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婴儿肝炎综合征临床研究

2010-07-30薛永珍袁淑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4期
关键词:病毒感染肝炎胆红素

薛永珍 刘 红 袁淑华

婴儿肝炎综合征是指一组有多种病因引起的而病理及临床表现又基本相似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黄疸、肝脾肿大及肝功能异常,实验室检查血清结合胆红素及未结合胆红素均增高,但一般以结合胆红素升高更明显。当其病因尚未查清之时,而统称之为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又因为多发生于1岁以内的婴儿,故又称为婴儿肝炎综合征[1]。

临沂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自2005至2006年共收治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44例,本文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44例婴儿肝炎综合征病情的临床演变过程,获得相关的临床资料,对临沂市人民医院婴儿肝炎综合征常见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疗效评价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治疗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4例婴儿肝炎综合征临床病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1],其中男30例,女14例,男女比例2.1∶1;33例足月顺产,7例足月剖宫产,4例为早产儿;发病年龄波动于28~90d(平均为53d)。

1.2 临床表现

44例婴儿肝炎综合征病例均以黄疸持续不退或退而复现就诊,发病过程中有15例伴有大便发白或陶土色改变,占34.1%;8例尿色发黄甚至染尿布,占18.2%;43例入院时并发不同程度的呼吸道感染症状,占97.7%,表现为口周发绀、口吐泡沫、咳嗽或呛奶;26例合并有消化系统症状,占59.1%,表现为腹泻或绿色便;5例并发颅内出 血,占11.4%,表现为嗜睡或烦躁不安,2例出现过抽搐;3例合并有面部皮疹,占6.8%;1例合并霉菌性口腔炎;1例合并脓疱疮。查体42例有不同程度的肝脏增大(1.5~7cm,平均2.78cm),占95.4%,12例伴有脾脏增大(平均1.58cm),占27.3%;5例合并脐疝(其中2例同时合并有鞘膜积液,1例合并腹股沟疝),占11.4%。

1.3 实验室检查

①血象改变:根据儿科常用临床检验标准(儿童8~10×109/L,1~4个月HGB<90g/L、4~6个月<100g/L为贫血),44例婴儿肝炎综合征病例18例血象偏高,占40.9%;②大便及尿常规:26例粪便常规显示脂肪滴球阳性(1+~2+),10例尿胆红素阳性(1+~2+),1例尿白细胞2+,1例尿中提示多核巨细胞(+);③肝功能检测:4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其中直接胆红素与总胆红素的比值(0.449±0.139),提示婴儿肝炎综合征时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④病原学检测结果:CMV-IgM(+)2例,CMV-IgG(+)9例;CMVIgG(+)、HSV Ⅰ -IgG(+)3例;TOXO-IgG(+)、Rubella-IgG(+)、CMV-IgG(+)1例;CMV-IgM(+)、HSV Ⅰ -IgM(+)、Rubella-IgG(+)1例;HSVⅠ-IgM(+)1例;乙型肝炎(+)、TOXO-IgG(+)1例;乙型肝炎(+)、CMV-IgG(+)1例;乙型肝炎(+)、CMV-IgG(+)、HSV Ⅰ -IgG(+)1 例;乙型肝炎(+)、TOXO-IgG(+)、Rubella-IgG(+)、CMV-IgG(+)、HSVⅠ-IgG(+)1例;乙型肝炎(+)3例;(5)腹部B超:32例行腹部B超检查,13例提示符合肝炎声像,表现为肝脏不同程度弥漫性增大,肝区光点轻度增强,5例提示合并脾脏增大,5例提示胆囊显示不良或胆管闭锁,1例提示胆管泥沙样结石,1例提示胆囊缩小。

1.4 临床治疗

44例临床病例皆给予谷胱甘肽、联苯双酯、肌苷、贝科能等保肝利胆;能量合剂(维生素C、维生素B6);中药制剂茵栀黄、丹参等;同时给予有效抗生素抗感染;并根据患儿需要给予白蛋白、球蛋白、输血等支持治疗;对于实验室检查支持TORCH病毒感染者及时给予更昔洛韦。其中弓形体病毒感染者主张给予乙酰螺旋霉素。本组病例治疗多在1~3个疗程,少数病例少于1个疗程,预后较差。

1.5 统计学分析

对44例临床病例治疗前后各项指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以P<0.01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病因分析

2.1.1 病原微生物感染

44例临床病例中明确为感染者24例,占54.5%,TORCH感染21例,占47.7%,单纯巨细胞病毒感染11例;8例为巨细胞病毒合并其他感染(包括合并疱疹病毒3例,合并弓形体及风疹1例,合并疱疹及风疹1例,合并乙型肝炎1例,合并乙型肝炎及疱疹1例,合并乙型肝炎、弓形体、疱疹及风疹1例);单纯的疱疹病毒1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7例,占15.9%,且乙型肝炎感染病例孕母1例为大三阳,4例为病原携带者,2例孕母情况不明;其中4例为乙型肝炎合并TORCH感染,占9.1%(表1)。

表1 44例婴儿肝炎综合征病例病原学检测结果

2.1.2 先天性遗传代谢病

苯丙酮尿症1例。

2.1.3 先天性肝胆发育异常

患儿行常规B超检查有5例提示胆囊显示不良,占11.4%,其中有2例经患儿家长同意行剖腹探查确诊为先天性胆管闭塞。

2.1.4 胆囊结石

1例临床病例常规B超检查示胆囊泥沙样结石。

2.1.5 其他

1例患儿母亲孕期曾被家犬咬伤,接种过狂犬疫苗。

2.1.6 原因不明

44例中有12例病因不明,占27.3%。

2.2 并发症

2.2.1 继发感染

43例入院时并发不同程度的呼吸道感染;26例合并有消化系统症状;1例合并霉菌性口腔炎;1例合并脓疱疮。

2.2.2 颅内出血

5例合并颅内出血。

2.2.3 皮疹

3例合并有面部皮疹。

2.2.4 先天发育畸形

5例合并脐疝。

2.2.5 甲状腺功能低下

4例甲状腺功能检测示甲状腺功能减低,皆为足月儿。

2.3 疗效评价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各项检查恢复正常,无后遗症出现;显效:临床症状、体征积分≥2/3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血清酶谱恢复正常,其他指标有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减少1/3~2/3者,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有一定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减少<1/3者,实验室检查无改善,有后遗症出现[2]。44例临床病例治疗结果显示临床治愈6例,占13.6%;显效15例,占34.1%;有效17例,占38.6%;无效6例(其中3例仅住院3天自动出院),占13.6%,见表2。

表2 44例临床病例疗效统计

综上可见,44例婴儿肝炎综合征病例给予保肝利胆、利湿退黄、能量支持及针对性祛除病因治疗1~3疗程后,显效率达47.7%,有效率达86.4%;各项参考指标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01)。

3 讨 论

婴儿肝炎综合征目前仍是儿科常见病,严重影响婴儿的生存质量,也是威胁婴儿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对于其病因及治疗的研究一直是较为热门重点,目前多数临床资料显示感染、先天性代谢缺陷及先天性肝胆发育异常是本病的常见病因。感染以病毒感染为主,部分患儿严重细菌感染致败血症时也可出现黄疸、肝脾肿大及肝功能损害[3]。本组临床病例显示,婴儿肝炎综合征病因以病毒感染为主,TORCH感染是重要致病因素,本组病例占47.7%,其中又以巨细胞病毒感染最多见,本组有19例有CMV感染证据。其次,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也占有较大比例,本组有7例与其相关,是TORCH中的第二大致病因子,从而提示人们予以警惕。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仍在婴儿肝炎综合征病因中占重要地位,本组7例乙型肝炎相关性病例,占15.9%。其他诸如先天性代谢异常及肝胆发育畸形也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而越来越多被发现。此外,尚有12例病因不明,占27.3%,提示婴儿肝炎综合征病因的复杂性及目前检查方法的局限性。

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多数以黄疸不退或退而复现就诊,本组44例病例皆以黄疸就诊。患儿由于存在肝功能损害、胆汁分泌障碍,致使免疫系统功能受损,入院时多合并不同程度的细菌感染,常表现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泌尿系统的感染症状。其他还包括皮疹、口腔炎、脓疱疮,临床病例较少。充分体现婴儿肝炎综合征是一多系统损害的症候群。有15例发病过程中大便出现过发白或呈陶土色,感染相关性婴儿肝炎综合征[4,5]。有5例出现颅内出血症状,严重者并发抽搐。此外,有4例合并甲状腺功能减低,患儿皆为足月生产,就诊时日龄已1~2个月,考虑与婴儿肝炎综合征相关。

TORCH感染一方面导致患儿免疫功能受损,另一方面可并发多种先天发育不良,是目前世界上公认对胎儿有致畸作用的一组微生物。TORCH感染可累及多脏器功能,临床表现多样。而对于婴儿肝炎综合征的治疗,本组病例遵循常规治疗+病因治疗的综合治疗原则:保肝利胆、利湿退黄、能量支持、祛除病因。鉴于患儿多合并不同程度的病原菌感染迹象,入院后针对病情给予有效抗生素;本组44例病例均予以谷胱甘肽、联苯双酯保肝利胆;维生素C、维生素B6能量合剂、贝科能;辅以中药制剂茵栀黄利湿退黄、丹参活血化瘀,并根据肝功能检测结果,适当给予白蛋白、丙种球蛋白等;贫血严重的患儿适当予以输血治疗。对于明确有CMV感染的病例,主张及时应用丽科伟(更昔洛韦)治疗,弓形体感染病例遵循婴幼儿用药原则,给予乙酰螺旋霉素[6]。临床资料分析证实给予上述治疗后,多数病例病情可得到有效改善(P<0.001),疾病发展得以控制。对于先天性肝胆疾病或感染所致严重病变的患儿,诸如胆管闭锁、胆总管囊肿,目前主张手术治疗,可获得较为有效的胆汁引流,同时辅以常规抗感染、退黄治疗,但对于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评估,早手术、减少术后胆管炎的发生概率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综上所述,本组病例临床资料分析结果与目前多数研究一致。婴儿肝炎综合征作为一病因复杂的临床综合征,致使临床症状较重,进而并发多系统病变,加之疗程不足,严重影响院内治疗效果,因此加强该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做到产前预防、早发现、早就诊,争取患儿家长的合作治疗意义重大。

参考资料

[1]诸福棠,吴瑞萍,胡亚美.实用儿科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462.

[2]日本Kgoto地方医院第三内科学系.甘草酸苷对肝细胞糖皮质激素信号通道的影响[J].消化系统疾病和科学,2002,47(8):1775-1781.

[3]景俊生,秦爱民.更昔洛韦治疗巨细胞病毒性肝炎12例观察[J].山东医药,2004,44(20):70.

[4]陈淑云,徐桂林.婴儿肝炎综合征中人巨细胞病毒感染[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5,13(1):49-50.

[5]王玮,郑珊.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与胆道闭锁肝脏纤维化的相关研究[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5,26(9):464.

[6]文玲莉.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血液系统损害[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9):702-703.

猜你喜欢

病毒感染肝炎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世界肝炎日》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