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准下正常人眼对比敏感度的研究
2010-07-16欣邢晓杰
李 军 汤 欣邢晓杰
近年来,对于白内障和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assisted in-situ keratomi leusis,LASIK)术后患者视觉质量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和广泛。人们对于白内障和LASIK术后患者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CSF)的研究开始较早,但对于在何种空间频率及照度下进行测试,始终没有统一、规范的标准,限制和阻碍了CSF研究的发展。最近美国国立标准学会(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ANSI)提出了CSF检测的统一、规范标准[1]。而国内基于这一标准CSF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分析在这一新标准下正常人群CSF随年龄变化的特点。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07年2月—8月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100例(200只眼)。双眼裸眼视力≥1.0,经裂隙灯、眼底镜检查排除眼部疾患,亦无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男48例,女52例,年龄18~84岁。青年组(≤45岁)47例(94眼);中年组(45~59岁)27例(54眼);老年组(≥60岁)26例(52眼)。
1.2 方法 采用OPTEC 6500视力测量仪,选择线性正弦光栅作为CSF测试标准:明视下3、6、12和18 cpd(cycle per degree,cpd),亮度85 cd/m2;暗视下1.5、3、6和12 cpd,亮度3 cd/m2;眩光的标准是6 cpd时使正常眼的CSF下降0.10 log单位[1]。分别进行单眼昼、昼眩光、夜和夜眩光4种状态下5种空间频率(1.5、3、6、12和18 cpd)的CSF测定。每个空间频率的测试图片上有9个线形正弦光栅。记录受试者回答正确的最后一个光栅,作为其对比度阈值的记录终点,将该数值进行傅立叶函数换算,得到平均CSF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进行统计分析,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多重比较采用SNK-q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间单眼昼状态下不同空间频率CSF值的比较 在空间频率为1.5、3 cpd时,3个年龄组CS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空间频率为6、12和18 cpd时,3个年龄组CSF值比较以及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2。
表1 3组单眼昼状态下不同空间频率CSF对数值
表2 单眼昼状态下不同空间频率CSF值组间比较(q)
2.2 3组单眼昼眩光状态下不同空间频率的CSF值 在空间频率为1.5、3、6、12和18 cpd时,3个年龄组的CSF值比较以及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单眼昼眩光状态下不同空间频率CSF对数值
2.3 3组单眼夜状态下不同空间频率的CSF值 单眼夜状态下,在1.5、3和6 cpd测试时,3个年龄组的CSF值比较以及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2 cpd和18 cpd测试时,3个年龄组CS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5。
表4 3组单眼夜状态下不同空间频率的CSF对数值
2.4 3组单眼夜眩光状态下不同空间频率的CSF值 在空间频率为1.5和3 cpd时,3个年龄组的CSF值比较及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12和18 cpd时,3个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5 单眼夜状态下不同空间频率CSF值组间比较(q)
表6 3组夜眩光状态下不同空间频率的CSF对数值
3 讨论
CSF已经成为评价白内障和LASIK术后患者视觉质量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按照ANSI公布的最新CSF测量标准对不同年龄组人群的CSF值进行测量,结果显示,正常人在单眼昼状态下空间频率为6、12、18 cpd,单眼昼眩光状态下各个空间频率,单眼夜状态下空间频率为1.5、3、6 cpd,单眼夜眩光状态1.5、3 cpd空间频率时,其CSF皆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年龄是影响CSF的重要因素,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1)眼组织衰老造成的黄斑功能降低,黄斑区的血供及叶黄素的含量均降低,导致黄斑部视网膜CSF下降。(2)眼介质造成的眼内光线散射可以降低物体的可见度,造成CSF下降[2]。未矫正的屈光不正导致高空间频率下视网膜图像对比度下降,对低空间频率则影响较小[3]。(3)晶体混浊度增加、泪膜减少[4]。(4)波前相差也是影响CSF的重要因素。人眼总的波前相差在20~70岁之间增长了3倍。球差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高项次的像差对视网膜成像质量的影响会更大,像差的图形越复杂,视网膜的成像质量越差,患者的CSF及眩光敏感度下降也更明显[5]。
本研究表明,在昼眩光状态下,3个年龄组CS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能是因为昼状态下眩光光源可以引起瞳孔缩小,减少了光线传播所需通过的晶状体范围,改变了视网膜照明状态,此外较小的瞳孔可以增加焦深,从而增加了离焦物体在视网膜影像清晰度的结果。这时晶状体对CSF的影响减少后,黄斑部功能下降造成的CSF下降成为主要的因素。在单眼夜眩光状态下,3个年龄组在低空间频率CS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单眼昼状态下,3个年龄组在高空间频率CS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的X和Y细胞有关,X细胞对高频正弦光栅敏感,Y细胞对低频正弦光栅敏感[6]。正常眼夜视时,Y细胞通道开放增加,对X细胞通道抑制增加,因此对低频区敏感,而高频区X细胞通道均被抑制,各年龄组CSF差异并不明显。
[1]Hohberger B,Laemmer R,Adler W,et al.Measuring contrast sensitivity in normal subjectswith OPTEC 6500:influence of age and glare[J].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2007,245(12):1805-1814.
[2]Thall EH.Basic and clinical sciences 3:Optics,refraction,and contact lenses[M].2000 edition.USA:Americal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2000:3-22.
[3]Montes-Mico R,Charman WN.Mesopic 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 after excimer laser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J].J Refract Surg,2002,18(1):9-13.
[4]Negishi K,Ohnuma K,Hirayama N,et al.Effect of chromatic aberration on contrast sensitivity in pseudophakic eyes[J].Arch Ophthalmol,2001,119(8):1154-1158.
[5]付晶,王宁利,王军,等.白内障眼的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研究[J].眼科,2006,15(1):32-37.
[6]阎洪禄.眼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85-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