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网络过度使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0-07-18罗江洪吴汉荣

上海精神医学 2010年5期
关键词:教养过度中学生

罗江洪吴汉荣

中学生网络过度使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罗江洪1,2吴汉荣1

目的 探索社会心理因素在网络过度使用发生中的综合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及分层抽样结合的方法,抽取赣州市1 106名中学生,应用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评定、青少年生活事件及相关情绪评定量表进行集体问卷调查。结果 收回有效问卷1 012份,其中男生513名(50.7%),女生499名(49.3%)。网络过度使用检出率为9.0%(95%可信区间=7.2%~10.8%)。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抑郁、孤独等个性心理因素、负性生活事件、性别为男性等是中学生网络过度使用发生的危险因素;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自尊等则是中学生网络过度使用发生的保护因素。父母教养方式、性别、社会支持及负性生活事件等因素对中学生网络过度使用预测模型的贡献较大。结论 中学生网络过度使用与多个社会心理因素相关。

中学生 网络过度使用 社会心理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

网络过度使用的研究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描述研究,开始从不同角度探讨互联网使用与诸因素的关系,提出了各种病因解释。目前对网络过度使用的病因解释主要有:Young等[1]的ACE模型、Davis等[2]的认知-行为模型、人格素质理论[3]、行为学习理论[4]等。

国内外有关网络过度使用成因的研究大多只从某一方面阐述网络过度使用的发生机制,较少考虑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及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本研究综合考虑中学生个体因素及外部环境因素与网络过度使用之间的关系,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方法分析数据,旨在揭示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层次逻辑关系,以建构更为全面和清晰地反映青少年网络过度使用的心理机制的预测模型,从而为中学生网络过度使用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及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赣州市内3所普通中学,从每所学校的每个年级各抽取1个班,共18个班1 10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 012份,其中男生513名(50.7%),女生499名(49.3%);初中生532名(52.6%),高中生480名(47.4%)。年龄范围12~21岁,平均年龄(16±2.0)岁。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工具

网络过度使用诊断量表(IAT)[5]由8个题项组成,每个题目以“是”或“否”作答,“是”计1分,“否”计0分,得分≥5分者即诊断为网络过度使用。

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6]161-167包括66个条目,父亲教养方式包括6个因子,母亲教养方式包括5个因子。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6]127-131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共有10个条目。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6]106-108由27项可能给青少年带来心理反应的负性生活事件构成,相应事件未发生记0分,若发生则根据发生时的心理感受分5级评定。总分越高说明压力越大。

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6]200-202共20个条目,分4级评分,分数越高表明抑郁程度越高。

UCLA孤独量表[6]284-287共20个条目,分4级评分。分数越高表明孤独程度越高。

自尊量表(SES)[6]318-320由10个项目组成,分4级评分,得分越高提示个体的自我评价越满意。

上述量表已用于多项研究,均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2.2 调查方法和质量控制

在正式调查实施前进行预调查,统一培训调查人员。调查问卷装订成册,以班为单位由施测人员向被试集体发放,当场收回。

1.3 统计方法

用Visual Foxpro 6.0建立数据库,并采用逻辑查错的方法,增加录入数据的准确性。应用SPSS 14.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LISREL 8.7进行结构方程分析,建立影响因素对中学生网络过度使用作用的因果模型。

2 结果

2.1 中学生网络过度使用流行现状

根据网络过度使用诊断标准,共检出网络过度使用者91名,其中男生67名,女生24名;初中生49名,高中生42名。网络过度使用检出率为9.0% (95%可信区间=7.2%~10.8%),男生(13.1%)高于女生(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21.04,P<0.001)。

2.2 网络过度使用发生的影响因素

2.2.1 网络过度使用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选择调查量表反映的主要信息作为自变量,即父亲情感温暖理解(X1)、惩罚严厉(X2)、过分干涉(X3)、偏爱被试(X4)、拒绝否认(X5)、过度保护(X6)、母亲情感温暖理解(X7)、过分干涉保护(X8)、拒绝否认(X9)、惩罚严厉(X10)、偏爱被试(X11)、抑郁(X12)、孤独(X13)、自尊(X14)、客观支持(X15)、主观支持(X16)、支持利用(X17)、人际关系因子(X18)、学习因子(X19)、受罚因子(X20)、丧失因子(X21)、健康因子(X22)、其他负性生活事件(X23)、性别(X24)、是否独生子女(X25)、居住地(X26)共26个,其中前23项均为数值型变量,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居住地为二分类变量,均以“1、0”赋值予以量化。以是否发生网络过度使用作为因变量,采用逐步法筛选变量,入选标准为0.05,剔除标准为0.10。结果见表1。

有13个变量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表1)。其中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抑郁、孤独、自尊、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因子、受罚因子、健康因子、性别为男性为促进网络过度使用发生的危险因素,父亲情感温暖理解、自尊为抑制网络过度使用发生的保护因素。

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回归方程χ2值为0.407,P=1.000,表明模型拟合良好。但共线性诊断结果显示,有相当多维度的特征根约等于0,且存在较多条件指数大于30的主成分,提示变量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共线性[7],从而掩盖了它们对网络过度使用的真实效应。应采用其他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共线性问题。

表1 中学生网络过度使用影响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2.2.2 探索性因子分析

由于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因此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将高度相关的变量首先进行因子的提取,形成彼此之间相互独立的综合变量,再加以研究。

首先,对问卷中包含的26个变量进行KMO检验及Bartlett球形检验。变量间偏相关性的KMO值=0.710,因此各变量间的相关程度无太大差异,数据较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统计量值= 1 199.404,P<0.001,有统计学意义,因此指标间并非独立,取值是有关系的,表明较适合做因子分析。

经过因子分析,产生7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75.8%。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结果,可以反映出原始变量之间的一些相关性,其目的在于为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因此在此处不对因子进行命名。

2.2.3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依据假设的模型,在拟合数据过程中逐步地进行修改,模型检验,再修改,再检验,得到最终的模型。模型中变量的命名和赋值情况见表2。

模型显示,因子1父母教养方式对网络过度使用的影响最大,其效应系数为0.36;因子5其他社会因素次之,其效应系数为-0.34;因子4负性生活事件和因子3社会支持作用相当,分别为0.23和-0.22。因子1的11个指标中,X5、X6、X7、X8、X11等5个指标的系数较高;因子5中指标X24的系数较高;因子4中指标X18、X22的系数较高;因子5中指标X24的系数较高。说明影响中学生网络过度使用的主要因素为:父亲拒绝否认及过度保护、母亲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保护及偏爱被试、性别、人际关系、健康、主观支持等。

本模型拟合优度指标GFI=0.9721,校正拟合优度指标AGFI=0.9287;残差均方根RMR=0.0322<0.04;卡方检验结果,χ2=2 922.29,df=310,P =0.013;RMSEA=0.0376<0.05,90%CI=(0.0056,0.0523),其上限值小于0.08。指标GFI和AGFI大于0.90,RMR值小于0.04,卡方检验P值小于0.05,说明模型拟合较好。

表2 隐变量及观测变量赋值

确定系数R2说明结构方程解释的程度,本研究所列出的网络过度使用的影响因子的确定系数为0.29,即本次研究的预测模型对网络过度使用的预测仅占29%,说明尚有相当多因素没有考虑到,即还存在其他影响网络过度使用的因素未列入模型。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有待于以后更进一步研究。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网络过度使用与非网络过度使用中学生在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母亲过分干涉保护等因素得分均有差异,并且父亲的教养方式比母亲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网络过度使用有更大的影响作用。相对一般中学生,网络过度使用中学生较少得到父母亲的理解,而受到父亲的惩罚、拒绝否认及父母亲的过度干涉和保护较多。说明在积极的家庭教育方式如父母关爱、理解下成长的孩子,更不容易发生网络过度使用;而过于严厉、过度溺爱、缺乏尊重等消极的家教方式则使孩子自信心、自控力减低,易于沉迷网络。

结果显示了社会支持对中学生避免网络过度使用的保护作用。网络过度使用者多为社会支持低的个体,提示社会支持、人际交往等需要可能是中学生网络过度使用的一个原因。社会支持较低的学生期望通过网络拓展自己的社会关系,获得更多的感情支持,而社会支持较高的学生较少需要通过网络来寻求社会支持。

研究显示出在生活中遭遇负性事件较多的中学生更容易出现网络过度使用倾向,这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Young[8]认为过度使用倾向者大多是为了逃避现实中的某些问题而转向网络找寻朋友、快乐与放松心情。国内研究者[9]也认为生活压力对网络过度使用有直接的影响,当人面临生活压力时,为了逃避生活压力的失败感容易发展为过度使用倾向。

国内外研究[10,11]都指出,网络过度使用行为与个体的心理因素如抑郁、孤独、自尊等是分不开的,这在本次调查中得了印证。本研究发现网络过度使用中学生抑郁、孤独得分均高于非网络过度使用中学生,而自尊得分上则更低,提示抑郁、孤独是网络过度使用的危险因素,而自尊是网络过度使用的保护因素。

网络过度使用发生的心理机制预测模型证实了各因素作用的大小及方向,并显示父亲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母亲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保护、偏爱被试、性别、人际关系、健康、主观支持等因素对中学生网络过度使用的影响作用较大,说明中学生网络过度使用是多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中学生网络过度使用发生的心理机制模型还提示,除所本课题所研究因素外,尚存在其他较多影响网络过度使用的因素,有待于以后进一步研究证实。

1 Young KS,Rogers 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and internet addiction.Cyberpsychol Behavior,1997,1:25-28.

2 Davis RA.A cognitive-behavioral model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Computer Human Behavior,2001,17(2):187-195.

3 Pratarelli M,Browne BL.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internet use and addiction.Cyberpsychol Behavior,2002,5(1):53-64.

4 Mitchell P.Internet addiction genuine diagnosis or not.Lancet,2000,355:362-363.

5 Vande Creek L,Jackson T.Innovations in Clinical Practice:a source book,Vol.17,Sarasota,FL:Professional Resource Press.1999:19 -31.

6 汪向东,王希林,马宏.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年(增刊):106-108,127-131,161-167,200-202,284 -287,318-320.

7 保罗·马勒里.心理学专业SPSS14.0步步通.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社,2009:282-283.

8 Young K S.网虫综合症-网瘾的症状与康复策略.毛英明,毛巧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190-192.

9 侯友,陈中永,钟建军,等.大学生网络行为、生活事件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8 (6):39-43.

10 Lavin M,Marvin K,Mclarney A,et al.Sensation seeking and collegiate vulnerability to internet dependence.Cyberpsychol Behavior,1999,2(5):431-439.

11 郎艳,杜云红,元峥,等.初中生网络成瘾症情绪障碍共存的研究.中国康复,2008,23(4):253-254.

Psychosocial factors related to internet overuse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uo Jianghong1,2,Wu Hanrong1.1.Department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Maternity and Infant Healthcare,School of Public Health,Tongji Medical College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430030;2. Preventive Medicine Department of Gannan Medical College,Ganzhou,341000

Objective:Develop a framework for research and prevention of internet overuse in middleschool students based on an assess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of psychosocial factors to internet overuse among students.Methods:Stratified random cluster sampling was used to identify 1 106 students from three urban middle schools in Ganzhou,China.These subjects were administered a battery of self-completion questionnaires in classroom groups:the 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uppforstran,the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the 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 List,and other related emotions rating scales.Results:The 1 012 validly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included 512 from males(50.7%)and 499 from females(49.3%). The prevalence of internet overuse was 9.0%(95%confidence interval 7.2%-10.8%).Negative parental education style,adverse life events,depression,loneliness,and male gender were risk factors for internet overuse while positive parental education style,high social support and high self-esteem were protective factors.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correlated with internet overuse were parental education style,gender,adverse life events and social support.Conclusion:Internet overuse in middle-school students is related to several psychosocial factors.

Middle school student Internet overuse Sociopsychological factor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2010-04-13)

(本文编辑:武春艳)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青少年行为相关障碍特征与干预模式研究(2007BAI17B03)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系 430030;2.赣南医学院预防医学系 341000。通信作者:吴汉荣,电子信箱wuhr0522@163.com

猜你喜欢

教养过度中学生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过度减肥导致闭经?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教养方程式
过度加班,咋就停不下来?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