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艺术投资市场发展研究

2010-08-08广州大学米澄质

中国商论 2010年12期
关键词:艺术品艺术

广州大学 米澄质

纵观国际2009秋季拍卖会,人们似乎还没有完全从金融危机的极度恐慌中走出来,全球艺术投资市场成交量继续显现下滑。但是,随着金融业逐渐走出全球经济衰退的阴霾,世界艺术投资市场日渐生发出新的业态,必将步入崭新一轮的角逐中。目前,中国艺术投资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多,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亟待作出相应的调整。

图1 艺术北京2009艺术博览会现场

图2 《行走的人》2009年2月以1.043亿美元在伦敦苏富比拍出

1 金融危机下中国艺术投资市场的发展现状

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艺术投资市场潮头明显开始回落,步入平稳发展期,出现了阶段性、板块性的调整。其主要表现是:

(1)拍卖会场次和拍卖品数量减少,同时成交率明显降低。特别是近现代中国书画成交率降幅较大,一些前期备受追捧的现代名家名作成交率降低,价格回落,但名家名作精品依然备受欢迎,还在继续上涨,单品价格记录不断刷新,这些现象表明投资者对艺术市场的信心仍在。

(2)投资者对市场的介入更为谨慎,对拍品的选择更为理性。买家经过几年的磨练日趋成熟,受媒体等外在因素影响进行的投资相对减少,并开始根据自己掌握的鉴赏知识、艺术情趣和经济实力来选购艺术品。如,2008年中国当代艺术家“最昂贵”绘画作品排名第五位的张晓刚的《血缘:大家庭三号》,以4736.4万港元在苏富比拍卖行拍出,但张晓刚另一同时期的作品《失忆与记忆》则只拍得200万人民币。2008年秋拍会上,在北京保利以2200万元成交的刘小东油画《三峡新移民》,虽说是当时中国当代艺术的最高记录,但大部分买家都相对冷静,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并没有再次火爆,曾被市场泡沫托起来的作品已表现出了明显的疲软,很多二流艺术家的作品也因估价过高等原因纷纷流拍。总体说来,金融危机下拍卖市场给了我们明确的信号:二级市场成熟了,买家挑剔了,价格合理了,泡沫挤掉了[1]。

图3 刘小东《三峡新移民》(局部)

图4 张晓刚《血缘:大家庭三号》

(3)拍卖行也适时做出了调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重新寻找自己的定位。一些拍卖公司减少了拍卖场次和拍品,平衡供求关系。有的拍卖公司,如上海陈氏艺术馆瞄准白领和普通工薪阶层,他们到各地征集美院教授、一级美术师作品,起拍价只有数百元。为满足不同层次艺术品消费者的需要,促进艺术市场的和谐发展,不同层次的拍卖公司与不同层次的消费者相互对应,使我们的艺术投资市场正逐步呈现着新的发展趋势。

2 金融危机下的我国艺术投资市场发展趋势

2.1 保持整体上升的发展态势

我国1万亿美元外汇储备,10万亿人民币存差,表明了我国已从资本短缺进入资本相对过剩的阶段。随着全球经济由去年的“触底”逐渐开始反弹,我国内地买家开始在拍卖市场上活跃起来,并有把欧美藏家挤到“边缘”位置的趋势。据香港佳士得公司统计,此前他们刚刚结束的秋季大拍中,来自亚洲区的买家所占比例高达86.4%,而中国买家就达69%,其中中国大陆买家的购买力最为强劲。大中华圈在文化大背景的认同过程中,正在形成一种新的市场力量,所以整个市场仍将处于上升趋势[2]。

近年来,大众随着艺术知识的普及,艺术综合素质得以相应提升,消费观念的转变和对艺术品的追捧,使艺术品消费群体日趋扩大。不少新的投资者被艺术市场的红火吸引而纷纷“下海寻宝”。丰厚的回报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置身其中,艺术投资市场滚雪球效应还将继续延续。这些大大地促进了艺术品消费群体的进一步扩大,促进艺术品市场整体持续上涨的趋势。

2.2 投资方式的多样化

除了一般的艺术投资方式以外,不少人将会选择艺术基金和银行投资理财等投资方式进入艺术市场。艺术投资基金,是把众多投资人的资金汇聚起来,由艺术品市场领域的专家进行管理,通过多种艺术品类的组合运作,实现最终的收益目的。中国大陆艺术品市场也急需建立各种艺术基金。这一举措,一是可以整合社会闲散资本,有利于盘整现有散资,带入新的资金,而长期稳定的投资正是艺术市场稳健发展必不可少的;二是由于艺术品投资的专业性强,操作难度大,需要专业人士作顾问来运作基金,达到良好的市场经济效应。各种迹象表明,当下成立艺术基金在中国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2.3 结构日趋完善

在全球金融规模整体缩减的大趋势下,中国的艺术投资市场开始了结构性调整。一是收藏投资资金相对稳定,而投机投资减少很大。二是以不同的文化背景为中心所形成的艺术品市场圈在若隐若现地发展。三是艺术家与艺术机构步入全面合作阶段。现在是从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不再是展览多就可以卖作品多的时代了。美术馆的公共收藏、画廊、企业机构的收藏、投资基金等的进入、金融机构与艺术的结合银行艺术投资产品的出现及运作等等,都将成为这一趋势的具体表现[3]。这些表明中国艺术投资市场在调整中发展,市场结构将会逐步完善,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4 集团化趋势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使传统的独立式、单一拍卖行式和画廊形式构建的艺术市场已显得不合时宜,艺术市场走向集团化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型艺术拍卖集团公司和连锁拍卖公司的出现充分显示了艺术市场大踏步进入集团化的轨道,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庞大的信息传播网和拍卖体系。在成交额方面,一个大型拍卖公司从过去每场拍卖会的成交总额仅几百万元,到如今突破一个亿,甚至达到几个亿;在艺术品拍卖方面,以往每场拍卖会单件拍品超过百万元的仅是寥寥数件,而现在一场大型拍卖会单件艺术品就超过百万元,而多达几十件甚至过百件的艺术品竞拍甚至超过千万元。整个市场被高价位的艺术精品所统领,体现了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已开始向超级拍卖市场的转型,缩小了与国际大型拍卖公司的距离。在此环境下,促使艺术品拍卖公司加快进行整合和调整,地方性、重复性、规模小的拍卖公司的生存空间将受到近一步压缩,实力小、信誉差的拍卖公司被淘汰出局,市场资源逐渐向实力雄厚的大公司集中。如:北京嘉德、保利、瀚海、华辰等几家公司占北京艺术拍卖市场的大部分份额[4]。

2.5 艺术市场发展的全球化

首先体现在外资进入中国艺术市场。目前全球经济和金融增长的重心正在从西半球转向东半球,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之一的中国,自“9.11”之后又是最安全的经济体,无疑财富将大规模地向最安全的地方聚集。未来的几年内,全球经济将要形成以中、美为主导,亚洲与太平洋地区为核心的增长格局,全球经济格局的转变意味着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艺术品市场规模将大幅提高,原先以合作形式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艺术品资本,开始以合资和独资的形式大举进军中国,这其中尤其以画廊最为突出。

其次,中国艺术市场正在与国际接轨。近几年,中国艺术市场掀起中国文物艺术品的“回流”潮,而且回流的艺术品的数量和质量大幅提高都说明了中国艺术品市场与国际接轨。中国更多的艺术品、企业和收藏家也必将会走出国门开拓世界市场,参与国际竞争,艺术市场的全球化趋势已势不可挡[5]。

3 结语

虽然当前还没有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的影响,但中国艺术投资市场在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背景下,整体上升的态势不会改变,只是出现了阶段性和部分板块的调整。前期盲目的炒作已经得到控制,挤出经济泡沫的艺术投资市场回归到较为理性的市场行情,买家的经济实力得到积聚。民间中小投资商也相继瞄准中低端艺术市场强势入市,推动艺术市场整个大盘的上升。在此过程中,投资收藏家在学识、眼力、自身综合素质等方面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考验,以保值和文化追求为主要出发点的传统收藏观念也将得到回归和提升。而另一方面,拍卖市场的调整将加大拍卖公司征集重要拍品的压力,促进拍卖行业、以致整个艺术投资市场机构的整合与集约化的提高[6]。这些都是发展中的调整,是调整中的发展。

[1]王小邪.2006年度中国当代艺术秋拍浅析[J].东方艺术财经,2007,1.

[2]唐祥云.我国艺术品拍卖市场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3]赵力.从2008看2009:金融危机下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何去何从? [J].书画艺术,2009.1(69).

[4]李尧嶷.中国艺术品市场宏观趋势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7.

[5]杨列.艺术品典当应引入商品的相关功能和职能[J]. 艺术市场,2010,(01):24~26.

[6]马学东.从低潮到复苏!2009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行情的关键词![J].艺术与投资2010,(01):70~72.

猜你喜欢

艺术品艺术
艺术品鉴,2021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常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艺术品被盗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