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耳菌种规范化生产工艺讲座(一)——银耳菌种繁育原理及试管培养基制作

2010-08-08丁湖广

食药用菌 2010年2期
关键词:香灰母种原种

丁湖广

(福建省古田县新元食用菌研究所,古田 352200)

银耳生产,菌种先行。银耳菌种之所以排列在首位,是因为它具有由两种菌丝混合构成的独特特点;制种技术性强,且适用菌龄很短,稍有操作失误或培养管理不善,就会影响菌质,造成种植失败,使栽培者遭受经济损失。正因如此,银耳制种责任重大,操作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持证上岗;生产经营中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技术精益求精。

1 银耳菌种特性

1.1 繁殖原理 银耳繁殖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人工分离母种是根据银耳子实体成熟时,能够弹射担孢子的特性,使子实体上的许多担孢子着落在培养基上,以出芽的方式萌发形成菌丝而成为菌种。这种自然繁殖方式,通过人为分离的方法,谓之有性分离或有性繁殖。银耳子实体组织或耳木里面的菌丝,有很强的生命力,具有无性繁殖的性能。无性繁殖是从子实体或耳木中分离出菌丝体,移接在培养基上,使其恢复到菌丝发育阶段,变成没有组织化的菌丝来获得母种。用这种分离方式获得母种,既方便又较能保证其子实体和菌丝体都是近缘有性世代,遗传基因比较稳定,抗逆力强,母系的优良品质基本上可以继承下来。

1.2 菌种特性 银耳需利用担子菌 (银耳菌丝或酵母状分生孢子)和子囊菌 (香灰菌丝)两种菌丝进行混合培养,才能作为生产用的菌种。这两种菌丝在生产上称为银耳纯菌丝和羽毛状香灰菌丝 (俗称耳友菌丝)。香灰菌的发现,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银耳虽然是一种木腐菌,但它分解纤维的能力很弱,必须伴同一种能分解纤维的香灰菌丝生活在一起,构成密切的共生关系。因此,银耳生长必须有被称为 “伴生菌”的香灰菌来作 “开路先锋”。没有这种 “开路先锋”与之配合,银耳既长不进木材,也无法生存,只有在与香灰菌共存的条件下,才能长出朵大的银耳子实体。这种巧妙的组合,是长期自然进化选择的结果。不了解这一原理,就抓不住银耳菌种生产的关键,也就无法生产优良的银耳菌种。

1.3 生活条件 菌种质量的优劣,除母系遗传的原因之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很重要。生态因子不能适应菌种生活需要时,菌种质量就会受到影响,出现退化甚至死亡。

营养是银耳菌种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氢、氧、氮、碳、钙、磷、铁、钾、镁、硫等元素,以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形态,构成菌丝体生长发育所需的能源和营养成分。这些元素以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其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棉籽壳、木屑、麦麸、米糠等栽培原料中。经过菌丝体分泌的酶的作用,降解为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和无机物,为菌丝体所吸收。据试验,在琼脂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磷酸二氢钾或骨粉,能促使银耳芽孢萌发;在以玉米粉为碳源、麦麸为氮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旺盛。因此在人工分离培育菌种时,要根据菌种不同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加入适量的蔗糖、麦麸、淀粉、蛋白胨、磷酸盐、硫酸镁等营养成分,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菌种生活条件除了营养之外,还必须根据生理和生态特性,满足其对温度、湿度、空气、光照、pH值等的要求。在菌种培养过程中要求恒温,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2~23℃,不超过26℃;培养室要求干燥,空间相对湿度在70%以下;室内适当通风换气,更新空气,防止二氧化碳沉积渗透,危害菌体。室内需要微弱散射光线,不可阳光直射,否则会直接伤害菌种,或引起菌种瓶内水分蒸发而危及菌种。人为创造适合菌种生活的环境条件,有利于提高菌种的成品率和质量。

2 银耳菌种的分级与形成程序

2.1 菌种分级 银耳菌种的分级与其他食用菌相类似,包括母种、原种、栽培种三级。

(1)母种。通常是从子实体或基内分离选育出来的,又称为一级菌种。它一般采用试管内的琼脂斜面培养基或玻璃瓶木屑培养基培养。母种数量很少,还不能用于大量接种和栽培,只能用于繁殖或保藏。

(2)原种。把母种移接到菌种瓶内的木屑、麦麸等培养基上所培育出来的菌丝体称为原种。原种是母种经过一次扩繁所得,所以又称二级菌种。原种虽然可以用来栽培产出子实体,但因为数量少,用作栽培成本高,因此,还必须经过再扩大。银耳试管母种,通常只有一个混合体的菌丝纽结团,所以只能移接为1瓶原种;而玻璃瓶的木屑培养基母种,一瓶可以移接为40~50瓶原种。

(3)栽培种。又叫生产种,即把原种再次扩接到同样的木屑培养基上,培育得到的作为银耳栽培用的菌种。经过这一次扩大的菌种,称之为三级菌种。每瓶原种可扩接成栽培种50~60瓶。

2.2 菌种形成程序 银耳菌种因其自身的特性,它的分级形成与其他菇类有别,详见图1。

3 母种培养基的配方与制作

3.1 培养基配方 银耳母种培养基分为琼脂培养基和木屑培养基。木屑培养基配方和制作方法与原种和栽培种相同。由于银耳菌种是由两种菌丝混合构成,在培养基配方上分为通用的和专用的,下面分别介绍4种类型配方。

(1)通用培养基配方。通用指的是既适于银耳芽孢萌发,又利于与香灰菌丝混合发育生长。常用的有以下3个配方。配方一:马铃薯 250克,葡萄糖25克,硫酸镁0.5克,维生素B110毫克,琼脂 20克,水1000毫升。通称PDA培养基。配方二:马铃薯200克,蔗糖20克,磷酸二氢钾3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称为PSA培养基。配方三:玉米粉60克,葡萄糖10克,琼脂20克,水1000亳升。称为CMA培养基。

图1 银耳菌种分级形成示意图

(2)适于芽孢的培养基配方。配方一:银耳木屑菌种2瓶 (750毫升),过磷酸钙1克或磷酸二氢钾3克,琼脂25克,水1000毫升。配方二:银耳适生树的木屑50克,磷酸二氢钾3克,蔗糖3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3)适于纯白菌丝培养基配方。配方一:马铃薯淀粉40克,葡萄糖10克,蛋白胨5克,氯化钠5克,磷酸二氢钾0.5克,琼脂22克,水1000毫升。配方二:玉米粉50克,蛋白胨1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4)适于香灰菌丝培养基配方。配方一:麦麸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配方二:黄豆粉40克,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氢钾3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3.2 试管斜面培养基制作 斜面试管是培养母种的营养物质,根据银耳母种培养基的配方加工而成。各种培养基配方虽不同,但制作方法大同小异。

(1)溶化取汁。将马铃薯洗净去皮 (已发芽的要挖掉芽眼),称取200克切成薄片,置于铝锅加水煮沸30分钟,捞起用4层纱布过滤取汁。然后称取琼脂20克,用剪刀剪碎后加入马铃薯汁液内,继续加热,并用竹筷不断搅拌使琼脂全部溶化,再加足水1000毫升。然后加入葡萄糖,煮几分钟后,用4层纱布过滤1次,取其液汁。

(2)分装入管。装量为试管长度的1/5,迅即塞上棉塞,立放于试管架上。分装时应注意不要使培养基粘在试管口或试管壁上,以免发生杂菌感染。

(3)高压灭菌。灭菌目的是把培养基内所有的微生物杀死,使之处于无菌状态。灭菌时将每10支试管扎成一捆,棉塞一端用牛皮纸包好,垂直放入高压锅内进行灭菌。以0.110兆帕 (1224.40℃)的压力保持30分钟左右;待压力表自动降到 “0”时,再打开锅盖,取出试管。

(4)趁热排斜。试管取出后趁热斜靠在桌上的小木棒上,使管内培养液斜面长度达试管长度的1/2至2/3,冷却后即成固体斜面培养基。

(5)检测纯度。灭菌后的效果如何,需要进行认真检测。可从每批试管中取出3~5支,移入恒温箱中,调温至28℃左右进行培养。经3~7天后,未见杂菌产生,证明无杂菌,可作为母种斜面培养基应用。

猜你喜欢

香灰母种原种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7532B”母种不同系统性状比较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黑木耳菌种母种复壮培养基的筛选
不同保育单位“781”“7532”母种性状比较分析
全方位管理 提高原种整体质量
羊肚菌菌种比较试验
香灰治病,尚未消失的神话
香灰莉木屋苑,新加坡
火烧方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