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nar教学法在审计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10-07-30邢小玲
邢小玲
英语里Seminar即“研究讨论会”的意思,它于近代起源于德国的哲学和语言类教学,随后被法、英、美等国借鉴,成为欧美高等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教育制度不断的改革,国内学者也开始注重Seminar教学方法的引入,在我国的研究生及本科教学中得到积极的尝试。但国内对Seminar教学法的研究与应用大都集中在如外语、双语教学、法学、医学等专业的课程,对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中引入这一方法的研究还很少。为此,本文将探索Seminar教学法在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之一的审计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抛砖引玉。
一、Seminar教学法的特点
就笔者在英国访学期间了解的,英国大学的课堂教学一般分为“Lecture”和“Seminar”两部分,“Lecture”为讲座,也即教师授课;“Seminar”则主要是学生发言与教师共同讨论,一般将上“Lecture”的班拆成若干个小组来进行。
Seminar教学可采用多种形式,如老师指定题目的Seminar;学生自选题目的Seminar;报告+讨论式的Seminar;讨论式Seminar;问题解决式Seminar。既可以是全班讨论,也可以是小组讨论;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外科研活动中进行。典型的报告加讨论式Seminar教学法的程序通常是:由教师指定题目或师生商量确定讨论专题,由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围绕该专题搜集查阅文献资料并形成自己的观点。随后根据教学安排在课上做专题报告,报告人根据其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文献资料,就主题内容进行较为深入、系统地阐述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之后主持老师根据报告人的发言,引导全班同学就某个或某几个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发言。最后由老师对本次Seminar进行评价与总结。“Seminar”结束后,学生根据报告过程中教师、学生等所提出的意见,将“Seminar”报告论文做认真修改,写出总结报告。
在“Seminar”教学法下,使课程由过去的“讲授式”变为“讲授加讨论”的二元结构模式,变教学上的单向传导模式为双向互动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具有互动性好、民主氛围浓厚、对学生的研究与创新欲望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等特点,同时,它具有扩大学生阅读面、扩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合作与研究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等功能。
二、审计学课程实施“Seminar”教学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提升审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审计学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理论性与操作性,目前授课内容多取自《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及指南,内容繁杂。如仅依赖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没有任何审计执业经验的学生往往会觉得难以理解和体会。这也决定了审计的“教”与“学”存在较大的鸿沟,是教师觉得难教学生觉得难学的课程。Seminar倡导老师在教学过程启发,以学生为学习为主体,强调对情景理解的教学思路,通过设置适当的专题,如让学生以审计小组的身份深入其境地参与假设的审计项目,能使学生对审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从而提升审计学的教学效果。
第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Seminar”改传统教学上的单向传导模式为双向互动模式,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压力,促使学生扩大阅读范围和提高阅读水平,提高主动寻求知识并思考的能力。同时,“Seminar”这种教学形式一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特别依赖并突出学生之间的通力合作。通过“Seminar”这种学习环境,学生将锻炼与其他人协作和交流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对于要求审计项目组组员间通力协作的团队工作方式大有益处。
第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Seminar”一般要求学生撰写专题报告并辩论,有助于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Seminar教学法在我校审计课中的教学实践
(一)结合审计学课程部分内容进行Seminar教学。我校属地方综合性大学,主要培养服务于地方的应用性人才。根据我校四年制会计学本科的教学计划,《审计学》课程于第三学年的第二学期开课,总学时数为64学时。考虑到我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总体素质不是很高的现状,我们仍然以传统讲授为主(约2/3课时),Seminar教学为辅(约1/3课时)的方式进行审计学课程的教学。其中讲授教学侧重讲解相关概念和理论;Seminar教学则侧重实践,旨在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提升对理论的运用能力。
(二)Seminar教学法在审计教学的具体实施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实施了“讨论式Seminar”和“报告加讨论式的Seminar”两种具体方式。
讨论式Seminar基本每一章结束进行一次,提前一周给学生讨论材料,讨论材料内容紧密结合每章课程内容,主要为案例和历年注会考题。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事先做好准备,课堂上随机选取一到二个小组发表他们的观点,其余小组参与讨论并补充,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这种讨论式Seminar占用课堂时间较少,一般在一个课时以内,主要起到加深对各章知识点理解的作用。
报告加讨论式的Seminar一般一个学期做一次,提前三到四周给选题的方向。我们曾用过的选题包括:
1.为一个新审计客户作审计前期工作。假设你们是一个新审计客户的审计师,要为该审计项目做前期工作。为此要求你们选择一家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作为假设的新审计客户。首先对你们所选择的这家企业做背景调查(通过网上公开信息),尽可能多地获取有关这家企业所处的行业状况、法律与监管环境、市场情况、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企业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公司的治理结构组织结构等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列举你们认为该企业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针对所列重大错报风险领域,作为审计人员的你们又该采取哪些审计程序?
2.调查一家企业内部控制。要求选取一家制造业或商业企业,假设你们做为该企业的审计人员通过公开信息和实地调查了解该企业的主要业务流程层面的内部控制。记录所了解的内部控制,并对该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如有控制弱点,请一并提出改进建议。
3.上市公司造假案例分析。要求选取一个近五年来的我国上市公司造假案例作为分析对象,通过搜集阅读相关资料,对案例的背景、造假的动机和手段,审计失败的原因、教训和启示等方面进行总结。
报告加讨论式的Seminar均要求以4~6人的小组为单位完成作业,要求写成分析报告,字数3000左右,并准备PPT做好展示讲演的准备。课堂讲演过程主要分报告、讨论、教师点评总结等环节,在课堂讲演时,我们设计了专门的表格从着装、眼神交流、语言表达、报告内容、PPT质量等方面对各小组进行评分;为防止个别小组成员搭便车,还设计使用“小组成员贡献自评表”,以确定每位学生的贡献百分比。每位学生的成绩根据小组得分与贡献百分比来综合评定。
(三)引入Seminar后的课程成绩评定。随着Seminar教学方法的引入,我们相应调整了审计学课程考核方法和分数的评定结构。课程成绩评定方法为:平时成绩占20%,主要来自考勤、讲授内容中的提问与参与情况,讨论式Seminar课时成绩占15%;报告加讨论式Seminar成绩占15%;期末笔试成绩占50%。这样的综合考核方法更能客观地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避免了单纯的期末笔试考核的弊端。
四、Seminar课程教学的体会
我们进行了三年的Seminar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通过自己去找资料、收集和整理资料,组织讨论等等,使学生逐步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教师和学生普遍认为引入Seminar教学法比单纯讲授教学更能激发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更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目标。在引入“Seminar”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主讲学生由于资料准备不充分,导致一些Seminar的内容质量不高;不少学生已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对于从“被动”到“主动”的角色的转变,对于很多时候没有权威标准答案的讨论难以适应,为此带来讨论不够深入甚至出现冷场的局面。
为更好的发挥Seminar教学法的作用,我们认为应做好下面几点:
(一)提高教师的素质。实施Seminar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整个Seminar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还要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为了确保Seminar教学过程的有序进行,教师必须在课前精心设计研讨主题,认真做好知识储备,对学员进行动员、督促和指导工作。在课堂研讨过程中,应具备足够的驾驭能力,不至于出现冷场、偏题或争论过于激烈等情况。要鼓励每一位学生通过“听与讲”充分互动,善于从学生的评论和观点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课程进展顺利,保证良好的效果。
(二)提出的Seminar课程内容必须恰当。为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最终目的,我们认为对于Seminar讨论内容的确定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应紧扣教学内容,如讨论题目偏离教学内容就无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二是难易程度应适宜,过易不利于研讨的深入,过难会让学生望而生畏;三是应尽量选择难点、疑点和热点问题,以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与热情。
(三)应根据学生和课程特点循序渐进引入Seminar教学。将长期接受被动的“填鸭式”教育的学生转为自主学习是需要过程的,刚尝试Seminar的课程内容设置应有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的过程,先激发兴趣,再追求提高各方面能力。对于高校本科学生,宜在一二年级的一些课程即引入Seminar教学,使学生能逐渐适应这种教学法。同样,Seminar教学占课程教学中的比重也不是越高越好,能在多大程度上应用Seminar教学应结合各门课程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