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梁的回忆
2010-07-12郝国胜编辑陈陆
文/郝国胜 编辑/陈陆
重庆涪陵白鹤梁 摄影/杨铁军
白鹤梁:“世界第一水文站”
白鹤梁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城北江心处,因传说白鹤群聚梁上而得名。白鹤梁是一道天然石梁,长年沉没于江中,只有每年的冬春之交的低水位时,才有可能露出水面。
唐广德元年(763年)前,长江水枯,时人在露出江面的石梁上镌刻了两尾石鱼,记录了当年最低水位线。经后人常年观察,当江水退,石鱼现时,来年定有丰收年景。于是,每逢冬春相交的枯水季节,人们就盼望着石鱼露出,期盼着五谷丰登。
枯水季节,石鱼出水,白鹤梁边惊涛拍岸。 摄影/孙启原
当石鱼露出时,观鱼的人群汇聚白鹤梁,他们其中有不少文人墨客,由于文人有用笔墨抒发情感的传统,先有少量文人将石鱼出水的时间,石鱼与水距的尺度或观鱼者的姓名、情景、心情等,用诗文或随笔的形式镌刻在石梁上,后逐渐增多,并有石鱼、白鹤、观音像等图形的镌刻。
经千余年的延续,160余幅,3万余字,20余幅图形的水文题刻群形成,其中,以北宋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的“元符庚辰涪翁来”最为有名,还有朱熹、朱昂、秦九韶、谢彬、张师范、吴革、王世祯等历代达官贵人和文人墨客的书法题记。
白鹤梁水文题刻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延续时间最长的水文题刻,它记录了自唐广德元年至20世纪初1200多年间的72个枯水年份的长江水文资料,被称为“水下碑林”和“世界第一水文站”。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江三峡大坝建成后,白鹤梁水文题刻将被淹没,所记载的历史信息将会永沉江底,白鹤梁水文题刻成为三峡水库淹没区最为重要的文物保护项目之一。
让白鹤梁题刻永存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规划阶段,围绕着白鹤梁水文题刻的保护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证和讨论,在论证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认为:将白鹤梁水文题刻全部切割,移至博物馆。另一种则认为:白鹤梁水文题刻是在长江水环境下产生,一些人文景观和文化元素与水密不可分,水是它赖以生存的条件,如果脱离了长江水环境,白鹤梁水文题刻的价值会大打折扣。因此,不移位,不脱离水环境的保护是基本策略,而原地建造“水下博物馆”的方案是最佳方案。
两种观点相比,前者虽然节约经费,简便易行,但脱离原始环境下的保护,有破坏原风貌的不足。而后者虽然工程造价高,技术难度强,但能将文物以及文物的环貌保全,这与国际上普遍遵循的《威尼斯宪章》精神相符,也符合我国《文物保护法》精神。因此,“不移位”的原地保护策略,得到了大部分专家学者的认同而被确立。
这种策略包括了两种方案的含义,第一,兴建水下博物馆,这是保护方案的上策。第二,如果在兴建水下博物馆中解决不了工程、地质、水文等方面的问题,在对白鹤梁岩体进行技术处理和留取资料的基础上,实行淹没,待今后科技水平达到建造水下博物馆的条件后,再行建设。这虽然是下策,但在长远观念上,有着发展的宏观考虑。
认真清洗每一块题刻 摄影/孙启原
保护策略确定后,规划部门根据白鹤梁水文题刻的特殊性,对其实行了单独规划,重点设计。
1996年天津大学提交了兴建水下博物馆两个方案的规划。即:“双层(穹顶)拱壳”和“蜂巢拱顶壳”方案,方案中包括了兴建“地面博物馆展厅”等框架。后因技术、航运、经费等原因,未被通过。
1998年,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提出了“留取资料”实行淹没的方案,该方案除对白鹤梁水文题刻进行技术性的保护处理外,在沿江岸边建造地面博物馆,将留取的资料进行展示。
而后,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黄真理博士也提出了另一淹没方案,该方案在对白鹤梁水文题刻进行必要的技术保护和留取资料的基础上,在白鹤梁水文题刻原址水域的上方复建白鹤梁,以“枯水”时露出,“蓄水”时淹没的形式,再现“石鱼出水”、“白鹤时鸣”、“鉴湖鱼笛”的人文景观,并在岸边建造“白鹤楼”,以展示有关拓片和影视资料。
在对以上两种方案进行论证期间,中国工程院葛修润院士提出了“无压容器”的“水下博物馆方案”。该方案在白鹤梁的基岩上建钢筋混凝土墙,墙的顶部与防锈金属穹顶连接,钢筋混凝土墙不做防渗透密封,可过滤水质,防泥沙侵入,白鹤梁水文题刻全部罩在穹顶与钢筋混凝土墙内,形成“水下博物馆”。馆内无空间,全部充水,题刻长年浸于水中,观众可在耐压通道,通过观测窗口,在数十米的水下隔水观赏题刻。由于“水下博物馆”内的水与江水经钢筋混凝土墙渗流连通,水压分散,使白鹤梁岩体处在无压状态,解决了由于水压的影响而易使壳体移位的技术难题。另外,配备了不影响航运的设施,再加上结构相对简单,施工期短,造价低等优点,“无压容器”水下博物馆方案得到了多方专家的好评。
2002年1月由重庆市政府组织召开的专家论证会通过了葛修润院士方案。同月,国家文物局致函重庆市文物局,批准“涪陵白鹤梁水文题刻水下保护工程”设计方案。
白鹤梁水文题刻水下保护工程
白鹤梁水文题刻水下保护工程包括了兴建“无压容器”水下博物馆和对白鹤梁水文题刻的技术保护和梁体保护,也包括了兴建地面陈列馆的建设等。
对白鹤梁水文题刻的技术保护和梁体保护,包括对白鹤梁梁体实行围堰。对白鹤梁梁体进行地质勘探、测绘、岩体质量测试、题刻风化程度测试等。对题刻进行拓片、照相、录像等资料的留取。对岩体进行加固和防风化的技术性保护等。
围堰是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墙体将白鹤梁梁体环绕,形成阻隔江水浸入的“围墙”。这是一项没有先例的水下工程,承担单位在进行各种试验和测试后,采用了适宜的施工材料,克服了内外水压、渗透压力、淤砂渗入、轮船航行等困难,顺利完成了围堰工程。
在对白鹤梁岩体进行加固和防风化的技术性保护工作中,在进行大量地质勘探、测绘的基础上,采用现状调查、原位测试、取样室内分析等方法,查明题刻风化破坏类型、深度、特点和破坏机理等,以适宜的材料,对岩体进行化学封护,封护后的岩体可降低水汽的膨胀和收缩,加大岩体表面的稳定。在对岩体表面片状剥落的病害治理上,用针管将特殊粘结材料注射至片状剥落层的背面裂隙中,以达到粘结加固作用。在对表面微裂痕病害的治理中,注射由特殊材料制成的粘结浆液,以填充裂隙,防止病害扩延。
在对白鹤梁岩体进行的有效保护措施的同时,有关部门还对白鹤梁地面陈列馆进行了规划设计。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建设
2003年2月,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工程正式开工,工程由水下保护体、交通及参观廊道、地面陈列馆三部分组成。整个工程等级为一级,耐久年限为100年。
工程从2006年8月开始动工,2009年5月中旬完成了参观廊道、交通廊道、自动扶梯、水下摄像、水下照明、循环水系统、供气系统、暖通空调系统、消防监测系统等设备的安装、调试及地面陈列馆的兴建和装修等。至此,白鹤梁水文题刻水下保护工程基本完工。2009年5月18日,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举行了开馆仪式。
白鹤梁:世界唯一一座水下博物馆
白鹤梁水文题刻水下保护工程是一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经过设计人员的精心设计和文物工作者的齐心努力,2009年5月,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终于在长江三峡涪陵水域落成,这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座水下博物馆,它的落成,标志着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为一处文物的保护而在水下兴建博物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水下博物馆。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国力的增强,标志着我国已具备了兴建水下博物馆的能力,也表明了我国政府对保护文物的高度重视。
白鹤梁水文题刻水下保护工程体现了我国最新的文物保护理念。
第一批游客通过圆窗,观看白鹤梁水下题刻。 摄影/重庆商报邹飞/CFP
保持了文物原生态的历史环境。长江水是白鹤梁水文题刻最为重要的环境,不移位,不切割的原地保护策略是保持白鹤梁水文题刻原生态的唯一策略,这一策略不仅体现了我国《文物保护法》和《威尼斯宪章》精神,也使白鹤梁水文题刻保持了整体的原形,避免了在移位和切割中的人为破坏。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本位观念。兴建水下博物馆不仅将白鹤梁水文题刻原生态的环境得以保持,还能让百姓亲临博物馆,体会白鹤梁水文题刻的浓厚文化内涵,体验在水下建筑中的良好感觉。这有利于提高社会的文化素质,丰富百姓的文化生活,“以人为本”的人本位观念在兴建水下博物馆中得到了具体体现。
在白鹤梁水文题刻水下保护工程的建设中,文物工作者们克服了工程量大,技术难度高等困难,在没有影响三峡水库的蓄水进度的状况下,对文物进行了妥善保护,体现了“既对基本建设有利,又对文物保护有利”的我国文物保护方针。
采用了高新技术手段和符合科学性的保护方法——“无压容器”水下博物馆方案是在分散水的压力基础上,使水下建筑的压力释放,解决了由于水压问题而易使水下建筑移位的难题,这是一项领先于世界的设计方案,体现了高超的设计水平。
在水下博物馆的建设中,建设者运用和使用了新的技术,新的方法,创造了许多第一。第一次采用了LED光芯照明系统,第一次采用不燃电缆,第一次采用水下循环水系统等。
为了保证水下博物馆建筑体的安全,在水下建筑体的水域范围设置了“两道保护坎”,禁航、禁泊和设置防撞墩。禁航、禁泊所涉及水域达近万平方米,防撞墩可抵御万吨轮船的撞击,如此大规模的安全保障和防护措施,在国际上非常少见。
在水底题刻的顶部,安装有无数盏强力光芯射灯,这些射灯高科技含量高,不但照明效果好,寿命也比普通灯高20倍,使用时间达10万小时。
与地面连接的90米滚动扶梯是从俄罗斯引进的。它是亚洲最长的隧道式扶梯。
在对梁体岩石表面的病害治理上,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和最适宜的化学材料对岩体进行封护和粘结,使岩体的病害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治理和最低限度的扩延。
“水下博物馆”的落成,开拓了三峡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白鹤梁水文题刻以它精湛的石刻艺术,美轮美奂的诗文词赋,历代名人的遗文墨宝,天人合一的人文景观,枯水标识的水文记录赢得了“水下碑林”和“世界第一水文站”的美誉。它是三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三峡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础。“水下博物馆”的落成,保全了三峡文化的文化基础,增添了三峡文化的氛围,使三峡地区不但拥有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下题刻,也拥有了世界上唯一的水下博物馆。这些都是三峡文化的品牌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使得三峡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更加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