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以合肥学院为例

2010-07-30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年1期
关键词:会计学学期会计专业

陈 莉

应用型本科院校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如何教学才能体现应用型?本文将结合我院实际及近些年讲授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经验,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同行探讨。

一、明确教学目的,合理确定教学内容

(一)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教师组织和实施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会计教学目标应体现专业的特点和专业的知识体系要求。从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去向看,非会计专业不是培养会计专业人才,而是培养懂会计、会用会计的经济管理类人才,其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是企业及相关机构的管理部门。如经济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将来是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企业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要求具有经济学理论基础,能够分析、预测、规划经济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将来是能在企业具体职能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要求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因此,对于非会计专业而言,应当从管理的角度来认识会计、学习会计。其教学目标应侧重于如何获得并使用会计信息,如何进行财务分析、预测和决策,而不是单纯会计业务技术操作。通过会计课程的学习,使他们能真正成为会计信息的“消费者”,而不是会计信息的“生产者”。

(二)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的明确为教学内容的确定指明了方向,非会计专业应结合其特点有的放矢。按照我院由“学科导向型”转变为“专业导向型”的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思路,课程设置以模块化建设为目标,做到基础课程设置“适用”,专业基础课“管用”,专业课“能用”。因此,我们认为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专业基础必修内容;第二部分为专业选修内容。

必修内容。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会计学基础应重点讲述会计法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会计假设、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复式记账、会计循环、会计报表的结构和内容等。目的是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对会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并为学习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等后续内容打下基础。同时对在校经济、管理类学生进行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也应该是高等会计教育的重要内容。财务会计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企业业务流程中的会计核算与管理问题,提高学生利用会计反映与控制功能来加强企业管理的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淡化一些抽象的、技术性强的会计核算,不必过分强调学习每一会计要素的具体会计核算过程。突出报表的理解和利用,不要过于侧重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而要详细介绍会计报表各项目的含义以及如何利用附表和附注、阅读和分析会计报表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能够看懂财务报表、知道财务报表项目的经济内涵,能够从会计报表中取得他们需要的信息。而财务管理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企业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收益分配管理和资金耗费管理等理论和方法,使其树立基本的理财观念,提高学生作为未来企业管理者有效配置企业资金和进行财务控制与决策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为管理实践活动服务。

选修内容。非会计专业学生在修完通修会计课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专业选择一个会计方向课程,作为与自己专业密切相关的会计学习方向。会计方向课程应该体现非会计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原则,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动态及相关会计学科实践中出现的最新情况,同时学生也可结合自身将来就业方向考虑选修会计课程。比如针对我院专业实际设置行政事业会计;贸易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旅游企业会计;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等选修模块。

二、注重能力培养,创新实践教学形式

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单纯的理论学习会使学生(尤其是非会计专业)觉得枯燥,难以理解。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进而将会计知识作为分析和处理经济事务的一项辅助技能,才能真正掌握会计这一“商业语言”。

(一)案例教学。国内外案例教学实践与研究已经证明,案例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能力,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直接用于实际工作中,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由于会计规范内容繁多,仅介绍会计准则的规定,学生难以理解。经济、管理类专业本身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在传统课堂讲授的基础上,增加案例教学会使枯燥的会计理论变得生动。案例选择上应尽量将会计理论与企业管理结合,不仅有利于会计与管理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融合,还能提高经济管理类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积极性和利用会计监督管理的职能进行企业管理的能力。

(二)模拟实验。必须明确,非会计专业模拟实验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验证账务处理原理,而在于认识各项经济业务的核算规范,从账务处理过程中体会经济业务的财务特点与财务结果,学会利用会计信息。在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时,除了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三个环节外,还应包括阅读会计报表和报表分析这两个重点环节。通过实践了解会计处理经济业务的过程和特点,把握会计核算结果的生成规律,能解读有关财务报表及报表所直接传递的和间接隐含的信息,学会如何把会计作为一种工具,通过阅读、分析和使用会计信息,以便将来能更好地改进和完善自己的经济、管理、工程技术工作。

(三)师资配置——“双挂”。实践教学能否有效,指导教师十分重要。学校可通过校企联合来提高教师实践技能,如可以派送教师到企事业单位直接参与会计核算,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可以敞开校门,请社会中各专业的行家里手走上讲台,为学生讲授属于该专业的会计知识。比如我院采取校企“双挂”的形式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为促进校企合作,合肥市首次以政府发聘书的形式让来自合肥荣事达三洋、国祯环保、洽洽食品、安科生物等25名知名企业的老总和高管成为我院兼职教授。企业老总到学校当兼职教授,最主要的功能不仅是可以在课堂上讲授联系实践的企业知识,学生出来能立即学以致用;更主要的是企业能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从源头上知晓学校应该“生产”什么样的人才;另外,也给学生到企业实践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聘请高管和老总做兼职教授的同时,我院还选派17名优秀教师到对接企业挂职1年,为企业提供服务,在实践中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努力打造“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四)增设“认知性实践”学期。借鉴德国应用科学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经验,我院从2006年开始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试行本科学期制改革。将传统的本科“8学期制”改为“9学期制”,即在学生进入二年级后,新增一个“认知性实践”学期。“认知性实践”是“基于问题”的学习。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关键时刻,提前参与具体实践,通过专业岗位的认知实习,感受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了解本专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经过认知实践学期的锤炼,学生对今后的专业课学习有更多的思考,有利于规划未来,在专业方向的选择上、在课程模块的选择上会更加理性。有利于学校根据学生实践中的不足,改进专业课教学,使学校的教学更加切合实际,更加符合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认知实践还可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过去学生只有到毕业时才有机会接触到社会、生产实践,由于学生临近毕业,学生既要完成毕业论文,又要找工作,毕业实习的效果难以达到,开展认知实践将会使学生尽早地接触到实践,使学生在校实践学习和锻炼的时间累计达到一年左右。“九学期制”经过3年的实践检验,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科学评价,实施过程重于结果的N+2考试制度

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反馈教学效果的教学评价机制,在学生的培养环节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我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一项内容就是打破高校在一学期课程结束时“一考定成绩”的惯性做法,即实施“N+2”考试制度。所谓的“N”指的是一学期不少于3次的考核次数,考核的形式可以是小测验、小实验、课程综述、小论文甚至是口试,占总成绩的50%,而“2”分别是期末考试和读书笔记,占总成绩的40%和10%。这意味着,假使一名学生期末考试考了满分,但整个学期内并没有按时上课,完成作业,他的学科成绩就只有40分。在实行“N+2”考试制度后,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缺课的学生明显少了,因为每隔几周就有小测验,或者就要写篇小论文,或者进行案例讨论,所以“泡”图书馆的学生多了。这种过程重于结果的考核方式避免了期末突击并一次考试定终身带来的知识掌握不扎实和缺乏运用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弊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不懈努力。除此之外,在考核内容上理论与实践并重。为达到培养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之目的,应减少知识记忆性的考核,增加通过综合案例分析和问题解答来考核学生对会计知识的掌握,通过实际操作来考核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经济生活对高层次管理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管理人员对会计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育已成为会计教学的重要内容。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培养的经济管理人才应具有什么样的会计知识以及他们如何应用会计知识帮助其进行科学决策,这些问题都是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改革必须面对需要解决的。

猜你喜欢

会计学学期会计专业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全国一流本科会计专业建设研讨会成功召开
2018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2016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