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度支气管哮喘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2010-07-27张志强袁晓梅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学组皮质激素真菌

张志强,袁晓梅

(河南省新乡医学院一附院呼吸科,河南卫辉 453100)

支气管哮喘是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气道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是呼吸系统常见病,近年来治疗上进展较快,但是支气管哮喘的重度发作病情较重,治疗难度较大,在一定因素下易发生下呼吸道真菌感染。本研究对我院2003年5月~2009年2月间的32例重度支气管哮喘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5月~2009年2月住院治疗的32例重度支气管哮喘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男19例,女13例,年龄26~71岁,平均 52.12岁。

1.2 诊断标准

32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入院时均系哮喘再发,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哮喘学组2003年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严重度分级及疗效判断标准[1]。下呼吸道真菌感染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感染学组2007年制定的肺真菌病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中的侵袭性肺真菌病的分级诊断标准[2]。

2 结果

见表 1。

表1 重症支气管哮喘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由上表可知长期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是重症支气管哮喘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最危险因素;其次是基础疾病,尤其是糖尿病;而年龄也是发病的因素之一。

3 讨论

根据上述资料,对重度支气管哮喘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分析如下:①重症支气管哮喘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发病率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32例中60岁以上的患者为17例,占53.12%。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功能减退,60岁后胸腺素明显减少,T淋巴细胞下降,可增加医院内真菌感染的机会[3]。因此,随着年龄的增加真菌感染发病率也增高。②重症支气管哮喘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与患者合并基础疾病有关。32例中22例糖尿病患者,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占78%,糖尿病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易发生真菌感染,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或抗肿瘤药物,也易发生真菌感染。③长期大量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32例均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其中地塞米松 17 例,5~20 mg/d,应用 7~14 d,甲基强的松龙 15例,40~160 mg/d,应用 7~14 d。 由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降低了白细胞的趋化和吞噬能力,影响了淋巴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抑制了干扰素的形成和利用。因而增加了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在本研究中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系重症支气管哮喘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重要因素。④长期联合应用广谱强力抗感染药物,32例均应用2种或2种以上广谱抗感染药物,且更换较为频繁,长期应用抗生素可使体内正常菌群减少或菌丝改变,有利于真菌的黏附、增殖、扩散[4]。某些抗生素具有直接促进真菌生长和毒力作用,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是促进真菌生长的重要因素[5-6]。因此长期使用广谱抗感染药物是诱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最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重度支气管哮喘在一定因素下可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这些因素可归纳为:①高龄患者。②基础疾病。③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其中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广谱抗菌药物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临床上对于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具有上述相关因素的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真菌感染,做到及早发现和积极治疗。例如保持口腔卫生,应用增强免疫药物,加强支持治疗,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缩短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时间,减少基础疾病的不良影响及细菌培养监测呼吸系统感染菌谱时间等预防真菌感染的措施。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应用窄谱抗菌药物,尽早采用糖皮质激素吸入疗法逐渐取代全身激素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对于一些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若存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在应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时,应预防性应用抗真菌药,降低真菌的感染率及病死率。确诊真菌感染后除正规抗真菌外,还应增强免疫治疗及加强支持治疗。本文中32例患者确诊后原治疗基础上依据药敏结果加用抗真菌治疗及增强免疫治疗。有28例用至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痰培养检查转阴(2次),有效率为87.5%。2例使用两性霉素B治疗期间,因严重的恶心呕吐或畏寒高热而放弃治疗。2例用药期间因合并症死亡,病死率为6.25%。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2003,26(3):132-138.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感染学组.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1):821-834.

[3]王永.院内老年患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3,8(5):405-406.

[4]尹有宽,张继明,黄玉仙,等.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前瞻性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1):1308-1310.

[5]蓝小玲.老年人肺部感染53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2005,25(6):60-61.

[6]周良斌,黎春红.2型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48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9):198-199.

猜你喜欢

学组皮质激素真菌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高等大型真菌与人类
CORESTA2019年农学&植病学组联席会议关注可持续发展、植保、低烟碱烟草等主题
睡眠质量评价学组第二届学术会议圆满闭幕
真菌造房子
全军传染病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委员会各专业学组成员名单
艾滋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治
生发Ⅰ号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斑秃患者秃眉的临床观察
高效降解纤维素真菌的筛选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