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安徽省中小企业的发展
2010-07-15赵璐
赵 璐
摘要:安徽省中小企业经过不断的成长和发展壮大,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但仍然是全省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且与浙江、江苏等地区的中小企业发展相比相对落后,存在自身基础薄弱、商业环境不完善、融资困难等制约因素。文章通过对安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安徽中小企业发展的几点问题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安徽中小企业;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6.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0.06.004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6-0013-02
一、安徽省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安徽省中小企业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根据中小企业局的统计,2008年安徽省中小企业新产品产值总值为43464515千元,增长了43.67%,中小企业相对于2007年工业总产值增长了41.5%;工业增加值总数为19852032千元;年销售产值相对于2007年增长了15%;出口交货值为43134680千元,相对于2007年增长了22.88%。
安徽省中小企业的发展为安徽省城镇化战略、新农村建设以及合肥市“工业立市”战略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指出的那样,“中小企业是安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未来安徽经济增长的战略重点,是财政增长的支柱,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是社会稳定的减压器”。安徽中小企业四大支柱行业是建材、食品、机械制造、纺织服装业,且主要集中于第三产业,大多是私营企业。如表1所示,私营企业中的中小型企业总数为7505家,占安徽省中小企业总数的70%以上,且经济总量和企业单位数远远超过私营企业中的大型企业。
二、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自身基础薄弱
中小企业在安徽省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且发展速度较快,但与发达省份比,其经济总量不足,运行质量不高。2008年全省中小企业增加值总量仅相当于浙江的21%、山东的19%、江苏的23%。即使与河南、河北等发展中省份相比,也有一定差距。
中小企业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含量低,大部分是加工企业,不是生产最终产品,在产业链、价值链中的附加值较低,竞争力较弱。同时劳动力价格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的发展推进要从实际出发,在劣势中寻找机遇。
安徽中小企业生死存亡很快,不断优胜劣汰。2008年中小企业占企业总量的60%,其中年销售额500万以上的工业企业是10441家,占中小企业总数的80%以上,年销售额低于500万的小企业生死太快,约占中小企业总数的15%。
此外,中小企业自身管理体制有缺陷。目前,大批优秀人才进入国有大企业、银行等单位,造成中小企业人才缺乏。同时,很多中小企业是家族式企业,虽然销售业绩良好但缺乏专业有效的管理,阻碍了企业成长的步伐。
(二)各城市中小企业发展差距明显
安徽省各城市中小企业发展差距明显与各城市的资源、环境、政策有关,合肥市作为省会城市,其中小企业发展最强势。如表2所示,安徽省2008年各市中小企业发展较快但不平衡,之间的差距明显。合肥市、芜湖市和安庆市中小企业单位数高达1000多家,工业增加值居于前列,而淮南市的中小企业数只有243家,池州市的工业增加值仅是合肥市的1/9。且如图1所示,淮北市中小企业总产值增长率约高达70%,而铜陵市中小企业总产值增长率只有近15%。
(三)商业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安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常在,主要由于征信体系较不完善,银行愿意为中小企业的贷款量不足,缺少银行和企业之间有效合作的信誉和信用保证。此外,中小企业负债率较高,很大一部分的资金来源于企业内部筹集或各种非正常的渠道,不仅加重了企业经营成本,也扰乱了金融秩序。
社会责任成为硬约束。社会责任的约束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而安徽省中小企业大部分属于此类型。安徽部分中小企业产品竞争力不足,目前企业的劳工健康、劳工权利、环保等社会问题与订单挂钩,很多中小企业要有SA8000认证,才能得到广泛的认可。
法律保障体系不完善。目前,与中小企业有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乡镇企业法》及《中小企业促进法》。市场假冒伪劣商品猖獗,中小企业的产品更易于假冒,执法部门打击不力,中小企业又无实力自己打假,法律环境有待加强。
三、相关政策建议
(一)加强政府引导
政府相关部门应转变观念,公平对待国有企业与个体、民营企业,提高中小企业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为企业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和政策环境,积极、全方位地了解中小企业面临的难题,提高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为中小企业节约时间成本。对于那些污染较大的中小企业,政府和企业应积极探寻合适的治污融资模式,帮助中小企业迅速筹集资金以加快对污染物治理工作。
政府热忱服务于中小企业,加强沟通,促进协作。应在安徽各地的科技园、开发区、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中小企业创业机构,形成有安徽特色经济的产业集群发展中心,使安徽各市的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安徽省可以模仿浙江“温州模式”和江苏“苏南经济模式”,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个体经济,鼓励企业家创业,达到增加就业和富民的效果。如安徽无为原来去江苏外出务工的一些农民,在江苏从事羽绒、羽片加工生产,回乡后自行创业生产羽绒、羽片及相关产品,现在无为的羽绒、羽片业正在向产业集群的方向发展。相关部门多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政策扶持,高度重视中小企业融资工作。深入县区、园区和企业,了解融资条件、融资需求和额度,把握机遇,努力为企业和金融机构牵线搭桥,尽力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政府需积极建立安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
(二)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
安徽中小企业总量不大,需不断发挥和利用安徽省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加强学习,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有效管理,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
企业家需拥有自我发展的良好觉悟,不断开拓进取,是企业良好发展的前提条件。
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构建文化型企业。徽商精神享誉大江南北,徽商文化有其独特的特色,徽商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精神一直延续至今,同时也应该不断发展与创新地运用到安徽省中小企业中,形成以徽商文化为基础,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安徽中小企业还需树立和强化品牌意识,耐心培育品牌,打造品牌型企业。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己产品特点,开展与产品有较大联系的科普知识宣传与服务活动,做到“产品未动,科普先行”。安徽无为的电缆、羽绒羽片等一些行业的中小企业可以建立产业集群,树立品牌。(责任编辑:云馨)
参考文献:
[1] 朱兵、姚国荣.安徽省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与政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09).
[2] 安徽省人大财经委课题组.安徽中小企业发展路径探索[J].江淮论坛.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