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微循环角度探讨放血疗法的机理*

2010-07-20王广军HosseinAyati张宇沁丁玉龙田宇瑛张维波

陕西中医 2010年6期
关键词:组织液刺络毛细血管

王广军 M. Hossein Ayati 张宇沁 丁玉龙 田宇瑛 黄 涛 张维波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北京100700)

刺络放血疗法作为一种古老的疗法,在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医学体系中均有运用[1]。

由于不同的传统医学有不同的理论体系,因此,对放血疗法疗效的理论解释必然不同。 放血疗法作为一种普适性的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古今中外必然有其存在的原因。那么,从什么角度探讨刺络放血疗法的机理才能揭示这种普适性的规律?我们认为,这种研究的切入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刺络放血疗法的疾病谱;二是刺络放血疗法的作用部位,不同的放血部位,治疗的疾病可能不同,我们通过对不同名族医学体系放血部位的比较,发现放血部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1 常用放血部位分析 在中医理论框架下,放血部位的选择比较灵活,在临床应用时则往往根据医生自己的经验和体会选穴。如王秀珍老中医最常选用的穴位有:头部的太阳,上肢的曲泽、尺泽,腰背部的腰俞、腰阳关,下肢的委中、委阳、阳交,还有手背部和足背部的穴位。现在临床常用四肢末端的十二井穴、十宣治疗中风初起、高热;太阳、攒竹、印堂等穴常用于头痛、偏头痛的治疗;商阳、鱼际、少商等穴用于咽喉部疾病的治疗;背部反应点、丝竹空、太阳等穴放血治疗外眼疾病;球结膜放血治疗角膜溃疡等。中医临床对某些病的治疗,有时并不选择特定的穴位,如贺普仁用火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直接用火针点刺曲张静脉出血[2]。

其他民族医学的放血部位,有时固定,有时不固定,如回医的挑头,就是放血部位相对固定的放血疗法,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痛等症的治疗。又如藏医放血部位也是相对固定,在藏医理论的指导下,选择一定的脉位进行放血。 又如蒙医选择前发际正中作为常用的放血部位,在各种放血疗法中,肘窝、窝等也是常选用的放血部位。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般临床常用的放血部位,要么是微循环非常丰富的位置[3](四肢末端),要么是静脉比较浅表的位置(肘窝、窝、腋窝、舌下静脉等)见下图。

图临床常用放血部位血流分析

2 从微循环角度探讨放血疗法的机理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刺络放血的常用部位通常是血流比较丰富的部位,特别是肘部、膝部以及头面部,都是静脉走行比较表浅的部位,而刺络放血主要是刺破静脉出血。因此在分析刺络放血的作用机制时,一方面要从血管壁着手,因为血管壁有丰富的植物神经分布,在受到伤害性刺激后,可能激发一系列级联反应,从而对机体做出调整。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刺破静脉管壁,改变了局部微循环血流动力学,从而改善了局部组织的生存环境,从而达到调整机体的作用。

我们知道,局部组织的循环状态,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动脉血供,一是静脉回流,一是组织液的淋巴回流。 体液通过毛细血管壁的滤过和重吸收取决于4个因素:毛细血管血压(Pc),组织液静水压(Pif),血浆胶体渗透压(πp)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πif)。对毛细血管动脉端而言,促进组织液生成的压力是( Pc)和(πif),而阻止组织液生成的是(Pif)和(πp),而在毛细血管静脉端而言,促进组织液回流的是(Pif)和(πp),而阻止组织液回流的是(Pc)和(πif)。当用刺络放血疗法治疗时,毛细血管静脉端(Pc)下降,阻止组织液回流的压力减少,组织液回流增多,局部组织环境得以改善。若在刺络局部加用拔罐,则(Pc)进一步降低,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的阻力进一步下降,局部微环境的改善更为明显。

如果组织液回流增多,则组织静水压(Pif)降低,对毛细血管动脉端而言,促进组织液生成的压力不变,而抑制组织液的因素减弱,有利于组织液的生成。对局部组织而言,一方面组织液回收增快,另一方面,组织液生成增多,其结果必然是局部组织的生存环境改善。如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局部动脉血流供应,则效果更为明显,如在藏医放血疗法中的服药、晒太阳等术前准备就是这个原因。

但是刺络放血疗法不仅治疗局部病症,而且治疗远端病症。对于局部病症的治疗,从改善局部微环境的角度,可部分解释其治病机理,那么对于远端病症的治疗,其机理又如何解释?

我们粗浅的认识是,放血疗法是在不同的医学体系中各自独立发源的,其治疗部位的选择必然建立在古人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基础之上,必然是先认识到体表某些治疗点的作用,然后才有针对性的放血疗法出现。从世界范围内的传统医学来看,不仅仅是中国有系统的经络和针灸理论,在古埃及纸草书中也有类似针刺的概念,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采用类似耳针的方法治疗阳痿。说明人体体表存在特殊的治疗远端疾病的点,而这些点在不同医学体系中均有反映。而刺络放血疗法的特点就是改善这些疾病治疗点的局部微环境,从而达到治疗远端疾病的目的。

[1] 王广军, 郭义, 王秀云. 刺络放血疗法临床应用总结[J]. 天津中医药, 2003,20(4): 43-45.

[2] 王桂玲, 谢新才, 贺普仁. 贺氏三通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46例[J]. 中国针灸,2004, 24(1): 11.

[3] 杨小琴, 商鹤玲. 指尖放血与补阳还五汤合用治疗中风后遗症 36例[J]. 陕西中医,2004, 25(10): 920-921.

猜你喜欢

组织液刺络毛细血管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穴位注射人胎盘组织液配合针刺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
组织液动脉渗出说
探讨针刺、拔罐结合刺络放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
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复习策略研究
古代刺络理论的历史演变
刺络放血疗法临床应用概况
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一例
疏通“毛细血管”激活“神经末梢”
自体痂皮回植后痂下组织液中炎症介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