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家口地区传统民居院落特征分析

2010-07-04杨文斌王月玖韩春风

关键词:正房厢房四合院

杨文斌,王月玖,韩春风

(河北工程大学建筑学院,河北邯郸056038)

长期以来,张家口既是游牧民族与汉民族征战的前沿阵地,也是蒙汉民族文化交流及贸易发展的关键连接点,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在这里交汇,民居及其院落更是在交流融合中得以不断发展,使得院落呈现多元化的特点。2006年,张曦旺对张家口地区古民居做了分析、研究;2007年,罗德胤详述了张家口蔚县古城堡内民居的特色以及公共建筑的配置。在此基础上,着重对张家口地区传统民居院落类型特征进行分析,以作为对该地区传统民居研究的补充。

1 传统民居形成的自然和历史条件

1.1 自然条件

张家口地区处于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阴山山脉横断其中,将该地区分为坝上、坝下两个自然区。坝上地区属张北高原,海拔1 300~1 600m,南高北低,地势较平坦,具有典型的波状高原景观;南部坝下地区,地处华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带,海拔500~1 200m,山峦起伏,丘陵与河谷、盆地相间分布。

张家口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夏季短促,昼夜温差大,日最高气温持续时间较短。多年平均气温2.6℃,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784小时,多年平均降水量350mm。

1.2 历史条件

早在200万年前,古人类已在张家口市阳原县泥河湾盆地起源、繁衍;5000年前,炎帝、黄帝、蚩尤“三祖”汇聚涿鹿(今张家口涿鹿县),定都立业,开创了中华文明史。春秋时北为匈奴与东胡居住地,南部分属燕国、代国。秦时南部改属代郡、上谷郡。明末清初,张家口发展为著名的陆路商埠。几经兴衰,如今张家口市已成为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辐射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的中心城市。

2 民居院落特征

2.1 院落类型

张家口地区传统民居以合院式为主,根据四周建筑物围合的情况,大致可归纳为四种基本形式,即四合院、三合院、窑房院和囫囵院(图1)。

1)囫囵院。张家口地区坝上四县张北、康保、尚义、沽源处在地势平缓、地段开阔的环境中,囫囵院是该区域最主要的院落类型(图2(a))。坝上在清代以前,基本上属游牧部族,之后从关内(居庸关)、口里(张家口以南)不断有汉人移来,进行垦植,以前的游牧居住建筑也逐渐改为固定建筑。由于饲养骡马牛羊等牲畜,所以院落宽阔深远,院内再用石块和土坯或单以木栅栏围隔出小院,冬季放置柴草,夏季种植蔬菜。居住建筑则通常选址于向阳背风的平地或缓坡地带,以土坯房为多。正房坐北朝南且稍偏东,多作三间;东厢房放置农具杂物,西厢房用作畜棚;厕所置西南角,东南角留院门,不设门楼。整个院落布局灵活自由,院内空间主次分明,围护材料就地取材,多以土坯、石块、木材为主。

2)四合院与三合院。张家口的四合院与三合院广泛分布于坝下地区的蔚县、阳原、怀来、宣化等县,在民居建筑的对称构图中(图 1(a)、图 1(b)),形状、方向、位置诸因素之间的关系,都达到了高度精美的程度。明清时期受北京四合院和山西四合院影响,张家口传统四合院民居正房也以朝南居多,开间多以三、五间为主,院落中轴线明显,正房坐中,倒座相对,两侧厢房对称分布,比较高级民居的正房和厢房朝向院子的一面都有前廊,能起到遮阳避雨的作用,进深与面宽因宅而异,宅基多为长方形,东西窄、南北长,这样形成开阔之势,保证正房接受很好的光照,又给予厢房充足的空间。

三合院在张家口成“冂”形院落的住宅较多,院落呈方形,正房三间,坐北朝南,东西厢房各两间,整个院子没有南房,院门向南。

3)窑洞式院落。张家口坝下地区的窑洞按地域分类属于冀北窑洞区,主要分布在张家口怀安,万全,阳原、赤城县内,洋河支流两岸,黄土高坡的向阳面上。坝下地区的独立式窑洞窑洞院落图结构布局一般是三孔或五孔由秸秆拌泥土坯拱筑的独立式窑洞作正房,东西窑各三间,庭院左右分列厢房或只设院墙,院子呈方形,两厢房间距较大,前面夯土围墙并开大门。

2.2 院落组合方式

由于气候和生活方式要求,坝上地区院落一般为大型囫囵院,院内用地充足,限制了建筑完全对称的布局模式。空间处理上各个院落单元横向发展,平摊开来,并通过转折、错落布置等手法形成均衡构图。院落之间横向相连成一排,纵向上不再发展,保证各个院落之间充足的采光和良好的视野;前后排之间有巷道相隔,便于行人及车马出入。

坝下民居院落一般由基本形式的院落进一步组合,成为中、大型院落。院落组合的方式可以沿轴线纵向扩展,而后再横向扩展,规模大小视主人的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高低以及个人喜好而定。

明清时期组合型院落在张家口坝下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的蔚县、宣化、怀来县较为普遍,一般有纵向组合和横向组合2种组合方式。

1)纵向组合。院落组合首先是纵深组合,前面一个四合院,后面一个三合院,即组成一座二进四合院;在二进院的基础上沿中轴线继续叠加三合院,即变成三进、四进等多进院落。和北京四合院一样,院落空间即有明确分区,前院为主人会客、管理等活动的公共空间,后院是全家人居住的私密空间。从前院进入二进院必须通过客厅,所以客厅在张家口地区传统又被称为“过厅”;厅堂之后则是一座完整的三合庭院,有独立的院门,即二门;二门与客厅后檐墙之间还有一段距离,宽度一般介于1.5~2.0m,为前后两庭院的过渡空间。

2)横向组合。横向发展的模式有主次院并列和两组或多组并列形式。

主次并列即以一座标准的院子为主院,其旁边附属一座次院。次院在横向的宽度比主院窄的多,但纵向上与主院等长,次院在张家口地区传统民间又叫“跨院”,主院面阔5间,次院3间,不够一个标准院落宽度,其内只能容纳一排厢房。纵深组成二进四合院后与主院共同形成一座中大型院落,这种形制为传统民居的功能分区进一步细化提供了空间保证。

两组或多组并列式院落。“组”是指相并列的院子大小相等或者是相近而形成的大型宅院。有别于主跨院并列,大型住宅院落以横向并列或竖向串联依次增加院落,多个院落互相靠近中间仅以院墙或房屋相隔,并以过厅或院门作为联通,当地人称之为“连环院”。

3 结束语

通过院落把单体建筑组合起来的方式,是传统建筑千百年来发展积累的结晶。张家口地区传统民居院落适应张家口地区地理、气候、复杂的环境要求,满足居民的生产、生活的需要,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功能,是建筑艺术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反映了本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风韵和魅力。

作为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张家口地区传统民居院落有很多手法今天仍可借鉴。

[1]张曦旺.张家口特色的古民居[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

[2]罗德胤.蔚县古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陈喜波.论清代长城沿线外侧城镇的兴起[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38):12-18.

[4]胡海洪.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民居更新设计浅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4(2):27-30

[5]刘 辉,杜 峰.鲁北乡村住宅节能设计初探[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4(4):50-52

[6]单得启.从传统民居到地域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7]荆其敏.中国传统民居[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正房厢房四合院
京西地区青砖类传统民居热工性能现状评价与外墙优化设计研究
吉林省满汉融合区域乡村住宅院落空间布局探析
绝 句
北京乐成四合院幼儿园
下午愈加忧郁(二首)
寿星(外一首)
四合院下的宝藏
王家烈故居
记 述
一套四合院 引母女对簿公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