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传统东北炕文化*

2010-07-17王晓椰胡文荟

山西建筑 2010年13期
关键词:满族东北空间

王晓椰 周 宁 胡文荟

南人住床,北人睡炕——地域气候不同而致生活习惯不同。南方炎热且潮湿,人住在竹、木床上,上下悬空,利于空气流动,既凉快又不易受潮。北方寒冷,人多在房中置一铺大炕。火炕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取暖。因为烧炕是通过做饭的锅灶,所以只要吃饭、烧水,炕就是热的(见图1)。在辞海中“炕”的解释为:北方人用土坯或砖头砌成的一种床,床底有洞,可以生火取暖。炕是在地面上砌几道小墙,将空间隔成几条坑道,两端留空使道道相通,上以砖为盖,然后在砖盖上抹上泥土,再复用砂泥之类找平。炕的构造特点就是:一端通向烟囱,一端设有炉灶(见图 2)。“炕”作为东北文化的一种象征,是辽南一带乡村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东北人,不论是活跃在社会上层的富豪显贵,还是奔走在市井巷陌的寻常百姓,对炕都带有一种浓浓的乡思。

追溯东北人住火炕的历史,至少有两千年以上。古书中说辽金时期住在这里的女真族(满族先世)“环室穿木为床,火其下,饮食起居其上”。所谓“环室”就说明室内不仅一个方向有炕。发展到后来,就是满族民居中所筑南、西、北三面相连的“转圈炕”“拐弯炕”,民间俗称为“万字炕”或“弯子炕”(见图3)。

过去关东满族传统住宅,一般是“口袋房”的开式,屋门开在东侧而不在正中。进门的一间是灶房,西侧居室则是两间或三间相连,室内南北炕与屋的长度相等,俗称“连二炕”或“连三炕”(见图4)。因是供人起居坐卧的,炕面宽五尺多,又叫“南北大炕”或“对面炕”,正面的西炕较窄,供摆放物品之用。炕之间的空地称为“屋地”。实际上,室内的大部分平面空间都被炕占据,所以人们的室内生活主要是在炕上。

对于炕产生的必然,除了东北特质的寒冷气候之外,还与当地人的生活习惯与行为方式密切相关。首先,正如以上所述,炕身具有现代住宅中的多项职能。对比城市住宅,有炕的屋室,就好比起居室和卧室。从生活看,当地人在劳作之后,回到家里,平均有将近12 h是活动在院里和室内,而室内除了厨房外,在冬天几乎所有的活动都集中在有炕的堂室之中。而炕将简单的空间划分为两个使用功能。东北人大部分是在屋地内布置家具,但这部分空间不是主要用来从事起居事宜的地方。那炕自然就成了老少学习娱乐的场所。人们习惯在炕上立桌吃饭;孩子们在炕上写字,玩耍;家里若是来了客人就请上炕唠家常。在农村,您可能找不到城市的沙发,茶几,地毯。但这一切仅一铺炕就万事俱备了。其次,与城市不同,农村一般都是几代同堂于一个屋檐下,所以这连二炕就解决了大问题。要是说这“万字炕”,也和东北地区许多民间礼俗有着密切关系。在旧时老少几代同居一室的大家庭中,南炕因向阳温暖,是家中长辈居住之处,其最热乎的“炕头儿”位置(靠近连炕锅灶的一侧),供家中辈份最高的主人或尊贵的客人寝卧,北炕则是家中晚辈居住或作烘晾粮食之用。西炕一般不住人,在满族人家则是特殊的地方,因为西墙正中是他们安供家中“祖宗板”(祭祀神位)之处,所以炕上只能摆设祭器供品,不许乱放杂物和随意踩踏坐卧。再者,与城市相比,农村有着更浓的人情味儿。因而空间上相对私密的卧室在农村就可以模糊,甚至不存在。人们可能在乡村并不需要一个无时无刻都私密的空间,这就为堂室身兼二职甚至是数职提供了可能性。而这时,炕不仅仅是一张床,而成为一种具有亲和力的空间。总而言之,炕文化就是东北文化的缩影。

再从农民生活来看,对于麦收劳作后所产的麦秸的附加产品,作为烧火的原料,和煤块相比,来的更“生活”,这也不失为炕产生的客观原因。

在走访调研中,我们看到现在农村中更多的是北炕,人们更喜欢在南面留出充裕的空间,接收更多的阳光。

也许现代人讲求生活品质,可能不需要炕这一物质现象,但这几千年的炕文化似乎俨然成为生活的必需品。在农村,盘坐于炕头,人们望见的是自己的院落,那里有自己曾亲手栽种的果树、蔬菜、花卉;有自己熟悉的鸡、狗、猪;更有那一份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的安逸自得。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就缺少这样一种安逸,一份惬意。所以人们喜欢将窗台处加宽,很多设计师喜欢把窗前的宝贵空间加以利用。一杯茶或是咖啡,盘坐于这方寸之间,举目四望,也许眼前的浮华不能使你为之所动,但仰望天空那份自在却是千金不换的。在我看来,这就是炕的又一再现与还原,存在的不是炕的本体,却是炕的精神。

[1] 杨 巍.中国传统建筑及其环境[J].山西建筑,2008,34(2):85-86.

猜你喜欢

满族东北空间
传承满族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空间是什么?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创享空间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大东北的春节
让满族剪纸艺术走向辉煌是我一生的追求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