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季琦的“十块钱车程”

2010-08-11

新广角 2010年8期
关键词:携程

赵 路

“紧紧抓住消费者的致命需求,用合适的成本去满足他们,赚取规模利润,再加上一点运气,就是我连续创业成功的唯一秘诀。”季琦如此表示。2010年3月26日,季琦创立的汉庭酒店集团,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一周后,汉庭市值超过10亿美元。季琦在睡梦中接到朋友的电话:“嘿,市值超过10亿美元了!”他一面因被吵醒而恼怒,一面真的醒了。在他看来,这是迟早的事,只不过来得快了些。

没有愤怒,这一切是迟早的事

季琦,江苏南通人,十多年前从上海交大毕业,为了区区一个户口挫靠问题,他放弃一份原本很有前途的工作,甘愿挤在一个国企小单位混日子。

有一件小事为季琦的人生埋下伏笔,在挂靠户口等问题解决后,他不甘寂寞的心态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一次,他拍着顶头上司的肩膀说:“赵老师,我在这里干不长的,咱们交个朋友。”这位赵老师没有生气,只是说:“小季啊,你跟我当年一样,很冲也很能干。但是,我告诉你,先做人再做事,人品永远走在产晶的前面。”

季琦防了,这是他走上社会的第一堂课。后来,季琦创立自己的公司后,许多朋友都乐意介绍业务给他。为什么?朋友们说:季琦人品好。

这是一个E-Anything的时代。

互联网的龙卷风就是扶纳斯达克刮起来的。主要以互联网公司股票构成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从1991年4月的500点一路上扬,到1998年7月突破2000点大关,之后走出一段淋漓尽致的跨年度行情,在1999年12月逼近5000点。

1999年的春天,想做点小生意的季琦和朋友梁建章一起喝酒,两人商量着也弄个旅游网站做做。随后,梁建章找到代表德意志银行四处“投钱”的沈南鹏,季琦则软磨硬泡拉来了国企饭店老总范敏。4个交大校友一开始就以契约精神,明确各自的股份,根据各自经历定下人事架构,创办了携程旅行网。

这是一个绝配组合:做民企出身的季琦有激情、锐意开拓;来自华尔街的沈南鹏擅长融资;搞IT咨询的梁建章偏理性,善于把握系统,服光长远;国企出身的范敏则善于经营,方方面面的关系都平衡得好。

创业之初,季琦承担着最多重任——直到第二轮450万美元融资到位前,另外3位都还没真正“下海”。半年后,当携程找到“订酒店、订机票”的盈利模式,4人职务发生首次微妙的调整:季琦由CEO转任联席CEO,及至总裁,擅长内部精细管理的梁建章担任唯一CEO。

在订酒店的项目中,梁建章发现200至300元之间的酒店客房在公务出差人员里很有市场。在他的提议下,携程和首旅2002年共同投资经济型酒店——如家快捷。4人中公认的创业高手季琦再次被派出去打江山。两年里,季琦住在北京的一个地下室,含辛茹苦地在京、沪两地开了38家旅馆。

正在他事业如日中天时,如家董事会“请走”了季琦,原百安居副总裁孙坚成为他们心目中的CEO。

沈南鹏曾公开谈到,请走季琦是“如家做得最对的一件事”。“他可以创办如家,但当如家发展到一个高峰,需要从20家、30家扩张到200家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有一个懂得连锁经营的职业经理人来统领企业。”

季琦没有愤怒,在他看来,这一切是迟早的事。早来比晚来要好。因为,他可以尽快地再次创业。我们也从中可以看到,从创办携程到如家,他们的团队是中国新式企业里构成最复杂、职位变动和交接最多的一个,但却是过渡最平滑、传闻最少的一个。他们为中国企业树立了一个高效团队的榜样,最终获得共赢结局。

“我们之间肯定有过矛盾,但都是技术性的冲突,毕竟我们的价值观、个性和长处都不同。当年携程、如家的成功,除了幸运,就是因为我们的不同。”季琦很动情地怀念当初手拉着手一起迈过坎的日子。

汉庭是我的惊叹号

离开如家后,他创建汉庭快捷连锁酒店。

从2005年开始,中国经济型酒店业燃起一股狂热的投资热潮,7天连锁、莫泰168、格林豪泰、速8都以一年新开几百家门店的速度疯狂地跑马圈地,一时间群雄并起。相比如家、7天连锁、锦江之星,汉庭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

在季琦设定的模型里,汉庭的核心客户是每天有200-300元出差报销额度的商旅人士,他们常常带着笔记本电脑,喜欢居住在市中心和交通方便地点,最在意的是“洗好澡,睡好觉,上好网”。

“汉庭的特色就是一个好字,在各个细节我们总是比同行好上那么一点。”崇拜乔布斯的季琦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对细节的关注达到一个极致:床头多设置一个宽带接入口,客人冬天可以窝在被子里使用笔记本电脑;考虑到商务人士的颈椎问题,设计出“一面荞麦、一面海绵”的双面枕;最得意的是申请了专利的汉庭卫生间——淋浴房和坐厕合用一扇门、取消隔断,看上去别致而通透,并平衡花费在透明洗浴问上的成本……

看似小事,可季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在缺乏用户忠诚度的经济型酒店市场,汉庭竭力培养起自己的忠诚客户:推出行业内最优惠的会员奖励体系;率先在全国推出“无停留离店”服务;特殊设计的会员卡可以刷成一卡通,囊括门卡、购物、梯禁等在内的副功能。

几年里,他和高管们跑遍美国东西海岸、欧洲和日本考察各种形态的连锁酒店。每年有100多天,季琦是在一张张陌生的床上度过的。汉庭内部设立金点子奖,如果一个扫地的想出个点子让公司节省了500万元,他就能拿到5万元的奖金。汉庭门卡的“梯禁”设计就是来自“金点子”。

“紧紧抓住消费者的致命需求,用合适的成本去满足他们,赚取规模利润,再加上一点运气,就是我连续创业成功的唯一秘诀。”季琦如此表示。

季琦喜欢自比美国的创业狂人吉姆·克拉克。这一次,他却想把汉庭作为一个长期的事业。他牢牢掌握汉庭的控股权,IPO之后,他依然拥有董事会50%以上的投票权。

“很多人会问,你什么时候去创办第四个企业?我说NO。如果我花10年的时间把汉庭做成世界最好的酒店集团,那我还可能去干其他的事。现在看来,这个过程恐怕10年不够。对我来说,到汉庭,我要画上个感叹号,把它作为我这一生事业和人生的高峰和顶点,把我的创造力通过这个感叹号刹住。”

汉庭的投资人也因他的表态放下心了。

要知道什么是自己必做的

2008年,一场即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全面地蔓延开来,汉庭原本计划中的第二轮融资遭遇了麻烦。一家世界大投行愿意向他提供一笔高达12亿美元的资金,但那是要求极为苛刻的债务融资,“如果这个冬天延续两年以上,我们还不了钱来,就得做低价稀释股权,把公司白白送给别人。”放慢开店速度,也是他不愿意的。卸任如家CEO之时,季琦和如家签署了一份同业竞争禁止协议,两年内不会涉足与如家相同的市场。2007年才杀回经济型酒店的汉庭要后来居上,必须保持一个超常的发展速度——人心惶惶的时候,他相信,正是低成本扩张最好的时候。

一宿无眠。天亮后,季琦做出一个决定——不接受

任何债务融资。季琦悄然动用一切的人脉资源,重新启动第二轮融资,“那时真是很痛苦,费尽周折,可我没有丧失信心。”

2008年7月,鼎晖创投最终雪中送炭——8500万美元股权投资。

屈指算来,10年3次创业,季琦每次都会和天灾人祸狭路相逢:创办携程时,遭遇互联网泡沫破灭,挺到了业务模式转型;如家时期碰到非典,一片风声鹤唳,他一意坚持,如家拿下租金最高的上海徐家汇的地盘。

前景不很明朗的两年时间里,季琦使汉庭完成从创业公司到专业化管理公司的转型:搜罗包括汉庭现任CEO张拓、COO张敏在内的一批管理人才,对企业进行系统性的流程改造。在艰难的大环境下,汉庭快步奔跑,进入中国经济连锁酒店品牌的第一梯队。

在一篇题为《生命的两个假设》文章里,季琦提出两个假设——假如你的生命只剩下3天或者3个月,或者还要活上150年,你会怎样决定自己的人生。“3天或3个月的假设告诉我:一生中,哪些事情是应该去做的;150年的假设告诉我:一生中,哪些事情是不应该去做的。”

我的性格适合创业

“有钱后做什么?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去吃一碗面,然后打车回来。”这是季琦上大学时对同学们说的。现在,他时不常地开车满上海转,在某一个犄角旮旯找到发酵面皮、酥底的“大壶春”生煎馒头,一通大吃。

季琦说,自己的性格是集“开拓性、敢冒险、有号召力、有激情”为一体的,总之“适合创业”。但是仅凭这些,显然不足以把他推到今日的功成名就。那么,是什么让他保持创业的激情?激情过后他用什么去推动企业发展?

我们不妨从此去探寻上述问题:汉庭上市10天后,季琦坐在上海市区的一辆公共汽车上。“三站地外有家锦江之星,比汉庭便宜十块,就有好多客人坐公交车去那边住。”季琦要亲自感受一下这“10块钱的车程”。这不像刚刚从美国纳斯达克融资1.1亿美元的企业家,依旧像个刚刚创业业的拓荒者。

其实,早在2003年季琦创办如家酒店之前,就是带着相机、尺子,住遍上海的锦江之星。这是7年前他有耐心有兴趣去做的最基本工作。

自2009年9月,汉庭COO张拓,为汉庭新CEO,季琦任执行董事长,他的工作重心转移,但是季琦依旧要亲自对每家酒店勘址,重复着他7年前所做的事。公司上市后,计划每年新增180--200家店。这意味着他每两天就要确定一家酒店的位置。

“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光有激情是远远不够的。激情总会过去。关键在于还要有将激情转换为持久的执行能力。坚韧,坚持往前走。”游走在第一线的他,时常根据需求来调整企业的定位。

有人当面称他“创业教父”时,他有些不好意思,何况教父这种身份,似乎是该离退休不远了。44岁的季琦,正当创业青春期,“只要跟我提退休的事,等于在跟我过不去。”

猜你喜欢

携程
携程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韩雪怼携程”:携程在手,到底还走不走?
携程被批“捆绑销售”公司紧急整改
携程被批“捆绑销售”公司紧急整改
携程被批“捆绑销售” 公司紧急整改
携程去哪儿百亿并购博弈:两CEO争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