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护理体会

2010-07-04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29期
关键词:针头全过程儿科

李 兰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12002)

静脉输液是临床小儿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儿科的一项基本护理操作,儿科护理水平直接影响到患儿静脉输液治疗的质量以及护理工作的效率[1]。临床小儿静脉输液的工作比较繁重,加强小儿静脉输液全过程的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儿科以及门诊输液室收住的816例小儿静脉输液患者进行明确专业的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儿科以及门诊输液室收住的816例小儿静脉输液患者,男574例,女242例,年龄1~8岁,其中1~3岁296例,4~5岁315例,6~8岁205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均采用将粉针剂配制成100mL的液体给予患儿静脉输液。

1.2 方法

对816例患儿按年龄段进行随机分组。两组患儿均采用非握拳穿刺法,对照组408例年龄1~8岁,平均3.6岁,仅作一般护理。观察组患儿408例,年龄1岁~8岁,平均3.9岁,除实施一般护理外,还针对患儿及家长情况进行静脉穿刺前的宣传教育、心理护理干预、血管合理的选择以及穿刺后固定和看护指导。准确记录患儿的实际输入量、顺从率、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炎和静脉渗漏的并发率。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s)差表示,不同组别计数资料的行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不同组间计量资料的行间比较采用t'检验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静脉输液全过程情况比较结果见表1。

3 护理体会

表1 两组患儿静脉输液全过程情况比较

3.1 静脉输液前的护理

由于静脉输液环境比较嘈杂,患儿常出现哭闹情况,同时引起家属情绪的烦躁,因此,在给患儿进行静脉输液穿刺前,可以转移患儿注意力,运用温和耐心的语言给予患儿安抚和表扬鼓励,消除患儿的恐惧感,尽量减轻患儿痛苦,避免哭闹情况。对患儿家长进行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使患儿不要空腹接受治疗,以避免不必要的胃肠反应[2]。

3.2 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护理

患儿血管比较细且好动,因此在静脉输液的过程中,护士要定时进行巡视,仔细观察患儿穿刺部位情况以及药液量,以避免因患儿扭动、哭闹造成的针头脱出和针头移动造成血管破裂引起不必要的静脉渗漏以及针头回血造成的堵塞。准确观察患儿的输液反应,如发现不良反应以及过敏反应,必须立即停止静脉输液,并告知医生,以采取有效及时的处理[2]。

3.3 静脉输液结束后的护理

在静脉输液结束后,一定要以轻柔的动作为患儿拔针,拔针时的疼痛会造成患儿哭闹,增加血管压力,从而造成穿刺部位止血困难,因此在拔除针头后穿刺部位要用拇指将消毒棉球按压在针眼处止血5min以上,并注意保护穿刺部位血管,防止穿刺部位淤血。若为头皮静脉穿刺,由于胶布与患儿的头皮相粘连,拔针时需用棉签沾取75%酒精涂擦在胶布与针头粘接处,使胶布较为容易脱落,从而避免因胶布与皮肤的粘连给患儿造成不必要的疼痛。

在静脉输液全过程对患儿实施合理明确的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儿静脉输液治疗的质量以及护理工作的效率,并减少静脉输液反应的发生[3]。

[1] 姚丽,孔艳.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7):2397-2398.

[2] 麦绍,刘瑞英,唐吉荣.心理护理对小儿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3):469-470.

[3] 吴经菊.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输液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08,9(9):73-74.

[4] 周正雄.护理程序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9):28-29.

猜你喜欢

针头全过程儿科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在工程中的应用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分析
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
圆梦儿科大联合
让创新贯穿深化医改的全过程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