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肾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研究

2010-07-27石修玉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肾炎尿蛋白肾小球

石修玉

(湖南省溆浦县中医院肾内科,湖南溆浦 419300)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CGN),是一种临床概念,本病多见于成年人,可由多种病因引发,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现代医学尚无特效的药物疗法,因此,延缓或阻止慢性肾炎肾功能减退的研究是当今国内外的研究焦点。2007年2月~2009年8月,笔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养肾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32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30例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1]

符合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2006年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中的诊断标准,年龄18~65岁,除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血肌酐≤442 μmol/L,无严重精神疾患,无严重心、脑血管、肝脏疾病,治疗期间未应用其他治疗肾脏病药物,并能完成治疗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

1.2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其中,男19例,女 13 例,年龄(35.5±12.5)岁,病程(5.6±10.9)年。对照组 30例,其中男 17 例,女 13 例,年龄(33.5±13.6)岁,病程(5.4±11.6)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单纯采用西医治疗:全部患者予低盐、高质低量蛋白饮食;并积极控制高血压;合并感染者加用抗生素;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时辅以肾衰氨基酸治疗;严重低蛋白血症者酌情少量使用人血白蛋白;24 h尿蛋白大于2 g者加用激素,强的松按1 mg/(kg·d),使用6~8周后逐渐减量,少数患者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环磷酰胺治疗,总量用至6~8 g。观察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再加服自拟养肾汤:黄芪10 g、防己 10 g、桂枝 6 g、生白术 10 g、萆薢 10 g、晚蚕砂 10 g、赤小豆10 g、车前子10 g、牛膝10 g、地龙10 g。水煎服,每天1剂,分2次口服,7剂为1个疗程,休息3 d后再服第2个疗程。两组均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统计。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水肿、血尿、血压等;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血红蛋白、24 h蛋白定量及1 h尿红细胞计数。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进行评定。完全缓解:水肿等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尿蛋白检查持续阴性,高倍镜下红细胞消失,尿沉渣计数正常,肾功能正常。基本缓解:水肿等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尿蛋白检查持续减少50%以上,高倍镜下红细胞不超过3个,尿沉渣计数与肾功能基本正常。有效:水肿等症状明显好转,尿蛋白检查持续减少1个“+”,高倍镜下尿红细胞不超过5个,肾功能正常或有改善。无效:临床表现与上述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者。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系统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的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

经治疗,治疗组血肌酐、血尿素氮、尿蛋白、血红蛋白和尿红细胞计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对照组尿蛋白、血红蛋白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肌酐和尿素氮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或 P<0.05);在改善血肌酐、血尿素氮、尿蛋白、血红蛋白和尿红细胞计数指标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或 P<0.05)。见表 2、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P<0.01,▼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尿红细胞变化比较(,个)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尿红细胞变化比较(,个)

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不相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疾病。慢性肾炎的治疗以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及防止并发症为主要目的,而不以消除尿蛋白及红细胞为目标[3]。祖国医学认为慢性肾炎属“水肿”、“虚劳”、“腰痛”、“血尿”等范畴,以本虚标实为基本病机。本虚主要表现为肾、肺、脾等脏腑的虚损,而以肾虚最为明显;标实主要表现为湿热浸淫、感受外邪、瘀血内生等。诚如《景岳全书》云:“凡水肿等症,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为病。……今肺虚不能化精而行水,脾虚则土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金匮要略·水气病脉症并治》曰:“血不利为水”。养肾汤中黄芪、桂枝、茯苓、白术可健中运湿,黄芪又有补肺之力,桂枝尚有温脾肺之劳;猪苓、车前子淡渗利水,使湿从小便而出;萆薢、晚蚕砂、赤小豆行湿浊、解热毒,晚蚕砂、赤小豆又有活血之力;牛膝、地龙活血利水,地龙又可清热,牛膝又可壮肾。诸药配伍,共奏补肺益肾、健脾利水、活血化瘀之功。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芪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可通过调节肾小球疾病蛋白质代谢紊乱,提高血浆蛋白水平,降低尿蛋白量,调节肾小球疾病脂质代谢紊乱、糖代谢紊乱在肾小球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4],并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增强免疫力和抗衰老[5];桂枝有健胃、利尿、强心等作用;茯苓、白术具有利尿、降血糖、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猪苓、车前子可抑制肾小管对水和电解质的重吸收;萆薢、蚕砂具有抗炎、促生长作用;牛膝能降低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并有抗凝作用;地龙具有抗血栓、溶栓、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和降压作用[6]。由此可知,养肾汤在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过程中具有积极的防治作用。

综上所述,采用养肾汤配合西药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CGN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改善蛋白尿、血尿,以及保护肾功能,故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试行方案)[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6):8.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7.

[3]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28-530.

[4]周钦.黄芪对肾小球疾病物质代谢紊乱的调节作用[J].中草药,1999,30(5):386.

[5]吴发宝,陈希元.黄芪药理作用研究综述[J].中药材,2004,27(3):234.

[6]吴畏,阳崇穗,剜才平.地龙药理作用的研究新进展[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2,18(2):48.

猜你喜欢

肾炎尿蛋白肾小球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尿蛋白(+),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中西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80例疗效探讨
奶牛肾炎的诊断与治疗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
解毒利湿汤治疗紫癜性肾炎42例临床研究
乙肝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