有三大优势一是当代大师的精品多,二是容易鉴别,三是雕工由古砚的实用为主,发展到以艺术欣赏为主。也有市场分析认为,随着当代艺术品潮流的发展,当代砚的精品价位,会越来越高。
由此可见,砚台收藏的市场需求还是比较稳定的,无论是古砚还是当代砚,藏家认的是精品。此外,由于砚台与名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推动了砚台行情的走俏。例如2001年上海拍卖的一件唐云先生新刻书画的宋老坑端砚成交价是8万元,中国嘉德一件清初端石井田砚以12万元被买走,2002年中国嘉德以5万元的价格拍掉一方清康熙菠萝纹砚,一方纪晓岚铭清端石日月长方砚的市场估价达7万至10万元。2004年1月在北京翰海举行的一次拍卖会上,一方清康熙时期的绿端石夔龙纹砚估价为40万至60万元,结果被买家以176万元拍走。2004年12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黎铿创作的《中华九龙宝砚》,在肇庆举办的“中国端砚文化节”上,以200万元成交轰动一时。
那些价超百万的名砚
此次西泠印社春拍名砚专场拍品的一大亮点之一,是著录于民国时期出版的《沈氏砚林》的吴昌硕铭,沈石友铭的“石破天惊”端砚,最终以235.2万的价格拍出。此砚为抄手长方顺池式,质地细腻温润,池额三边雕博古纹,形体敦厚稳重。因砚池有小裂纹沈石友借题发挥在砚之右侧铭曰“石破天惊,我以诗鸣。”有藏家评价,石友劲凝练,纵横奇崛,虽方寸之地,却具千丈之势,抗鼎之力。时年昌硕先生72岁,正为其精力充沛的艺术高峰期。“如玉璺,无伤翰墨,金瓯犹缺,何况石。石友属铭,乙卯春莫,吴昌硕。印文:缶。”盒内印文为“白沙村庄”。锦盒题字为“石破天惊砚,沈氏砚林旧物”。
另有汉代白虎盖三足砂石砚,圆形三足磨砚,白螭虎砚盖,雕工古拙,虎造型大气,四爪着地,威武生风,矫健有力,颇具汉室威严。配有研墨器一件,汉墨一锭,墨丸一百二十六粒及泥封青铜一件。汉人用砚研墨时,需有一块小研石辅助研墨,故汉砚或砚板多伴有砚石,墨丸一类器物,是汉代的砚与六朝之后最大的不同。汉砚保存至今,多数不完整,如此之完整,大气浑然,极为难得,实为鉴藏家可珍可宝之物。该砚最终以162.4万元的价格被藏家纳入囊中。
2009年西泠印社秋拍推出的“和轩氏紫云砚”也是当年沈石友所藏,刊于《沈氏砚林》第二卷。此砚直脚风字形,长22.7厘米,宽15.6厘米,厚3.7厘米,其材质与工艺依沈汝瑾石友本人描述乃“端溪水岩,细润发墨,琢工浑朴舒展”,堪称无尚佳品。砚侧、砚后,砚背皆有铭,分别出自吴昌硕、沈汝瑾,邵松年之手。其中吴昌硕铭篆草并举,朴茂大气,虽镌于窄窄的砚侧上,却是章法天成,雅野兼顾,“紫云”二字名砚更是妥帖无比。沈汝瑾比吴昌硕小14岁,他与吴昌硕是非常相契的好友,砚交极深。沈氏频频请吴昌硕作砚铭,前后获题有近百款之多,其中尤以1912年之后最为集中。一位是藏砚大家,一位是艺坛巨擘,小小一方砚台,让两人一唱一和,互发雅思,为砚史也为艺坛谱写了几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唱。但是吴昌硕在一些砚铭中不署铭年,究其原因,或者因为别家所铭已有纪年,或者因为章法布局而避免因“时”伤雅,更多情况则属于后一类。
名砚诚可贵
饶是如此,砚台在艺术市场上的价格还是无法与亿万元的元青花瓷器。几千万元的中国书画,油画相比。追溯历史,中华砚台似乎从没有如此“落魄”过。端砚和歙砚自唐代以来被皇家列为贡砚和赐砚,它们的价格超过了瓷器和书画。
古代号称“砚颠”的大书画家米芾有一座三十六峰的歙砚山同。为建造“海岳楼”,在经济无奈之际,将此砚山换取友人苏仲恭的一座豪华宅邸,可见其珍贵。米芾曾为此心爱的砚山砚写过一首30字的《砚山铭》,2002年从日本回流中国,同年12月7日拍卖,被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以2999万元竞得,创下了当时中国古代书画价格的最高纪录。如若这砚山砚重现市场,可谓是价值连城了。
撇开历史文化内涵不谈,单从艺术审美的角度上来讲,中华名砚也是不可多见的珍品。艺术品市场的藏品简单来说,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天生而成,如观赏奇石等,二是匠心创造如书画,瓷器等;三则是两者兼备,既有先天材质的稀有性,又是艺术智慧的结晶,如中华名砚及印章石等。这类藏品可以
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融历史,艺术、文学,实用、欣赏,研究及收藏价值于一身,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传统艺术,是华夏艺术殿堂中的奇葩。
中华名砚之所以珍贵,首先就在于其材质的稀有性,是非再生资源,这就是俗话说的“物以稀为贵”。再加上开采之难,就更显可贵。这与钻石为何珍贵的原因如出一辙。一代文豪苏东坡曾赋诗来形容端砚老坑开采之艰辛和宝贵:“千夫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缒,以出斯珍”;蔡襄视中华四大名砚之一的歙砚为和氏壁,“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言及至此,就不难理解为何古人发出“取一佳砚,胜于拱璧”的感慨了。
为何价不高?
有人说古砚的价格跌落是非常自然的事情,自毛笔时代一去不复返之后,砚台已经成为一种无用之物,使用者越来越少,所谓供需关系发生变化,价格跌落是理所当然的。此语乍听有理,放在艺术品市场中,则纰漏百出。难道藏家花重金购置种种古玩,只是为了物品的实用价值吗?著名学者赵汝珍有言精辟,“夫古玩者,均无用之物也,其价值不得之于用途。以前有用,今日无用者甚多。如古玉器,古铜器等,均昔人之所必须用者也今则均无所用矣,然其价仍今贵干古,何也?”
要破译这个谜底,就必须厘清究竟是谁在主导着近现代的世界艺术品市场?
赵汝珍先生又一针见血地揭开了这个谜底:“盖中国今日之古玩,其价值完全操之西洋人之手。西洋人所认识者,所收买者,即有价值,否则,即无价值。对于古砚之精妙,西洋人绝不能理会,绝不能认识。故西洋人之来华者,任何古玩均可收买,未闻有收买古砚者,此其所以愈趋于贱者也。然因此而楚弓楚得,不致流入西洋,亦天惠吾华之意欤!”
尽管这是赵先生在五六十年前提出的观点,但放在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的今天依然非常合适。每年年初由世界上最大的苏富比和佳士得两大拍卖公司,首先举办东方古玩和艺术品的拍卖会,其结果会直接影响到国内各大拍卖公司的春拍成交和效果。在西方市场中受到认可追捧的古玩,价位就高。如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瓷罐拍成天价2.3亿人民币,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古瓷器的行情。而这种认知又与东西方文化差异息息相关。你如何能让从鹅毛笔到自来水笔的文化领悟砚台磨墨使用毛笔的精妙?因此,古砚的价位也就上不去。换个角度来看,也正因为这样,国内才留下了许多古砚精品。这或许又是一件幸事。
收藏投资有诀窍
砚台收藏,行家提供了要诀一看砚台的材质、工艺、品相、铭文等。二是用手抚摩砚台,感觉是否滑润细腻。滑润者,石质好粗糙者,石质差。还可以把砚台上的墨痕洗掉,还其本来面目,这样更容易看清砚台是否有损伤或修理过的痕迹。此外就是掂一下砚台的分量,同样大小的歙砚,重者好。
中国的“四大名砚”即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一直是藏家收藏的重点,而在四大名砚中,又以端砚为最贵。
端砚产于广东肇庆市的端溪,端砚石品常见的有鱼脑冻,荡青花,蕉叶白、天青、翡翠、金星点,水纹,金钱线和石眼等等。它的制作过程十分辛苦,从探察、开凿,运输,选材,雕刻,打磨,洗涤到装盒,工序多而细致。有人评价端砚,石坚而柔,抚摩如婴儿肌肤。
歙砚产于安徽歙县,唐朝开元年间开始制作。它有天然生成的纹理,如金星,眉子、细罗纹,水浪纹等。“金星”融结在砚石之中,形状很像谷粒,数量很多,有光泽:“眉子”像眉毛,有粗有细有疏有密,各不一样,“水浪纹”像水的波纹,变化无穷。歙砚的雕刻艺术受徽州砖雕和木雕的影响,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造型浑朴,大方匀称。
洮河砚产于甘肃西南洮砚乡的洮河水底,颜色墨绿,经过研磨后可看到黄膘水纹,如浪似云。洮河砚在唐代就已名扬天下,它具有发墨快,耐用,蓄水持久,色浓保湿、利笔等优点。
唐代以前,歙,端石砚还没有出现,泥砚就成为古人作书作画的唯一研墨器,其中山西绛县和江苏宝山烧制的澄泥砚十分出名。澄泥砚的好坏可以从颜色和斑点上看出鳝鱼黄颜色的最好,绿头青次些,黄土有斑点,叫砂斑点,点大些的叫豆瓣砂,小的叫绿豆砂,一般大小斑点都有的是上等,很适合落墨。
砚贵有铭,不必刻意求古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砚台收藏家张先珲介绍,人文背景对砚台的价值影响也非常大。俗话说,“砚贵有名,身价倍增”,指的是砚台上面的铭文,许多名人对砚台特别是久负盛名的端砚,歙砚备加喜爱,他们会在自己使用过的砚台上留下诗文或警句。例如2009年西泠印社秋拍中以548.8万成交的“和轩氏紫云砚”,砚侧、砚后,砚背皆有铭,分别出自吴昌硕,沈汝瑾、邵松年之手。
流传有序的名砚,历来广受藏家关注厚爱。此次西泠印社春拍上,著名画家吴子深弟吴似兰旧藏,由贺天健家属提供的端砚5方,品味具高,历经桂馥,张廷济,王澍,梁同书,黄任等名家递藏,尤具文人气息。如“桂馥、张廷济铭玉兔端砚”,老坑端石,细洁腴润,砚之高眼处,雕者因材施艺,巧作玉兔之眼。桂馥铭日”菊道士,白毫子,狡兔三窟一石处,吾叱缚羊奴力强驱使,有兔墨食千年,草莽云烟起。桂馥。”而张廷济在铭文中称此砚曰“审端质苍浑腴润,百一觏品也。”此砚之珍由此可见。
此外,有意收藏古砚的朋友还应注意,砚不是越古越好。比如宋砚、唐砚甚至汉砚,在当时它们的砚台石质比较粗糙,明清以后,文人对于石质要求很高,所以明清以来的砚台价格是越来越高,例如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砚台就颇多佳品,在市场上关注度较高。而相反,唐以前甚至到汉代的砚台,尽管它的收藏价值很高,也很名贵,但是它的市场价格并不见得很高。但是从研究的角度来看,仍然具有一定收藏价值。
总体来说,投资选购砚台时可以从六个要点出发,优:材质要优良,端石,歙石,洮河石制成的砚台,均有收藏价值,古年代要久远但不是越古越好;精:雕刻要深湛,明清时的雕刻工艺最好:名:有名人题款的砚台价值更高,特:有时代特征的砚台最好,美:造型要美观,砚体要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