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阳市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2010-07-15

经济视角·下半月 2010年6期
关键词:信用体系沈阳建设

崔 萌 周 晔

摘要:目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逐渐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也得到了更多企业与消费者的重视。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沈阳市,正处在力求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加强征信体系建设的阶段,其银行业优化信贷结构成效显著,金融服务能力和化解风险能力持续增强,证券市场交易平稳,机构风险得到有效化解。另外,沈阳市还初步建立了食品安全信用体系。信用法规的完善,信用协会的成立,信用数据中心的建设,将对规范行业行为、建设信用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沈阳全面振兴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沈阳;信用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C913.9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0.06.006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6-0018-02

一、沈阳市信用体系建设现状

由于各种原因,沈阳市的一些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拖欠贷款、拖欠税款、拖欠工资、违反合同约定和虚假陈述等问题,一些市民则存在恶意拖欠水费、电费、通讯费等问题。信用的缺失已经成为促进沈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此,建立沈阳市信用管理体系迫在眉睫。为此,沈阳市确定由市政府办公厅负责政府信用建设工作,起草了《沈阳市征信管理暂行办法》,拟以政府规章形式发布实施。

就目前情况来看,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大部分被锁定在政府职能机关、金融机构和公益事业单位,其信用信息被设计了不同的侧面,但并不完整,需要一个中介机构(征信机构)。这个机构应当具有一定规模的数据管理系统和相应的征信人才,是第三方中立机构,用来征集分散在政府职能机关、金融机构和公共事业单位的企业和个人信息,通过整合后形成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储备以供查询。

2005年11月2日,沈阳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加快信用制度建设,构建诚信沈阳的议案》中指出,必须提高对建设诚信体系重要意义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深入调查研究,确定工作思路和目标;起草完善政府规章制度,推进诚信政府建设;加强基础建设,逐步完善企业、个人的诚信体系;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应把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提升沈阳城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塑造城市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全力打造诚信政府,全面加强企业和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以此带动社会管理机制良性运行,确保经济社会的繁荣、文明与和谐。

辽宁省信用协会于2007年12月12日在沈阳市正式成立。该协会将对规范行业行为、建设信用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加快辽宁全面振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省信用数据交换中心,建设了17个行业和4个城市的征信体系,已采集全省44万家企业、97万户个体工商户、7432个机构和社会团体的信用信息,完成部分信用信息的归集和交换,有效促进了政府部门监管信息的全面性、规范性,推动政府部门之间信用信息共享,提高了监管水平。《辽宁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发布使用办法》已于2008年6月26日经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政府第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

沈阳市信用数据一期工程于2007年上半年启动,分为硬件设施建设、软件系统建设和现有数据归集,开展提供沈阳本地企业基本数据、本地部分单位征信情况调查等主要工作。另外,人民银行沈阳分行目前正组织省内各家商业银行进行个人信用数据的采集、整理、录入工作。“数据库”录入工作完成后,各家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这个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各行受理的客户进行个人信用状况的查询服务,为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提供有关信息服务方面的保障。

二、沈阳市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诚信原则未能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得到贯彻落实,信用风险到处存在,集中表现为:(1)使用不正当手段获取企业、个人的好处;(2)有意拖欠借款,拖欠应付账款,使企业三角债越来越严重;(3)有意哄抬物价,扰乱市场,制假售假。这种诚实信用原则丧失的情况,极大地增加了信用风险,抑制了融资、投资环境的优化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一是诚信教育不普及,维权宣传力度不大;二是对企业、个人的不守信情况缺少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和处罚手段;三是对诚信问题的立法不够,没有把诚信问题与市场化建设紧密联系起来。

电子商务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信用贫困”的问题也越发突出。沈阳市仍处在经济转型期,市场机制还很不成熟,社会信用体系也不健全。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坑蒙拐骗时有发生,互相拖欠相当普遍,交易行为缺少必要的自律和严厉的社会监督。在这种背景下,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沈阳市社会信用体系正处于建设阶段,目前建设速度不够快,主要原因是:第一,大信用环境基础较差。受历史因素影响,企业拖欠银行贷款、企业间违约、制假贩假等失信问题还很严重。在社会上形成一个讲信用的氛围尚需时日,加大信用体系建设的阻力因素很多。第二,信用资源全面整合面临困难。信用资源分散,缺乏统一和共享,信息整合有一定技术难度和协调难度。目前沈阳市一些区政府及一些企业主管部门都在积极筹办或已经建立信用信息查询系统、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和信用信息数据库,但在技术和指标体系上缺乏协调性,这为今后沈阳市统一平台的形成造成了一定困难。另外,信用信息所属部门和单位提供信息尤其是义务提供信息有很大的协调难度,在资源整合上将有很大的工作阻力。

三、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

加快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改善金融环境是沈阳金融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通过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信用环境,进一步巩固和发挥金融业的既有优势,推进加快确立区域金融中心地位。加大力度普及信用知识,加强诚信宣传。组织实施政府、个人和企业诚信教育培训工作,在全市普及信用知识和进行信用教育。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信用工作,表彰“诚信企业”、“诚信市民”等,建立保护和激励机制。对严重失信行为的企业和个人,实行重点监管,采取信用公示、警告、取消市场准入及其他行政处罚等方式进行惩戒,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要大力打造稳定的金融环境,抵制和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集资活动,同时,进一步改善法制环境,保护金融企业的合法利益。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进一步加强征信体系建设。

四、结论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沈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沈阳市尚处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初级阶段。在借鉴其他城市、其他国家经验的同时,更要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起符合区域特色的社会信用体系。要充分重视信用服务业发展,加强本市信用体系与全国信用体系的协调发展;完善信用管理法规;同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企业、个人都形成良好的诚信与维权意识,保证信用体系建设的健康运行。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对于打击失信行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稳定和发展,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保护群众权益,推进政府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吴之铭)

参考文献:

[1] 林钧跃.社会信用体系原理[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

[2] 安贺新.我国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 李晓安、阮俊杰.信用规制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 邱建新.信托文化的断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5] 王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助推沈阳全面振兴[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9,(11).

猜你喜欢

信用体系沈阳建设
寒露
最小和最大
Women in Dilemma—Analysis of Janie’s frustrations in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论民商法信用体系的构建
关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时期民商法信用体系的构建研究
探究民商法中信用体系的构建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