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松花江中上游地区日元贷款植树造林效益浅析
2010-07-31王德强王俊海李利军候丽伟
王德强,王俊海,李利军,候丽伟,田 宇
(1.吉林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长春 130022;2.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长春 130033;3.通化市林业局,吉林 通化 134001)
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主峰,是中国远东地区的生命之河,直接影响着其流域乃至更广阔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吉林省位于松花江中上游,起着至关重要的特殊作用。由于长期以来的战争破坏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过量采伐,加之毁林开垦、过牧、过樵、开矿、修路等行为,致使流域内的林草资源过度消耗,植被破坏严重,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为了改变这一局面,近几年国家相继启动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工程[1-6],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还需要各国和全社会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吉林松花江上游地区全面启动实施日元贷款植树造林项目,加快了松花江中上游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建立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为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 自然概况
1.1 地理位置
吉林松花江中上游地区位于东经121°38'至130°44',北纬 41°43'至 46°18'。包括吉林省松花江流域内的农安、九台、榆树、双阳、永吉、舒兰、蛟河、磐石、桦甸、公主岭、伊通、扶余、东丰、梅河口、辉南、柳河、靖宇、抚松、江源、临江、敦化、安图、和龙、汪清24个县(市、区)和长春、吉林、松原、白山4个市。
1.2 气候
受西风环流和蒙古高压气旋的影响,气候表现为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少雨,夏季炎热且降水集中,秋季凉爽,冬季严寒少雪。年平均气温5.1℃,年日照时数2 690~2 900 h,无霜期125~148d。年降水量350~600 mm,由东向西渐次递减,主导风向多为西南风,年风速达4~5m/s,干旱与大风同季是该地区气候的重要特征。
1.3 植被土壤
植物成分构成多种多样,既有长白山植物区系和华北植物区系植物,又有蒙古植物区系、兴安植物区系植物,自然植被主要分为森林、草原和沙生生物群落三种类型,植被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较为明显。东部山区及大黑山山脉的丘陵漫岗,主要植被类型为以水曲柳、胡桃楸、桦树、柞树、红松等为主的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及蒙古栎林、山杨林等次生阔叶林和人工营建的红松、落叶松林;中部平原地区,是大面积的农业种植区,绝大多数植被类型为人工营建的杨树、柳树、榆树、樟子松等人工林;西部地处半湿润、半干旱的过渡带,是典型的农牧交错区,现存的植被主要是近年来人工营造的杨树、柳树、樟子松等人工林以及不断退化的草甸草原植被和泡沼周围的盐生植物群落。
由东向西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较明显,主要类型有棕壤、灰棕壤、黑土、黑钙土、栗钙土、风沙土、盐碱土。
2 社会经济状况及造林立地类型划分
该项目区按行政区划共24个县(市、区)和5个地级市的部分区,包括494个乡(镇),6 497个村,现有人口1 667万。项目区土地总面积801万hm2,其中林业用地328万hm2。据统计,该地区尚有宜林荒山荒地0.4万hm2,亟待改造的灌木林地7.9万hm2,采伐迹地1.1万hm2,亟待改造的荒漠化土地和沙地60万hm2,此外尚有大量亟待改造的低质林地。
该区域从东部长白山区到松嫩平原,由东南向西北地表褶皱渐次平缓,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倾斜的山地、低山丘陵及平原地形。
3 造林技术
3.1 树种选择
根据培育方向、建设目标和任务以及项目区林草资源的分布现状,规划设计了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和荒漠化土地治理,并相应进行了典型设计。根据适地适树原则,水源涵养林实施范围包括永吉、舒兰、蛟河、磐石、桦甸、吉林市、梅河口、辉南、柳河、靖宇、抚松、江源、临江、白山市、和龙、安图、敦化、汪清18个项目单位,主要营造红松、水曲柳、大青杨等人工纯林或混交林。水土保持林实施范围包括九台、双阳、长春、伊通、东丰5个项目单位,营造生态和经济效益较高的品种杨,包括晚花、西+加和红松等树种。防风固沙林实施范围包括农安、九台、榆树、长春、公主岭、白城、扶余、松原8个项目单位。树种选择以适合该区域生长的晚花、西+加、白林2、白林3、白林5号等品种杨为主。荒漠化土地治理选择生态效益好、经济效益高,并适合该地土壤条件的羊草作为目的草种。
3.2 人工造林技术措施
整地:全部采用穴状整地,穴呈“品”字型排列。红松、大青杨水土保持林整地规格80×80×40cm,红松、大青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林和品种杨防风固沙林整地规格60×60×30 cm,品种杨水土保持林整地规格80×80×60 cm。
苗木规格:大青杨、品种杨选择两年根一年干I级苗(C2-0),红松选择三年生I级换床苗(S2-2)。
初植密度:根据培育目的确定初植密度。大青杨、品种杨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株行距为2.0×3.0 m,即1 660株/hm2;红松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株行距为2.0×2.0 m,即2 500株/hm2。
栽植及补植:人工造林苗木全部选用I级苗木。植苗时将苗木扶正,根系舒展,分层培土,分层踩实,埋土深度高于苗根地径部位2~4 cm。第二年春季对成活率低于规定标准的进行补植,补植苗木规格和栽植方法与人工造林相同。
施肥:在人工造林同时每株施用复合肥200g作为底肥,施入肥料后覆盖5 cm的表土,注意防止烧根。
透光抚育:根据不同的培育目的和树种确定合理的抚育年限和次数,为林木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活空间。抚育方式为人工穴状抚育,抚育时间确定在每年5月中旬、6月下旬、7月下旬(见表1)。
生长抚育:采取合理的抚育强度,调整林分密度,增加林木生长营养空间,提高林分的单位面积产量,为实现永续利用提供资源保证。人工伐除应伐木,要求伐根低于5 cm,并负责打枝、造材以及归堆等工作(见表2)。
3.3 荒漠化土地治理
整地:羊草种子细小,播前精细整地是保苗增产的重要环节。为防止苗期发生草荒,要在播种前(初夏或伏天)雨量增多、杂草盛发季节进行翻地,以消灭杂草。秋翻地在播种前亦应仔细整地,进行灭草,必要时还可用化学药剂进行封闭除草。耕翻深度以18~20 cm为宜。盐碱地耕翻时要特别注意翻地深度,为躲过暗碱层必须采取浅翻轻耙,决不可将暗碱翻上来。
?
?
播种:羊草宜单播,不宜与其他豆科牧草混播。机械条播行距30 cm,播种量25kg/km2,播深2~4 cm,播后镇压1~2次,有利于出苗。羊草种子颗粒流动性差,播种时要经常疏通排种管,以防堵塞。
草地管理:羊草幼苗细弱,生长缓慢,易受杂草覆盖,造成幼苗死亡。因此,对苗期杂草危害严重的草田,还应进行1~2次除草。当阔叶杂草占优势时,可用2,4-D等进行化学灭草。
4 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4.1 项目机构
成立省政府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为切实建设项目的组织领导工作,省政府成立由主管省长任组长,省林业厅厅长、省计委主管主任、省财政厅主管厅长任副组长,省直各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省级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各市(州)、县(市、区)成立市(州)或县(市、区)建设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各乡(镇、林场)成立项目实施管理小组,负责项目的计划安排、组织实施等日常工作。
4.2 施工作业组织
日元贷款植树造林工程具有技术要求严格、质量标准高的特点。为了确保工程顺利实施,高质量完成,各地区建立起了机构配套的领导班子,设立了日元贷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日元贷款工程的安排与实施工作。在施工中做到责任到人,要有专职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服务和工程的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确保工程质量。
4.3 保障措施
4.3.1 法律保障
目前我国制定的有关保护森林的法规与条例有八部之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土地法》、《防沙治沙法》等,以及地方性法规、规定,这些均为实施好项目提供法律保障。
4.3.2 科技保障
各地区林业局都拥有高中级职称的科技人员,加上乡镇均设有林业工作站,也拥有一批精业务、懂技术的科技人员。这些均为实施好该项目提供了科技保障。
5 效益评价
5.1 生态效益
通过实施该项目,项目区内现有的宜林荒山荒地、灌木林地、火烧迹地、采伐迹地及规划造林的其他无林地可全部转化为有林地,新增森林面积17.1万hm2,期末森林蓄积可稳定在3 576.6万m3,项目区森林覆盖率可提高2.1%。治理荒漠化土地2.2万hm2。经按等量替代法计算,实施该项目后,由于增加林草植被,年可固碳56.3万t,年可增加水源涵养3 970.7万t,减少水土流失803万t,增加氧气释放量19.3万t。
5.2 经济效益
由于红松的成熟期为80~120年,本项目测算周期为40年,至第40年累计抚育更新出材4 077万m3,林副产品 (松籽)13.49万t。此外,通过治理荒漠化土地,产出饲草115.81万t,根据上述各类产品产量预测值和现行市场价格计算,可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 400 654.8万元,其中木材销售收入1 246 398万元,林副产品(松籽)收入107 932.8万元,羊草收入46 324万元。
5.3 社会效益
该项目的实施,可为项目区提供1 041万个劳动工日的就业机会,相当于安排近1.3万名林业职工和周边农村劳动力就业,实现脱贫人口可达4万余人。既可促进项目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林农牧各业的产业规模,增加林农收入,又可推动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加快该地区林业的发展建设步伐。
工程实施后,综合治理了吉林松花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效地恢复了以红松针阔混交林为特征的森林生态系统中东部长白山林区、过渡地带及西部恢复林草结合的羊草草原森林生态系统,而且对该区水土保持、涵养水源、提高土地生产力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王宪成.长白山国有林区天然林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造纸学报,2004(Z1):465-467.
[2]张忠辉,李岩,谢朋,等.天然林保护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北华大学学报,2009,10(1):84-87.
[3]王凤林,李晓惠.吉林省西部风积沙地杨树丰产林栽培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 [J].吉林林业科技,2003,32(2):73-74.
[4]杨桂香,王亚静,徐炳芳,等.关于退耕还林工程造林类型设计的探讨[J].吉林林业科技,2006,35(3):19-20.
[5]杨军.吉林省西部生态林业建设问题的初探[J].防护林科技,2001,49(4):73-74.
[6]丁舒.吉林省西部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规划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