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半夏加茯苓汤合泽泻汤加味治疗颈性眩晕40例

2010-07-30张士金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26期
关键词:汤合痰饮泽泻

张士金

(郑州市人民医院,河南郑州 450002)

眩晕是以头晕目眩,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站立不稳,或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为临床特征的常见病证,单独西医治疗效果欠佳。笔者采用小半夏加茯苓汤合泽泻汤加味治疗,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患者全部来源于我院2007~2009年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51~82 岁,平均67岁。 对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52~84岁,平均69岁。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因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并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拟定,①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发作的症状和体征,眩晕发作与头颈转动有密切关系,可伴有枕部头痛、猝倒、视觉症状(闪光、视野缺失)及上肢麻痛,伴头痛、失眠、视物不清、恶心呕吐等症状;排除因颅脑引起的各种疾病、高血压病等;②X线颈椎片可示寰枢、寰齿关节两侧不对称,椎体棘突偏歪(双突征或双边征),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等不稳表现,颈椎椎体、椎间盘、钩突关节退变和项韧带钙化,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等改变;③脑超声血流图(TCD)可见椎基底动脉血流量减少,大脑前、中、后动脉痉挛;④除外其他原因引起之眩晕。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并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进行评定。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正常,伴随症状如恶心、呕吐等消失,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好转:症状及体征减轻,伴随症状消失或减轻,可起床活动,日常生活未完全恢复正常。无效:眩晕及伴随症状等无明显改善,不能起床活动。

1.4 方法

两组患者均以丁咯地尔注射液200 m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1次/d,治疗组同时给予小半夏加茯苓汤和泽泻汤加味口服,每日1剂。方药组成:半夏10 g、茯苓 30 g、泽泻 30 g、白术 15 g、葛根 30 g、丹参 30 g、当归12 g、川芎 9 g、生山楂 15 g、生姜 10 g。 2 周为 1 个疗程,1 个疗程未愈者行第2个疗程。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2.0,所得数据进行χ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眩晕症在我国多发于中老年人,最常见病因是椎-基底动脉系统循环不足引起的脑干、小脑及大脑半球后部等灌流区的机制障碍[2],产生一过性缺血发作,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汉代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曰:“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另《丹溪心法·头眩》中强调“无痰则不作眩”,提出了痰水致眩学说。明·虞抟在《医学正传·卷四·眩运》有“外有因坠损而眩运者,胸中有死血迷闭心窍而然,是宜行血清经,以散其瘀结”,提出了血瘀致眩的论点,尤当引起重视。痰饮和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它们的形成与脏腑功能失常和气血津液代谢有关,常互为因果。颈性眩晕的中医辨证应着重从痰饮、瘀血方面考虑。根据“痰瘀相关”之理论,则以治痰为先,痰瘀兼治,效果比较显著,故以小半夏加茯苓汤合泽泻汤补脾治水,利水除饮。加用葛根、丹参、生山楂、当归、川芎等活血化瘀之药切中痰瘀互结之病机,疗效显著。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74.

[2]杨任民.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慢性脑供血不足[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2,15(4):242-248.

[3]吕哲,魏霞,董庆梅.天麻饮治疗眩晕800例[J].陕西中医,2003,16(2):45-46.

[4]杨艳,吴燕.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加味治疗眩晕症50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8(7):101-102.

[5]孙玉文.中西医结合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108例[J].陕西中医,2000,11(7):79-80.

[6]赵欢,庞乐.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痰瘀交结型眩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6(3):45-46.

猜你喜欢

汤合痰饮泽泻
泽泻到底“毒”不“毒”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从痰饮、血痹论治眩晕医案2则
从“痰饮”辨治感染后咳嗽
泄热渗湿的建泽泻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病机与治法探讨
桂枝芍药知母汤合独活寄生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78例临床观察
泽泻汤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痰饮致悸论
自拟解郁启阳汤合西地那非治疗阳痿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