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2010-07-15黄睿君

经济视角·下半月 2010年6期
关键词:经济危机经济增长电子商务

黄睿君

摘要:以导致2008年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房地产市场投资过热为切入点,本文建立了一个引入电子商务作为经济发展因素的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电子商务是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转折点的结论。

关键词:经济危机;电子商务;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0.06.011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6-0031-02

一、引言

2008年经济危机自爆发起,便迅速向全世界各行业蔓延。固定资产投资过热,尤其是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人们贷款投资迅速增加,随之而至的金融衍生物次级信贷使不良贷款随美国经济走软而持续增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市场的投资泡沫不断积累,随后破裂,经济危机爆发蔓延。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而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固定资本投资是实现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过分依赖投资拉动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否会成为中国经济危机爆发的隐患?正当人们思考这些沉重问题时,电子商务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崛起,引人注目。我国商务部信息化司副司长聂林海曾表示,金融危机正给我国电子商务业提供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2008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3.1万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43%。本文通过引入含有电子商务技术影响的solow model,对电子商务的经济影响做出实证分析并提出建议。

二、引入模型及数据

笔者选取索罗模型、原始的C-D生产函数作为本次实证的基础模型。由于本文试图验证电子商务技术可以通过提高资本存量(固定资产投资)的利用效率同时减少资本的经济增长贡献率,而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因此引入电子商务技术A作为外生技术,得出以电子商务技术作为动力因素的资本增强型道格拉斯生产函数:Y=(AK)αLβ。其中,Y代表经济产出(国民生产总值),K代表资本投入,L代表劳动力投入,α、β分别解释为在电子商务技术水平下固定资本投入的贡献率以及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首先,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给出的以1978年为100的1978-2007年居民消费者物价指数,对1991-2007年GDP进行了调整,得到以1978年的价格为基期的调整后GDP,如表1所示。

接着,笔者选用单豪杰在《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 年》中利用永续盘存法估算出的1952-2006年全国资本存量作为本文实证分析中固定资本投资K的值(见表2)。

随后,根据度量电子商务发展所使用的一般标准,笔者选择年度的电子商务交易额作为电子商务技术的度量标准。由于各方面关于此项数据的统计有限,仅整理得到2000-2008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的数据,如表3所示。

最后,笔者将选择《中国统计年鉴2008》中的就业人口的数据作为劳动力L的值。

三、实证分析

本文将实证分析模型分成两个部分:(1)1991-1999年:Y=KαLβ。电子商务开始崭露头角,尚未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生产函数仍为原始的C-D生产函数。(2)2000-2006年:Y=(AK)αLβ。电子商务交易额开始以指数函数形式爆炸式上升,逐渐受到我国各部门和企业的重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不断提高。首先,笔者使用eviews对1991-1999年的数据根据方程lnY=αlnK+βlnL进行回归,得出1991-1999年的C-D生产函数lnY = 0.6594213089*lnK + 0.3510414624*lnL。接着,使用eviews对2000-2006年的数据根据方程lnY=αln(AK) +βlnL进行回归,得出引入电子商务技术后2000-2006年的C-D生产函数lnY = 0.1691821188*lnAK + 0.7169821081*lnL。以上两个回归模型的R2都很好的通过,且各系数的统计检验都在显著性水平下呈现统计显著。

四、结果讨论

1、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的投入,且劳动力的投入产出比较低,劳动力使用效率低。从1991-1999年的回归模型Y=K0.6594213089L 0.3510414624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到,固定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占一半以上,验证了我国以往的经济增长方式为资本拉动型的结论。同时,逐年递增的劳动力投入并未得到同等比例的产出贡献率回报,劳动力的利用率仍然较低。另外,资本深化的趋势使我国工业向重化工方向发展,经济发展更多的以资本来代替劳动,其结果是在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效率进一步缺失。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投资增长与扩大就业之间的联系被大大削弱,经济高增长、资本高投入并没有带来较高的就业增长。这样的回归结果验证了谭姝、张文佳在《我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静态指标体系研究》中的结论:(1)1978-200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较大部分比例是由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带来的,体现出经济增长的粗放型特征;(2)人力资本存量和平均受教育年限对产出的贡献率为正值但比较低,不仅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而且与发展中国家也有一定差距。

2、引入电子商务技术有助于改变中国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使经济增长从投资拉动转向消费等其他方面,在降低固定资本投入的同时,提高劳动力的贡献率和工作效率,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水平,并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就业率,完善社会的经济结构。从2000-2006年的数据模拟出来的引入电子商务技术后的C-D生产函数Y=(AK) 0.1691821188

L 0.7169821081中可以看到,使用电子商务技术后的中国固定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降低,这有利于驱使资金从资本流向消费等更活跃且更广阔的经济增长因素上,提高生产要素投入品的利用效率。与此同时,劳动力的利用率自引进电子商务技术后明显提高,劳动力水平有了显著变化,工作效率提高,社会中人力资源的利用程度明显增加。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逐步推广,还可以提高社会的就业率。与此同时,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各个企业都试图通过各个方面降低成本,电子商务通过减少固定资本,如土地、厂房等方面的投入,既可以缓解资金周转,还可以通过人力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在更少的员工开支和管理成本下实现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投入产出比率,从根本上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从而促进企业甚至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数据和分析结果都表明,电子商务确实已成为在危急中扭转乾坤的关键点,是经济增长的突破口。核心在于,通过加强电子商务技术的利用、推广,改变经济增长模式,提高人力资源和固定资本的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度过危机,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更好地抓住和利用电子商务技术这一发展机遇,不只是每一个企业的努力,更应该是整个国家的支持。

(责任编辑:方涵)

参考文献:

[1] 赵春燕、师韶光.我国现阶段的电子商务状况研究[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1).

[2] 王勇.固定资本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J].经济师,2004,(11).

[3] 孙健游、桂云.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贸易问题,2000,(01).

[4] 隋燕、蒲云.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状况与创新分析[J].情报杂志,2006,(06).

[5] 谭姝、张文佳.我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静态指标体系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4).

[6] 张晓斌.GDP与价格指数的建模分析[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4,(02).

[7] 单豪杰.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10).

猜你喜欢

经济危机经济增长电子商务
辽宁大拇哥农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电子商务法草案首审
西班牙媒体眼中的中国形象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经济危机下航运公司如何做好船员管理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