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几点思考

2010-07-30赵贵臻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年1期
关键词:实务会计专业应用型

赵贵臻

一、现代社会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

根据有关会计专业毕业生供需情况调查显示,现在市场上对核算型会计人才的需求已接近饱和状态。目前各单位和企业更急缺的是,能够对会计信息进行熟练的分析和运用,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型会计人才。在当今社会,企业管理的重心在财务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管理层的核心组织,更需要能够发挥其财务管理职能。据有关资料记载,在美国大企业中,只有29%的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核算工作,而71%的人从事财务管理、资金运作、处理财务关系和预算管理等工作。而且美国约有70%的公司总裁来源于财经方面的专家,且多以会计方面的专家为主。在这个知识和网络经济时代,利用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进行不同目的的财务分析、财务预测、财务控制和财务决策,给企业创造出不同角度的利润人才就显得异常紧缺。

曾经有人把应用型会计人才划分为四个层次:

一是以从事会计核算工作为主的应用型会计人才。这类人才主要从事会计核算职能,必须具备会计基础知识,能够熟悉财务软件,从事执行性会计工作。

二是以从事会计核算工作为主,并进行适当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的应用型会计人才。这类人才需要在进行会计核算时,能运用所生成的会计信息进行财务分析、财务预测和财务决策。

三是以开展财务管理为主,能够将财务管理和指导会计核算工作同时承担的应用型会计人才。这类人才要求具备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财务监督的能力,能够自如使用管理会计方法,指导全局性会计工作,能够为企业财务管理进行整体规划,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突发事件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四是以从事会计理论工作为中心的应用型会计人才。这类人才主要进行财务与会计新理论、新问题和新观点的研究工作,致力于会计学科前沿理论的研究。

与目前我国各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对比看,第一类人才应该是中专、大专、职业类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方向,第四类属于会计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而本科院校会计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备的应用能力,应该属于第二和第三类。从上述描述我们也可以看出,能够进行财务分析、预测和决策,自如应对实际工作中的突发事件,对企事业单位财务活动进行全局监控的会计人才,必须具有很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游刃有余的将所学理论与企事业单位实务联系起来。

二、目前会计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现状

(一)从培养目标看,很少提及实践能力

考察目前我国多数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其培养目标多数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经济、管理、财会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运作,能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部门从事会计、审计等财务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我国大多数院校会计专业仍然侧重理论培养而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重视不足。尽管许多院校早已将教学改革的重点指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但对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实践能力,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

(二)从课程体系设置看,重核算,轻管理现象较为普遍

经研究发现,大多数院校会计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概括为: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高级财务会计等。也许对专业分工较为看重,人们往往认为财务管理类课程,应属于财务管理专业的重心,而会计专业,还是应将重心放在会计核算上。由此我们看出,目前大多数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仍然围绕培养核算型会计人才,并不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要求。

(三)从实践教学看,并没有充分重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包括两部分: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由于一直以来人们重理论轻实践的意识偏差,实践教学历来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虽然各高校对会计实践教学都做了安排,但效果并不是很好。甚至很多实践类课程、实验室的设置流于形式。归纳起来,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有以下方面。

1.实验资料只注重会计核算,轻视财务管理

由于体制原因,实践教学在职称评定和工作量方面没有得到应有重视,使从事实践教学的老师也没有足够积极性来研究实践教学目标和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多数院校的会计实验习惯是:给出一套中型工业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要求学生据以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进行主要的账簿登记、成本计算并编制会计报表。这样的实验,只培养了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没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不用说提高学生进行会计制度设计,财务预测和资本运作等能力了。另外从教材内容上,目前许多企业都是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的,只练习工业企业的业务,不练习其他行业,显然满足不了会计实务需要,无形中降低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2.会计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力量,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组织上。但现在大多数会计专业教师缺乏系统的实务经验,在一份调查报告(郭强华等,《财务与会计导刊》2002.3)中,有35.10%的高校教师承认自己实务能力差,28.48%的教师认为自己教学方法呆板,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教师的实务能力现状。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很难把会计理论和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很难要求他们达到所设计的会计案例和实验资料能够贴近企事业单位的实际运作。

3.会计实验室利用效果很差

由于受经费限制,多数院校会计实验室在软件、硬件设置上远远达不到实验要求,甚至有的院校的实验室,在会计模拟系统上还没有配置完整。不排除有些院校的会计实验室在设置之初就是为了迎接上级检查或应付教学评估,实验类课程课时紧张,单项实验往往安排在每门主干会计课程讲授完毕的后2周或1周(那时学生都在忙于准备期末考试根本无心实验),综合实验往往安排在临近毕业的那个学期(学生忙于找工作,实习和写毕业论文,哪里还有心思来进行综合的会计实践技能训练),实验室因为没有配套的财务软件和硬件而形同摆设,各项实验效果可想而知。因为经济环境变化的迅速性,也使得原本投入较多资金布置的实验场景很快就落后于实务现状,没有足够资金来支持更新实验场景,大大降低了实验室的仿真效果。另外,随着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税法以及相关法规、规定、问题释疑不断出台,许多院校编写的实验教材,往往落后于企事业单位财务实际,很难达到通过会计实验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初衷。

4.实习过程难于监控,实习基地流于形式

目前虽然有些学校还设置了校外实习基地,但多为应付评估的一时之举。实习基地出于怕泄露商业机密,怕学生弄砸搞错更加麻烦等考虑,不会让学生接触财务工作的核心内容。一些学生在无所事事的坐了几天办公室之后,就溜之大吉了。因此,实习基地流于形式,无法满足实习要求的现象十分普遍。

三、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从社会对应用型会计人才需求现状看,可能在未来相当长时间里,应用型会计人才都将是市场需求的重点。因此,应从人才培养目标修订开始,将应用型会计人才应达到的那两类能力切实纳入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当中,并作为重中之重。只有这样,才能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实践教学的安排上等其他方面进行配套改革,从而形成一套完整可行的旨在培养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会计人才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由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化入手,调整会计专业课程结构

考虑到目前和未来市场需求,应对会计专业的课程结构作较大的调整,增加旨在培养学生理财能力的课程比重。可以考虑设置:企业财务诊断、税务代理实务、财务管理综合实训、个人理财、政府及非盈利组织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将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作为核心任务。会计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应至少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高级财务会计、财务报表分析、高级财务管理、会计制度设计等。

(三)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会计人才实践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更新观念,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

学校应以学生为本,在选教材时,注意联系会计准则变化的新动向,坚决杜绝过时的教材。同时要注意除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外,尝试其他实践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和实务练习等。当前会计专业能够进行案例教学的似乎只有“审计案例”、“财务管理案例”“会计电算化案例”,实际上其他专业课程如“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分析”、“会计法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税法”等课程都可以安排配套的案例,注意在案例的选取上要紧密贴近企事业单位的现状。避免只选择工业企业这种状况,在案例的设计上多下功夫,多选取那种跨行业的企业集团作为案例主体,使学生能够对多种行业的经济业务都进行全面练习,还要重视中小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毕竟大多数学生将来的去向可能不是大型的企业集团,而是行政事业单位或中小企业。

2.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鼓励教师在实体企业兼职,以便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从而更好的从事会计教学工作;(2)鼓励教师获取双师资格(讲师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3)在引进教师时注意向实务界倾斜,多调入具有实务经验的企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作教师,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教师可以给学生呈现生动的企事业单位财务现状和财务难题,引导学生努力将所学理论与实务相联系,并对其他教师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4)鼓励教师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并吸收学生参与项目组,在思考如何解决实务难题时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加强会计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室利用效果

一方面,要加大经费投入,改善陈旧、落后的不能起到仿真作用的实验场景,配置相关的财务软件和硬件,努力创造一流的实验环境,使得学生既可以进行最基本的财务核算技能训练,又能进行网络处理,随时获取国内外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并进行具体的财务分析、比较、预测和决策的模拟训练。

另一方面,在配置实验场景时注意岗位分工,将内部会计控制引入课题。学生不仅能演练会计岗位的核算职能,明确岗位分工和内部控制的实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预算、成本控制、税务申报、审计等管理型职能的操作。

4.加强校外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实习平台

注意和那些需要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企事业单位加强联系,逐步建立实习基地。因为急需会计人才,可能在学生实习时有意给学生创造锻炼机会,从而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选拔出自己需要的毕业生。还可以考虑与学校内部的后勤产业集团联系,这些采用企业化管理的后勤产业公司,因为后勤改革时间不长,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财务漏洞和难题,学生可以就近参与到这些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中,动态了解其经营状况和财务困境,在与老师的交流中,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猜你喜欢

实务会计专业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全国一流本科会计专业建设研讨会成功召开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ODI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